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香港佳士得秋拍養德堂高古玉成交價(全)

2021-02-19 中國玉文化研究會

臺灣大藏家楊俊雄醫師的「養德堂」這幾年可以說紅遍了收藏圈。養德堂藏的瓷器,目前已在佳士得拍了三季;古玉去年拍了第一季,盛況空前,去年82件,數量並不是很多,卻驚人地拍了4個小時,全程出價火爆,絕大多數有數倍乃至十數倍溢價,單場成交1.5億港幣,成交率100%,斬獲白手套佳績。

今年的香港佳士得『養德堂珍藏中國古玉器』第二季剛剛結束,83件拍品成交82件,全場報收6600萬港元,過百萬者19件,成交率高達98.8%。雖然成績不及去年,但就古玉這樣艱深的領域而言,這個成績已足以自豪。

戰國至西漢早期 玉鏤空龍紋環(790萬)

直徑9.5釐米,估價400-600萬,650萬落錘

來源:

金華堂舊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養德堂珍藏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205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205號,頁293

新石器時代 褐黃玉鐲(430萬)

直徑8.8釐米,估價8-15萬,350萬落錘!

來源:

1988年購於香港


良渚文化 玉獸面紋琮(394萬)

高15釐米,估價80-120萬,320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鴻禧美術館,《養德堂古玉特展》,臺北,1993年1月27日至4月25日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10號

著錄:

鴻禧美術館,《養德堂古玉特展》,臺北,1993年,圖版2號,頁12-13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6號,頁68-69

龍山文化 青玉鏤空鳥紋出廓牙璧(298萬)

直徑15釐米,估價10-18萬,240萬落錘

來源:

2000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良渚文化 白玉獸面紋琮(250萬)

高13.3釐米,估價80-120萬,200萬落錘

來源:

1988年購於香港

展覽:

聚英雅集,《抱璞怡陶: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與玉器》,2001年10月6-10日,圖版90號

著錄:

張偉華主編,《抱璞怡陶: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與玉器》,臺北,2001年,圖版90號,頁107


東漢 白玉乳丁螭虎瑞獸紋出廓璧(213萬)

高25釐米

來源:

金華堂舊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養德堂珍藏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99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99號,頁286-287

紅山文化 青玉馬蹄形器(187.5萬)

高6.5釐米,估價10-15萬,150萬落錘

來源:

1986年9月購於臺北


春秋 青玉龍紋璜形佩一對(187.5萬)

長15.6釐米,估價26-40萬,150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鴻禧美術館,《養德堂古玉特展》,臺北,1993年1月27日至4月25日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45號

著錄:

鴻禧美術館,《養德堂古玉特展》,臺北,1993年,圖版8號,頁24-25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45號,頁142-143

紅山文化 青玉帶齒獸面紋飾(175萬)

寬12釐米,估價15-20萬,140萬落錘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展覽:

鴻禧美術館,《養德堂古玉特展》,臺北,1993年1月27日至4月25日

著錄:

震旦藝術博物館,《紅山玉器》,臺北,2007年,圖版111號,頁167

戰國 青玉龍鳳紋劍璏(156萬)

長7釐米,估價20-26萬,125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62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62號,頁178-179

西漢早期 白玉龍首帶鉤(150萬)

長9.8釐米,估價35-50萬,120萬落錘

來源:

1995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西周 白玉鳳紋管(137.5萬)

長6.7釐米,估價50-80萬,110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11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11號,頁188

戰國 青玉谷紋龍鳳形佩(137.5萬)

長11.5釐米,估價18-26萬,110萬落錘

來源:

1995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著錄:

《Orientations》,香港,1995年5月,頁37

春秋 青玉龍紋觿(106萬)

長10釐米,估價15-20萬,85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65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65號,頁248

龍山文化 青玉牙璧(100萬)

寬13釐米,估價15-20萬,80萬落錘

來源:

1987年1月購於臺北

展覽:

