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春節,
《中國詩詞大會》再次在黃金時段熱播。
節目中,
「日月被光澤」的「被」字被讀成了「pī」,
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吉林大學沈文凡教授告訴記者,根據《唐韻》,「被,皮彼切」,通作披。
「被,《說文》講是寢衣也,在唐代的兩個讀音均屬仄音,現代漢語字典不應當作讀音的主要參考。」沈文凡說。
隨著傳統文化類節目的興起,
人們對古典詩詞的熱情與日俱增。
在現實生活、語文教學中
究竟怎樣對待古詩詞的讀音爭議,
才能更好地體會到詩詞之美呢?
「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讀「qí」不符合平仄,「烏衣巷口夕陽斜」中的「斜」讀「xié」不利於押韻,如果說按普通話朗讀有損古詩詞的意境,那麼,我們是否能按古音朗讀,像古人一樣誦讀他們的作品呢?
是否能按古音讀古詩詞,那要看怎樣理解「古音」。
沈文凡介紹:「漢語自古以來有很多變化,唐宋的語音系統與今天又有許多不同。」
北京大學教授蘇培成認為,按唐宋人的讀音來讀古詩詞,實際上既無必要、也無可能。「語言學家經過各種研究,對古音語音系統有個大略的認識,但只能推測大致的讀音。今天我們能否按照這些讀音來和古人對話?實際上做不到,古音是個語音系統,而擬音在具體讀音上與古音還有差別。」
語音發展的變化也有規律可循。有些音今天讀起來絲毫不影響對古典詩詞的理解。如讀《靜夜思》,用普通話讀大家完全能理解,對古詩韻律的美也基本上沒有影響。但另一些詩詞的朗讀就受到了古今語音變化的影響。
「律詩、絕句、詞講究押韻和平仄格式,這兩點和語音演變有直接關係,唐宋時平是指平聲,仄是指上、去、入三聲,今天已經沒有入聲,所以遇到平仄格式時會有改變,對押韻的影響可能較大。」蘇培成說。
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韻腳「看」按今音讀四聲,意思能懂,但和「安」押韻不太和諧。
又如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查《廣韻》和「家」「花」都在麻韻,本來是押韻的,如果讀作「xié」,大家很難接受,但讀成「xiá」也不是古音,這其實是「叶音」式的注音。
北京大學教授孫玉文也認為,古音是古代一個共時的語音系統,今天的學者雖然可以根據語音發展規律構擬出古音,但是如果照此讀詩,大多數人聽不懂,反而喪失了語言基本的交流功能。歷代讀古詩文,其實也都是按照當時通用的讀音來讀的。針對主張用方言讀古詩的觀點,音韻學家唐作藩也早已指出,用山西平遙話讀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是和諧了,但是讀其他詩就不見得押韻了。實際上,今天並沒有一種方言可以將古代詩詞的韻腳都讀得押韻。基於上述原因,孫玉文認為,誦讀古詩詞還是應提倡使用普通話讀音。
「唐詩宋詞中所有讀音都嚴格按照古音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沈文凡表示,重要的是讓今人在閱讀古詩文的時候能夠體會到聲律之美,領悟作詩在語音方面的規律。
西南民族大學教授鍾如雄說:
「無論古今的字書還是韻書的讀音,都是當時知識分子根據漢字的實際讀音審定的,無論何時,字音的審定都會以某個特定的語音系統為標準。
以洛陽話為標準的《切韻》音系代表的是古代中原的讀音,它與以北京話為標準音的現代漢語語音系統差異較大。如果以當代普通話讀音來朗讀唐詩宋詞,韻律不合的情況會經常發生。
因此,古詩詞的朗讀,應該以合乎漢語語音演變規律的現代語音為標準。」
在廣州大學教授吳相洲看來,閱讀古詩詞使用古音還是普通話需要平衡把握,遵循兩個原則:
其一,韻腳部分,如需押韻可以照顧古音讀法,聲律壞了就不成為詩詞。
其二,不同音代表不同含義的字應讀古音,如「一騎」的「騎」(jì),代表一人一馬,讀成「qí」意思就錯了。
唐代賀知章的「鄉音無改鬢毛衰」問世後,唐宋幾百年間都沒有人討論這首詩的押韻問題,到了明朝有學者開始討論這一問題,認為「衰」「回」「來」不押韻,就建議改成相當於今天「cuī」的讀音。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麥耘介紹,有學者指出這個字本身就不押韻,但這也不確鑿,因為在唐朝「衰」和「回」「來」這兩個韻部的字有時也通押,雖然不是主流。
而關於詩詞格律問題,蘇培成認為,用粵語來念可能和古音稍近些,但這也不是古音,只是「舊讀」。此外,古音變化得太多了,全部體現在字典上也無必要。
「讀詩詞要把詩詞的意境理解透徹,要知道詩詞原來是押韻的,只是由於語音的變化而變得不押韻了,了解這一點本身就是文化傳統。隨意改變字音遷就朗讀,不是維護傳統,而是把傳統庸俗化了。」麥耘說。
沈文凡認為,今人作詩可以押普通話的韻,但吟誦古詩時,押韻處要變讀。「關鍵是要符合詩歌規律。中國留存了許多有文字記載的韻書,這筆寶貴的文化財富一定要繼承。」
在何種場合接受變讀,也是專家熱議的話題。北京語言大學教授陳雙新指出:
「一般大眾朗誦古詩詞還是應以審定讀音為準,因為這是根據語音發展演變規律所知道的最有依據的讀音。
