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鄙視鏈」有多嚴重?《愛情買賣》能大熱,男團女團卻遇冷

2021-01-10 黑狗文

對於搖滾樂手,無論是外界還是他們自己,對自己的定義都是敢做敢說,帶著一腔熱血,用最搖滾的方式表達出內心感受。

曾經的搖滾,只被一部分年輕人所接受,這種充斥著嘶吼的表演方式,夾雜著各種樂器聲響的演奏效果,在最開始只能算是小眾音樂。也偏偏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之下,湧現出了很多熱愛搖滾的人,他們擁有與搖滾一樣的精神內核,儘管不被理解,也依然要唱喜愛的搖滾樂。

樂隊的夏天請來的大多數樂隊,都與搖滾脫不開干係。就算是民謠樂隊「野孩子",也想著用他們」內斂「的方式來演繹不一樣的搖滾樂。

正是因為這群人的」敢做敢說「,樂夏的舞臺上我們能夠看到很多與別的舞臺不一樣的東西。例如大張偉」口無遮攔「地講述著那些,在其他節目中看到的另類事件;例如樂隊內部最直接的矛盾發生現場,除了投票我們不知道是否真實,其他能夠看見的東西,都與我們的生活很貼近。

而有一件事,他們真實到令我難過——樂隊之間的」鄙視鏈「。

新褲子樂隊的主唱彭磊在這個方面是屬於最敢說的人。在馬東的另一檔節目《樂隊我做東》裡,彭磊直言所有樂隊他都不喜歡。對於彭磊這樣的人而言,說這句話並不是為了取悅大家,不喜歡既是真正的不喜歡。

換言之,在彭磊的眼中,絕大數同臺競技的樂隊他都是看不上的。

」達達樂隊「的解散,也與搖滾樂圈子裡的鄙視鏈有著不可分說的關係。曾經的達達樂隊紅極一時,可還是有那麼一群人由心地厭惡達達。這些人認為達達的音樂不配稱之為搖滾,他們很紅火,卻一點都不搖滾。

再例如上一季的」鹿先森樂隊「,他們的《春風十裡》是一首傳唱度非常高的歌曲,可當他們登上舞臺去演繹這首歌時,其他樂隊眼中只有不屑。

這就是樂隊之間的鄙視鏈,每一個樂隊、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喜歡的音樂、不喜歡的演繹方式和不喜歡的人。他們從來不把這些藏在心中,而是選擇在鏡頭面前公之於眾。

在這一期的改變賽裡,這種現象更是屢見不鮮。這一次不是樂隊之間的問題,而是樂隊們對其他歌曲的不屑。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後鯊與野孩子樂隊在選擇歌曲時的樣子。很多歌曲,哪怕是非常流行的曲目,他們也給予了極度堅決的否定。

特別是男團女團們創作演唱的一些歌曲,在揭曉的時刻就被很多人唏噓——一首都沒有聽過。是真的完全沒有聽說過還是在否認某些事實呢?我們不得而知。

大波浪樂隊選擇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愛情買賣》作為改編曲目,卻意外地受到了廣泛好評,可這首歌在後鯊那裡,是一首根本唱不得的歌。

作為一個普通聽眾,我認為大多數音樂的存在都是他的道理,我們可以不喜歡,但沒必要對著鏡頭去否定他。

無論是《愛情買賣》還是野孩子認為一點都不國風的《滄海一聲笑》,在某種層面而言都是很優秀的作品。男團女團的音樂也有他們的可取之處,鹿先森樂隊也是一支好樂隊。

喜好可以不同,鄙視鏈卻真的沒有存在的必要!

