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很多人迫不及待大喊「韓綜快挖沒了」,這不,《叢林的法則》作為最後一道「大餐」,送上了安徽衛視的餐桌。前兩天,安徽衛視在上海舉辦了中版「叢林家族」全球出徵發布會,正式宣布了韓國SBS原版製作團隊將全程參與,金炳萬、吳奇隆等7人組成的冒險團隊,第一季遠赴厄瓜多和馬達加斯加進行拍攝。
另外,大道行知文化傳媒與北京文化公司也作為聯合出品方,攜手製作。為此,娛樂資本論特意採訪到了大道總裁龔立波,這位37歲時毅然從體制內走出來的傳媒大佬,能把《叢林的法則》,打造成下一個《極限挑戰》嗎?吃完這餐,下一頓準備怎麼辦?在他眼中,2016年,中國綜藝市場又將出現哪些爆款?
作為韓綜前三,《叢林的法則》為什麼成為了「最後的晚餐」?作為SBS的招牌節目,《金炳萬的叢林法則》從2011年播出至今,一直穩坐周五收視冠軍寶座,並屢獲節目大獎。金炳萬曾經說過,「別把我當特種兵,我只是個搞笑藝人」。這也決定了節目的基本調性。龔立波非常直率地表示,這就是一檔披著「叢林」外衣的娛樂節目,所謂的模式和創意,都是為「娛樂大眾」服務。
至於為什麼節目紅了5年才來到中國,龔立波解釋,《叢林的法則》在韓綜也是最晚出現的,藝人的接受程度、節目難度在層層遞進,總需要一個過程。必須有了《跑男》的開頭,《極限挑戰》的過度,才是升級到「叢林挑戰」的時機。在他眼中,戶外真人秀已經從明星搶眼、硬性衝突這種「觀光體驗類」,變成了「湊cp、做任務」,現在挑戰升級、變成了全球冒險。
不過,既是「最後的晚餐」,韓綜「吃」完後怎麼辦?龔立波笑盈盈地表示,先借鑑模仿,再學習創新,整個中國的工業製造也是這樣。當初港臺學日本「娛樂化」,到了韓國,是「娛樂+情感化」。等到它來中國,是「高投入+大片化+情感化」。
「叢林家族」性價比有多高?金炳萬可能只錄前幾期,但我們的女神肯定會火如何把《叢林的家族》拍成大片,拍出情感呢?龔立波解釋,會讓這7個「有意思」的人走在一起,建立「有意義」的生活制度,進行「有道理」的職務分工。這7小隻,由金炳萬、吳奇隆、李亞鵬領銜,小瀋陽、黃子韜、孫藝洲、邢傲偉、熊黛林加盟,到時候還會有當地的素人做調和、搭配。
作為韓版的核心人物,金炳萬將直接加盟中國版的錄製,著實令人有些意外。但在龔立波看來,「金炳萬會來但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重要,相當於嚮導一樣,因為他語言不通沒法做進去。」 正因為預判金炳萬作用不會太多,暫時不確定將錄製多少期。
至於大家最關心的cp,龔立波強調「按照他們的真實性格來做」。他要選最適合的,而不是選最貴的。因為「一檔好綜藝可以把藝人炒熱」,至於為什麼選擇李亞鵬、wuli濤濤、熊黛林等人,龔立波笑稱,亞鵬幾年沒作品了,但是人家是佔據娛樂頭條常客。濤濤自帶話題屬性,而且參加過韓版對節目比較了解。
至於熊黛林之前曾參加過其他綜藝節目,但並沒有被炒火,龔立波認為是「缺少設計」,同樣一個蘿蔔青菜,不同人炒味道也不一樣。他很滿意自己的選擇,他形容熊黛林「顏值高、會撒嬌、會說話、情商高」,未來可能會卸下「小公舉」的包袱,成為素顏女漢子,反差很大,肯定能火。
龔立波還笑稱,「幸虧藝人跟我關係比較好,沒有多收錢。」
如何把《叢林的挑戰》打造成「爆款」?經驗教訓都是寶貴的「切膚之痛」在龔立波看來,想做出「爆款」需要兩個要素。第一是方向正確,這是最難的。第二是執行力,但一般來說,只要是資深團隊,都能勝任。
「一旦用錯了力,再極致都沒用」。龔立波以與《叢林》最像的近期播出的某檔探險類節目舉例。他說節目的第一個畫面是從直升機往下跳,就像一個探索頻道,關鍵詞是「小眾、高端、男性」。這類節目的優勢在於全球發行,以大面積發行取勝。但《從林》的盈利模式是依賴高收視和廣告。對於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龔立波瞭然於胸。
從節目內容上說,如果過度追求極致,玩的人很驚險,看的人不稀罕,「沒有了新鮮感,觀眾能在乎你嗎?」另外,節目播嘉賓吃牛眼吃蟲子,吃的人覺得好噁心,看的人不舒服。他做過一些簡單的訪問調研,女生看到蟲子吃牛眼立刻換臺。小孩也不敢看,大人也不讓他看。鑑於此,龔立波對《叢林》的期待是,笑點密集,好玩、接地氣。
另外,《極限挑戰》的成功,也給了龔立波團隊很多經驗教訓。他爆料稱《極挑》走了歪路犯過錯,像「深圳」那期就是完全重拍的。「對節目效果要求非常高」,是龔立波合作夥伴對他的評價。
為何選擇安徽衛視聯姻?《叢林的法則》能成為下一個《極限挑戰》嗎?據安徽衛視廣告中心副主任周林平介紹,《叢林》是2015年年初談下來的,韓國SBS團隊將在第一季全程參與拍攝,砸了2億。看來,安徽想做「綜藝爆款」的決心還是蠻大的。
龔立波為什麼選擇與安徽衛視聯姻呢?首先,他肯定了安徽臺作為傳統大衛視的影響力,「年輕女性還是很認同安徽衛視的」。其次,安徽衛視的各種資金、資源和人力的投入大。另外,韓國團隊也非常重視,畢竟「三大節目兩個都成了,如果《叢林》不成就丟人了,所以必須得成。」
龔立波選合作夥伴的標準,從他的團隊構成也可看出。因為「全是電視臺的骨幹。」相比社會其他民營公司,龔立波認為,真正的人才都來自電視臺,那些沒有電視臺經驗的人,有的不僅沒有成功的經驗,甚至連失敗的教訓都沒有,這種經驗不是晃一圈參與過就行。
「不是專業人士,你哪知道電視臺他每年要出多少個方案?多少個方案在紙面上、在樣片出來後被斃掉了?又有多少個節目悄無聲息的播了一季過段時間停了?大量的失敗案例,失敗之後總是切膚之痛,你才深刻的反省。」他繼續舉例,哪怕像《極限挑戰》成功了,你知道他背後有多少艱辛?比如說安保問題,沒有經歷過、沒有做過,根本弄不懂。「到南京總統府這麼大地方,幾萬人把快車道都堵住了那你咋辦?你只有經歷過,才知道怎麼處理怎麼做預案。」
對於這次的《叢林》,龔立波是信心滿滿的。至於,它能不能成為下一個《極限挑戰》,龔立波眨了眨眼睛,「我當然是希望這兩個節目都能走得遠。」
找項目| 聊影視| 娛樂網際網路| 招夥伴| VIP資源
回復關鍵詞「八卦」、「資本」、「電視」、」綜藝「、「政治」、「數據」、「電影」、「二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