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電影裡的香港警察,為啥這么正?看香港電影裡警察形象的演變

2021-01-09 大象看戲

香港電影裡的警察形象,最早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1909年,由「亞細亞影戲公司」出品的《偷燒鴨》。該片是香港電影「警匪片」的鼻祖,片中最早出現了由香港電影先驅者黎北海扮演的警察形象。

香港電影發展到1970年代末,出現了新浪潮電影運動。當時,新銳導演們大量利用警察形象作為主人公來創作電影。

比較著名的影片有章國明的《邊緣人》、梁普智的《跳灰》和翁維栓的《行規》等等。

灰色警察

不過,這些影片多以灰色的調子來敘寫警察,以壓抑的氛圍來寫人性的扭曲。

作品雖具有一定的社會批判內涵,卻帶有強烈的宿命主義色彩。編導們大多把警察機構當做暴力機器來描寫,敘事終結是以暴抗暴。

警察處在權力體制的擠壓和黑社會的威脅之下,心靈在正義與邪惡之間徘徊,往往得到的是悲劇性的結局:不是被殺,就是轉變為與匪徒類似的殺人犯。

在章國明的《邊緣人》裡,臥底警察阿潮被描述為一名社會的棄兒,警察上司逼他做臥底,打入黑社會。而黑社會的老大們,又不信任他,處處提防著他。

回到日常生活裡,因為對阿潮墮人黑道不滿不理解,女友漸漸疏遠了他。迫於安全的需要,阿潮又無法向女友說明這一切的真相。陷入深深孤獨之中的阿潮,唯一可以交心談話的,是一位和他單線聯繫的臥底警察。

但這位唯一的警察朋友,在執行最後一次臥底行動時,被趕來支援的巡警,因不了解他的身份,而開槍擊中了。在影片的結尾,阿潮也在執行臥底任務時,被不明真相的群眾當做歹徒,亂棍打死。

以悲劇性的筆觸來描寫警察的扭曲和痛苦,發展到後來,以至於成為了香港警察電影的一脈。林嶺東的《高度戒備》,陳嘉上的《野獸刑警》,杜琪峯和遊達志的《暗花》,都閃現著新浪潮時期香港警察電影的痕跡。

著力刻畫「灰色警察」形象的新浪潮香港電影,具有描述人性的深度,通常能夠獲得較高的認知價值,而成為電影大獎的寵兒。但是,這類電影的氛圍黑暗、情緒壓抑,難以成為電影市場的主流。

笑鬧警察

新浪潮電影運動之後,悲劇性的「灰色警察」很快就被喜劇性的「笑鬧警察」所取代。喜劇和警察電影相結合,催生出了「笑鬧警察」電影。

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阿燦當差》、《青春差館》、《雙龍出海》等等。這類電影通常著力描寫青年警察的成長。因為,警察是一種相對神秘的職業,新手入行自然免不了鬧出各種笑話。

電影創作者們以此為契機,適當進行了一些誇張描寫,角色在觀眾的笑聲中逐步完成成長。

「笑鬧警察」電影發展到後來,警察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警界規範,已經不再重要了。這類影片所需要的,只是一個警察的身份。而影片借用警察這一特殊的身份,目的純粹只是為了搞笑而已。

比如在《92黑玫瑰對黑玫瑰》中,梁家輝飾演的呂奇,身為警察卻好色到露骨,還特別的娘娘腔。呂奇到底像不像警察?這在編導看來,其實並不重要。

編導們只是想利用呂奇這個人物的警察身份,搞一些惡作劇,以吸引眼球,博取觀眾的笑聲。

而到了成龍的警察電影,他著力塑造了平凡卻富有正義感的警察形象,讓香港警察的電影形象有了全新的面貌,這也是成龍對香港電影的一大貢獻。

成龍「進城」

1978年,成龍主演的《蛇形刁手》和《醉拳》,迅速奠定了他在動作電影界的地位,由此開啟了成龍的黃金時代。

通過動作喜劇中的民初功夫小子形象成名之後,憑藉對中國功夫的獨特理解,成龍在1980-1990年代連續推出了《A計劃》和《 警察故事》兩個系列,隨後又推出了《威龍猛探》《 重案組》等影片。

