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佳士得:養德堂古玉專場精鑑(83件全)

2021-02-19 玉器鑑定專家

最近幾年,高古玉在香港賣得出奇的好。去年秋拍,香港佳士得首次推出養德堂珍藏中國古玉器(第一季)並大獲成功。回顧去年的養德堂古玉專場,82件拍品,數量並不是很多,卻驚人地拍了4個小時,全程出價火爆,絕大多數有數倍乃至十數倍溢價,成交率100%。不得不說,對於古玉這樣艱深的收藏門類,這樣的成績十足令人驕傲。今秋,香港佳士得將於11月28日再度重磅推出『養德堂珍藏中國古玉器』第二季,數量與去年持平,這次是83件,時間跨度從文化期至戰漢,尤以戰漢部分最為精彩,相信必將引爆古玉的新一輪市場行情,大家先睹為快!(估價為港元)

戰國至西漢早期 玉鏤空龍紋環(400-600萬)

直徑9.5釐米

來源:

金華堂舊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養德堂珍藏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205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205號,頁293

 

戰國至西漢 青玉龍鳳紋組佩一套三件(300-450萬)

大者長11釐米

來源:

金華堂舊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養德堂珍藏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212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212號,頁300-301

東漢 白玉乳丁螭虎瑞獸紋出廓璧(150-250萬)

高25釐米

來源:

金華堂舊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養德堂珍藏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99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99號,頁286-287

良渚文化 玉獸面紋琮(80-120萬)

高15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鴻禧美術館,《養德堂古玉特展》,臺北,1993年1月27日至4月25日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10號

著錄:

鴻禧美術館,《養德堂古玉特展》,臺北,1993年,圖版2號,頁12-13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6號,頁68-69

良渚文化 白玉獸面紋琮(80-120萬)

高13.3釐米

來源:

1988年購於香港

展覽:

聚英雅集,《抱璞怡陶: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與玉器》,2001年10月6-10日,圖版90號

著錄:

張偉華主編,《抱璞怡陶: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與玉器》,臺北,2001年,圖版90號,頁107

石家河文化至夏 白玉神祖像(80-120萬)

高9.5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42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42號,頁116

西周 青玉鹿形佩兩件(60-120萬)

大者長8釐米

來源:

金華堂舊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養德堂珍藏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86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86號,頁163

西周 白玉鳳紋管(50-80萬)

長6.7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11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11號,頁188

西周 青玉鳥形冒(40-60萬)

高4.7釐米

來源:

2000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西周 青玉雙龍人面紋珩(40-60萬)

長9.4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29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29號,頁206

西漢早期 白玉龍首帶鉤(35-50萬)

長9.8釐米

來源:

1995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春秋 青玉龍紋璜形佩一對(26-40萬)

長15.6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鴻禧美術館,《養德堂古玉特展》,臺北,1993年1月27日至4月25日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45號

著錄:

鴻禧美術館,《養德堂古玉特展》,臺北,1993年,圖版8號,頁24-25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45號,頁142-143

商 晚期玉鴞(28-35萬)

高4.6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89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89號,頁166

西周 圭冠青玉鳥兩件(30-38萬)

大者長6.3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95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95號,頁172

商 青玉戈(20-30萬)

長32.5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26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26號,頁102-103

商晚期 玉對尾雙鳥珩(25-30萬)

長13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鴻禧美術館,《養德堂古玉特展》,臺北,1993年1月27日至4月25日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91號

著錄:

鴻禧美術館,《養德堂古玉特展》,臺北,1993年,圖版3號,頁8,14-15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91號,頁168


西周中期 青玉龍紋璜(20-30萬)

長11.3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25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25號,頁202

戰國 青玉谷紋柄形管(20-30萬)

長12.5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70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70號,頁253

戰國 青玉龍形佩及青玉鳳形佩各一件(20-30萬)

大者長11釐米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著錄:

震旦藝術博物館,《戰國玉器》,臺北,2007年,圖版80號,頁133

戰國 玉鏤空雙龍紋佩(20-30萬)

