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把電視上的鑑定專家放到市場上,大部分都活不下去

2020-12-23 騰訊網

馬未都真正將收藏做成了一項長久的事業。

作為收藏界的名人,他不斷告誡收藏愛好者,由於文物鑑定並沒有行業標準,藏友在收藏時一定要謹慎,不能過分的依靠傳統的鑑定方式,科學和專業的鑑定工具會令收藏界更加規範。

熟悉馬未都的人也知道,他是個敢說真話的人。

馬未都

我敢說,把電視上一些鑑寶專家推到市場上,大部分專家都活不下去

在馬未都看來,這些電視上的專家過於認準書本,讓文物鑑定成為紙上談兵。畢竟電視節目都有著自己的臺本,而展現在藏家面前的,只是一場經過精心安排的盛大表演。

比如,很多電視節目的專家習慣在鑑定時帶著白手套,看上去顯得專業,事實上這是錯的。

倘若鑑定的物件是瓷器或者玉石,本身就需要鑑定時的觸摸來給出結論,而帶上手套只會讓鑑定變得困難。再加上這些器物比較光滑,容易掉落,而戴上手套增加了掉落的可能性。在某些需要佩戴的場合,如古籍書畫的鑑定時,很多專家又脫下了手套,這對於脆弱的紙張,可以說危害極大。

這樣的專家,就是馬未都口中在市場裡活不下去的專家,因為他們很多人的能力或許都配不上專家二字。

鑑寶專家不一定都有德行,他們有時候只為了錢

在某些鑑寶機構裡,證書代表的就是這件藏品的價格,而不是價值。一件高仿品只要有了證書,就能提高身價,甚至以假亂真。

這些專家們以此從中獲利,長此以往,導致很多專家本身就不夠專業,他們也不願意花時間在學習與經驗積累。

普通人對於文物領域的知識空白,成了這些專家大肆斂財的機會,他們只為了錢的價值觀,早已經讓他們對不起專家二字。

更有甚者,電視上的許多鑑寶專家並未曾系統地學習過文物古玩類的知識,他們的水平與真正的專家有著天差地別。

藏品有專家鑑定,那這些專家又靠誰來保真呢?

如果有人拿來個好東西,讓我給出個價,我就不給他鑑定了

在馬未都眼中,文物被衡量的標準並不是價格,而是文物背後蘊含的歷史價值,這些東西有時候是數字所不能表現出來的。

在馬未都眼中,古玩並不是賺錢的工具,他的收藏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是渴望通過這一件件器物,去感受遙遠時間那一頭中那些人的生活。

專家也好,普通人也罷,每個在古玩圈子裡摸爬滾打的人,都有著自己的理由,無論是真的喜歡古玩,還是單純地想借著古玩賺錢,都有著自己的道理,只要不觸犯道德與法律,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堅持下去。

