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廣告,越看越覺得跟以前不一樣。
從前品牌做營銷,恨不得天天舔著消費者,把最美好最向上最正能量的一面展現出來。
現在的品牌做營銷,反而總是跟客戶爸爸對著幹,怎麼扎心怎麼來。
比如篇篇文章都有10w+的GQ實驗室,把當代年輕人有錢的沒錢的、有工作的沒工作的都調侃了個遍,壓根不怕得罪人,卻偏偏很受大家的喜歡,穩坐微信廣告投放的貴价之巔。
這說明營銷再也不能靠單純的雞湯和單薄的廣告語來吸引人了,人們需要的是腦洞創意與用戶洞察並重的廣告。
在這方面,還必須提到一個營銷大家——日清食品,全球知名的泡麵生產者,他的營銷卻做的比他的泡麵還香!
一半是致鬱,一半是治癒
日清在今年發了一隻特別魔性的廣告,叫崩潰的3分鐘。在這個3分鐘的片子裡,他羅列了36個生活中能讓你瞬間抓狂的瞬間。
比如坐扶手電梯時被前面人的雨傘戳中腦門。
比如擠地鐵的時候隔壁累的呼呼大睡的上班族突然把大頭靠在你肩膀上。
比如在路上看見一個人揮著手以為是在跟你打招呼,結果人家頭也不回地掠過你。
再比如晚上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玩著手機結果手機突然砸下來……
這些事看起來微不足道,但經歷過的人都懂,成年人的崩潰可能就在那麼一瞬間。
這個廣告發出來之後在網上大火,大家紛紛轉發評論「人間真實」、「這就是我的每一天」。
一下子,日清就成了那個「最懂我」的品牌,輕輕鬆鬆做到了跟消費者的情感共鳴。
妙的是,廣告片裡的三分鐘,就是一碗泡麵需要泡的時間。
三分鐘之後,吸溜一口泡麵,這些讓人崩潰的人間疾苦全都被拋諸腦後,美味的衝擊直接帶來了精神的飛升。
了無痕跡地點了題,實在是妙。
其實很多泡麵品牌的廣告都離不開「更美味、更健康」的主題,比如曾大力宣傳的各種非油炸麵餅。
但吃泡麵的人哪裡是吃個健康,吃的就是一個爽啊!
日清這支廣告就是這樣,光明正大地告訴你,生活已經這麼苦了,還是來碗泡麵吧。
所以別說你的廣告沒法打動客戶,可能是你還不知道客戶到底想從你這得到啥。
一半是元老,一半是萌新
日清看起來年輕又會玩,但其實他已經非常非常老了,1948年成立,都70多歲了。
二戰後,日本糧食匱乏,日本人最愛的拉麵特別難吃到,每次都要排好久好久的隊,日清的創始人安藤百福就想做一種用開水隨便泡一泡就能吃的拉麵,於是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包泡麵。
安藤百福就這麼成為了人人稱道的「泡麵的爹」。
安藤百福
因為自古以來愛吃泡麵的其實都是年輕人,所以這麼多年來,日清都堅持著年輕人怎麼變,我就怎麼變。
年輕人很燃,他就把日本武士精神放到自己的廣告片中,打造一個會跑酷、會滑板、會衝浪的現代武士。
年輕人愛看漫畫,就跟各種動漫IP聯名,銀魂、進擊的巨人、魔女宅急便、海賊王……
年輕人喜歡新垣結衣,日清就把她請來當代言人。
年輕人變喪了,他就跟著拍些吐槽的片子,各種諷刺和玩梗。
一個品牌要想被人記住就必須有記憶點,對日清來說,一個是好吃,一個是好玩。
泡麵的味道千篇一律,好玩的廣告百裡挑一,雙管齊下,日清才能70餘年屹立不倒。
一半是庸俗,一半是高級
日清的宣傳部部長米山慎一郎曾經解釋過日清為什麼要拍這麼多魔性鬼畜甚至還很有爭議性的廣告,他說:
「我們不是為了成為話題王,也不是為了去獲獎。我們一直在考慮,如何切實地成為暢銷品牌,如何依靠話題廣告去推動銷量——這是最關鍵的事。」
成天琢磨著怎麼多賣一點,也不談理想和情懷,還挺庸俗的,但現在很火的直播帶貨,追求的不也是銷量的暴增嗎。
現在不少企業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局面,既想要抖音淘寶直播那源源不斷的流量,又不肯放棄自己高冷傲嬌的定位,結果就是投放的內容與平臺格格不入,畫成了一個四不像。
打造一個什麼樣的品牌,就像思考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有時候目標越多、要求越多,反而會越迷茫、越矛盾。
但像日清這種公司,只把暢銷當成唯一目的,用結果來考量,反而可以心無旁騖地去進行內容的創新。
脫離了桎梏之後,說不定也能創造出既庸俗又高級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