英倫搖滾樂隊是如何站在鄙視鏈頂端的?

2020-11-17 澎湃新聞

原創 rock and roll的 看理想

Radiohead,《Creep》

說起英國流行音樂,你會想到誰?

是閃耀於六十年代的The Beatles、Rolling Stones,崛起於七十年代的超級偶像David Bowie和Joy Division,還是風靡全球的Radiohead、Coldplay、Oasis?

當我們談論音樂時,儘管我們都不提倡所謂的「鄙視鏈」,但總有幾支英國樂隊,毫無疑問地站在「頂端」。英國音樂, 深深地影響著世界。

隨著《樂隊的夏天》的熱播,許多國內樂隊進入了主流視野。作為聽眾的我們,也常常能從一些國內樂隊的音樂中聽出英倫樂隊的影子。

作為本季《樂隊的夏天》專業樂迷之二,資深樂評人郭小寒和相徵,繼《中國搖滾小史》和《中國民謠小史》後帶來又一檔全新的音樂節目《英倫唱片店》,聊聊搖滾樂的前世今生。

從英國起飛

相徵:英國的音樂體系,尤其是英國的搖滾樂體系,在全世界範圍內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甚至我們說它是數一數二的。

很多喜歡聽搖滾樂的同學在私底下都有一個鄙視鏈,認為聽英國搖滾樂的會比較高級一點。

究其原因,其實就是因為英國的搖滾樂體系,整體上是非常龐大的,且它的審美很統一,它存在一個非常清晰的脈絡和傳承。

同時它以音樂為出發點,也對其他的各個行業、各個產業,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說對於時尚產業,對於電影工業,對於青少年的亞文化等等。

它的影響力也並不只局限在英國本土,它對於全世界範圍內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和意義所在。

郭小寒:所以我們今天要講述的英倫搖滾,不僅是要講它在當年所取得的高度和非凡的成就,它對於當下這個時代、這個環境,喜歡流行音樂文化的這些人來講,它還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相徵:我們分三個小點來簡單闡釋一下。

首先,英國是對世界搖滾樂貢獻最大的國家,甚至可以說沒有之一,從the Beatles到the Rolling Stones,到70年代的朋克,80年代的金屬,90年代的集大成的英式搖滾樂,我們今天所說的Brit-pop,以及在今天依然大行其道的Post Brit-pop,共同構成了最成熟的搖滾文化的土壤。

第二點,其實英國搖滾樂所普及的文化意義是最值得挖掘的,不僅帶動了美國當代的流行文化,也帶動了全世界的各個領域的文化產業。

最後,最值得說的其實是90年代的社會氣氛。

80年代末,90年代初,柴契爾夫人的保守主義已經實行了很多年,經濟蕭條的問題雖然得到了一些緩解,但是年輕人都特別喪,也很虛無,需要刺激和出口,這些其實都跟當下的西方青年以及東亞青年的處境和精神狀態有著共通之處。

郭小寒:但是英國的搖滾樂隊或者是音樂太多了,太豐富了,當相徵這麼跟我說的時候,我當時就覺得一懵。咱們從哪聊起呢?

相徵:其實提到英國的搖滾樂,我們腦海裡面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體系,但是相對於美國跟西方其他國家這些搖滾樂來說,英國,你總會感覺就像我們剛剛說的,更成體系是吧?美學更統一,甚至你覺得它好像更有文化一點。

其實我們往經典說的時候,你肯定會想到 the Beatles, the Rolling Stones, Pink Floyd, Queen,Led Zepxpelin。當然還少不了David Bowie,Joy Divison, Pet Shop Boys等等。

對了,Punk音樂其實也是在英國起源的,你也不能不了解Sex Pistols為代表的這樣的一群試圖改變世界的少年,對吧?這就要從英美兩國在音樂領域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橫跨大西洋的爭鋒說起了。

其實早在1950年代,英國最流行的也是美國的音樂,比如著名的Elvis Plesley貓王。而到了60年代的初期,英國開始出現了著名的,我們堪稱奇蹟一般的存在的樂隊the Beatles,以及類似於像the Springfields這樣的民謠樂隊。

在60年代的後期,以the Beatles為首的音樂人開始了一輪叫做「英倫入侵」的運動,史稱「British Invasion」,其中也包括了the Rolling Stones、 Donovan等等這些音樂人赴美淘金,並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標誌著英倫音樂的第一次高峰。