鴻禧美術館,《養德堂古玉特展》,臺北,1993年1月27日至4月25日

石家河文化至夏 白玉神祖像(100萬)

高9.5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42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42號,頁116

西周 青玉人龍紋佩(100萬)

長10釐米,估價10-18萬,80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37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37號,頁124-125

西周 圭冠青玉鳥兩件(100萬)

大者6.3釐米,估價30-38萬,80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95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95號,頁172

戰國 青玉螭龍紋璧形佩(100萬)

長3.6釐米,估價10-15萬,80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館,《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57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57號,頁166-167

東漢 玉螭龍紋珮(93.8萬)

長7釐米,估價10-18萬,75萬落錘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著錄:

震旦藝術博物館,《漢代玉器》,臺北,2005年,圖版46號,頁107

商 青玉戈(87.5萬)

長32.5釐米,估價20-30萬,70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26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26號,頁102-103

戰國 青玉龍形佩及青玉鳳形佩各一件(87.5萬)

大者11釐米,估價20-30萬,70萬落錘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著錄:

震旦藝術博物館,《戰國玉器》,臺北,2007年,圖版80號,頁133

西周 青玉鳥形冒(81.3萬)

高4.7釐米,估價40-60萬,65萬落錘

來源:

2000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東漢 青玉握豬一對(81.3萬)

大者11.9釐米,估價20-30萬,65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88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88號,頁234-235

紅山文化 青玉蟬一對(75萬)

大者5.5釐米,估價12-18萬,60萬落錘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著錄:

震旦藝術博物館,《紅山玉器》,臺北,2007年,圖版61號,頁116


西周 青玉鹿形佩兩件(75萬)

大者8釐米

來源:

金華堂舊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養德堂珍藏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86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86號,頁163

西周 青玉雙龍人面紋珩(75萬)

長9.4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29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29號,頁206

春秋 青玉雙龍首扭絲紋璜(62.5萬)

長8.2釐米,估價18-26萬,50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59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59號,頁242

東漢 青玉握豬兩件(62.5萬)

大者11.8釐米,估價18-26萬,50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89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89號,頁236-237

戰國 青玉龍首格紋帶鉤(56.3萬)

長17釐米,估價12-18萬,45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59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59號,頁172-173

商晚期 玉對尾雙鳥珩(52.5萬)

長13釐米,估價25-30萬,42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鴻禧美術館,《養德堂古玉特展》,臺北,1993年1月27日至4月25日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91號

著錄:

鴻禧美術館,《養德堂古玉特展》,臺北,1993年,圖版3號,頁8,14-15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91號,頁168

石峁文化 墨綠玉刀(50萬)

長46.3釐米,估價8-12萬,40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14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14號,頁76-77

商 晚期玉鴞(50萬)

高4.6釐米,估價28-35萬,40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89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89號,頁166

商 青玉龍佩(50萬)

長3.6釐米,估價8-12萬,40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21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21號,頁92-93

西周 青黃玉龍紋佩(50萬)

寬4.5釐米,估價10-15萬,40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21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21號,頁198

戰國晚期 白玉褐沁龍首帶鉤(50萬)

長7釐米「長壽」刻款,估價8-15萬,40萬落錘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著錄:

震旦藝術博物館,《漢代玉器》,臺北,2005年,圖版97號,頁158

新石器時代至周 玉鐲形琮(47.5萬)

寬7.2釐米,估價10-15萬,38萬落錘

來源:

1988年購於香港

商 玉面紋飾(47.5萬)

寬4釐米,估價8-15萬,38萬落錘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著錄:

鴻禧美術館,《養德堂古玉特展》,臺北,1993年,頁8

震旦藝術博物館,《商代玉器》,臺北,2010年,圖版108號,頁155

西周 玉蜂形佩(47.5萬)

長5.6釐米,估價6-8萬,38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03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03號,頁180

戰國 青玉龍紋嵌片(47.5萬)

長14.8釐米,估價12-20萬,38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56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56號,頁164-165

