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怪怪
主編 | 許涼涼
文案編輯 | 九思
視覺編輯 | K K
1928年,一條「上海首席名媛」與「戲子」私奔的新聞震動了整個上海灘。
事件的主人翁是上海最大的私人銀行天寶銀樓的「三小姐」裘麗琳,與「麒派」創始人京劇大師周信芳。
儘管周信芳當時已名滿天下,與梅蘭芳一南一北,平分秋色。可在當年,唱戲仍是「下九流」的行當,二人的身份可謂雲泥之別。
裘麗琳為了追求心之所向的自由人生,捨棄了人人豔羨的富裕生活,也承擔因此所付出的代價:
為保護丈夫學會與三教九流周旋,隨身帶槍,在動蕩年代以柔弱的身軀保全了一家人的安然無恙。
晚年,為了不讓丈夫與自己的出身阻礙了孩子的前途,她「狠心」將五個年少的孩子統統送往國外,幫助他們掙脫現實束縛,實現人生價值。
脫離了豪門的她,以一己之力造就了新的家族輝煌。
有人說,她領先了時代一百年,而這個傳奇故事,要從裘麗琳與周信芳的「金風玉露一相逢」開始說起。
「出逃」的千金
彼時的裘麗琳剛從女校畢業,便在各類社交場合大放異彩。
四分之一的蘇格蘭血統賦予了她高眉深目的輪廓與白皙清透的肌膚,同時又兼具東方女性的優雅。所到之處,必定豔壓群芳,追求者數不勝數。
可她卻對交際場上的虛偽做派心生乏味,對自己可以預料的將來感到挫敗——無非是與一位門當戶對的豪門公子結婚、生子,一切皆為利益,無關愛情。
從小接受西方教育的裘麗琳,心中渴望的是一份真正自由的愛情。
當她在更新劇院第一次看京劇,周信芳扮演的張良一出場,繡金蟒袍、文生俊帽,英俊飄逸的形象和遒勁有力的唱腔便深深地吸引了她。
裘麗琳既沒有怯於主動,也沒有魯莽示愛,而是組織了一場冬賑遊園義賣會,邀請了諸多京劇名伶,包括周信芳。在他人的引薦下,兩人正式相識,第一次見面便談得十分投機。
對周信芳了解的越深入,裘麗琳越是傾心不已。他同裘麗琳一樣,很有自己的主見。
早年,周信芳因病造成聲帶損傷,一度被認為再也無法唱戲,可他卻化腐朽為神奇,開創了「麒派」特有的沙啞而蒼勁的嗓音,廣受戲迷追捧。
他演戲從不依樣畫葫蘆,被傳統束縛住手腳,而是廣採博納,從先鋒的西方電影藝術和現實生活中不斷攫取靈感,加以改進。
周信芳也沒有強烈的物慾,渴望一段純粹的感情。面對許多貴婦人拋上戲臺的鑽石、首飾,他從不私佔,而是將它們統統捐出。
與此同時,裘麗琳的聰慧與見地也同樣令周信芳傾慕不已。
內在氣質的共鳴使他們彼此欣賞,既是戀人,也是知己。
頗具浪漫主義色彩的戀情,並沒有使裘麗琳變得盲目,她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
當意外得知周信芳已有家室時,裘麗琳立即痛下決心寄出分手信,周信芳當晚立刻回了一封長信解釋來龍去脈。
原來,早年在師傅的安排下,周信芳不得不與武旦之女成親。在與裘麗琳相識之前,二人便已分居,此後也一直在商談離婚的事宜。
他的真摯與坦誠最終打動了裘麗琳,兩人繼續來往。為了避人耳目,他們甚至會約在墳場見面,卻還是被小報記者拍到了行蹤。
「上海名媛墳場幽會麒麟童」的八卦消息猶如海嘯般席捲了上海灘,裘麗琳立即被家人軟禁。
機智的她佯裝同意母親匆忙指定的一樁婚事,私下卻悄悄讓丫鬟傳信,與周信芳約定私奔。
在一個靜謐的午後,這位昔日風採照人的名媛穿著睡衣和拖鞋便匆匆逃出了家門,當天就坐上了前往蘇州的火車。
與周信芳私奔後,裘家人發表聲明與裘麗琳斷絕關係,同時威逼周信芳遠離她。