寬4釐米

來源:

1995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東漢 青玉握豬一對(20-30萬)

大者長11.9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88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88號,頁234-235

商 玉龍首弭(18-26萬)

長10釐米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著錄:

震旦藝術博物館,《商代玉器》,臺北,2010年,圖版94號,頁141

商晚期 玉鳥形佩(15-26萬)

長8.5釐米

來源:

1986年9月購於臺北

西周 青玉龍首虎紋璜(18-26萬)

長10.3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32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32號,頁209

春秋 青玉雙龍首扭絲紋璜(18-26萬)

長8.2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59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59號,頁242

戰國 青玉谷紋龍鳳形佩(18-26萬)

長11.5釐米

來源:

1995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著錄:

《Orientations》,香港,1995年5月,頁37

戰國 青玉龍鳳紋劍璏(20-26萬)

長7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62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62號,頁178-179

漢 褐白玉龍熊紋劍璏(18-26萬)

長9釐米

來源:

1995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東漢 青玉握豬兩件(18-26萬)

大者長11.8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89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89號,頁236-237

紅山文化 青玉帶齒獸面紋飾(15-20萬)

寬12釐米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展覽:

鴻禧美術館,《養德堂古玉特展》,臺北,1993年1月27日至4月25日

著錄:

震旦藝術博物館,《紅山玉器》,臺北,2007年,圖版111號,頁167

龍山文化 青玉牙璧(15-20萬)

寬13釐米

來源:

1987年1月購於臺北

展覽:

鴻禧美術館,《養德堂古玉特展》,臺北,1993年1月27日至4月25日

齊家文化 青玉璧(15-20萬)

直徑22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46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46號,頁120

西周 青玉龍紋人形佩(15-20萬)

長8.7釐米

來源:

2000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春秋 青玉龍紋觿(15-20萬)

長10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65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65號,頁248

戰國 青玉龍紋嵌片(12-20萬)

長14.8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56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56號,頁164-165

紅山文化 青玉蟬一對(12-18萬)

大者長5.5釐米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著錄:

震旦藝術博物館,《紅山玉器》,臺北,2007年,圖版61號,頁116

龍山文化 青玉鏤空鳥紋出廓牙璧(10-18萬)

直徑15釐米

來源:

2000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商 玉圭(10-18萬)

長28釐米

來源:

1987年1月購於臺北

商 青玉琥佩(12-18萬)

長5.2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22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22號,頁94-95

西周中期 青玉龍紋璧(12-18萬)

直徑6.1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51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51號,頁128

西周 青玉鳥佩(10-18萬)

寬8釐米

來源:

2000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西周 青玉人龍紋佩(10-18萬)

長10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37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37號,頁124-125

春秋 青玉龍形佩(10-18萬)

長14.2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46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46號,頁144-145

春秋 青玉獸面紋劍珌(10-18萬)

長4.7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84號

著錄:

鴻禧美術館,《養德堂古玉特展》,臺北,1993年,頁8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84號,頁268

春秋 玉雙龍紋珩(12-18萬)

長10釐米

來源:

1996年6月購於臺北

春秋 青玉龍紋管(12-18萬)

長13.3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68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68號,頁251

戰國 青玉谷紋龍鳳形佩(12-18萬)

長11.5釐米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著錄:

震旦藝術博物館,《戰國玉器》,臺北,2007年,圖版102號,頁158

戰國 青玉龍首格紋帶鉤(12-18萬)

長17來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59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59號,頁172-173

戰國至西漢 玉捲雲紋劍飾一套三件及玉劍珌一件(15-18萬)

來源:

1994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西漢 玉方印(12-18萬)

寬2釐米印文:郭寄

來源:

1995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西漢 青玉谷紋出戟劍首(12-18萬)

寬7釐米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西漢早期 青玉龍首觿(12-18萬)

長8.3釐米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著錄:

震旦藝術博物館,《漢代玉器》,臺北,2005年,圖版49號,頁111

東漢 玉螭龍紋佩(10-18萬)

