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購物狂歡剛落幕不久,11月27日,國外版的「雙十一」,也就是「黑色星期五」要來了。
如今的「黑色星期五」,早已不再只是外國人的購物狂歡節,越來越多的中國海淘者也加入這場購物狂歡,這讓「黑色星期五」成為國內海淘者的年終購物狂歡節之一。
當前,國內疫情早已有效控制,而國外疫情仍在蔓延,這種鮮明對比也同樣體現在消費市場上。
不管怎麼說,「黑色星期五」是國外的年度購物狂歡節,自然是全球熱點。和往年一樣,有了中國海淘消費者加入,國際品牌、商家及平臺都十分期待,對國內外電商平臺及跨境電商平臺來說也是一次「營銷大促戰」。
黑色星期五對股市有哪些影響?
(1) 零售消費和消費者 毋庸置疑,黑色星期五將影響消費者的消費。在很多國家,黑色星期五已經變成了一個你難得可以在各種各樣的產品上省錢的日子,從筆記本到割草機等。而在以往媒體對它的報導中,由於人們爭相搶購打折商品,各大零售店都出現了踩踏事故。根據Adobe Analytics的數據,2018年美國線上消費達62.2億美元,同比上漲23.6%。此外,每一年黑色星期五的零售額都比其他任何時期高。
(2)經濟 黑色星期五對經濟的影響更加具有爭議性。有一些人主張用凱恩斯效應——支出驅動經濟,即更多的錢投入流通領域可能提振經濟。在美國經濟顯露出衰退跡象的時期,消費者支出可能會受歡迎。不過,也有一些人認為,黑色星期五的影響根本不足為道,能看到的只是短期效果。從某種角度講這來源於前幾年的經驗教訓,很多零售商在折扣結束之後的銷售業績都很糟糕。
然而,如果店家另掘他徑繼續打折,他們的利潤率將會下降;而這可能意味著裁員和失業率上升。由此導致的連鎖經濟影響可能包括稅收收入下降、社會福利負擔加劇;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最終給經濟帶來的影響為負。
(3)股票/股市 黑色星期五對股市和個股的影響也不是很直接。或許可以這麼想,如果達到預期的銷售結果,很多零售類股的股價理論上有望上漲。相反,銷售情況意外糟糕的話,則可能暗示消費者信心不足、經濟基礎薄弱;這將為交易者做空提供理由支持。不過,即便某一家公司在這一天的銷售業績很好,這也不會影響到它的盈利能力或者整體財務狀況,這是交易們挑選股票時應該考慮的因素。
評估以往的黑色星期五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後面黑色星期五真正到來的潛在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