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搖滾樂手,無論是外界還是他們自己,對自己的定義都是敢做敢說,帶著一腔熱血,用最搖滾的方式表達出內心感受。
曾經的搖滾,只被一部分年輕人所接受,這種充斥著嘶吼的表演方式,夾雜著各種樂器聲響的演奏效果,在最開始只能算是小眾音樂。也偏偏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之下,湧現出了很多熱愛搖滾的人,他們擁有與搖滾一樣的精神內核,儘管不被理解,也依然要唱喜愛的搖滾樂。
樂隊的夏天請來的大多數樂隊,都與搖滾脫不開干係。就算是民謠樂隊「野孩子",也想著用他們」內斂「的方式來演繹不一樣的搖滾樂。
正是因為這群人的」敢做敢說「,樂夏的舞臺上我們能夠看到很多與別的舞臺不一樣的東西。例如大張偉」口無遮攔「地講述著那些,在其他節目中看到的另類事件;例如樂隊內部最直接的矛盾發生現場,除了投票我們不知道是否真實,其他能夠看見的東西,都與我們的生活很貼近。
而有一件事,他們真實到令我難過——樂隊之間的」鄙視鏈「。
新褲子樂隊的主唱彭磊在這個方面是屬於最敢說的人。在馬東的另一檔節目《樂隊我做東》裡,彭磊直言所有樂隊他都不喜歡。對於彭磊這樣的人而言,說這句話並不是為了取悅大家,不喜歡既是真正的不喜歡。
換言之,在彭磊的眼中,絕大數同臺競技的樂隊他都是看不上的。
」達達樂隊「的解散,也與搖滾樂圈子裡的鄙視鏈有著不可分說的關係。曾經的達達樂隊紅極一時,可還是有那麼一群人由心地厭惡達達。這些人認為達達的音樂不配稱之為搖滾,他們很紅火,卻一點都不搖滾。
再例如上一季的」鹿先森樂隊「,他們的《春風十裡》是一首傳唱度非常高的歌曲,可當他們登上舞臺去演繹這首歌時,其他樂隊眼中只有不屑。
這就是樂隊之間的鄙視鏈,每一個樂隊、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喜歡的音樂、不喜歡的演繹方式和不喜歡的人。他們從來不把這些藏在心中,而是選擇在鏡頭面前公之於眾。
在這一期的改變賽裡,這種現象更是屢見不鮮。這一次不是樂隊之間的問題,而是樂隊們對其他歌曲的不屑。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後鯊與野孩子樂隊在選擇歌曲時的樣子。很多歌曲,哪怕是非常流行的曲目,他們也給予了極度堅決的否定。
特別是男團女團們創作演唱的一些歌曲,在揭曉的時刻就被很多人唏噓——一首都沒有聽過。是真的完全沒有聽說過還是在否認某些事實呢?我們不得而知。
大波浪樂隊選擇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愛情買賣》作為改編曲目,卻意外地受到了廣泛好評,可這首歌在後鯊那裡,是一首根本唱不得的歌。
作為一個普通聽眾,我認為大多數音樂的存在都是他的道理,我們可以不喜歡,但沒必要對著鏡頭去否定他。
無論是《愛情買賣》還是野孩子認為一點都不國風的《滄海一聲笑》,在某種層面而言都是很優秀的作品。男團女團的音樂也有他們的可取之處,鹿先森樂隊也是一支好樂隊。
喜好可以不同,鄙視鏈卻真的沒有存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