長7釐米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著錄:

震旦藝術博物館,《漢代玉器》,臺北,2005年,圖版46號,頁107

東漢 青玉握豬一對(12-18萬)

大者長10.5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90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90號,頁238-239

紅山文化 青玉馬蹄形器(10-15萬)

高6.5釐米

來源:

1986年9月購於臺北

夏家店下層文化 青玉璧(10-15萬)

直徑12.8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39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39號,頁113

新石器時代 褐黃玉鐲(8-15萬)

直徑8.8釐米

來源:

1988年購於香港

新石器時代至周 玉鐲形琮(10-15萬)

寬7.2 釐米

來源:

1988年購於香港

商 玉面紋飾(8-15萬)

寬4釐米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著錄:

鴻禧美術館,《養德堂古玉特展》,臺北,1993年,頁8

震旦藝術博物館,《商代玉器》,臺北,2010年,圖版108號,頁155

商至西周 青玉魚形佩(8-15萬)

長7.9釐米

來源:

1996年6月購於臺北

商晚期 灰玉龍紋璜(8-15萬)

長7.2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16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16號,頁193

西周 青黃玉龍紋佩(10-15萬)

寬4.5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21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21號,頁198

戰國 青玉雙龍紋璜(10-15萬)

長10釐米

來源:

1994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戰國 玉龍紋劍首(8-15萬)

直徑4.7釐米

來源:

1994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戰國 青玉螭龍紋璧形佩(10-15萬)

長3.6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館,《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57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57號,頁166-167

戰國晚期 白玉褐沁龍首帶鉤(8-15萬)

長7釐米「長壽」刻款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著錄:

震旦藝術博物館,《漢代玉器》,臺北,2005年,圖版97號,頁158

西漢 玉方印(10-15萬)

寬2釐米印文:左兼

來源:

1995年以前購自臺北雲中居

良渚文化 石錛兩件(8-12萬)

大者長17.8釐米

來源:

1997年12月購於臺北

石峁文化 墨綠玉刀(8-12萬)

長46.3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14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14號,頁76-77

商 青玉龍佩(8-12萬)

長3.6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21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21號,頁92-93

戰國 青玉鳳紋篦(8-12萬)

長5.2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64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64號,頁182-183

戰國 玉鳳紋環首削刀(8-12萬)

長17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68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68號,頁190-191

西周 青玉三璜聯璧(8-10萬)

大者長10釐米

來源:

1996年6月購於臺北

西周晚期 玉人龍紋璜形佩(6-10萬)

高7.2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74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74號,頁151

西周中期 鳥形佩(6-8萬)

長5.7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98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98號,頁175

西周 玉蜂形佩(6-8萬)

長5.6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03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03號,頁180

商晚期 褐玉龍紋璜(6-8萬)

長9.7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17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17號,頁194

西漢 白玉龍紋韘形佩(6-8萬)

長5釐米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著錄:

震旦藝術博物館,《戰國玉器》,臺北,2007年,圖版185號,頁240

西漢 青玉舞人佩(5-8萬)

長4.3釐米

來源:

1999年以前購自臺北一言堂

著錄:

震旦藝術博物館,《戰國玉器》,臺北,2007年,圖版233號,頁285

石峁文化至商 玉斧(5-7萬)

長18.5釐米

來源:

1998年12月購於臺北

紅山文化 玉鳥(3-5萬)

長3.1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6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6號,頁60-61

西周 玉蟬組佩一對(3-5萬)

長2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04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104號,頁181

戰國 玉鳳紋篦(3-5萬)

長5.6釐米

來源:

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63號

著錄:

