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騎(jì)還是qí?專家說,讀音最重要的還是約定俗成

2021-01-12 澎湃新聞

「鐵騎(jì)」還是「鐵騎(qí)」,「說(shuì)服」還是「說(shuō)服」,遠上寒山石徑斜(xiá)還是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今天,一些漢語字到底該怎麼讀,再次被刷上熱搜。

很多網友表示「接受不了改讀音」,對此,澎湃新聞記者專訪了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上海語文教育教學研究基地副主任徐默凡。

從語音學專業角度,徐默凡認為漢語讀音一直在演變過程中,語言發展變化本來就具有模糊性,對一些正在演變過程中的讀音,不一定能馬上定出一個「標準答案」,讀音的不同,對大眾日常交流或是欣賞古詩詞也都沒有影響。只有特定行業比如播音、語文教學等,需要一個非黑即白「標準答案」,才會對語音的規範讀音特別敏感。大家對正在變化中的語音,完全可以更寬容的態度對待。

「這次事件起到這麼大爭論,我覺得有很多炒作的因素。背後的道理大家也明白,語音本身不能一成不變,也需要規範,規範也需要考慮諸多因素,大家是不是接受,文化傳承,字音字形的關係等等。」徐默凡認為,從語音運作規律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約定俗成」,現在大家認為是正確的讀音,在古代也已經變化多次,但現在稿件裡面流傳出的案例有轟動效應,大家覺得接受不了,這是因為規範走在了社會與約定俗成的前面,步子太快了。比如「騎」的兩個讀音代表的不同意思,大部分人還是分得清的,在這種情況下硬性簡化,就會造成問題。

但從語音本身運作規律方面看,「語言是約定俗成的符號系統,聲音和意義的結合很多時候是沒關係的,語言起作用的方式、語音和意義的結合就是沒什麼理據的,只是社會約定俗成。」

現在,隨著公眾普遍教育程度提高,有專門的行政機構,工具書對語音作了規定。徐默凡個人看法是,對語音的規定工作,應該是事後認定的工作,而不是制定一個標準,大家就要照著去做,相關機構也並沒有這樣的權利。一個語音的改變,是要在塵埃落定、大家普遍認可的情況下,再用文件形式規定下來,讓大家有一個更統一的使用規範,起到便於交流的作用。「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統讀讓很多人無法接受,就是因為這個讀音的改變還未塵埃落定。

徐默凡認為這次的爭論反映了兩個極端,一方面是國家語委頒布的審定標準「步子太快」,很多在變化之中、還未成為大家普遍認可的讀音被強行「統讀」,造成了大家的不適應。另一方面,對於有些已經約定俗成改變了的讀音,認為其破壞傳統,應該恢復古音,也是沒有必要的。

「這有點像孔乙己說『茴』字有四種寫法,這個時候大家不一定覺得他很有學問,而是覺得他有點迂。」事實上,現在我們也沒有人知道「茴」字的四種寫法是什麼。

因而,對於文中部分古詩中的讀音,徐默凡贊成對其進行規範處理,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讀作xié,鄉音無改鬢毛衰讀作shuāi。

滬教版小學二年級第一學期語文教科書上的《回鄉偶書》,其中「衰」標註的讀音為cuī。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上的《回鄉偶書》,其中「衰」標註的讀音為shuāi。

「不支持改變的很多認為是不押韻。我認為沒必要,詩歌韻律早就被破壞了,也不是念成xiá就保持了原來的韻腳了。詩歌創作時候的讀音和現在已經完全無法相比了。比如詩歌有平仄,但現在普通話讀音中入聲字取消了以後,平仄已經沒法講了,在這種情況下,還為個別押韻要求保留某些古音,沒有必要。」

這次爭論中,最先是公眾號「普通話水平測試」、公眾號「中國播音主持網」、微博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發文引發大眾關注。徐默凡認為這反映了「語言自然發展的模糊狀態和有的特定行業需要標準答案之間的衝突」。比如播音專業,念錯字要扣錢;中小學語文老師和學生要面對中高考,規範讀音關係到分數;編輯校對行業,錯音關係到行業標準。這幾個行業都是需要非黑即白的東西,對語音變化也是最敏感的。