在這些影片中,成龍塑造了一系列平凡卻富有正義感的香港警察形象。可以說,在1980-1990年代成龍的創作,基本是以警察電影為支柱。而且,成龍電影的許多優秀作品也基本出自警察電影。

從功夫小子到香港警察,成龍角色擺脫了過去遊走的鄉野村鎮,進入到了城市。成龍「進城」,這一場景的轉換,以及成龍角色形象的轉變,具有一定的文化意義。

1980年代初期的香港,隨著經濟上的成功起飛,新生代香港人成為了社會的中堅力量。經濟繁榮所帶來的財富,使得當時的香港人有了這樣一種判斷: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同於其他華人社群的特殊集體。

「香港出生、港英教育並加留洋歐美」的背景,使得新生代的香港人在建構香港本土文化的時候,逐漸淡忘了鄉土中國的影響,直接把香港想像成為一個飛速成長的近代港口和現代化都市。

在這種文化潮流下,繼續講述鄉間野事的電影,自然引不起香港人的興趣。因此,成龍電影裡的人物們開始走進都市香港。

《A計劃》、《A計劃續集》等影片,成功地想像了香港開埠時候的港人社會。這就正好契合了新生代香港人的觀影期待:我們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動作警察

在香港警察電影急速衍變的時刻,成龍創造性地將「動作喜劇」與「警察電影」進行融合,並把警察當作英雄來描寫,推出了一個嶄新的香港警察形象:動作警察。

從《A計劃》開始,成龍電影賦予了警察形象前所未有的健康清新氣息和嶄新的內涵。儘管成龍電影只是將功夫、喜劇、警匪和槍戰融合到一起,但他賦予了香港警察全新的形象,看上去非常「正」。

因此,「動作警察」完全契合了主流社會的需要,一登上銀幕便迅速成為了香港電影市場的主流,也基本上成了成 龍的專利。

「灰色警察」過於悲觀, 「笑鬧警察」又沉溺於胡鬧,都難以擔當主流社會的健康成份。而在成龍電影裡,警察作為「社會維護者」的正面形象得到了很好的恢復。

在《A 計劃》中,「動作警 察」 第一次亮相就令人耳目一新:只見馬如龍身穿制服,踩著單車飛馳而來,然後敏捷地跳下自行車,自行車則順著慣性自行駛入停車位。

電影裡還特意拍了好幾組鏡頭來反映香港警察的精神面貌:警局裡的警員一個個行事幹練、動作麻利,警察方隊排列有序、精神抖擻......

成龍電影,真正把警察塑造成為香港社會機器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他們為了社會秩序的穩定,為了民眾生命的安危,勇敢擔當,出生入死,臨危不懼。

這些警察也不再迴避受僱於港英當局的客觀事實,但在接受英國上司的指揮時,一點也不氣短,甚至還敢於當著英國上司的面,斥責其不稱職的行為。

因為,在成龍電影裡的香港警察看來,這些英國人和自己一樣,所作所為都以保護香港人的正當利益為準則。

成龍電影裡的香港警察,不再消沉、不再困惑、不再胡鬧,他們盡職盡責,面對邪惡勢力拼死相博,竭盡全力、最大限度地保護香港人民的利益。

他們尊重香港人民的價值,他們更認識到自己和香港人民是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體,他們是屬於香港人的「香港警察」。這,也就是成龍電影,在香港倍受歡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關焦點

