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部影視劇的作品,它的名字叫做《那山那人那狗》。
在中國少有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中,這部電影是較為成功的一部。
這個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間的故事。
故事發生的地點在中國湖南的西南部。
故事的主人公,有一老一少兩代人,同時還有一條不可或缺的狼狗。
在故事發生的地點,這裡山路崎嶇,交通不是很發達。
所以,外邊的人與山裡人的聯繫,只能靠鄉郵員來傳遞信件。
主人公中的一老,就是一名即將退休的鄉郵員,而這一少就是即將接班的下一個鄉郵員。
他們之間的關係是父子。
這一天,父親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到了這條,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郵路。
與他們一同行走的,還有一條狼狗,這條狼狗被父親取名叫「老二」。
因為父親的工作原因,他與兒子的交流少之又少,所以兩人在不經意間就產生了隔閡。
在兩人一起行走的山路上,父親與兒子基本上就是簡單的交流。
父親與兒子的感情都埋在了心裡,都不願透露出來。
或許,兩人把這種感情都寄托在,兒子用小收音機放出來的歌聲了吧。
那首歌是由姜育恆演唱的《驛動的心》。
在兩人送信的路上,其中有一封信是給山裡的五婆的。
這封信裡還有一些錢,五婆是一個盲人,所以把錢收好後,就熟練的把信給了送信員。
父親也幫助五婆念起了書信。
五婆聽了幾句後,立馬打斷了父親,說到:怎麼每次都是這幾句話。
這一下可把,父親給問住了。
旁邊的兒子,也開始疑惑了起來,繼續照著上面念不就行了嗎。
父親無奈之下,把信件給了兒子。
兒子一看信,瞬間明白了,這封信上一個字都沒有。
原來,這封信是五婆的孫子給她的。
她的孫子是這座大山裡,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孩子,大山裡的人都為他驕傲,尤其是他的父親和奶奶。
可是,當孫子有了前途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到過這個養育他的大山裡。
就連他父親「走」的那天,他都沒有回來過,奶奶的眼睛也是因為想念兒子和孫子哭瞎的。
所以,孫子也只給奶奶寄錢。
當送信的兒子明白後,念起了信件。
「信」裡說道:五婆的孫子想要把她接到自己身邊,跟他一起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
五婆的眼淚也掉了下來。
兒子也終於理解了他的父親為何要堅持的做這份工作了。
因為,這是一份能夠帶給人希望的工作。
就如同這個奶奶一樣,村子裡很多留守的老人,他們堅持活下去的「火苗」。
就是離家的兒女們「點燃」的。
每一次的來信,都會讓這些「火苗」不會熄滅。
關於這部影片,體現出來的細節非常非常的多,大家可以去欣賞一下這部影片。
其實,我更想與大家分享一下這部影片背後的故事。
這部電影改編自彭見明的同名小說《那山那人那狗》。
當決定拍攝這部電影時,出品方開始到處籌錢。
可是,並沒有投資方對這部電影感興趣,所以他們籌備的資金少之又少。
但是,為了能拍出這個影片,他們還是堅持了下來。
1999年,影片終於拍攝完成了。
可是,擁有發行權的出品公司只賣出了一個電影拷貝。
在院線上映時,無人問津。
直到2001年的4月7日,該片在日本的巖波影院上映。
一經上映,立刻在日本掀起了軒然大波,除了巖波外,大阪、神戶等地區,都開始上映這部影片。
而且,不少地區都要求加映這部影片。
從該年的4月到9月,這部影片在日本的觀眾達到了24.4萬人,到10月,票房超過了3.5億日元,直到2003年11月,該片的累計票房高達8億日元。
而且,在北美上映後,總票房約為20.4萬美元。
並且,在電影推動下,日文版的彭見明小說合集在日本發行了近14萬冊。
不少看過這部影片的日本觀眾,為了感受原版的力量,開始學習中文。
最終,《那山那人那狗》在國內外一共獲得了14個獎項。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影視劇作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
但是,一個優秀的影視劇作品,往往能帶給觀眾更多的驚喜和深思。
最後,我想說:不但音樂沒有國界,好的藝術作品也同樣沒有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