戰國 青玉谷紋龍鳳形佩(47.5萬)

長11.5釐米,估價12-18萬,38萬落錘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著錄:

震旦藝術博物館,《戰國玉器》,臺北,2007年,圖版102號,頁158

西漢 青玉谷紋出戟劍首(47.5萬)

寬7釐米,估價12-18萬,38萬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西周中期 青玉龍紋璧(43.8萬)

直徑6.1釐米,估價12-18萬,35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51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51號,頁128

西周 青玉龍首虎紋璜(43.8萬)

長10.3釐米,估價18-26萬,35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32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32號,頁209

西周中期 青玉龍紋璜(43.8萬)

長11.3釐米,估價20-30萬,35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25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25號,頁202

戰國 玉龍紋劍首(43.8萬)

直徑4.7釐米,估價8-15萬,35萬落錘

來源:

1994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東漢 青玉握豬一對(43.8萬)

大者10.5釐米,估價12-18萬,35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90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90號,頁238-239

商 青玉琥佩(40萬)

長5.2釐米,估價12-18萬,32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22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22號,頁94-95

商 玉龍首弭(40萬)

長10釐米,估價18-26萬,32萬落錘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著錄:

震旦藝術博物館,《商代玉器》,臺北,2010年,圖版94號,頁141

春秋 青玉龍紋管(40萬)

長13.3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68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68號,頁251

商至西周 青玉魚形佩(37.5萬)

長7.9釐米,估價8-15萬,30萬落錘

來源:

1996年6月購於臺北

商晚期 玉鳥形佩(37.5萬)

長8.5釐米,估價15-26萬,30萬落錘

來源:

1986年9月購於臺北

漢 褐白玉龍熊紋劍璏(37.5萬)

長9釐米

來源:

1995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西漢早期 青玉龍首觿(37.5萬)

長8.3釐米,估價12-18萬,30萬落錘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著錄:

震旦藝術博物館,《漢代玉器》,臺北,2005年,圖版49號,頁111

夏家店下層文化 青玉璧(35萬)

直徑12.8釐米,估價10-15萬,28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39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39號,頁113

石峁文化至商 玉斧(35萬)

長18.5釐米,估價5-7萬,28萬落錘

來源:

1998年12月購於臺北

春秋 玉雙龍紋珩(35萬)

長10釐米

來源:

1996年6月購於臺北

戰國至西漢 玉捲雲紋劍飾一套三件及玉劍珌一件(35萬)

估價15-18萬,28萬落錘

來源:

1994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西漢 白玉龍紋韘形佩(35萬)

長5釐米,估價6-8萬,28萬落錘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著錄:

震旦藝術博物館,《戰國玉器》,臺北,2007年,圖版185號,頁240

西漢 青玉舞人佩(35萬)

長4.3釐米,估價5-8萬,28萬落錘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著錄:

震旦藝術博物館,《戰國玉器》,臺北,2007年,圖版233號,頁285

商晚期 灰玉龍紋璜(30萬)

長7.2釐米,估價8-15萬,24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16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16號,頁193

戰國 青玉雙龍紋璜(30萬)

長10釐米

來源:

1994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西漢 玉方印(3萬)

寬2釐米印文:郭寄

來源:

1995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西周 青玉鳥佩(27.5萬)

寬8釐米

來源:

2000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春秋 青玉龍形佩(27.5萬)

長14.2釐米,估價10-18萬,22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46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46號,頁144-145

春秋 青玉獸面紋劍珌(27.5萬)

長4.7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84號

著錄:

鴻禧美術館,《養德堂古玉特展》,臺北,1993年,頁8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84號,頁268

戰國 青玉鳳紋篦(27.5萬)

長5.2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64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64號,頁182-183

西周 青玉三璜聯璧(25萬)

大者10釐米,估價8-10萬,20萬落錘

來源:

1996年6月購於臺北

西周晚期 玉人龍紋璜形佩(25萬)