  • 警察故事:成龍與香港動作電影以及此外其他
    假如非要從成龍的所有作品中挑選出一部代表作,那一定是1985年上映的《警察故事》。這部由成龍執導並領銜主演的警匪動作片,集結了林青霞和張曼玉參與其中。在100分鐘的時間內,它不僅為香港的電影史留下了諸多的經典場面,它由此所形成的一種新的審美取向和類型電影製作的模式更成為了後來電影拍攝的寶貴經驗。
  • 雲梁看電影:成龍篇,《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
    《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是由唐季禮執導,成龍、張曼玉、楊紫瓊等主演的一部香港動作片。影片講述了香港警察陳家駒與大陸公安楊建華前往販毒集團臥底,最終一舉殲滅販毒集團的故事。該片於1992年07月04日在香港上映。
  • 科普:為什麼有些香港電影裡的警察都自稱是「香港皇家警察」?
    如果各位經常看電影的話,可能會發現這麼一個現象,香港電影裡的警察都會稱呼自己為「皇家香港警察」。前面加上「皇家」兩個字,聽上去是非常高檔的,就像複姓「上官」一樣,那麼為什麼他們要自稱為「皇家香港警察」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警察故事4》的背後:香港電影的衰落,成龍卻能借來核潛艇
    作為香港電影乃至華人電影的代表人物,成龍一生中為我們奉獻了無數的精彩電影,從早期的醉拳系列到中期的警察故事系列再到如今,已經60多歲的成龍依然活躍在銀幕之上。雖然近年來龍叔的電影大多都是爛片,但這絲毫不能掩埋掉之前的佳作,而今天要談的就是成龍的警察故事系列的第4部:警察故事之簡單任務。相比於前三部的警察故事,第4部從整個故事背景,到拍攝地點再到製作成本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成龍飾演的陳家駒不再是一個單一的警察,除暴安良。而是成為一個超級警察與國際性核子武器販賣集團鬥智鬥勇。
  • 《警察故事4》的背後:香港電影的衰落,成龍卻能借來核潛艇
    作為香港電影乃至華人電影的代表人物,成龍一生中為我們奉獻了無數的精彩電影,從早期的醉拳系列到中期的警察故事系列再到如今,已經60多歲的成龍依然活躍在銀幕之上。,而今天要談的就是成龍的警察故事系列的第4部:警察故事之簡單任務。
  • 香港電影中五大警察:每個都不像演戲,警察才是本職
    在香港電影中,警匪片已經有百年歷史了,1909年出品的《偷燒鴨》就是警匪片的雛形。此後,這樣的警匪故事在香港電影陸續上演,發展為香港電影的一個重要類型。他的探長形象是幾代香港市民的「集體回憶」。自青少年到老年,沒有幾個是不曾看過曹達華的,可以說他的一生都獻給了電影。甚至香港特區警務處監管處處長鄧厚江在2013年7月退休時總結,曹達華就是影響他加入警隊的人。
  • 香港電影中的大陸警察
    《警察故事2013》中的成龍,這是這位功夫明星在電影中第一次飾演一名大陸公安。警察群體維護正義也維護政體,其形象是社會民眾集體願望的投射,也是國家機器的表現形式。對一個國家或地區警察的看法,也即是對這個地區社會、政體、文化的一種綜合看法。《七十二家房客》中消防員拿著水龍頭索賄,而今天港片中港警形象基本以正面形象為主,這代表了港人對香港社會、體制逐步認同的歷史過程。香港電影中大陸警察形象的變化,也有著同樣的意義。
  • 看《寒戰2》之前,搞清楚香港電影警察職能劃分
    《警察故事》,偏重抒情的如梁柏堅的《熱血最強》等,都迅速在市場嘗到甜頭,也經由碟片、電影臺等渠道被內地觀眾認知。話是話,港式警匪電影看了這麼多,除了粵語粗口和學做「揸FIT人」之外,你對香港警署裡的分工了解嗎?那些聽起來酷酷的CID、CIB、SDU、EU、CTRU等名詞各自代表什麼?反黑組和O記到底有什麼差別?
  • 香港電影中大陸警察形象變化的奧秘
    對一個國家或地區警察的看法,也即是對這個地區社會、政體、文化的一種綜合看法。《七十二家房客》中消防員拿著水龍頭索賄,而今天港片中港警形象基本以正面形象為主,這代表了港人對香港社會、體制逐步認同的歷史過程。香港電影中大陸警察形象的變化,也有著同樣的意義。
  • 愛上香港警察
    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早前香港警察在微博上開號,引來了不少網友的熱烈歡迎,更登上了熱搜,評論下方滿滿都是港片裡香港警察說過臺詞,讓人印象深刻,又懷念!一改英屬時期香港警隊的負面形象,影片也受到了不少好評,李修賢也拿下了香港和臺灣的電影最佳男主角金馬獎,成了香港警察的形象代言人。
