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在劉備心中的真實地位

2021-02-23 朝文社

歷史迷聚集地,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西漢

東漢

三國

晉朝

十六國

作者|我方專欄作家南門太守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投稿郵箱:historytg@163.com

►民間把「關張趙馬黃」稱為蜀漢的「五虎上將」,《三國志》也把他們五人合為一傳,但也有人認為這裡面應該剔除趙雲,原因是「劉備並不喜歡他」,在劉備生前「趙雲的地位也不高」,沒有資格並列,有著名學者為此提出了「四虎上將」的新說法。

有類似看法的人還不在少數,那麼真相究竟如何呢?

趙雲是冀州刺史部常山國真定縣人,即今石家莊一帶。《雲別傳》說他長得高大挺拔、儀表堂堂。常山國屬冀州刺史部,漢末爭雄時屬袁紹的勢力範圍,但當地有一部分人不滿袁紹,他們聚集起來投奔袁紹的對手公孫瓚,這些人推舉趙云為首領。

從這個記載可以看出兩件事:一是趙雲在當地深得民望,所以大家才推舉他;二是趙雲此時應該沒有什麼官方職務,如果有,應該是袁紹任命的,但史書沒有提到過。

趙雲率眾人來投,公孫瓚很高興,跟趙雲開玩笑道:「聽說你們家鄉的人都投靠了袁氏,你怎麼偏偏回心轉意跑到這裡來呢?」

趙雲回答:「天下訩訩,也沒人知道誰對誰錯,只知道老百姓正忍受倒懸之難。我們那裡的老百姓都議論,看誰能施行仁政,倒不是對袁公有成見而私心於您。」從這些話裡可以看出趙雲挺有個性,不挑領導喜歡的話說。

之後趙雲擔任什麼職務不詳,在此前後劉備也帶著關羽、張飛等人投靠公孫瓚,趙雲與他們是同事關係,互相接觸後雙方印象特別好,《雲別傳》說「得深自結託」。

根據《三國志》記載,公孫瓚派劉備隨田楷到青州發展,並派趙雲協助劉備,統領劉備手下的騎兵,稱趙雲此時在劉備手下「主騎」,有人把它理解是個職務,相當於劉備的衛隊長,但考慮到劉備此時還只是公孫瓚手下的「別部司馬」,即獨立團團長,這種理解略顯牽強。

關羽、張飛這時的職務也不詳,劉備是個團長的話,他們大概也只是營長、連長的角色,與「主騎」趙雲差別不大。

可惜沒多久趙雲就走了,《雲別傳》說趙雲的哥哥這時突然去世,趙雲向公孫瓚請了假,回常山國老家奔喪。

常山國那時已完全控制在袁紹手中,趙雲此去還能不能回來難以預料,劉備依依不捨,與趙雲「捉手而別」,趙雲也深為感動,告訴劉備「我永遠不會忘記您的恩德」。

二人雖然是同事,但趙雲已經把劉備視為上級了。此後多年裡趙雲便沒了消息。劉備率關羽、張飛轉戰徐州,因偶然的機緣劉備突然當上了徐州刺史,地位驟增,關羽、張飛的職務也隨之提高,關羽甚至代理過郡太守。

後來劉備投靠曹操,曹操以朝廷的名義正式任命劉備為左將軍,相當於大軍區司令;任命關羽為偏將軍,相當於副軍長;任命張飛為中郎將,相當於師長。

之後劉備與曹操鬧翻,轉去冀州投靠了袁紹,一直在冀州老家的趙雲聽說劉備來了,立即動身前來相見。《雲別傳》記載他們重逢的地點是袁紹的大本營鄴縣。

見面後劉備特別高興,一刻都捨不得離開趙雲,特別怕他再走,晚上劉備「與雲同床眠臥」。

當時袁紹和曹操正準備決戰,劉備的處境很糟糕,甚至很危險。如果曹操獲勝,劉備自然有麻煩,但如果袁紹獲勝,劉備一樣日子不好過。

因為袁紹這個人很賊,表面尊你敬你,但不給你一兵一卒,還暗中監視和提防,所以劉備不得不為自己早做準備。

劉備交給趙雲一項任務,讓他召募人馬。劉備的隊伍已被打散,手下沒有多少人,但如果劉備自己出面募兵,袁紹必然會有警覺和疑慮,趙雲是個新人,目標不大,悄悄做這項工作很合適。