然後到了1970年代,以David Bowie、Yes和Pink Floyd為代表的Art Rock藝術搖滾、Progressive Rock前衛搖滾以及Psychedelic Rock迷幻搖滾的崛起,同時也包括Sex Pistols、the Clash這樣為代表的朋克音樂硬搖滾的出現,使得搖滾樂在英國這片土地上越走越遠,越走越深,更加具有藝術性和探索性,也使得英國的年輕人更加具有文化認同感。

當然,也不得不提的是80年代出現的Post Punk、New Wave、Indie Rock和Alternative Rock等等獨具特色的新音樂類型,尤其是以被後續追認為所謂盯鞋派或者自賞派的 the Jesus and Mary Chain以及Brit Pop的祖師爺the Smiths這樣光彩奪目的音樂巨星。

但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就是我們剛剛所說過的鐵娘子柴契爾夫人的卸任、長達數年的經濟蕭條,以及政府對文化藝術相對消極的態度,使得英國的年輕人再次呈現低迷狀態。這時候從大西洋彼岸來的美國搖滾樂再次席捲了英倫,最有代表性的就是Nirvana涅槃樂隊。

曾經擁有過數次文化認同感甚至自豪感的英國年輕人坐不住了,對吧?他們感覺到了迷茫和失措,他們需要英國自己的搖滾樂和搖滾巨星,需要講述他們自己的生活和他們的態度。

於是一個輝煌的時代就來臨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Brit-pop的年代。

郭小寒:它是一個更本土的、更自信的和更年輕人這樣的一個狀態。

相徵:沒錯。

郭小寒: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來講,可能聽這段故事,不僅僅是這些老的傳奇故事,我們覺得是英國搖滾體系中跟當下的對照關係最緊密的一段開始。

相徵:所以我們就從現代英國搖滾樂體系當中最燦爛的那一段講起,那就是Brit-pop英式搖滾。

相徵:這是一種特別獨特的從英國本土發展出來的搖滾樂體系,也是使得當下絕大多數人認知英國之所以是英國的非常重要的文化潮流,其實是徹底改變了世界對於英國文化印象的一次自發又混亂又精彩的革命和創新。

這麼說,你對於「英國文化」或者「英倫範」這個詞的所有的認知,或多或少都始於這樣一場大放異彩的文化事件,而且Brit-pop這股風潮在整個英國搖滾樂體系當中相對是獨樹一幟、自成一體的,離當下沒有那麼遙遠。而且從音樂審美這個角度來說,完全可以單獨摘出來做分析和分享。

你最喜歡的搖滾樂隊是哪支?

留言告訴我們吧!