明永樂 青花輪花紋綬帶耳葫蘆扁瓶

相關焦點

  • 馬未都:把電視上的鑑定專家放到市場上,大部分專家都活不下去
    熟悉他的人也知道,他是個很愛說實話的人,他的某些發言往往切中時弊,說著別人不敢說的話。馬未都專家真的足夠專業嗎?馬未都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我敢說,把電視上一些專家推到市場上,大部分專家都活不下去,他買不到真東西。
  • 考古專家挖到文物,會偷偷放進自己口袋嗎?馬未都:他們不敢!
    考古專家挖到文物,會偷偷放進自己口袋嗎?馬未都:他們不敢! 我國古代有句俗語「亂世黃金,盛世古董」,其實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古代,就連現代社會,這句話依然管用,若是不信,看看如今火爆的拍賣市場,頻頻爆出天價古玩,可見在如今的盛世,古玩行業是有多麼的火爆。
  • 馬未都:鑑別瓷器不需要戴手套,戴手套的要麼是外行,要麼是騙子
    一些不法分子窺探到了裡面的商機,開始仿製古瓷器將它們大量投入市場,企圖以假亂真謀取不義之財。著名瓷器大師馬未都編寫了幾本關於鑑定瓷器的書籍,得到了人們的追捧。而馬未都之後發表的鑑定瓷器的言論卻令人們譁然,這位鑑定大師究竟說了什麼呢?
  • 上千萬的古董被專家鑑定成仿品,太荒唐了
    在古董收藏界有著很多的小故事,而大部分的故事是建立在人為的基礎之上。用馬未都的話來講就是只要是入了收藏界這一行,不管你的多大的能耐,都繞不開打眼這一個話題。包括自己也是一樣,年輕的時候可沒少打眼,也見過最荒唐的打眼記。
  • 馬未都究竟有多「壕」?創立中國首個私立博物館,藏品估價過百億
    說起收藏家,可能最為國人所熟知的就是馬未都。畢竟馬未都又出過書,又上過電視,還擔任過央視節目《百家講壇》的主講人。馬未都的確稱得上一個真正的收藏家,收藏既是他的愛好,也是他的職業,他也以此來賺錢,而且賺了許多錢。社會上曾經有人對馬未都的藏品估價已過100億,而除去這些藏品的價值,馬未都本人在社會上也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 馬未都:無良文物商造假,將玉塞進活羊腿內,3年後才取出
    馬未都:無良文物商造假,將玉塞進活羊腿內,3年後才取出導語:馬未都先生是我國知名的文物專家,他早年下過鄉村,做過知青,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同時,他醉心於文物研究,有著極其深厚的鑑賞功力。上世紀八十年代,馬未都就跟隨故宮博物院的專家,一點點開始學習文物的鑑賞。此外,他還時常跑到北京的古玩胡同裡邊,用實戰去練眼。
  • 老大娘戴著頭釵去鑑定,看到釵上的5個字,專家追問:令堂是何人
    老大娘戴著頭釵去鑑定,看到釵上的5個字,專家詢問:令堂是何人中國五千年文明的瑰寶都被保存於我國各地的博物館中,我們都知道博物館和文物局中都保存著許多價值連城的珍寶,但這些珍寶我們只可遠觀不可褻玩,所以這些叫做國家寶藏,然而還有一些文物,被民間的的愛好者所收藏,這些文玩文物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些都被損壞和丟失
  • 馬未都逛古玩店,低價撿漏一件康熙官窯,心中竊喜感嘆老闆不識貨
    馬未都逛古玩店,低價撿漏一件康熙官窯,心中竊喜感嘆老闆不識貨馬未都何許人也?在電影《鹿鼎記》中,韋小寶說過「平生不識陳近南 縱稱英雄也枉然」。在當今文史界,完全可以說「平生不識馬未都,讀盡詩書也枉然。」
  • 尼姑拿佛像上鑑寶節目,專家鑑定為假,她卻說:你知道我是誰嗎?
    近幾年收藏的風潮,在全國各地都開始流行起來,各地都出現了很多的古玩市場,而且也有許多人到市場上「淘寶」,希望可以撿個漏,從而達到一夜暴富的目的。但是,在這種一本萬利的行業中,雖然回報很高,風險卻也很大。
  • 馬未都:現今收藏行情走勢,未來幾年肯定還會大漲!
    我說收清官窯,萬一過幾年跌了,人玩收藏時尚變化較慢,也沒有人在報紙電視上預測。民國時期宋瓷很貴,不光五大名窯,好的磁州窯、耀州窯、龍泉窯都貴,顏色釉也貴,一個郎窯紅頂一大堆清官窯,還有「琺花」也貴,法國人重金所求。現在的人追求漂亮,一種簡單的漂亮,誰都可以明白的漂亮,我想以後人們的審美水平提高了,是不是會回到這個時尚上來?這可說不好,大主意您自己拿。
