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起源於美國,關於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就是指黑壓壓的一片人在感恩節後的星期五去商場排長隊購物。
較普遍的一種認為看法是,由於這一天是感恩節之後開業的第一天,人們通常開始準備12月25號的聖誕節所需物資,很多商店都會爆滿從而有大額進帳。而市場用不同顏色的墨水來記帳,紅色表示虧損即赤字,黑色表示盈利,所以把這一天叫做"黑色星期五"。
這一天是姑娘們變身漢子的日子
親歷過2017年墨爾本"黑色星期五"的我,深刻感受過這一天人們對購物的強烈欲望。歪果仁對黑色星期五的熱衷,就如同國人對雙11的痴狂。不同的是,我們只需點點滑鼠就能送上門來。而歪果仁卻是要親自跑到商場搶個你死我活,一不留神就會引發血戰。這也並不意味著人家的網購環境就比國內差,只能說國外的實體零售業還是太強大了。
這一天商場所有的化妝品、護膚品都會打折,甚至一些平時沒有折扣的品牌,在這一天都會有25%~50%的優惠。但是這意味著數量非常有限,很多商場7點開門營業,凌晨4點多就已經有姑娘開始排隊了。一到開門時間,姑娘們早已不顧什麼優雅、端莊,瘋一般的衝進商場,開始瘋狂的採購之旅。
男人在這天都會買什麼
"黑色星期五"當然不只是女人的狂歡,這一天對於男人來說也極具吸引力的。特別是心儀許久的AJ,還有一直不捨得剁手的遊戲本,在這一天都有相應的折扣。然而這只是很小一部分,還有人在"黑色星期五"這天購買了自己的愛車。
為了清理手中積壓的庫存,美國汽車製造商們正卯足了勁來加大"黑色星期五"的促銷力度。美國著名第三方調查機構J.D.Power 與LMC Automotive發布的一項報告中表示,根據調查,感恩節周末出售的汽車數量幾乎佔11月總銷量的25%。可見"黑色星期五"對美國市場汽車銷售的重要性。
與沃爾瑪百貨、塔吉特百貨公司以及亞馬遜等零售商一樣,汽車製造商也擅於利用節日主題促銷活動來衝擊每年最後兩個月的銷售量。在過去幾年中,這種方法及促銷規模也在不斷被汽車廠商擴大及延伸。
這天也是改裝車愛好者的天堂
改裝車愛好者在"黑色星期五"這一天也沒有閒著。路上經常能看到大量的改裝車集體出行,為了趕去搶購優惠的改裝車配件。特別是美國的幾大改裝廠,在這一天都會將車輛配件進行打折優惠。
美國改裝車文化,不誇張的說在全球都是數一數二的。正是因為改裝廠家的正規、改裝配件的種類繁多,以及改裝車車主本身對遊戲規則的遵守,才使得美國的改裝文化得到良好的傳承。
換一套全新的避震系統、換四條嶄新的輪圈和輪胎、再刷一個二階換一套排氣,誰都希望成為聖誕節除了聖誕老人馬車以外最帥氣的那輛車。"黑色星期五"也為帶動改裝配件的更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如今隨著國人購買力的提升,也轉而對國外產品有所需求。嚴格上來講,我國的"黑色星期五"更接近於海淘節,而非購物節。畢竟,年末購物節的角色已被雙11所取代,消費者更願意將錢花在更早的雙11,而非後來的"黑色星期五"上面。但因為在"黑色星期五"這段時間內,海外各大線上旗艦店都會大幅降價,因此也引發了國人對海淘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