趙雲做得很好,沒用多長時間就召募到幾百人。趙雲私下告訴他們是劉備將軍在召人,這些人「皆稱劉左將軍部曲」。也許是趙雲保密工作做得好,也許是袁紹太忙顧不過來,對這些事一概不知。

劉備在袁紹那裡呆的時間不長,但已切實感受到了袁紹集團內部的緊張氣氛:派系林立,兄弟不和,勾心鬥角,互相拆臺,四周都是挖坑的人,哪天一不小心就得掉進陷阱裡。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還不如當初的許縣。

趙雲的努力果然發揮了重要作用,劉備後來找了個機會脫離袁紹向汝南郡發展,從而避免了與袁軍在官渡前線一同覆滅的命運,而之所以能成功地千裡轉戰,與趙雲臨時募來的人馬不無關係。

趙雲此時在劉備手下擔任何職不詳,劉備已與曹操徹底決裂,朝廷不可能再授給趙雲職務,當時又忙又緊張,劉備大概也沒精力考慮趙雲的職務問題,與偏將軍關羽和中郎將張飛相比,趙雲被拉開了很大的距離。

讓趙雲大放異彩的是長坂坡之戰,此戰是劉備與曹操本人第三次在戰場上直接交鋒,劉備敗得一塌糊塗。

混戰中,劉備找不到了妻子甘氏和兩歲的兒子阿鬥,《三國志》的說法是「先主棄妻子」。最後劉備與諸葛亮、張飛等數十騎衝出曹軍的包圍圈,曹操把隨同劉備一同南下的十多萬官民百姓以及輜重等全部俘獲。

劉備脫險後清點人數,發現諸葛亮、張飛都在,老婆孩子不在,趙雲也不在。《雲別傳》記載,劉備身邊有人說趙雲已經投降曹操了,劉備聽了很生氣,用手戟敲打說話的那個人:「子龍絕不會棄我而去!」

趙雲確實很英勇,他拼命保護甘氏和劉禪,當時劉備已經往南跑了,趙雲抱著劉禪,保護著甘氏,居然殺出了重圍。

趙雲回來後,劉備大為高興,《三國志》說劉備臨陣將趙雲「遷牙門將軍」,也就是拔此前可能是團長、也可能只是營長的趙云為軍長。

關羽這時是副軍長,張飛是師長,如果按照《三國志》的說法,趙雲連升N級,已經後來居上,但其實這是史書的一個誤記。

從字面上看牙門將軍屬雜號將軍,比偏將、裨將要高,但考察一下史書的記載,赤壁之戰後趙雲被任命為桂陽郡太守,那時他才被提拔為偏將,也就是副軍長,明顯存在矛盾。

所以此處「牙門將軍」應該多了一個字,應為「牙門將」。古代君王、將帥的大旗旗杆常以象牙作飾物,故其大旗常被稱為「牙旗」,其營門也稱「牙門」,到南北朝時,「牙門」從軍隊用到了地方上,後來演變出「衙門」一詞。「牙門將」就是守營門之將,並非擁有將軍的軍銜。

赤壁之戰後劉備在荊州站穩了腳,派諸葛亮、趙雲等人收服江南各郡,各郡收服後,劉備提拔趙云為偏將,以副軍長的身份兼任桂陽郡太守,此時關羽、張飛已升任將軍。

《雲別傳》記載,桂陽郡原太守趙範投降後一心巴結趙雲,趙範想把寡嫂嫁給趙雲,被趙雲婉拒:「我和你同姓,你的兄長就好比我的兄長一樣,怎能娶兄嫂?」有人勸趙雲接受,趙雲說:「趙範是被迫投降的,心裡怎麼想還不知道。天下女子多得是,不必著急。」

趙雲這個人,看來很有頭腦,因為後來趙範果然逃亡了。

《雲別傳》記載,劉備率兵入川前特意任命趙云為留營司馬,類似後方警備司令,讓他協助諸葛亮負責大本營的日常事務。史書認為,劉備之所以做出這項安排,考慮的是他走之後還有一件麻煩事,那就是他的新夫人。

劉備剛娶了孫權的妹妹,這個孫妹妹一向無法無天,劉備在時尚驕橫不法,如果劉備不在跟前,恐怕沒人能夠約束,還不知道會鬧出什麼事來,劉備認為趙雲平時比較威嚴,「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幸虧這項任命,後來孫妹妹想私自把劉禪帶往江東,被趙雲攔江奪回。