原標題:《英倫搖滾樂隊是如何站在鄙視鏈頂端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樂隊」今夏火了 音樂「鄙視鏈」真的存在嗎?
    沒錯,「樂隊」一夏出圈了,樂隊火了、演出多了、樂手流量漲了……以前在livehouse演出的「小眾」搖滾樂如今炙手可熱,可搖滾樂迷們正在憂心忡忡地嚴防「飯圈文化」入侵……所以,是時候討論下:音樂的「鄙視鏈」真的存在嗎?
  • 劉強東「御駕親徵」社區團購 聽歌鄙視鏈頂端的蝦米要黃?
    來源:財視傳媒劉強東「御駕親徵」社區團購,聽歌鄙視鏈頂端的蝦米要黃?最近「社區團購」火了,就因為阿里、美團、拼多多及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在這一領域排兵布陣,磨刀霍霍。這個如今被阿里拋棄的兒子,曾經是站在音樂播放平臺鄙視鏈頂端的「男人」。蝦米音樂的曲風流派堪稱「音樂風格教科書」,並且蝦米對樂隊藝人作品的分類也非常詳盡,很多非常小眾、在別的平臺找不到的歌,蝦米都有收錄;歌曲的資料也非常全。單純從這幾點來看,蝦米音樂至今都是最專業的。
  • 通過《樂隊的夏天2》看搖滾圈的迷之鄙視鏈。
    看到霹靂賽上了微博的頭條的是大波浪和秦霄賢,搖滾圈又有一大批人那個不爽 平日裡說搖滾要燃要炸要有現場感,人家又燃又炸你卻說是個說相聲的。平日裡說藝術要融合要交流,人家大師級人物過來突破了自己你又酸來了個砸鋼琴的。平日說要和平沒有歧視一切安好,加了一點說唱你有認為是喊麥,東北人怎麼得罪的你。 難道說困於地下室住十平米的陋室就是你們心目裡搖滾樂隊的心靈歸宿?難道一輩子就在音樂節露個面連地方臺都上不去就是真正的藝術?
  • 樂隊「鄙視鏈」有多嚴重?《愛情買賣》能大熱,男團女團卻遇冷
    對於搖滾樂手,無論是外界還是他們自己,對自己的定義都是敢做敢說,帶著一腔熱血,用最搖滾的方式表達出內心感受。曾經的搖滾,只被一部分年輕人所接受,這種充斥著嘶吼的表演方式,夾雜著各種樂器聲響的演奏效果,在最開始只能算是小眾音樂。
  • 《樂隊的夏天》:音樂鄙視鏈有多嚴重?高曉松的回答引人深思
    每個人聽歌都有自己的喜好,有的喜歡流行歌曲,有的喜歡民謠,有的喜歡搖滾……並以此形成一個聽歌的圈子。但誰也不服氣誰,慢慢變成了音樂圈中的鄙視鏈。這時候卻很少有人站出來問,帶著偏見聽歌到底對不對?現在聽音樂的風氣很不好,聽歌存在著嚴重鄙視鏈:大致就是古典看不起爵士,爵士看不起電音,電音又看不起搖滾,搖滾覺得民謠太假,民謠又覺得流行太俗,而流行又覺得說唱能算歌嗎……還存在著這樣的優越感,外語歌,日韓歌,粵語歌,國語歌,網絡神曲的一條鄙視鏈。其實音樂沒有高低之分,就像《樂隊的夏天》裡高曉松說的,音樂只有好與不好,任何一種音樂類型都有臭大糞。
  • 鄙視鏈無處不在,音樂界的鄙視鏈引人爆笑
    比如,上大學,985的鄙視211的,221的鄙視普通一本的,一本的鄙視二本的,二本的鄙視三本的,三本的鄙視專科的,專科的小哥哥小姐姐都是自黑(此處應有狗頭保命)。但是,音樂界其實也是有鄙視鏈的。聽古典音樂的基本站在金字塔頂端,睥睨蒼穹。古典音樂是一個獨立的流派,藝術手法講求洗鍊,追求理性地表達情感。比如: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
  • Coldplay:處在搖滾圈鄙視鏈底端,安靜地做著自己的音樂
    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個蠻有爭議的搖滾樂隊吧,那就是酷玩樂隊(Coldplay)。相信很多人都很喜歡酷玩,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這個樂隊的開始和後來的爭議,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吧。在1996年,剛考進倫敦大學的克裡斯.馬汀與吉他手相遇,並且組建了樂隊,名叫Pectoralz,後來蓋.貝瑞曼也加入了他們,在1997年,樂隊更名為Starfish,並且已經慢慢的開始演出,不久後鼓手威爾查平也加入他們,這是樂隊正式更名為酷玩樂隊。並在1998年,發布首張EP,但是因為使他們獨立推出的,在當時並沒有什麼反響。
  • 這條1000元的「打底褲」,站在了健身房鄙視鏈頂端
    同時,它的走紅,不僅展示了女性「時髦運動服」隨著時代變遷的新面貌,也在健身房中構建出了一條無形的「鄙視鏈」。  01  把運動服穿出健身房  關於「時髦運動服」的最初記憶,還是上世紀 80 年代,李寧穿著寫著「中國」在胸前的梅花牌運動服,獲得體操世錦賽金牌的時候。
  • 家長心中的興趣班「鄙視鏈」,鋼琴成「入門級」,頂端最「高貴」
    甚至,在興趣班中還形成了一個「興趣班鄙視鏈」,在「鄙視鏈」中,越是普通的興趣愛好越「低級」,越冷門、越貴的就越「高貴」。家長心中的興趣班「鄙視鏈」,鋼琴成「入門級」,頂端最「高貴」比如在「樂器類」的興趣班中,就有一條這樣的鄙視鏈:鋼琴﹤架子鼓﹤薩克斯﹤長笛﹤小提琴﹤大提琴。
  • 英倫搖滾入門,從經典搖滾樂隊開始