高7.2釐米,估價6-10萬,20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74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74號,頁151

戰國 青玉谷紋柄形管(25萬)

長12.5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70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70號,頁253

戰國 玉鏤空雙龍紋佩(20萬)

寬4釐米

來源:

1995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齊家文化 青玉璧(18.8萬)

直徑22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46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46號,頁120

西周 青玉龍紋人形佩(18.8萬)

長8.7釐米

來源:

2000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紅山文化 玉鳥(15萬)

長3.1釐米,估價3-5萬,12萬落錘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6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6號,頁60-61

商 玉圭(12.5萬)

長28釐米

來源:

1987年1月購於臺北

西周中期 鳥形佩(11.3萬)

長5.7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98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98號,頁175

戰國 玉鳳紋環首削刀(10萬)

長17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68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68號,頁190-191

電 話:010-87664115(入會諮詢)

郵 箱:2014yuwenhua@sina.com

網 站:www.cjade.cn

地 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19號聯合國際大廈乙段B610-611

文章整理自網絡

糾錯、投稿、入會

聯繫編輯 微信號:mjj-610


中國玉文化研究會

中國玉文化研究會是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民政部登記註冊、文化部為主管單位,由全國著名的文博考古單位、相關教育培訓機構、玉文化研究者、玉文化研究組織、玉雕藝術機構、玉器收藏愛好者自願組成的非營利性的國家一類社會團體。

本團體的宗旨是團結國內外玉文化愛好者、研究者、收藏家、鑑賞家、雕刻家和相關大專院校、玉文化研究機構、玉雕藝術機構,開展玉文化研究的相關工作,為提高玉文化研究水平,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本團體的業務範圍是:進行玉文化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組織、舉辦展覽、展示活動;開展玉文化創作及評比表彰,促進玉文化事業的發展;普及、推廣玉文化知識,開展玉文化服務和教育培訓;提供信息服務、技術支持、人才引進、交流合作、法律諮詢等服務;做好玉文化宣傳、出版、檔案和專業網站的建設;承接政府部門委託的相關工作。