劉備佔領益州後,關羽、張飛二人軍職仍為將軍,諸葛亮被提升為軍師將軍,趙雲被提升為翊軍將軍,黃忠被提升為討虜將軍,魏延被提升為牙門將軍。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罕見的情況:劉備手下幾位重要人物的軍職都一樣,但背後的資歷卻大不相同。

劉備大賞群下,有人向劉備建議,說把成都城裡官家的房產地產,還有城外的公家的園地桑田等,也分賜給諸將。這樣的提議一般都會受到大家的強烈歡迎,誰反對誰就是跟大家過不去,但趙雲表示反對,後來劉備採納了趙雲的建議。

劉備漢中稱王后任命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這裡面獨少趙雲,於是成為「趙雲不是劉備心腹」的重要證據之一。

其實,從以上歷史回顧中可以看出,雖然劉備佔領成都後,趙雲在職務上一度追上了關羽、張飛等人,但從資歷上看他還差得遠,無法並列是正常的。


至於馬超,早已是天下知名的宿將,在軍界的資歷遠超關、張;黃忠則有定軍山之戰的首功,與他們並列也是正常的。

關羽成為蜀漢「武將之首」後即發動了襄樊戰役,開始很順手,不僅便走了麥城,關羽被殺,荊州丟失。

劉備剛從漢中回來,就一心要復仇。復仇前劉備先在成都稱帝,拜馬超為驃騎將軍,張飛為車騎將軍,趙雲的軍職沒有動,還是翊軍將軍,地位甚至低於鎮北將軍魏延,有人認為劉備故意貶趙雲。

其實並非如此,劉備稱帝十分倉促,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為了整合蜀中力量以伐吳,另一個原因是曹丕突然通過禪讓手段稱帝,劉漢社稷眼看要中斷,劉備稱帝是要把漢室延續起來。

所以這是突然決定的事,除了個別人的職務有所調整外,大多數人都還沒有來得及考慮。至於魏延,因為坐鎮在漢中,實際作用相當於荊州的關羽,所以軍職比較高,這是根據實際需要做出的決定,劉備完全沒有故意貶低趙雲的意思。

劉備要復仇,態度堅決,但趙雲仍然表達了自己的反對意見。《雲別傳》記載,趙雲勸劉備當前最大的敵人是曹魏而不是孫權,應該先滅曹魏,到那時孫吳不用打自會臣服。

趙雲進一步建議:「當前應當進圖關中,佔據黃河、渭河的上遊,從那裡徵討曹魏,關東義士必將響應。千萬不能把曹魏擱置起來去伐吳,一旦與孫吳交兵,不能馬上能見分曉啊!」

劉備沒有接受這個意見,出徵孫吳也沒帶趙雲,有人認為趙雲因為說話太直已徹底失去了劉備的信任,劉備有意疏遠他,其實也更是誤解。

此時蜀漢能獨擋一面的大將只有張飛、趙雲、魏延等人,張飛已確定隨徵,魏延守漢中,益州後方也要有大將留守,趙雲沒參加東徵,劉備讓他留守在江州,也就是今天的重慶,以保證東徵軍有退路,這個任務當然也很重要。

後來劉備兵敗夷陵,退往白帝城,留守在江州的趙雲星夜馳援,正是因為他率人馬及時趕到,追上來的吳軍才退去。

綜上所述,劉備對趙雲一直很信任,也很看中他的能力和人品,相對於「四虎上將」來說趙雲的職務確實有些偏低,但這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加上劉備稱王稱帝前後發生的一系列大事都很急迫,劉備不及妥善安排,不能以此為理由懷疑劉備對趙雲的信任和倚重。

