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彈專家2》上映4天,票房破4億,豆瓣評分過8,為今年的電影市場奉上最精彩的壓軸大戲。
場面宏大:香港國際機場說炸就炸,青馬大橋攔腰截斷,香港地標國際金融中心火光沖天,比起第一部炸紅磡隧道有過之無不及。
劇情反轉:拆彈專家每一秒都是選擇,紅線、黃線,做人、做鬼,仿佛又回到了那年的巔峰《無間道》:我以前沒得選,我現在選擇做一個好人。
豪華陣容:劉德華、劉青雲,「謀女郎」倪妮,黃金配角:謝君豪、姜皓文、吳卓羲……
這些元素,將《拆彈專家2》送上了賀歲巔峰,給那些感嘆「港片已死」的人,打了一劑回血針。
港片,曾經風行一個時代,劉德華就是這個時代的見證者和傑出代表;警匪片是港片的招牌,劉德華則用他的「警察角色」不斷擦拭屬於他的演繹招牌。
01 演警察出名:一個字「帥」,兩個字「耍帥」
其實,劉德華是幸運的。
1981年,劉德華考入第10期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1982年,就遇到許鞍華的《投奔怒海》,憑藉此片獲得金像獎最佳新人提名;同年,就以「男一號」的身份主演TVB劇制《獵鷹》一舉成名。
出道即獲力捧,一捧即紅,沒有幾個人能有他這樣的運氣。
《獵鷹》是劉德華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個警察角色。劉德華飾演的新人警官江大偉本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對工作和生活充滿熱情,無奈當時境界魚龍混雜,他幾度失望又始終堅守正義。這樣的他被劉Sir(秦沛飾)看中,派去販毒陸一帆身邊當臥底。面對親情、愛情、恩情、友情的衝擊,他幾經痛苦的掙扎終於完成臥底任務。
那個時期的劉德華還有明顯的嬰兒肥,可正是那一點嬰兒肥讓他顯得更加陽光帥氣,讓人有信服感,演起年輕警官來得心應手。外形和角色的匹配,劇情又符合那個年代觀眾的口味,《獵鷹》讓劉德華一炮而紅。
之後的劉德華出演了很多「帥」或者「又帥又正面」的角色,比如《神鵰俠侶》中的楊過、《鹿鼎記》中的康熙。可惜,因為眾所周知的「籤約問題」劉德華被TVB雪藏。
電視圈沒得發展,還好有成龍和洪金寶則向他拋出了橄欖枝,邀請他出演電影《夏日福星》、《最佳福星》。要知道當年的香港影視圈號稱「雙周一成」,而動作片就是成龍和洪家班的天下,這無疑是給困頓中的劉德華帶來了新的生機。
可是,那個時候的劉德華在電影中的任務似乎只有一個——「負責帥」,甚至,這成了他很長一段時間的任務。早期的劉德華有很明顯的「個人特色」:走路喜歡甩肩,說話喜歡甩頭髮,在動作片中總是穿著背心露著肌肉的形象。
《魔翡翠》、《精裝追女仔2》,《獵鷹計劃》、《最佳男朋友》、《賭神》系列……劉德華以各種形式耍帥,《旺角卡門》、《阿飛正傳》連在王家衛這種文藝氣息十足的導演掌鏡下,還是只讓人覺得他是個有情有義的帥警察。
02 嘗試轉型:帥+
劉德華不是沒想過轉型,他甚至成立了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天幕。
可惜,市場和他開了個玩笑,除了第一部《91神鵰俠侶》賺了點錢之外,其他投資都效果不佳,短短五年,天幕公司就入不敷出。劉德華本人最看好的《戰神傳說》雖然請了洪金寶執導,梅豔芳、張曼玉、鍾鎮濤等一眾大咖加盟,但票房慘澹。更被港媒直接加蓋「失敗」印,媒體評價劉德華的表演過於花哨,動作設計甚至有些浮誇。
這個時期的劉德華有過很多嘗試,比如《五億探長雷洛》系列,他嘗試演出除了帥之外的「心計」和狠毒,但我們只記得雷洛是個帥警察和美女張敏、邱淑貞談談戀愛。他和梁朝偉合作《反鬥馬騮》嘗試「帥+幽默」,但人們只記得他耍帥式的花腔;論搞笑,他玩兒不過連臺詞都沒幾句的梁朝偉。
最終,劉德華的天幕公司虧損4000多萬。為了還債,劉德華不得不開啟「拼命」模式,以演員的身份,接拍了大量影片,其中不乏爛片。
轉型之路受挫。
演員身份受挫的的劉德華在歌壇卻混得風生水起。說起他的演唱之路,那還得感謝林子祥。《投奔怒海》不僅讓劉德華遇得到了許鞍華,更重要的是遇到了林子祥,就是有了他的提點,在TVB雪藏期間,劉德華籤約華星唱片,進軍歌壇。
很多80後認識劉德華,其實不是演員身份,而是「歌星」。《一起走過的日子》、《忘情水》、《天意》、《謝謝你的愛》、《中國人》……這些歌曲成為一代人的記憶,傳唱至今。
可喜的是,在影視圈漫長的「雙周一成」和歌壇「雙雄爭霸」的格局結束後,劉德華以「劉天王」的身份被港澳臺地區認可,並紅透內地市場。
可悲的是,「紅」對劉德華演藝事業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上世紀的最後5個年頭,劉德華霸屏,但始終逃不開「帥+」模式。《新上海灘》只能在張國榮身邊做配,《黑金》被梁家輝秒殺,《龍在江湖》、《愛情命運號》、《黑馬王子》其實說到底是一個類型的片子,有票房沒突破。
