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電影《寒戰2》終於要在7月8日全國開畫——香港影壇半壁男神回歸博弈,還有風流倜儻萬年男神自拍狂魔賭神小馬哥(定語不能不多)的周潤發變身「攪屎棍」律師加入混戰,截至7月6日預售票房已達2662.3萬元——這個成績約等於《魔獸》上映前8天的預售水平。
梁樂民、陸劍青兩位導演顯然不只編劇功夫了得,彩蛋安排得也是得心應手。2012年的《寒戰》被捧為《無間道》之後香港警匪片一道強心劑,不但攬下香港金像獎含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九項大獎風光無限。更「壞壞地」在結局彩蛋裡偏留下彭于晏的「蜜汁響指」,令一幹影迷為幕後大Boss身份操碎了心。
今天小電君不打算扒幕後黑手,巴特,進入正題之前讓我先佔個版面抒個情!
很多人看香港警匪片,都是帶有情懷記憶在。1979年香港電影新浪潮起,武指轉型導演大潮下出來了《A計劃》、《快餐車》等好些奪人耳目的警匪題材。
《A計劃》、《快餐車》
發展到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吳宇森的《英雄本色》系列、《辣手神探》相繼賣座成功,進一步炒熱新興城市警匪片潮流,當時偏重動作的,如成龍的《警察故事》,偏重抒情的如梁柏堅的《熱血最強》等,都迅速在市場嘗到甜頭,也經由碟片、電影臺等渠道被內地觀眾認知。
1996年銀河映像成立,《一個字頭的誕生》、《暗花》、《非常突然》、《PTU》等逐步為後九七香港電影劈開特色鮮明的新道。進入21世紀之後,麥莊雙雄的《無間道》和《竊聽風雲》系列以其更複雜豐富的文戲相繼大放異彩,也突破了傳統警匪片的類型窠臼。
發展到如今的《寒戰》系列和《赤道》,警匪鬥在智力布局層面的互博,已經遠蓋過當年的義氣江湖和神勇身手。從推崇講義氣情分的「人治」變為宣揚更規整森嚴的「法治」。
不知道這次變作「律師」的小馬哥,會不會想起當年《喋血雙雄》裡那句:
話是話,港式警匪電影看了這麼多,除了粵語粗口和學做「揸FIT人」之外,你對香港警署裡的分工了解嗎?那些聽起來酷酷的CID、CIB、SDU、EU、CTRU等名詞各自代表什麼?反黑組和O記到底有什麼差別?PTU和EU又都是負責哪些具體事務呢?
莎士比亞曰過,有一百個壞銀就會有一百種差佬——在官抓賊這件事上警匪片也講求門當戶對。趁《寒戰2》剛上映,讓我們提前來了解下香港警署裡的部分職能分工。
1、CID 重案組探員
小時候看香港電影,裡面的警察每次抓人前都要喊一下:「不要動!我是CID!」其實CID有兩重意思——原指刑事偵緝處Criminal Investigation Department,可惜因1983年香港警隊重整架構,CID部門已被撤銷。但作為一個延續數十年的老舊稱呼,香港警察和市民依舊認這個說法,後續將其含義變更為Criminal Investigation Detective繼續沿用。通常用來指代各區重案探員,便衣刑警,這也是我們在香港警匪電影裡最經常能看到的警種。
比如《神探磨轆 》裡劉青雲飾演的陸志摩▼
《警察故事》裡的成龍(拜託這部片所有有CID的對白,都被國內字幕打成「重案組」是腫麼肥事!)▼
《老虎出更》裡的老油條警探阿輝(周潤發)▼
而且設置CID角色有個大好處,因為他們不用穿警服,耍帥同時可以呈現一下時代潮流趨勢→比如李修賢自編自導自演的《公僕》裡的B哥(黃框框裡那個),捂眼▼
2、PTU 機動部隊
這個警種大家應該也很熟悉,畢竟銀河映像的《機動部隊》系列出來了有六部那麼多!Police Tactical Unit機動部隊,俗稱「藍帽子」,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警備力量的一個分支。職責是處理突發事件、保護公眾安全。在杜琪峯、羅永昌、劉國昌眾導演力推下,任達華和邵美琪都可以當香港警隊PTU的代言人了!
回顧下他們靚照,《PTU》這令人回味無窮的「永恆」頂光▼
這是《機動部隊:絕路》劇照,注意任達華肩上的標誌,代表他的級別是警長Sergeant,也就是音譯的「沙展」▼
下一頁:特遣隊、飛虎隊&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
策劃、文/Vivi
>>查看全文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