相關焦點

  • 香港戰報:佳士得高古玉專場成交記錄
    今天是本年度秋拍日曆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日子。香港佳士得今天要連續舉行四場重要拍賣,上午兩場,下午兩場。從去年秋拍開始,佳士得計劃用四年時間,分新石器時代、夏商周、春秋戰國、秦代兩漢四個時代四個專場,釋出臺北雲中居張偉華先生的古玉收藏。去年秋拍雲中玉筵系列首拍便博得滿堂彩。今天是這個系列拍的第二場,佳士得再度為大家奉獻一場高古玉的饕餮盛宴,75件高古玉全部成交,全場大面積溢價,八件拍品成交過百萬,單場總成交超4600萬。
  • 201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養德堂古玉精鑑(高清資料•續全)
    上期文章連結:201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養德堂古玉精鑑(高清資料)新石器時代 褐黃玉鐲(8-15萬)直徑8.8釐米來源:1988年購於香港新石器時代至周 玉鐲形琮(10-15萬)寬7.2 釐米來源:1988年購於香港
  • 香港佳士得:養德堂古玉專場精鑑(83件全)
    最近幾年,高古玉在香港賣得出奇的好。去年秋拍,香港佳士得首次推出養德堂珍藏中國古玉器(第一季)並大獲成功。回顧去年的養德堂古玉專場,82件拍品,數量並不是很多,卻驚人地拍了4個小時,全程出價火爆,絕大多數有數倍乃至十數倍溢價,成交率100%。不得不說,對於古玉這樣艱深的收藏門類,這樣的成績十足令人驕傲。今秋,香港佳士得將於11月28日再度重磅推出『養德堂珍藏中國古玉器』第二季,數量與去年持平,這次是83件,時間跨度從文化期至戰漢,尤以戰漢部分最為精彩,相信必將引爆古玉的新一輪市場行情,大家先睹為快!
  • 高古玉:拍賣市場回放
    -1950年代)收藏紐約佳士得2011年9月15日,編號888專場:香港蘇富比 2016年春拍『御翫凝芳——重要鑑賞收藏』7,購於20世紀90年代專場:嘉德香港2016年秋拍『觀古—瓷器珍玩工藝品』13
  • 雲中玉筵:香港佳士得古玉專場先覽
    當今時代,高古玉是個門檻極高的小眾收藏門類。這幾年,古玉在香港市場大賣。蘇佳兩巨頭這幾年在香港推出了多個極為重要的高古玉專拍,如大家熟知的養德堂專場、思源堂專場等,皆大獲成功,確立了古玉拍賣的新標杆。這幾年香港市場古玉拍賣的火爆,與一位資深大玩家密不可分。臺北「雲中居」主人張偉華先生不僅是許多重要收藏家倚重的藝術顧問,其本人也是一位古玉頂級大玩家。
  • 佳士得香港秋拍古董古玩藝術品明星拍品賞析
    寒冬已至,東方之珠的香港依舊溫暖如春。2020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即將拉開序幕。本季佳士得香港秋拍古董珍玩類共有四個專場。雲中玉筵重要亞洲私人古玉收藏 - 夏商西周篇來源明確的高古玉在市場上備受追捧,「雲中玉筵」便是一例,為臺灣古董商張偉華藏品。在去年的「新石器時代篇」拍賣上取得很好的成績,預期此次的「夏商西周篇」將再掀熱潮。
  • 香港兩大拍賣行今年秋拍誰執牛耳?
    隨著2018年第二波香港藝術品秋拍告一段落,香港佳士得拍賣行報出了27.50億港元的總成交額。
  • 養德堂83件精品再掀古玉購藏狂潮!
    2017年秋季養德堂珍藏古玉單場成交總額超1.5億港元10月初香港秋拍時筆者碰到張偉華先生,他和我說今年秋季在香港佳士得即將上拍養德堂古玉珍藏另外的83件精品,這也將是最後一批楊醫生的珍藏上拍,還有些珍藏留給後人分一分也算是善始善終了
  • 高古玉的沁色介紹
    1:戰國玉龍形珮,尺寸:長10.4釐米,估價:HKD 250,000 ~ 350,000,成交價:HKD 575,000 ,成交時間:2012-11-25 ,拍賣公司: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保利香港2012首屆拍賣會
  • 空藝術 佳士得上海2016秋拍高成交率收官
    為慶祝佳士得成立250周年,本次拍賣投放了多件東西方大師的名作,也首次開設了當代水墨單元,除戰後及當代藝術板塊表現欠佳外,其他各板塊均表現良好,為即將舉辦的佳士得香港秋拍打好了前站。;楊福東《國際飯店 NO.9》以31.2萬元成交,價格略低於其同系列作品去年在香港蘇富比秋拍的成交價格;此外,丁乙的另一件代表性作品《十示》估價38-45萬元,以50.4萬元成交。