  • 成龍電影《警察故事》6部
    《警察故事》是嘉禾電影有限公司發行的動作片,由成龍執導,成龍、張曼玉、林青霞、董驃、太保等主演。
  • 2004年,為拯救香港電影,成龍一路超支花1.2億拍《新警察故事》
    綜合考慮下成龍決定重返香港,拍一部真正的港片大製作,給港片來注入一針強心劑於是就有了《新警察故事》的誕生為了拯救港片成龍投入1.2億,還拿出自己的金字招牌《警察故事》是成龍和嘉禾公司合作的經典電影,系列四部電影部部都在香港獲得巨大的成功。
  • 時隔多年,依然還記得他飾演的香港鐵血警察形象
    有眾多香港明星飾演警察形象,如成龍、劉德華、萬梓良等,而有一位香港明星飾演的警察形象最為筆者推崇,他就是香港演員李修賢。李修賢,祖籍廣東汕頭,1952年8月出生於上海,中國香港演員、導演、編劇、製片人。他1970年畢業於邵氏影業演員培訓班。1971年正式出道,出演電影《雙俠》。
  • 劉德華,演警察出名、用警察轉型、以警察定義如今的香港電影
    《拆彈專家2》上映4天,票房破4億,豆瓣評分過8,為今年的電影市場奉上最精彩的壓軸大戲。場面宏大:香港國際機場說炸就炸,青馬大橋攔腰截斷,香港地標國際金融中心火光沖天,比起第一部炸紅磡隧道有過之無不及。劇情反轉:拆彈專家每一秒都是選擇,紅線、黃線,做人、做鬼,仿佛又回到了那年的巔峰《無間道》:我以前沒得選,我現在選擇做一個好人。
  • 香港電影推薦-1985年《警察故事》
    《警察故事》由嘉禾電影有限公司發行的動作片,由成龍執導,成龍、張曼玉、林青霞等主演,於1985年12月14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警探陳家駒為人正直,盡忠職守。在一次木屋區圍捕販毒集團的行動中,拘捕了大毒梟朱滔。警方安排由朱滔的女秘書莎蓮娜為控方證人,陳家駒受命日夜守護著莎蓮娜,不料兩人遭到朱滔手下襲擊。
  • 從《警察故事》到《急先鋒》,他才是成龍電影的制勝法寶
    他們開始脫離香港電影一貫平民化的視點,嘗試融入到更宏大的主題敘事中去,於是就有了成龍電影中少見的奇幻古裝片《神話》。演慣了警察的成龍,這次演了一個考古專家,之後他在《十二生肖》《功夫瑜伽》中的角色,也都與此類似。
  • 20年5部《警察故事》告訴我們:香港警察,什麼時候慫過?
    從1985年自導自演《警察故事》,一舉斬獲第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到2004年《新警察故事》上映,成龍獲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這長達20年的系列電影時間線,為觀眾送上了5部展現香港警察面貌的個人英雄警匪動作片經典。
  • 亞洲最佳、20世紀香港華語票房冠軍!成龍《警察故事4》完美收官
    《警察故事4》是成龍《警察故事》系列電影的完美收官之作。和前三部最大的不同,那就是《警察故事4》已經是地地道道的國際級製作了。其實,早在一年前(1995年),憑藉《紅番區》成功打入好萊塢之後,成龍就已經從香港的成龍,變成了世界的成龍。
  • 電影中的各國警察都是什麼樣的?
    其實這種開掛的警察形象主要集中在南印度電影中,北印度電影和寶萊塢電影中的警察形象就要正常很多。但奈何開掛阿sir的形象真的太出彩了。所以每當電影愛好者提起印度警察時,都會忍不住想起開掛二字。而除了這些開掛警察之外,印度電影中的警察形象真的乏善可陳。就P哥知道的比較出彩的,也就電影《誤殺瞞天記》中的警察了,可這些警察的形象也著實不算太好......
  • 成龍兩部經典電影《紅番區》《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
    1995年《紅番區》:講述的是香港警察馬漢強在美國紐約勇鬥黑幫的故事豪取全球票房6.8億元,成龍一戰功成的經典電影《紅番區》那時的成龍演技生澀,但腿腳靈活能做很多高危險性的特技動作,成龍能有今天的成就絕對是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梅豔芳戲份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