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ID:shyda_design ,你不關注一下嗎!
《寒戰2》即將上映,很可惜《寒戰1》都沒有看過,於是在網上惡補了一下。
片中設懸太多,而最後僅僅是說警隊內鬼就把前邊的挖的坑給填了,細想根本就填的不結實,根本解釋不清楚。甚至有評論說影片的最後父子之愛、將相和、功成身退都有點主旋律的意思了。
網上的評論說《寒戰1》僅次於《無間道》,是香港近些年來最好的電影,我覺得《寒戰1》是香港最好的電影,就因為他埋了一個很腹黑的梗。
《寒戰1》標明是警匪片,其實這個故事裡一個「匪」都沒有,實際講的就是香港警隊內部派系鬥爭,說白了就是警察內部有人造反。可是引起造反的原因是:李文斌、劉傑輝二人都是警務處的副處長,隨著處長即將退休,均有機會晉升的兩人開始摩拳擦掌,一場終極角力在警隊內部暗潮湧動。這場暗鬥涉及到了警界的各個階層。
故事主線是警察局的衝鋒車被劫持,而此時警察局長剛好出國不在。保安局局長陸安華違規給劉傑輝遞送李文斌的資料檔案,而檔案內容片中並未詳解。廉政公署也趁機調查劉李二人,可是矛頭具體指向誰,最後也並未明示。警務處處長曾向榮,獲得「寒戰」消息後(明顯由其心腹報信,且不是劉李二人),並不是遙控指揮,甚至不指定誰是具體寒戰負責人,一副「有困難兄弟上,有好處我來撈」的官僚作風。片中最後表明是李的兒子為幫助自己的老子上位,才發動了這次聲勢浩大的案件,從李的兒子李家俊的臺詞中得知,參與這個行動的人基本上了包括了所有的香港警務人員。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所有香港警務人員都參與其中了,不可能劉、李二人一點都不知曉,這麼聲勢浩大的動作,李的兒子智商再高也不可能調動這麼多部門和人員。背後肯定還有更大的人物,而這個人物職務肯定在劉李之上,並且搞這麼大的動作,絕對不是為了警察局長這樣一個職務,應該是更大的職務,很有可能背後的深層是「港首之爭」。
插播內容:
還記得網上那個「tooyoung too naive」的段子嗎?江爺爺在新聞發布會上火帽三丈,就因為新聞記者提了個不需要回答的問題。董建華是否連任港首,國家上層早有定論。
回想2015年香港佔中的目的,就是要求香港政府履行「基本法」。
其實片中有兩個點題之處,一處是李文斌被廉政公署請去喝茶,李文斌對調查主任張國標說的一番話:無論哪一行哪一個部門,都要講規矩。很明顯他口中的規矩就是潛規則,而不是真正的法律上的規矩。(廉政公署直接向港首負責,但是這次提審李文斌卻是背著港首的,這裡又是一個很大的坑。)
另一處是安全局長陸明華在開新聞發布會的時候一直強調的:「我希望你們先搞懂香港的基本法,再提問。」
也許,故事背景是這樣的。香港上層臨近港首選舉,而組織內部並不穩定,分成兩大集團。由於警務局長臨近退休且其人本身搖擺不定,故其接班人的政治站隊問題成了上層博弈的定海針。李特警出身,懂得潛規則,個人能力突出,忠於上司,再確切點是忠於現任特首個人。按道理和程序其是局長的繼任首選。但是,兩大集團都認為李只忠於現任特首,而不會終於繼任特首,又由於其資歷、地位、能力,無論新特首是誰,都無法掌控。所以其實他是兩大集團共同的眼中釘。
所以整個局是更高層布的,劉、李都沒法布這個局,李的兒子更沒有這個能力。為什麼李的兒子牽扯最深,應該就是被利用了。甚至這個局有可能在高層就是個公開的秘密。
所以整個過程中安全局長陸明華、廉政公署執行處首長麥啟文、警務處處長曾向榮才會表現出各種不和規矩或躲避責任。就像安全局長陸明華所言:非常之時,非常之事。無數警員、李、包括李的兒子都是這個棋局的犧牲品。劉是個勝利者,因為他既懂規矩又懂基本法。但劉具體站在哪邊呢?而且為了對付李也不至於布這麼大的局,估計高層內部早已進行了另一場「暗戰」。
組織內部鬥爭引起的血雨腥風並不少見,從古代的秦二世到剛剛的罷免王石。這個梗,到處都是,都是演員也都是犧牲品。歷史從來都講的是善惡因果,可事實卻只是人之好惡而已。
end
為了各自夢想,搭伴同行
歡迎關注和轉發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閱讀文章《天註定》和《私人定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