相關焦點

  • 此人媲美「五虎上將」,在劉備心中地位高於趙雲,卻棄劉備親曹操
    劉備身邊的人,有人就是吃他這一套,如關羽、趙雲,因為這種人都是重情重義的忠厚之人,正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劉備一哭,他們的心就軟了;而有人並不會被劉備的哭泣打動,他們堅持著自己內心的想法——找到賢明之主,以實現胸中的抱負。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位,他的智力和武力雙雙在線,而且並沒有被劉備的哭泣所打動,最終選擇了自己的道路,他就是田豫。
  • 劉備創業39年,趙云為什麼得不到重用?知道趙雲真實身份就明白了
    說白了就是個打雜的,查了所有史料也找不到翊軍將軍的介紹,所有史料記載翊軍將軍這個職位是劉備專門為趙雲創造的,換句話說,這個職位之前一直沒有頭銜。《三國志趙雲傳》:成都任命云為翊軍劉備將軍,給了趙雲這個沒有實權的虛假職位。說趙雲的地位應該高於魏延.是有道理的。然而,事實恰恰相反。劉備入主益州,後,封魏延為將軍衙門,領導親衛軍, 劉備。從側面也可以看出,劉備非常信任魏延。
  • 趙雲當著劉備的面,說出金玉良言,劉備打定主意:趙雲不可重用
    趙雲這位三國猛將,為何一生不得志呢?趙雲在劉備心中,地位為何如此低呢?還是因為他太過正直,同劉備脾氣合不來。劉備希望得到的是天下,而趙雲希望拯救天下黎民,兩者理想有著巨大的差別。劉備青年時期,靠編草鞋維持家人的生計,受盡了人間冷暖。
  • 三國名將趙雲之妻的真實身份是什麼,趙雲有後代嗎?
    三國名將趙雲之妻的真實身份是什麼,趙雲有後代嗎?
  • 劉備臨死前說:趙雲不可重用,諸葛亮一臉懵圈,趙雲眼角帶淚
    但是除了這一個任務之外,劉備還安排給諸葛亮另一個任務,這個任務看起來稀裡糊塗,把諸葛亮都給整蒙圈了,沒錯,那就是不可以重用趙雲。一、趙雲在三國時期的真實地位。其實相對而言,趙雲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厲害,趙雲在三國時期的地位也是比較尷尬、比較敏感、比較特殊的。
  • 作為劉備心腹趙雲的官職為什麼比降將馬超低那麼多?
    ,而馬超是後來投降劉備的,以資歷來說,趙雲要遠遠高於馬超,但趙雲和馬超同為劉備的重要將領,為什麼官職比馬超低那麼多呢?在劉備的心中,趙雲究竟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先看一下,趙雲是什麼跟隨劉備的?早在劉備依靠公孫在的時候,趙雲就已經跟劉備熟悉了,並且,在那時已經開始和劉備做事。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三國志 趙雲傳》
  • 趙云為什麼反對劉備伐吳?
    投奔公孫瓚時,公孫瓚問趙云為什麼不投奔袁紹,趙雲不卑不亢地說:「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 佔領益州,劉備想將成都田舍賜給諸將,趙雲不顧他人白眼,說:「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此時趙雲應在天命之年,但他仍然不懂圓滑,不懂沉默,只遵循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第二,傷痛對等。
  • 劉備不愧為一代梟雄,一生不用趙雲,臨死前才將真相說給趙雲
    其中蜀國的主公劉備一心想要匡扶漢室,而在劉備崛起的過程中,出現了關羽張飛以及黃忠和諸葛亮等等聞名百世的英雄人物。不過除了這些人以外,在五虎上將之中還有一位深受世人喜愛的武將,五虎上將趙雲。趙雲從劉備落魄的時候起就跟著劉備,但是劉備到死都沒有重用過趙雲,那麼身為五虎上將的趙云為什麼就是得不到劉備重用呢?
  • 劉備稱帝後,給張飛馬超黃忠封侯了,為何不肯給關羽趙雲封侯
    劉備攻打張魯時,將其勸降,招攬在了自己帳下。馬超本身地位很高,所以劉備需要給他一個超高的地位,才能將馬超安撫住。劉備在平定西川後,即便馬超功勳不多,劉備還是將他封為了平西將軍。不過馬超也曾是一路軍閥,且有反叛曹操之事,所以劉備並不重用馬超,不敢給馬超兵權,這讓馬超功勳較少。
  • 劉備不信任趙雲,一生都沒重用他?
    趙雲本是諸侯公孫瓚帳下的小將,而公孫瓚是趙雲日後主公劉備的鐵哥們。可以說趙雲很早就認識了劉備,二人脾氣相投,也傾心於劉備,「(劉備)每接納(趙)雲,雲得深自結託」。    趙雲真正跟隨劉備是公孫瓚派劉備與袁紹作戰時,將趙雲調到劉備身邊聽用,當然只是借用。所以當劉備要「歸還」趙雲時,趙雲還是非常不舍的,他已經認定弱小的劉備會比公孫瓚更有出息。