從事《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研製和修訂工作的專家會考慮到某個讀音在古今歷時之間、普通話與方言共時之間的關係和依據,更要考慮到不同讀音是否有明確的別義功能,以及大眾的實際使用狀況,絕不是幾個專家坐在書齋『定則定矣』。」
更多觀點認為,臨時「變讀」在一定情況下可以接受。劉禹錫《烏衣巷》、韓翃《寒食》都涉及「斜」這個字,如果讀「xié」,則失去了韻律美。「朗讀詩詞時臨時變音大家都願意接受,這種情況我覺得應靈活處理,讓理論照顧到實際的語言運用。」蘇培成說。
北京大學教授王洪君表示:
「大學上古漢語課,老師就教我們不要按臨時改變來念,但一定要解釋清楚原來是押韻的,需要了解古韻,需要知道不同時代語音是不斷變化的,不同地區的讀音也是不一樣的。
至於在某些活動中朗誦古代詩詞,其性質與課堂教學就不完全一樣。比如用某一種方言來念,恰好展現了古詩詞押韻的特點;但如果按照現代音來讀,可以臨時改變一下讀音,因為朗誦會上讓大家體會到的不只是古詩詞的意義,還有古詩詞的韻味。」
「『一騎』的讀法,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是對與錯的問題。」沈文凡建議,像「一騎」這種與意義相關的古音一定要在字典、詞典中有所標註。「如果圖省事,在教學和字典編纂中一刀切,那麼以訛傳訛,就可能丟掉漢語的豐富內涵。應該在辭書編纂中標註出多種用法和讀音,不能讓語音承載的功能消失。這並不會增加負擔,妨礙規範,而是尊重事實,傳承博大精深的文化財富。」沈文凡說。
孫玉文也指出:
「以前《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保存了大量的舊讀,這充分證明了推廣普通話和適當保留舊讀沒有太大矛盾。而且適當保留舊讀,對於推廣普通話是有促進作用的。不過近些年,有的辭書編纂者刪去了很多舊讀。事實上,舊讀不僅是讀音問題,還涉及對古詩詞的理解。」
適當保留一些舊讀,能幫助讀者閱讀理解古書。另外,刪去一些舊讀,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跟古詩文教學活動形成「兩張皮」,勢必造成教學和語文規範上的混亂,得不償失。
「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
你讀的是「 qí 」還是「 jì 」?
你還知道那些古詩詞讀音正義?
可以在微信下方留言說說哦!
讀完本文覺得漲知識了
記得點「在看」
【午「青」訊】
(向下滑動查看更多)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團委緊緊圍繞「凝聚青年、服務大局、當好橋梁、從嚴治團」的「四維」工作格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強化思想引領,積極開展各項活動。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開展「青年大學習」系列活動。如:組織參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網絡知識競賽、組織開展「與信仰對話,共讀一本書」-讀《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徵文比賽、「新時代新作為」主題班會大賽等,通過多種途徑,引導青年學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放歌新時代 築夢新徵程「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合唱比賽
校園文化藝術節是我院品牌活動,每兩年一屆。2018年,第十屆校園文化藝術節以「逐夢新時代青春創未來」為主題,共組織開展思想引領類、傳統文化類、創新創業類等30餘項活動,5000餘人次師生積極參加,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青春風採。組織輪滑社團參加河北省大學生輪滑比賽,在36所高校300餘名選手中,我院學生在團體賽和個人賽中再創佳績。
輪滑社團在2018年河北省大學生輪滑比賽中再創佳績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連續第六年舉辦我院第三屆「啟程杯」創業大賽。同時,為促進大學生創業團隊建設能力的提高,舉辦「沙漠掘金」創業比賽,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在2018年「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我院分獲一二三等獎共7個,同時,一等獎項目參加了終審決賽,實現了我院在此項目中零的突破。
」啟程杯「第三屆大學生創業大賽
未完待續
制 作 | 冀青工作室
編 輯 | 萬萬
須 知 | 轉載註明"河北共青團(HBGQT87903800)"
來 源 | 光明日報
點「在看」擴散出去,大家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