03 質變:劉德華的演技
很多人都認可劉德華「世紀偶像」的地位,但很少人會拿他和演技掛鈎。「劉德華的演技」一直是個世紀難題。
坦率來說,劉德華是有演技的,不然許鞍華不會選他演《投奔怒海》,但他早期的演技實在又不出彩,特別是那拼命拍戲還債的5年,劉德華出鏡率很高,票房也不錯,但似乎演技上沒有太大的突破。
早期的劉德華用現在的話來說,其實就是個「小鮮肉」,而且是個很有「偶像包袱」的「小鮮肉」。他曾在一個採訪中說過,自己很喜歡照鏡子,有時候一天要照50次,他應該是最愛照鏡子的男演員。喜歡「耍帥」的他,還有撩頭髮的習慣,還因此在拍攝《天若有情》的時候被杜琪峯痛罵:「你們偶像就是這麼愛美!」
好在如日中天的劉德華比很多小鮮肉都明白「帥不可能帥一輩子」。世紀交替前後,退盡嬰兒肥,還清債務的劉德華繼續他的「轉型」之路。此時,港片開始式微,劉德華在轉型路上又遇到了那個當年說他喜歡耍帥的杜琪峯。逐漸成熟的兩人合作完成了《暗戰》、《瘦身男女》,這兩部劇作,在杜琪峯的調教下,劉德華逐漸打破大眾對他的固有認知。
然而,人們開始真正關注劉德華的演技,還是《無間道》的上映。
《無間道》被稱為港片最後的輝煌。這部劇無論從題材選取、劇情鋪排、演員選擇、人性探討,哪怕很多細節處理上都做到了極致。
雖然,演技上劉德華還是沒有梁朝偉出彩,但他的演技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帥和帥的衍生上,他的演技成熟了。他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獵鷹》中的單純正義的臥底警察,不是《五億探長雷洛》中為求上位一步步往上爬的壞警察,而是一個眼裡有故事,心裡有丘壑的矛盾綜合體。我們在感嘆陳永仁悲劇的同時,也為劉建明感到可惜。
劉德華曾經這樣評價他和梁朝偉在演技方面的差異,他說:「我還是一個藝人,他已經是個演員了。他真的可以忘了梁朝偉三個字,我忘不了劉德華。」這是一句自謙,也是他在《無間道》之後走的路。
04 忘了劉德華
新世紀之後,香港電影人紛紛北上,在不同的拍攝環境、不同的導演合作磨合下,劉德華的演技愈發成熟,他讓人慢慢忘記了「劉德華」三個字。
早期的《天下無賊》、《十面埋伏》還有劉德華的影子,越到後來這些影子越淡了。《門徒》中他可以演繹出更深層次的兇狠和無奈,大毒梟有大毒梟的不得已和深情;《墨攻》中的革離,仿佛讓人看到了在誤解、嫉妒、詆毀下仍然堅守信念的墨者形象;《解救吾先生》在王千源的演技光輝下,劉德華還能讓人看到他的內心戲,實屬不易。
2012年,劉德華、葉德嫻、許鞍華再次攜手共同完成當年的年度大戲《桃姐》。
在這部劇中,劉德華一改以往「高大上」的形象,演起一個普通人的溫情戲碼。這部片子有著許鞍華一貫的敘述風格,把小人物的生活常態刻畫得極為細膩,面對生死、面對親情、面對自身都有一種坦然和從容,溫情而不煽情。劉德華憑藉此片獲得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葉德嫻則拿下威尼斯影后。
從《投奔怒海》到《桃姐》已經過去整整30年,許鞍華和葉德嫻可以說是劉德華演技的見證人,這個曾經的帥小夥終於成了劉德華,又在電影鏡頭下忘卻了自己是劉德華。
如今,《拆彈專家2》中的劉德華,又讓人看到了劉德華,也看到了香港電影的氣息。前年,王晶的《追龍》上映後,很多人說這是對香港電影一個時代的緬懷,也是香港電影殘存的氣息,可是《拆彈專家2》又仿佛讓人看到了港片不死。
其實,無論是港片、韓劇、美劇,只要還有人認認真真在做,都不會死。劉德華之所以是紅了半個世紀的劉德華,也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外形、歌聲、演技,還因為他的鍥而不捨的精神、認真負責的態度和為人處事的氣度。
劉德華在演技上慢慢忘了劉德華,在處事上依然是那個劉德華。
結束語
1998年,37歲的劉德華親手作詞《笨小孩》,歌詞描寫的是困苦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不畏艱險、力爭上遊的故事,他表示這是他真實的寫照,那裡面隱藏著他二十年來所有心酸的記憶。歌詞說:
哎呦,往著胸口拍一拍呀,勇敢站起來,不用心情太壞;哎喲,向著天空拜一拜呀,別想不開,老天自有安排。
2004年,42歲的劉德華發行《十七歲》,回顧了自己出道至今的人生,不再拷問老天,更多的是以一種詼諧的態度,輕鬆回顧過往,和原來的自己和解。他說:
如今我四十看從前,沙啞了聲線,回憶我冀望那掌聲,都依然到今天。那首潮水《忘情水》不再經典,仍長埋你的心中,從未變……
如今,劉德華已年屆60,耳順之年糾結的事越來越少,他說:
我笑著放低,越強越要不怕認細,習慣的風與霜也一起過,信念誰會降低。熱情熱愛不會白費,苦過別再提、莫再提,痛漸過、雨漸細,愛是勝於一切……
劉德華:喜歡我,別遮臉,任由途人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