    英式搖滾,所有的pop的字眼其實是rock的一種,其實是英國樂壇對美國公認潮流的一種回應。由於90年代英倫優秀樂隊層出不窮,風潮延續至今。1.後來迷上了音樂玩了樂隊,從此走上英式搖滾這條路,我想上帝其實是偏愛某人的,縱觀某些天才的人生道路常常充滿荊棘和苦難,而往往是這種苦難讓他們擁有別樣的人生,和超越常人的感受,讓他們成為不同凡響的人。還記得當初聽電臺司令的歲月,一首how to disappear completely 讓我著迷。3.
  •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曾吃活蟲子、啃生肉,他的現況如何?
    《跟著貝爾去冒險》是亞洲首檔大型真人秀節目,還未上映時就特別讓網友期待,不過除了國內的明星加盟,還有一位主要人物,他就是貝爾·格裡爾斯,一個「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都代表著食物鏈。而人在食物鏈裡的位置,只能算在中上,可貝爾,卻被稱為「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原因是什麼呢?貝爾·格裡爾斯,小時候就充滿冒險精神,跟隨自己的父親衝浪、攀巖,還熱衷於空手道,十幾歲就成了黑段,說他年少有為也不過分。除了空手道,瑜伽和忍術也是貝爾的最愛,不過讓貝爾成名的,卻是他的冒險歷程。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4:英倫搖滾(Britpop)2:起勢與紛爭
    上一期我們已經談到過,英倫搖滾更傾向於一個由於Grunge衝擊而產生反饋的文化潮流,而不僅僅是音樂流派。這樣就很容易出現一個問題,也有網友在留言中提問,那麼一些風格與英倫搖滾類似甚至一脈相承,但是更早期一些的樂隊,算不算英倫搖滾呢?要我說,也算,也不算。
  • 在鄙視鏈頂端的受鄙視者——蕉堂布丁老師的攝影藝術
    拋開術語吧,通俗點說清楚:理光的GR相機,因為森山大道這樣的名家緣故,自帶各種逼格,容易讓使用者站在攝影界鄙視鏈的頂端,用一種輕蔑不屑的態度對待佳能長焦紅圈黨(含尼康金圈),以及他們追求的唯美、虛化、濾鏡
  • 那個「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是如何煉成的?
    犛牛眼珠:以及駱駝胃裡的消化物,熊便便裡沒有完全消化掉的食物,公羊的睪丸(他說這是他吃過的最難吃的東西)……不過,他可不是一天就突然「站在食物鏈頂端」了。貝爺其實名叫愛德華·邁克·格裡爾斯。
  • 淺談留學圈鄙視鏈
    學校鄙視鏈第一梯隊:哈佛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美國)、耶魯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國)和史丹福大學(美國)地域鄙視鏈出國黨約定俗稱的,不同留學國家的鄙視鏈第一梯隊:美國留學生和英國留學生相互不服氣美國留學生鄙視英國的,理由是「英國的食物難吃,英國的學校水」英國留學生鄙視美國的,「美國的不會穿衣,
  • 把「音樂圈鄙視鏈」搬上大銀幕,夢工場借「熱搜」破解續集魔咒
    在《樂隊的夏天》第一季中,曾發生一件有趣的事:在改編賽中,要求每個樂隊選擇一位歌手的作品改編,但所有人都拒絕流行歌手張杰的作品,甚至直言「不會唱他的歌」。正如音樂不分國界,鄙視鏈同樣如此。由環球影業和夢工場動畫公司聯手打造的動畫電影《魔發精靈2》,就大膽把「音樂鄙視鏈」搬上了大銀幕。
  • 絕地求生吃雞食物鏈漫畫版 你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
    近日有大神創作了《絕地求生》原創漫畫,展示吃雞食物鏈,《絕地求生》的玩家按照水平分為7個層次,看看誰才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第一層:吃雞王。神級高玩,屬於大神級別的那種,神乎其技。絕地求生吃雞食物鏈漫畫版 你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第二層:幸運兒。運氣來了無法擋,可能屬於錦鯉轉多了的那種……
  • 二手玫瑰樂隊 中國特色的搖滾樂隊
    二手玫瑰,中國內地搖滾樂隊,成立於1999年。他們將民樂與搖滾樂巧妙地結合加上誇張戲謔的歌詞與颱風,構成了二手玫瑰獨特的音樂風格。搖滾主唱、美妝博主、男扮女裝、濃妝豔抹、這些都是二手玫瑰主唱梁龍的獨有標籤。
  • 「搖滾看不起流行,流行看不起說唱」,你在音樂鄙視鏈第幾層?
    原來,網友的群嘲,源自於一個叫做「音樂圈鄙視鏈」的東西。「鄙視鏈」其實是網絡社會中反映出的一種自我感覺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現象。「鄙視」像條食物鏈,是個繞不開的怪圈。在這個怪圈中,每一個人,都在鏈條的最末端。
  • 除了腿細,英倫搖滾還有什麼特點?
    在頹喪和佛系日濃的氛圍下,就連英倫搖滾都出現了復甦的跡象,一些樂隊類的綜藝節目裡,常能看到中國樂隊彈著吉他深情演唱英倫搖滾範兒的歌,臺下觀眾一片沸騰之聲。這再正常不過了,因為英倫搖滾就是一種很頹很喪的音樂風格。英倫搖滾≠英國搖滾很有必要先說一下英倫搖滾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