  • 香港佳士得:養德堂古玉專場成交記錄(全)
    香港近年來舉行的古玉專拍,都取得了輝煌戰績,出現了不少創紀錄的高價拍品,表明古玉市場整體上揚,真正的藏家群體在崛起。作為今年秋拍最重要的一個古玉專場的香港佳士得養德堂珍藏中國古玉器雖然拍賣師的速度很快,但是拍賣的速度很慢,這個只有82件拍品的專場驚人地拍了接近4個小時,
  • 全網首發 | 香港佳士得秋拍呈現御用高古及明清重器通覽!
    香港佳士得2018秋季拍賣會即將於11月23日隆重啟幕另外還可參考香港佳士得2016年11月30日拍品3133號的一對養德堂珍藏的元代龍泉窯飛青瓷褐斑蒜頭瓶(圖二)。養德堂珍藏,香港佳士得>日,拍品312號香港佳士得,2010年5月31日,拍品1880號
  • 【雅昌帶你看預展】樂從堂、趙無極、傅抱石、超大粉鑽……佳士得香港秋拍還有哪些驚喜?
    乘著達·文西《救世主》全球最貴藝術品的勢頭,佳士得將拍賣重心從紐約轉向香港,於11月23日拉開了2017年香港秋拍第二輪的大幕。無論是樂從堂主人曹興誠割愛釋出的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還是本年度可能第二次過億的趙無極盛年作品《29.01.64》,亦或是15克拉的超大粉鑽和首次登陸亞洲的莫奈專場,這些在此之前引發了全亞洲甚至全球關注的拍品,在預展中都將一一呈現。除此之外,洛克菲勒夫婦珍藏精選拍品預展中成色極高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佳作,也於本次佳士得香港預展中首次公開展出。
  • 典藏即時動態丨香港佳士得秋拍速報:4604萬的菊花!常玉領風騷
    香港佳士得2015秋拍現場今年亞洲最後一場拍賣重頭戲,香港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夜拍,11月28日晚間6點,在香港會議中心揭開序幕。現場6點不到,拍賣廳中已座無虛席,人潮也擠到場外,盛況空前,打破了景氣低迷的氛圍,為第二波秋拍,注入強心劑。這場夜拍共73件作品,總成交金額逾5億700萬港元,件數成交高達91%,金額成交86%,將近50%的作品皆在高估價以上成交,表現十分亮麗,其中有五位藝術家刷新世界紀錄,包括魯道夫邦尼、樸棲甫,吉田稔郎,劉韡以及納堤·尤塔瑞。
  • 2018香港萬昌斯秋拍高古玉(搶先看)
    作為香港首間以中國古玉為重點主題的拍賣行,萬昌斯2018年秋季拍賣會將於11月27日至29日於香港萬麗海景酒店隆重舉行。本次秋拍設有兩場古玉拍賣會,共有兩大焦點:一是高古玉器(唐代以前),側重新石器時代文化期及商周時期。
  • 張曉剛破紀錄,常玉兩件破億,佳士得香港秋拍第一槍戰績
    亞洲地區第二輪秋拍在今晚由佳士得率先開局,從北京時間下午5點開始,共舉行了三場備受矚目的拍賣,分別是「現代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常玉:八尾金魚」以及「香港-紐約現當代聯合夜拍」,第三場又分為香港和紐約上下半場。今天主要關注香港地區作品的成交情況。這一次秋拍的現當代藝術部分,是佳士得亞洲有史以來拍前總估價最高的一次,超過11億港幣。
  • 港臺淘寶 門德揚高古玉專場,聯拍在線同步拍
    今年初香港春拍以一件新臺幣破億的《玉雕說唱舞人》交出亮眼成績,再次證明古玉賞玩歷久彌新,古玉市場深具潛力。
  • 2020四大春拍落槌,翡翠類最高成交價高達8070萬港幣
    一轉眼,2020年已經進入下半年,而受疫情的影響,今年的各大春拍才剛剛落幕不久,其中包括了保利、佳士得、蘇富比、天成等四場高端拍賣,那麼本年度春拍行情如何,下面就來了解一下。蘇富比最高成交價:8070萬港幣▼本次四場春拍中,成交價最高的是蘇富比,一條帝王綠天然翡翠珠鏈以8070港幣的成交價獨領風騷。
  • 趙無極《銀河》以5640萬元成交,更多西方當代藝術亮相中國:佳士得上海領跑秋拍第一棒
    佳士得印象派及現代藝術部副總裁以及中國區總監譚波的電話競拍客人以4700萬落槌,5640萬元成交,為本場最高價作品,也是佳士得於上海舉行拍賣以來成交價最高的拍品。佳士得亞太區總裁Francis Belin在談及此作品時提到:「這是佳士得第一次在中國內地上拍趙無極早期作品,以往中國大陸藏家對藝術家後期作品更感興趣,但今晚能夠看到藏家的成長以及藏品的範圍正在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