鄧淑蘋,《群玉別藏》,臺北,1995年,圖版63號,頁180-181

更多相關閱讀:
拍賣快訊:2018蘇富比秋拍玉器成交記錄!清代玉器大放異彩
2018古董珍玩拍賣預展,就上古玩元素網!|拍賣時間:7月30、31日,8月1、2日
西泠首屆玉器古玉拍賣斬獲逾2300萬!盛世乾隆玉大放異彩!
古珠時尚,就看保利(香港)拍賣這幾串吧
2018古董珍玩拍賣預展,就上古玩元素網!|拍賣時間:4月2、3、4日
2018古董珍玩拍賣預展,就上古玩元素網!|拍賣時間:3月26、27、28、29日
12月上海《古董珍玩拍賣》預展,就上古玩元素網!|拍賣時間:12月11、12、13、14日
10月上海《古董珍玩拍賣》預展,就上古玩元素網!|拍賣時間:10月23、24、25、26日
2017香港佳士得拍賣高古玉成交價
真無恥,拍賣會上花6萬元居然買到假滿綠翡翠扳指
5天成交800多個億!緬甸翡翠拍賣比軍火交易還猛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 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繫玉器鑑定專家 同行轉載請聲明版權!

...

  服務與合作  

購買古董、參加拍賣、鑑定、廣告合作等服務
添加撥打 15201921803 或添加微信號 guwanyuansu

掃描或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關注古玩元素網

相關焦點

  • 201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養德堂古玉精鑑(高清資料•續全)
    上期文章連結:201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養德堂古玉精鑑(高清資料)戰國至西漢 玉捲雲紋劍飾一套三件及玉劍珌一件(15-18萬)來源:>來源:養德堂珍藏,臺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展覽: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圖版74號著錄: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臺北,1999年
  • 香港佳士得:養德堂古玉專場成交記錄(全)
    香港近年來舉行的古玉專拍,都取得了輝煌戰績,出現了不少創紀錄的高價拍品,表明古玉市場整體上揚,真正的藏家群體在崛起。作為今年秋拍最重要的一個古玉專場的香港佳士得』專場幾分鐘前剛剛結束了,拍賣大獲成功。雖然拍賣師的速度很快,但是拍賣的速度很慢,這個只有82件拍品的專場驚人地拍了接近4個小時,
  • 雲中玉筵:香港佳士得古玉專場先覽
    黃金有價玉無價,玉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十分崇高。上古之時,玉是禮器,是溝通天地的聖物。當今時代,高古玉是個門檻極高的小眾收藏門類。這幾年,古玉在香港市場大賣。蘇佳兩巨頭這幾年在香港推出了多個極為重要的高古玉專拍,如大家熟知的養德堂專場、思源堂專場等,皆大獲成功,確立了古玉拍賣的新標杆。
  • 養德堂83件精品再掀古玉購藏狂潮!
    2017年秋季養德堂珍藏古玉單場成交總額超1.5億港元10月初香港秋拍時筆者碰到張偉華先生,他和我說今年秋季在香港佳士得即將上拍養德堂古玉珍藏另外的83件精品,這也將是最後一批楊醫生的珍藏上拍,還有些珍藏留給後人分一分也算是善始善終了
  • 香港戰報:佳士得高古玉專場成交記錄