「對這些行業的東西,我認為是沒辦法的,只能遵守規律。這涉及到我說的,規範步子要慢一點,但一定要統一,包括播音標準、語文教材,一旦規範頒布了,就要嚴格去遵守,不然就很難給出正確答案了。」但徐默凡認為,特定行業的規範對大眾影響不大,對普通大眾而言,對這些讀音不一定非要爭出個子醜寅卯,「『遠上寒山石徑斜』讀xiá還是xié,並不會影響你對詩歌的欣賞。一旦有標準答案,一定會有爭論。其實這也不是專業學理的爭論,就是要一個標準答案的爭論。」

那麼,什麼情況下遵從古音比較適合呢?

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梁銀峰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對於古代文獻,尤其是古典詩詞中的異讀詞,不管是為了區別詞義還是出於平仄押韻,在閱讀這些作品的時候最好遵從古音,如「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讀cuī,「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讀xiá,「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讀jì,等等。

另外,現代漢語中的某些詞文言味較濃,或者用於正式的場合,這時最好也讀古音,如「遊說」、「說客」的「說」應讀shuì;而「說服」本來也應該讀shuì,但因為經常在口語中使用,讀shuō也不算錯。

「不過我認為,古漢語中的某些異讀詞發展到現代漢語,由於讀音的變化,或者由於大眾的發音習慣,只有一個讀音了或者採用了其中的一個讀音,就沒有必要再讀古音了。如 『輕騎』、 『鐵騎』的 『騎』在古代漢語中讀jì,而在現代漢語中讀qí即可,沒必要再讀jì了。」