裘麗琳選擇主動站出來,保護這段關係。她在報上登出法律聲明,堅定維護自己的人身自由與合法權益,這在當年還是頭一遭。
這對戀人拋棄了優渥的物質生活條件離開上海,周信芳時常在外埠跑碼頭唱戲,裘麗琳則始終陪伴在他身邊。生活過得艱難,感情卻愈發日久彌堅。
裘麗琳的出逃絕非一時衝動,而是「蓄謀已久」,她拒絕成為封建式婚姻的殉葬品,理智主動地掌握著自己的人生,沒有向時代和輿論、偏見屈服。
對真愛的堅守,對自由的追尋,時刻鼓舞著裘麗琳活出自我,哪怕她的選擇不容於情理世俗,也要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家裡的「保護神」
與舊時代處於弱勢,需要被保護的柔弱女性不同,裘麗琳在婚後愈發獨立與堅定,以過人的膽色和魄力成了家裡的「保護神」。
在遇到裘麗琳之前,周信芳雖然賺得不少,可父母愛好賭博,家中毫無儲蓄。裘麗琳曾對女兒說,嫁給她爸爸時,家裡只有一堆當票。
當時京劇界實行「包銀制」,一年發一次薪酬,而且演員的酬勞份額不公,根本難以維持正常的生活。
面對此情此景,從小看著母親打理財務的裘麗琳決心成為丈夫的經紀人。
她親自與戲院老闆「談判」,提出了月結和分紅拆帳的結算方式,如果不行,就罷演。她口齒伶俐,有理有據且目光堅定,讓戲院老闆無從辯駁,只好答應。
從那以後,人人都知道了這位大小姐的精明,背地裡都稱她為「鐵算盤」。
正是裘麗琳的「斤斤計較」,才讓原本捉襟見肘的家裡逐漸寬裕了起來,典當之物一一贖回,還在上海購置了一套花園洋房。
她把自己嬌生貴養的身軀,化作了家庭的頂梁柱。
但裘麗琳的膽色,遠不止於此。
這位曾經遊走於上流社會的貴族小姐,為了保全丈夫,開始與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
當周信芳被一位有黑道背景的劇院老闆強留,被地痞流氓威脅,裘麗琳二話不說,揣起一把手槍,開始每天護送丈夫。
她曾對三女兒周採芹說:「
儘管我現在記不住怎麼使這支槍,可是我覺得如果你爸爸遇到什麼危險,那些動作我都會在一瞬間記起來的,也會毫不遲疑地對準那些衝過來的人開槍。」
面對困局,裘麗琳選擇為了家人主動出擊,而不是陷於被動,任人擺布。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她曾用自己的智慧嚇跑了來家裡搶劫的強盜;
當漢奸特務吳四寶逼迫周信芳去家中唱堂會,她先是果斷將丈夫藏到朋友家中,又利用人脈,花光所有家當擺平此事。
不僅為小家盡心盡力,裘麗琳也和丈夫一樣追求大義。
抗戰期間,她曾冒著危險營救出了著名的學者丁景唐先生,在家中組織好友一同為難民趕製棉衣。
丁景唐先生
女兒周採茨曾說:母親是家裡的保護神。
可這位名媛小姐並不是天生的神。她只是勇敢地穿起了愛的盔甲,用自己嬌小的身軀,替家人擋住了一場場浩劫。
妻子與母親的新身份賦予了裘麗琳更多的能量與使命感,她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在戰亂年代竭力保全了丈夫的事業、兒女的平安。
此時的裘麗琳,早已不是生長在溫室裡嬌嫩的花朵,而是荊棘叢中盛放的玫瑰。真正獨立的女性,在經歷過生活的非難與洗禮後,會更加無所畏懼、愈戰愈勇。
「絕情」的母親
裘麗琳與周信芳一共孕育了六個孩子,個個名馳中外。
大兒子周少麟,京劇麒派傳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大兒子周少麟