相關焦點

  • 《樂隊的夏天》:音樂鄙視鏈有多嚴重?高曉松的回答引人深思
    現在聽音樂的風氣很不好,聽歌存在著嚴重鄙視鏈:大致就是古典看不起爵士,爵士看不起電音,電音又看不起搖滾,搖滾覺得民謠太假,民謠又覺得流行太俗,而流行又覺得說唱能算歌嗎……還存在著這樣的優越感,外語歌,日韓歌,粵語歌,國語歌,網絡神曲的一條鄙視鏈。其實音樂沒有高低之分,就像《樂隊的夏天》裡高曉松說的,音樂只有好與不好,任何一種音樂類型都有臭大糞。
  • 把「音樂圈鄙視鏈」搬上大銀幕,夢工場借「熱搜」破解續集魔咒
    在《樂隊的夏天》第一季中,曾發生一件有趣的事:在改編賽中,要求每個樂隊選擇一位歌手的作品改編,但所有人都拒絕流行歌手張杰的作品,甚至直言「不會唱他的歌」。正如音樂不分國界,鄙視鏈同樣如此。由環球影業和夢工場動畫公司聯手打造的動畫電影《魔發精靈2》,就大膽把「音樂鄙視鏈」搬上了大銀幕。
  • 「樂隊」今夏火了 音樂「鄙視鏈」真的存在嗎?
    沒錯,「樂隊」一夏出圈了,樂隊火了、演出多了、樂手流量漲了……以前在livehouse演出的「小眾」搖滾樂如今炙手可熱,可搖滾樂迷們正在憂心忡忡地嚴防「飯圈文化」入侵……所以,是時候討論下:音樂的「鄙視鏈」真的存在嗎?
  • 《三十而已》:愛情裡面也有「鄙視鏈」
    除了三個女主角的感情和事業線之外,《三十而已》展示了一個現實而殘酷的一場大型「鄙視鏈」現場。拿香奈兒包包的顧佳被太太圈聯手抵制,你以為鄙視鏈僅僅在存在社交中?NO,在愛情中,你的男朋友也會鄙視你。愛情鄙視鏈江疏影飾演的王漫妮,是奢侈品店的銷售。
  • 樂隊的夏天隊員的「鄙視」,終於明白一人我飲酒醉的心酸
    而對於玩兒搖滾的人來說,要唱《愛情買賣》《套馬杆》《倍兒爽》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大波浪樂隊倒是包容度很高,他們覺得《愛情買賣》的勁兒跟自己樂隊的風格神似所以到最後,改編評價最好的就是這首《愛情買賣》。為什麼我們對丁太昇的一番言論聽著膈應,主要還是他言語裡隱約帶著高人一等的"鄙視鏈"。大家覺得這個現象很有意思,就又總結出了遊戲圈鄙視鏈、追劇圈鄙視鏈和英語圈鄙視鏈等等。
  • 男團、女團與樂隊一鍋燉,女團全員敗退,這節目賽制公平嗎?
    對於這樣的PK,網友也意見各有不同,有人說不公平,男女團沒有可比性,放一起比,是欺負女生的表現;也有人說,什麼「巾幗不讓鬚眉」就是直男癌的觀點,還說所有男團都刻意不挑女團作為對手,也是對女生的一種蔑視。這就讓男團很難做了——不是沒風度就是直男癌,怎麼都要躺槍。第二組,除了跨性別,表演形式也不同,唱跳男團對女子演唱組合。可比性相比更小了。
  • 「男團女團」究竟和「樂隊」有什麼本質差別?
    隨著「浪姐」的播出,「成團出道」這種事情再一次刷新了大眾的認知,其實我作為一個喜歡音樂,並且夢想組樂隊,想通過音樂表達的人,一直以來都不太明白所謂的「男團女團」有什麼文化上的意義,總覺得這種性質的「成團」更多是為了商業套路,事實好像也確實如此。
  • 英倫搖滾樂隊是如何站在鄙視鏈頂端的?
    當我們談論音樂時,儘管我們都不提倡所謂的「鄙視鏈」,但總有幾支英國樂隊,毫無疑問地站在「頂端」。英國音樂, 深深地影響著世界。隨著《樂隊的夏天》的熱播,許多國內樂隊進入了主流視野。作為聽眾的我們,也常常能從一些國內樂隊的音樂中聽出英倫樂隊的影子。
  • 站在鄙視鏈底端的網絡神曲,為何還總是被翻唱?
    最近一次真實的反映這種音樂圈鄙視鏈現實的是《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樂隊改編主題的PK現場。當這群站在音樂圈鄙視鏈稍高層級的滾圈老炮兒們上來揭開歌單之後,發現大部分都是諸如《芒種》《火紅的薩日朗》《愛情買賣》《騎上我心愛的小摩託》《下山》《酒醉的蝴蝶》《我們不一樣》《Papilon》《少年》這些他們並不熟悉,或者熟悉但永遠不想了解的「網絡神曲」的時候。除了大波浪,應該每一個樂隊都表現了一段精彩的垮掉。
  • 《春光燦爛豬八戒》片尾曲《卷睫盼》裡的故事:愛 死亡與鄙視鏈
    :愛、死亡與鄙視鏈。而這首歌之所以能在20年間一遍遍引起眾人的懷念,除了好笑、感人、演技顏值雙在線、童年情懷「加成」以外,兩位主角絕對有大大的功勞。鄙視鏈 為了完成這次重錄,吳彤先是主動聯繫了當年促成這首歌錄製的沈永閣(陳琳的前夫),而後又開始尋找歌曲原本的母帶,在得知母帶遺失的情況下,他還聯繫了全球範圍內的版權公司,想要尋找到原詞曲作者,但兩位均已從公眾視野消失難覓其蹤,所以這次錄製的難度相當大。
  • 看到「樂夏」隊員的「鄙視」,終於理解了《一人我飲酒醉》的心酸
    上周《樂隊的夏天》選歌時,成員們臉上的表情特精彩。節目組提供了「網友好喜歡」的幾首「網絡神曲」,規則是要讓樂隊們從中選一首來改編。而對於玩兒搖滾的人來說,要唱《愛情買賣》《套馬杆》《倍兒爽》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 「鄙視鏈」用英文怎麼說?