他表示,對於異讀詞的發音,既要考慮到時代、作品的不同,閱讀古代作品時不能完全迎合大眾。又要兼顧到讀音的變化,對於現在那些廣為接受或通行的讀音應予以承認。

相關焦點

  • 騎qí還是jì?斜xié還是xiá?教材讀音頻繁更迭,錯誤讀音轉正了?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如果用這種讀音朗誦古詩,語文老師往往會把「衰」糾正為cuī,「斜」應讀作xiá,而「騎」應讀作jì。但現在按照注音,它們都不再需要糾正。「說服」到底讀作shuō fú 還是shuì fú?「鐵騎」到底讀作tiě jì還是tiě qí?「越來越多的字詞讀法開始引發困惑。
  • 「說(shuō)客」「坐騎(qí)」才是正確讀音!這麼多年都念錯了?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註:衰在詩中本讀cuī,斜在詩中本讀xiá,騎在詩中本讀jì。由於讀錯的人較多,現已更改拼音。現在新版教科書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騎(qí)。
  • 「部分字詞改拼音」是舊聞仍引熱議,專家:讀音不要一刀切
    稱,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該文同時列舉多個例子,比如「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jì)」現讀「qí」;「遠上寒山石徑斜」中的「斜(xiá)現讀「xié」;「粳米」的「粳」原來讀「jīng」,但現在要讀「gěng」。
  • 「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到底是讀「jì」還是「qí」?
    古詩裡的「衰、斜、騎」要改讀音了,網友:太不負責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到底是讀「jì」還是「qí」?1/古詩裡的聲音要變調?漢語言是種活的語言,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字詞的含義、甚至讀音都在改變,這是規律。但是,最近卻有人發現,新版教材中的古詩的原有讀音也被改動了。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最新字詞讀音修改匯總哪些字詞讀音被改
    文章提到,「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如: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該讀「 qí 」還是「 jì 」?終於有答案了……
    「唐詩宋詞中所有讀音都嚴格按照古音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沈文凡表示,重要的是讓今人在閱讀古詩文的時候能夠體會到聲律之美,領悟作詩在語音方面的規律。西南民族大學教授鍾如雄說:「無論古今的字書還是韻書的讀音,都是當時知識分子根據漢字的實際讀音審定的,無論何時,字音的審定都會以某個特定的語音系統為標準。
  •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專家:(讀音)沒有太大必要儘量不修改
    新京報製圖 高俊夫「鄉音無改鬢毛衰,『衰』在詩中本讀cuī,教科書上的注音是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斜』在詩中本讀xiá,教科書上的注音是斜xié;一騎紅塵妃子笑,『騎』在詩中本讀jì,新版教科書上的注音是騎qí……」近日,一篇題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網文列舉了教材和工具書中一些常見字的讀音變化並引發爭議。
  • 這些字的錯誤讀音竟然「轉正」了?聽聽教育部怎麼說……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小編咋覺得哪裡不對勁呢?學生時代作為好學生的小編,到現在還清清楚楚記得語文老師用心良苦糾正讀音的情景,明明說的是:斜在詩中讀xiá,衰在詩中讀cuī,騎在詩中讀jì。然而,小編最近發現,那些原先大家認為的錯誤讀音,好像突然來了個鹹魚翻身,試圖取代正確讀音的地位。事情是這樣的,前幾天,一篇名為《注意!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騎」字到底該怎樣讀?(南郭居士)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探討◎南郭居士第二節 古詩詞中「騎」的讀音第一節我們探討了「斜」在古詩詞中的讀音,但如果說人們對「斜」的讀音存有異議,那麼對另一個字「騎」的讀音就可以說是存在爭議了。當然平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詩中的原意。「騎」的本義為跨馬,騎馬。《史記·袁盎晁錯列傳》:「文帝從霸陵上,欲西馳下峻阪。袁盎騎,並車擥轡。」南朝齊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四:「今欲專士女於耕桑,習鄉閭以弓騎。」引申為跨坐;乘坐。《莊子·齊物論》:「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又從本義引申為一匹馬(舊讀jì)。
  • 漢字讀音誰說了算? 切莫忽視語言變化中的審美傳承
    經典古詩詞裡一些字的發音「循古」還是「從新」引發爭議  漢字讀音誰說了算?切莫忽視語言變化中的審美傳承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和載體,古詩詞的字音本身也具有情感和審美價值。古詩詞的字音被改動後,其意境和美感是否會被破壞,這是爭議最大的地方。
  • 漢字讀音誰說了算?切莫忽視語言變化中的審美傳承
    「說服」的「說」是讀shuì還是shuō?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是讀jì還是qí……這兩天,《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等熱帖在朋友圈刷屏,列舉了教材和工具書中一些常見字的讀音變化,後文章被證實「炒冷飯」,是對2016年普通話異讀詞審音徵求意見稿的斷章取義。
  • 普通話讀音標準是怎麼來的
    審音委員會的多位專家告訴記者,修訂稿在徵求意見後又修改多次。「審慎一點,更審慎一點。」審音委員、南開大學教授石鋒說。     審音,即是審定字的讀音,制定標準語的規範。近代中國標準語的制定自清末開始,民國時期有兩次審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有三次。1955年審音時,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得以確定。
  • 「一些字改讀音」竟是假的?教育部回應來了!
    近日,有消息稱,一些字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比如「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這是真的嗎? 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
  • 原來漢字讀音也能將錯就錯,收藏好別讓孩子丟分!
    之前《新聞聯播》中,主播郭志堅關於「六安」的讀音曾引發熱議。他將「六安」讀作「六(liù)安」,有網友指出該讀法有誤,應讀「六(lù)安」。事後,郭志堅發微博附上了《現代漢語詞典》的照片。字典內容顯示,確實現在「六」只有「(liù)」這一個讀音了。
  • 原來你一直以為正確的讀音,其實都是錯的!
    (中國青年網 2017年3月12日)在這個節目裡,斷案不重要,懟撒貝寧才重要。(《明星大偵探2》第11案《瘋狂馬戲團》)金城武、周冬雨互懟很開心。(網易新聞 2017年3月16日)希拉蕊半月三場演講暗懟川普,「王者歸來」誰心最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