二女兒周採蘊,舊金山著名的美女商人,作家。
二女兒周採蘊和父親周信芳
三女兒周採芹,英國皇家戲劇學院第一個中國學生、第一位中國「007邦女郎」、艾美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三女兒周採芹
小兒子周英華,有「華裔廚神」之稱,國際餐飲業巨子,還是頂級收藏家與畫家。
小兒子周英華
小女兒周採茨,香港娛樂圈大名鼎鼎的「茨姑」,一手捧紅了張國榮與張學友。
小女兒周採茨
這耀眼的成就,離不開母親裘麗琳當年的「絕情」之舉。
從1947年開始,除了長子周少麟作為丈夫周信芳的京劇傳人無法出國,其他幾個孩子相繼被母親 「趕」出國。
作為紛繁複雜的舊社會過來人,她清楚地知道,作為「戲子」和「資本家小姐」的孩子,在哪一個時代都要受人指點,無法擁有光明的前途。
裘麗琳決定再次主動出擊,這一次,她要幫孩子們突破現實的壁壘,向世人證明 「戲子」的後代也能有光明的前程。
於是,她親自教導孩子們從小學習英語,並一再教育他們「要爭氣」。
孩子們被送出國的時候,不過才十幾歲的年紀,當時的他們很難理解母親一意孤行的做法。
但事實證明裘麗琳的預見十分敏銳。1965年,身為上海戲曲學院院長的周信芳因自己的代表劇作受到批判,瞬間淪為階下囚。
三年後,身心飽受折磨的裘麗琳在醫院的過道裡獨自悽然辭世,時年63歲。
而在國外的兒女多年後才得以知道父母究竟經歷了怎樣的人間慘劇,因為母親的明智之舉,他們得以毫髮無傷地躲過了浩劫。
儘管早早離開了父母,但裘麗琳的言傳身教,依舊讓孩子們記憶猶新。
「別像其他人家的女孩子一樣,就指望著嫁妝,它只會像磨盤一樣吊在你的脖子上。你需要的是一肚子的知識,這樣你就能輕裝前進,成為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的人。」這句話對周採芹影響十分深刻。
這也正是周家兒女的人生寫照——不寄望於家庭或他人,靠自己的努力來闖出一片天。
照片人物依次是:周少麟與妻子黃敏禎、周天娜、周英華,(前排左至右)周採芹、周採蘊、周採藻、周採茨
裘麗琳以智慧與遠見成就了兒女的精彩人生,幾乎憑一己之力挽救了整個家族的命運。
一生都在主動與時代和命運相抗衡的裘麗琳,本可以憑藉出眾的交際能力留在國外,躲過這場災禍。但愛,讓她做出了最堅定的選擇——陪伴在丈夫身邊。
果斷送走了五個孩子的她,沒有勸過周信芳一句。因為她深知:她和丈夫,是屬於中國的。
在裘麗琳眼中,沒有不得不順從的那種人生:聽從父母之言,嫁給未曾謀面卻門當戶對的丈夫;婚後成為賢妻良母,不拋頭不露面,默默忍耐不公與貧窮;屈服於時代的潮流,眼睜睜看著孩子的未來葬送…
她唯一順從的,是自己內心的意願。
進或退,對裘麗琳來說,從來不是迫於現狀的無奈之舉。把握人生的主動權,果斷做出選擇並奮力一搏,才是她所追求的無悔人生。
寫在最後:
作為現代女性,我們雖然已經獲得了更多的公平與自由,卻依舊常常受限於社會性的困境,傳統觀念、偏見、流言蜚語都在左右著我們的命運。
唯有走自己選定的道路,主動出擊,才有可能突破時代或社會的重重局限,把握自己的命運。
作者 | 怪怪
重度文字愛好者
公眾號:怪怪讀書
主播 | 曉蘇
更多音頻可在 喜馬拉雅APP 搜索:遇見張小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