    香港佳士得今天要連續舉行四場重要拍賣,上午兩場,下午兩場。第一場便是玉友們嚴重期待的『』古玉專場。從去年秋拍開始,佳士得計劃用四年時間,分新石器時代、夏商周、春秋戰國、秦代兩漢四個時代四個專場,釋出臺北雲中居張偉華先生的古玉收藏。去年秋拍雲中玉筵系列首拍便博得滿堂彩。今天是這個系列拍的第二場,佳士得再度為大家奉獻一場高古玉的饕餮盛宴,75件高古玉全部成交,全場大面積溢價,八件拍品成交過百萬,單場總成交超4600萬。
  • 2018香港佳士得秋拍養德堂高古玉成交價(全)
    養德堂藏的瓷器,目前已在佳士得拍了三季;古玉去年拍了第一季,盛況空前,去年82件,數量並不是很多,卻驚人地拍了4個小時,全程出價火爆,絕大多數有數倍乃至十數倍溢價,單場成交1.5億港幣,成交率100%,斬獲白手套佳績。今年的香港佳士得『養德堂珍藏中國古玉器』第二季剛剛結束,83件拍品成交82件,全場報收6600萬港元,過百萬者19件,成交率高達98.8%。
  • 古玉收藏的天花板
    西漢 黃玉帶鉤 長9.3釐米 82.525萬英鎊 2008年倫敦佳士得秋拍估價:1,800,000 - 3,000,000 港元專場:佳士得香港春拍『隹王以珮 – 私人收藏古玉佩飾』專場:佳士得香港秋拍古玉蟲『養德堂珍藏中國古玉器』
  • 佳士得:《古今》網絡專場精選(30件)
    香港佳士得即將開始的這一季《古今》專拍,有91件拍品,數量可能比大部分的網拍專場少,但是東西品質不錯,高古部分有幾件很好的唐三彩和藏枕大家林保照先生珍藏宋元瓷枕三件,價格實惠;明清部分以畫家溥心畲女弟子沉靜慈女士的十痴齋收藏及久負盛名的嘉木堂文房珍藏最為囑目。明清瓷器雖然沒有大拍才有的那種頂級大貨,其但不乏別致小品,極有玩頭,需要玩家靜下心來好好品味,仔細琢磨。
  • 男人四十以後 ,應該有塊古玉在身邊 !!
    男人四十以後上有老下有小壓力巨大在房事方面又大不如以前喝酒抽菸排憂解夢又都是消耗身子的唯有古玉一項
  • 全網首發 | 香港佳士得秋拍呈現御用高古及明清重器通覽!
    香港佳士得2018秋季拍賣會即將於11月23日隆重啟幕另外還可參考香港佳士得2016年11月30日拍品3133號的一對養德堂珍藏的元代龍泉窯飛青瓷褐斑蒜頭瓶(圖二)。養德堂珍藏,香港佳士得,1978年11月29日,拍品315號趙從衍珍藏《趙從衍基金專場拍賣- 二》,香港蘇富比,1987年5月19
  • 【雅昌帶你看預展】樂從堂、趙無極、傅抱石、超大粉鑽……佳士得香港秋拍還有哪些驚喜?
    乘著達·文西《救世主》全球最貴藝術品的勢頭,佳士得將拍賣重心從紐約轉向香港,於11月23日拉開了2017年香港秋拍第二輪的大幕。無論是樂從堂主人曹興誠割愛釋出的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還是本年度可能第二次過億的趙無極盛年作品《29.01.64》,亦或是15克拉的超大粉鑽和首次登陸亞洲的莫奈專場,這些在此之前引發了全亞洲甚至全球關注的拍品,在預展中都將一一呈現。除此之外,洛克菲勒夫婦珍藏精選拍品預展中成色極高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佳作,也於本次佳士得香港預展中首次公開展出。
  • 【大象視界】碩大黃玉紅山玉豬龍領銜一線古玉盛宴
    長期以來,中國優質的拍賣基本就集中在香港、北上廣江浙閔等經濟發達地區,但在如今這個信息通暢無極限的時代,在哪裡舉行拍賣已經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最重要的還是拍品的質量是否過硬,安徽龍裔稱得上是內地極少數幾家專門專業經營古玉的拍賣公司,而且每次大拍,都會呈現一些堪稱是博物館級的稀有藏品,只要您收藏古玉,那麼安徽龍裔拍賣就必去不可的。
  • 蘇富比香港春拍:中國古董精品高清全覽(40件)
    、紫砂壺、文房雜項等各門類中國藝術品共540件。而「天民樓﹕歷代華瓷萃集」專場此次則呈獻35件源自著名藏家葛士翹所藏之中國雅瓷,作為華人收藏界之翹楚,天民樓藏瓷早已享譽全球,本次釋出拍場既展示中國瓷器發展歷程且饗同好,也為藏家提供搜珍良機。現特甄選兩大專場重點拍品,與您同賞。