  • 馬未都:最有耐心古玉造假,活羊腿裡藏著玉,靜待三年大功告成!
    大家知道馬未都收藏名家的身份,應該是從2008年他走上百家講壇後。看到馬未都老爺子,就覺得他親切可愛,說的話也極其有意思。馬未都老爺眼界上等,口才一流,還有個特別的愛好就是愛貓,經常在博客裡貼觀復博物館收養的流浪貓照片,是個有智慧的老人。馬未都:最有耐心古玉造假,活羊腿裡藏著玉,靜待三年大功告成!
  • 「偷雞不成蝕把米」,尼姑帶假佛像求鑑定,反被專家戳穿騙局
    近幾年收藏的風潮,在全國各地都開始流行起來,各地都出現了很多的古玩市場,而且也有許多人到市場上「淘寶」,希望可以撿個漏,從而達到一夜暴富的目的。但是,在這種一本萬利的行業中,雖然回報很高,風險卻也很大。一些投機分子,就盯緊了這一行,他們採取各種各樣的造假方式,使得現在的古玩市場上充斥了大量的假貨。
  • 馬未都的人生,就成在這倆字上
    有人羨慕馬未都腰纏萬貫,有人仰慕他博學慧眼。1981年,26歲的馬未都還是一名工具機銑工。作為文學愛好者,他寫了篇愛情小說《今夜月兒圓》。《中國青年報》整版刊登了這篇小說,誰都沒想到,馬未都的命運從此改變。
  • 馬未都誇馮小剛書法「水平高超」,專家:純粹瞎筆吹,不嫌丟人
    本期話題:馬未都誇獎馮小剛書法「水平高超」,專家:純粹瞎筆吹,也不嫌丟人!聲明:本文系今日頭條原創首發,抄者必究。據說馬未都大人曾誇獎說,馮小剛導演的書法落筆生金,字字有法度,水平高超。更值得玩味的是,馮導的書法在網上曬出後,總被一些書法專家噴為「正宗的江湖體」,意即純粹忽悠人而已。
  • 馬未都:書畫收藏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馬未都:「收藏什麼時候都不晚,就跟結婚一樣,不能說好姑娘被娶走了,就不結婚了。」「別老想著撞著一個好東西發一筆財。這是生活的一個樂趣,買這個東西獲得經濟上的好處,那是你的運氣,不應該是你的追求。」馬未都說,隨著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又一輪收藏盛世尤其是大眾收藏已經來臨,注重樂趣成為一條重要的標準。「我們歷史上有多次盛世,都會創造出燦爛的文化。」馬未都講座開始,談起了文化與收藏的關係。他說,從古至今保留下來的文字,可能是經過篩選的,總有缺憾之處,而保留的文物卻可以反映當時的文化狀態。
  • 馬未都:趙忠祥的另一面
    一個人的真實其實都是在生活瑣事中體現的,做節目看不出一個人的全部面目。 當時電視機還是稀罕物,都是公物,個人家不會有,放在空軍總醫院的階梯教室裡,晚上七點準時開演。開演前我們一群孩子就到了,佔座打鬧,因為新聞播完會有一部老掉牙的故事片。一位叔叔會提前十分八分鐘打開電視預熱。
  • 馬未都:活了這麼多年,一代公主擺地攤,是我見過最極端的落魄!
    在馬未都逛地攤的時候,他遇到這位公主時,她落魄的神情,馬未都至今都無法忘掉。這位公主是愛新覺羅·韞穎,由於清朝滅亡了,她也失去了公主的身份,但是慶幸的是,她不像其他亡國的公主一樣丟掉性命,只是吃穿上差一些。那時候的人們為了維持生活,就會拿一些家裡的東西去擺地攤,換一點錢來。
  • 馬未都罵承德一個司機:你拉一輩子煤都賺不回那一塊丟失的牙板
    這名承德的卡車司機究竟做了何事,使得收藏大家馬未都痛罵他拉一輩子煤都賺不回那一塊丟失的牙板,堪稱文物史上的罪人?京城頑主王世襄事情的起源,還要從一位文物專家談起。他叫做王世襄,字暢安,出身於官宦名門「西清王氏」。他的祖上王慶雲通過科舉步入仕途,官至兩廣總督,在政績與學問上可與曾國藩分庭抗禮。
  • 小夥拿「破碗」參加鑑寶,觀眾一陣嘲笑,專家鑑定後都不笑了
    在此類節目中,各路專家幫忙鑑別文物是真是假,而鑑寶期間也狀況百出。其中就有一檔節目,有一個男子拿著一「破碗」來鑑別,引來了觀眾的哄堂大笑,而在專家鑑定之後觀眾都不笑了,這個所謂的「破碗」有何特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