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偶像」一詞,幾乎是與初音未來一同發跡的詞彙。初音未來掀起的這股熱潮,改變了現代社會對「偶像」這一詞彙的原始觀念,也讓我們現如今的偶像經濟不再被「真人」所束縛。
「人工智慧」從科幻作品出發,於計算機上實現。幾十年來,人工智慧為我們創造了更加廣袤的視野空間,更是把「人類和AI的關係」這一現實問題擺到了每個人的面前:人類究竟會不會像「阿法狗」一樣,被AI超越和取代?
再說一個詞:「視頻主播」。不論國內外,不論電腦還是手機,視頻直播的門檻已經降到了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的水平,什麼人都能是視頻主播。直播不再是一種信息傳遞方式,因為主播的存在,讓原本已不再新穎的視頻信號承載了更多內容。
那,如果把這仨玩意兒揉到一起呢?
人工智障
2016年11月29日,突然有一份視頻傳到了「不存在的網站」上。這個視頻的內容,是一個女性虛擬人物操作電腦,為自己註冊Twitter帳號。不過和許多網友遇到了同樣的狀況,想要註冊的帳號名稱各種「已被使用」。她嘗試了許多個不同ID結果均告失敗,於是乎直接放棄註冊了。這個視頻短短不到兩分鐘,除了註冊ID的過程外,只有短短一句話的自我介紹:
「我是虛擬YouTuber-絆愛」
大概是因為搞錯了上傳順序,Twitter註冊失敗兩天後,這位自稱「虛擬YouTuber的」自我介紹的視頻才發布出來。在這部視頻中,絆愛對自己的定位是「二次元虛擬主播」,並表示今後會在視頻網站上製作更多視頻,甚至遊戲直播、VR。這個專門更新絆愛視頻的頻道叫做「A.I.Channel」,「A.I」除了取自「愛」發音以外,還包含了另外一層含義。
「人工智慧」
當然絆愛怎麼可能是人工智慧呢?仔細看過視頻的人就會發現,絆愛其實是把演員的動作捕捉應用到人物模型,並同步演出過程中配音的人物3D模型,視頻更是經過大量前期籌備和後期處理剪輯過。不過這種表現方式和絆愛極具特色的個性讓視頻有了不少看點,對觀眾也甚是新鮮。在幾乎完全沒有市場運作,僅更新了幾十個短視頻的情況下,絆愛在不存在網站上的訂閱數扶搖直上,2017年3月底突破了20萬人大關。又過了兩個月,現在訂閱數已超過50萬人。
絆愛的訂閱增長越來越快
A.I.Channel初期,關於絆愛的設定似乎還不是非常嚴謹。她曾自稱是16歲少女,但又在之後的節目中表示自己只有5歲,而且AI不分男女。不過隨著視頻的不斷更新,絆愛的性格特點變得越來越清晰起來。
絆愛的基礎性格是開朗樂觀的,但總會抱著「人工智慧」的莫名自信挑戰各種新鮮事物。小到英語漢字,大到《生化危機7》,絆愛的嘗鮮過程中伴隨著各種打臉和尷尬,有所小成就立刻膨脹,這種AI的迷之自信和截然相反的結果讓節目充滿了歡樂的氛圍,再配合豐富取巧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絆愛被越來越多的觀眾稱作「人工智障」。
日常膨脹的顏藝
A.I.Channel的節目安排也非常有特色。絕大部分情況下,視頻都是獨角戲,可以說是絆愛一個人的單口相聲,正因如此,視頻可能更像是搞笑節目。絆愛的節目日常圍繞著和觀眾留言、其他類AI(例如Siri)互動,體現「人工智慧」的高性能的挑戰任務這樣的模式進行,還會經常拿一些經典的橋段來玩兒梗。
今年1月,A.I.Channel上傳了一個絆愛洗日式碳酸浴的視頻(但其實是惡搞),視頻結尾還惡搞了「樂平之死」的經典場景。但因為節目中一句「衣服類似投影,平時其實是全裸」的問題臺詞被判為不良內容,整個頻道被封號處理。
辛苦解封後,絆愛上傳了一個「慶祝+道歉」視頻,整個視頻捏他非常著名的 「日本議員野野村龍太郎記者會」,全程咆哮體聲淚俱下感謝權限爸爸解封;沒過多久的20萬訂閱慶祝視頻,又模仿起日本搞笑女藝人Buruzon知惠美,用「花朵會自己去找蜂蜜嗎」大肆吹噓自己超強的吸粉能力。絆愛這種表現用中國訂閱粉的話來說,大概是「喝了假酒」和「日常膨脹」吧。
真「人工」智能
很多絆愛的粉絲都會自發產生疑問,「人工智慧」真的發展到這種地步了嗎?如果不是人工智慧,那麼絆愛又是如何實現的?
絆愛的2D人設
A.I.Channel是一個非常低調的團隊,除了官方視頻頻道、niconico、後來註冊成功的Twitter和instagram這些外部渠道,只有一個簡單介紹和展示功能的官方網站。為數不多的公開資料顯示,絆愛的人物設定是森倉円,一位低調的女性插畫家;3D模型師由Tomitake擔任,另外還有以初音Append出名的Tda監修。但除此之外,包括絆愛的動作演員/聲優,視頻的導演、導播、攝像、剪輯、技術等團隊成員(不論有或沒有)的信息都與外界徹底隔絕。
友情提示:支持鍵盤左右鍵「←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