  • 2019佳士得香港春拍:館藏級瓷珍高清呈獻
    在「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場中,首推源自瑞典傳教士、外交家暨商人拉爾森珍藏的「清雍正 青花折枝花果紋大尊 六字篆書款」,該件拍品今年首次亮相於市場。「禹火紫霞」專場此次則呈獻4件源自重要亞洲私人珍藏的鈞窯水仙盆,每件均為圓形,大小不一,其數量稀少,多為清宮舊藏,此次拍賣一次性呈獻四件「數字鈞「瑰寶,絕對是藏家們不容錯過的難得機會。
  • 為什麼說古玉遠勝新玉呢?
    所以,在加工過程上,古玉是純粹的手工藝品,需要工匠數以月計的精心雕琢。而現代玉則更接近流水線生產,雖然也少不了人工的心血,但有了機器的加持,工匠的心血與靈性是怎麼也比不過古玉的。綜上,古玉遠勝新玉,小編認為是十分正確的。大家喜歡的可以多多關注古玉收藏哦!說不定就碰上合適的古玉了呢!古玉珍品賞析及拍賣成交價格參考:
  • 佳士得香港:享鼻煙壺盛宴,品「古今」奇珍
    ↖ 點擊關注「今日聯拍」藝術品全業態交易平臺10月8日,佳士得香港將呈獻兩場精彩的拍賣會:「私人珍藏鼻煙壺及煙碟」專場和一直深受藏家歡迎的
  • 2019佳士得香港春拍總成交25.5億——重要成交記錄(高清資料)
    『禹火紫霞』官鈞花器專場四件玫瑰紫水仙盆僅成交一件,令人意外,可見這類重器,不宜扎堆出現。『寶芳閣官窯瓷器珍藏』專場16件成交12件,成交率75%,錄得4000萬,本場封面,入選過香港佳士得二十年精華圖錄的史蒂芬.瓊肯三世舊藏雍正洋彩對碗惜未能成交。
  • 張曉剛「血緣—大家庭」再創新紀錄,佳士得香港三個專場共斬獲14.19億港元
    2020年佳士得香港秋拍現代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現場12月2日,佳士得香港秋拍現代及當代藝術板塊在下午五點拉開帷幕,當晚三場晚間拍賣延續了佳士得春拍的形式,佳士得官網的地點標註上再次出現了「全球」(Worldwide),現代及當代晚間拍賣、常玉《八尾金魚》專場、香港-紐約:現當代聯合夜拍,三場拍賣接連落槌,聯合夜拍中以18件香港為主場的作品開啟,隨後的21件作品以紐約為主場,此次香港三場專場共斬獲14.19億港元總成交額,以常玉《八尾金魚》領銜,1.7億港元成交,藝術家的《藍中粉紅菊》成交價逾1.38億港元。
  • 香港兩大拍賣行今年秋拍誰執牛耳?
    31.52↑15.48香港佳士得27.5031.10↓11.5834.26↓19.73 一、香港佳士得的成交業績     本季佳士得超億港元成交的有三件拍品:蘇軾《木石圖》、趙無極的《「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專場拍賣的成交總額為4.70億港元,成交率70%。全場最高價拍品為109.08克拉的「克什米爾天然皇家藍藍寶石項鍊」,成交價為1.17億港元,創下克什米爾藍寶石項鍊的世界拍賣紀錄。該板塊秋拍成交額相比今年春拍5.63億港元也下滑了16.52%。珠寶首飾過去一直是香港佳士得的優勢項目,近年來業績似乎在慢慢下滑,市場分流,競爭激烈,缺少高價重頭拍品為主要緣由。
  • 佳士得香港秋拍隆重呈獻常玉罕見題材作品及系列顯赫古董珍玩
    是次秋拍書畫部分最大的焦點依然是常玉,佳士得現代及當代藝術隆重呈獻常玉生平唯一以金魚為創作主題之精品——《八尾金魚》,並將以專場形式壓軸亮相於晚間拍賣。香港蘇富比四十週年晚間拍賣 2013 年10 月5 日 編號7。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八尾金魚常玉創作生涯中的代表精品香港佳士得隆重呈獻常玉( 1 8 9 5 - 1 9 6 6 ) 創作生涯中的代表精品——《八尾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