    總之,作為一個概念,「藐視鏈」與「食物鏈」非常相似。我們都知道食物鏈是由一系列與它們的進食習慣相關的生物體組成的,最小的生物體由較大的生物體進食,而較大的生物體反過來又為更大的生物體進食。「藐視鏈條」在某種意義上是相似的,它也是一個等級制度。區別在於,高的人看不起鄙視低的人,而不是吃它。
  • 《三十而已》:單純會被辜負,愛情中性格不同也有「鄙視鏈」
    通過這個講述三個女人愛情、生活、事業的電視劇,很多三十歲的女性也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和《三十而已》中的劇情相同,人不管在怎樣的位置,都是鄙視鏈上的一環。無論是誰,都無法逃脫站在鄙視鏈的鏈條上。
  • Coldplay:處在搖滾圈鄙視鏈底端,安靜地做著自己的音樂
    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個蠻有爭議的搖滾樂隊吧,那就是酷玩樂隊(Coldplay)。相信很多人都很喜歡酷玩,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這個樂隊的開始和後來的爭議,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吧。不過,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他們在第50屆超級碗中場秀的表演,那一年他們邀請了碧昂絲和布魯諾.馬爾斯一起表演,在那一年,他們一曲《Viva La Vida》開場,後來連唱兩首大熱製作。後來在碧昂絲和布魯諾.馬爾斯各自演出完之後,最後酷玩演出,在舞臺屏幕上還放著曾經超級碗經典的畫面,十分感人。
  • 淺談留學圈鄙視鏈
    這句話還是有那麼一些道理吧。大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全球留學生鄙視鏈,參考有代表性的樣本,部分內容有片面性,供娛樂。一.四、專業鄙視鏈1.專業之間的鄙視鏈法學生和醫科生互相鄙視,鄙視除本專業之外的一切專業,工科生鄙視理科生,理科生鄙視商科生,
  • 娛樂圈鄙視鏈:臧鴻飛說出了音樂鄙視鏈,秦昊闡述了影視鄙視鏈
    這段話雖然看似在講玩笑話卻引得臺下觀眾們的一片叫好聲,就連臺上的嘉賓都說好,但是仔細分析下去,就會這個鄙視鏈也是用所科學依據的那麼影視圈裡面有什麼鄙視鏈呢?隱秘的角落》走紅後開直播,在開直播的過程中說自己不會為錢而拍爛片,但是旁邊他的老婆伊能靜卻說了一句,但你會為了錢上綜藝,這就是影視圈的鄙視鏈,影視圈的鄙視鏈和音樂圈的鄙視鏈非常相似,演話劇的演員始終都看不起電影的演員,演電影的演員又瞧不上演電視劇的演員,演電視劇的人又看不起演網劇的人,總而言之,這群人卻又都看不起在綜藝節目裡面裝瘋賣傻,靠博取觀眾的眼緣掙錢的人,所以凡是參加綜藝節目的人都能夠剖析除影視鄙視鏈
  • 從《乘風破浪的姐姐》討論娛樂圈「鄙視鏈」
    而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裡,鄙視鏈變得更加細節化,首先劃個重點,金字塔塔尖是有作品的電影大咖,在節目裡寧靜就是塔尖10部港產電影,其中《破壞之王》、《九七》、《家有喜事》、《中南海保鏢》等都是一代人的記憶數量和作品的知名度她都不輸很多人,但可惜的是鍾麗緹並沒有獲得過一個有分量的電影獎項,這種情況下被稱為電影咖都有些勉強,更貼近的來說她應該是電影咖裡的愛豆,說了好幾位大家比較熟悉的姐姐,接下來小訊要說一位不怎麼出現在公眾視野,但在節目裡就被多位姐姐欣賞並尊重著的藝人
  • 大連樓市鄙視鏈
    「喝藍山的看不起喝星巴克的,喝星巴克看不起喝喜茶的,喝喜茶看不起喝COCO的......」鄙視鏈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樓市亦是如此。 板塊鄙視鏈 「人們的認知總要比城市和歷史變遷慢半拍,而這種落差往往造就了無數的口水仗。」
  • 熱點 | 香港月餅鄙視鏈
    能放在鄙視鏈頂級,我們看的其實就是冠在月餅之前的關鍵字,只要提一嘴「四季酒店的月餅」,渾身上下立刻就帶著一種溢出屏幕的奢華感了『』。最重要的是它還低調,也沒搞過什麼1小時4000盒這種噱頭,深得貴婦喜愛,穩穩處於鄙視鏈頂端。
  • 中國酒友鄙視鏈:喝茅臺的鄙視五糧液,喝五糧液的鄙視汾酒
    中國酒友鄙視鏈:喝茅臺的鄙視五糧液,喝五糧液的鄙視汾酒生活中的嘈雜 ,讓很多事情發生後,失去了最原始的模樣。更多的開始追逐物質層面,從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能讓我們感受到,小到首飾包包,大到名車別墅。當然這背後的鄙視鏈也隱形的如影隨行著。就連我們的聚餐上選用的酒,都隱約潛藏著讓人虛榮的優越感。這條鄙視鏈,持續無限的循環著。喝高端白酒的酒友,看不起選擇喝洋酒的酒友,而喝洋酒的酒友看不去選擇喝葡萄酒的酒友,喝葡萄酒的酒友看不起選擇喝啤酒的酒友。這個鄙視鏈到如今,並沒有太多改變,還在無限循環的反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