  • 三國演義中劉備為何不重用趙雲,到死給趙雲說的話才真相大白
    三國演義中劉備為何不重用趙雲,到死給趙雲說的話才真相大白趙雲在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可以稱得上是數一數二的武將。他一登場即和河北名將文丑大戰,救了公孫瓚。後來的長坂坡單騎救主,連續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漢水救黃忠時,讓魏國名將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劉備去世之後,曹魏五路犯蜀,趙雲把守陽平關,一將當關,萬夫莫開。
  • 【歷史】劉備為什麼沒給趙雲高位?
    通過查閱史料,我們發現《三國志》等史書所記載的趙雲並沒有像《三國演義》那樣身居高位。正如諸葛亮所言,張飛、馬超是親身參加了漢中戰役的,親眼所見黃忠所立的首功,對於封賜其為後將軍是無任何異議的。最後來看魏延,歷史上的魏延並不像《演義》中「腦後長了反骨,常憤憤不平」的魏延,而是一位處事穩重、英勇善戰的武將。劉備將其賜封為漢中太守是識人之明、知人善任之舉。且不說魏延在此之前做過什麼,但憑其擔任漢中太守十餘年,強敵不敢輕犯,漢中從未有失,足以說明魏延的才幹。
  • 劉備臨死前給予趙雲一特權,趙雲卻沒聽懂,諸葛亮聽懂了也不敢說
    趙雲,是蜀漢集團中一個非常特別的人物。從地位來看,除諸葛亮、關羽、張飛外,趙雲也是其中一員,而在《三國演義》中,趙雲與劉備的「四弟」幾乎等同,因此很多人戲稱趙雲可以稱得上是完美的「趙四」。然而,趙雲的官職卻異常尷尬,終其一生只得到一位鎮軍將軍。
  • 劉備怒摔阿鬥真相 揭秘劉備摔阿鬥的真實意圖
    劉備摔阿鬥是三國時期一個著名的典故,劉備手下趙雲千辛萬苦將劉備的孩子阿鬥救回,但是劉備卻將阿鬥摔在地下。
  • 劉備託孤為什麼選諸葛亮李嚴而不用趙雲?
    這時候有人就提出質疑:託孤寄命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諸葛亮和李嚴分屬兩個陣營,很難親密合作,那麼劉備為什麼不選擇趙雲魏延一起來當顧命大臣,而只弄了諸葛亮李嚴兩個人,諸葛亮排擠掉了李嚴,成了「獨相」,只要動動心思,劉家天下就要改姓了。一貫知人善任的劉備怎麼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
  • 劉備驚世手稿,名將趙雲是女的?!?
    當中最叫人咋舌的,是發現了漢先主劉備的手稿,揭開了二千年來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三國名將趙雲,竟然是女扮男裝的花木蘭,而且與劉備有著不只是君臣的關係手稿中劉備多次提到與諸葛亮討論趙雲的名份問題。可惜因為內部政策關係,官方只公開了部分的手稿內容,且不多提到關鍵內容。
  • 趙雲有何功勞,為何沒被劉備封侯,是功勞不夠還是不受信任
    隨後不久,趙雲發現公孫瓚並非仁政之人,以兄長去世而離開公孫瓚,同時也與劉備分別,直到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期間,劉備投靠了袁紹,而趙雲的家鄉正是袁紹的勢力範圍,趙雲與劉備才在鄴城相見,從此,趙雲開始跟隨劉備,不離不棄。
  • 長坂坡之戰,劉備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被曹純俘虜,趙云為何不救?
    "真實的歷史往往都是殘酷的,在現實面前,沒有那麼多的英雄主義,也沒有那麼多的逆天改命和所謂的傳奇,更多的就是真實而殘酷的現實
  • 為何趙雲一生都得不到劉備重用?臨死前劉備終於說出真相,大家都...
    其二,趙雲在戰場上英勇無畏,敢於衝鋒陷陣,在朝堂上同樣是直言不諱,不懂得委婉之道,劉備平定益州時,欲大肆封賞,文臣尚未進言,趙雲卻向劉備進諫:「今安居夏業,民心方定,不宜奪之為私賞也
  • 終於看透劉備真面目?黃忠留下7個字暗示趙雲,可惜趙雲不懂
    終於看透劉備真面目?黃忠留下7個字暗示趙雲,可惜趙雲不懂劉備對黃忠的勇猛早有耳聞,於是在公元211年,他計劃培養一批新的將領,分擔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的職責。這一年,劉備接到劉璋的求援,於是劉備以拒絕張魯為名,帶著黃忠、魏延等人帶兵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