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醒目:鑑於雨宮慶太的作品相對比較稀缺難尋,所以作者進行了一些整理,以饗雨宮慶太的粉絲以及特攝愛好者,請在最後評論區查找,若出現情況也會在評論區更新】
另本篇文章內容緊接著 最強戀(怪)物癖の男——雨宮慶太(上),錯過的朋友可以點擊連結從上篇看起。
四
在《ZO》之後,雨宮繼續接手裡次年的《假面騎士J》。時長46分鐘,仍是合併上映的形式。故事和世界觀的營造更加照顧兒童觀眾,甚至有幾分童話氣質。或許是由於不夠「嚴肅」,在系列的愛好者中不是很受重視。
不過,《假面騎士J》仍有著雨宮標誌性的妖豔怪物,更出場了巨型的移動要塞——以模型細緻展現的飛船內外結構與細節,充滿生體機械風格,令人讚嘆不已。值得一提的是,雨宮為本片帶入了充滿異界風味的美術風格。
同年12月,雨宮又推出了《伊利亞:傑拉姆》系列的第二部。光是同樣的怪物再登場一次,自然滿足不了觀眾——首先就滿足不了雨宮自己。魔神生物傑拉姆在原有造型基礎上融入更多機械元素,用更奇詭的形態、更豐富的細節、更露骨的情色和恐怖元素,在銀幕上盡情宣示著雨宮的戀物癖。
傑拉姆身上的美豔人臉依然是道具,而非演員演繹。
森山裕子
95年,雨宮與井上敏樹再次合作,拍攝了反英雄電影《人造人電腦黑魔》(人造人間ハカイダー)。本作是東映公司1972年的電視劇《電腦奇俠》(人造人間キカイダー)之衍生作品,卻將原作中的善惡關係完全顛覆。主人公以邪惡自詡,反派則高唱愛與正義。與此同時,暴力場面血腥又拙樸,槍戰激烈頻繁,更有集權統治者對反對者進行腦部手術、剝奪智能的場景,採取了完全將特攝電影的主力觀眾——兒童排除在外的激進作法。
這幾幕著實令人聯想起Juraj Herz的電影
97年,《望月奇遇》(タオの月)上映。本片應是雨宮早期作品中投資最大的一部,還請來了阿部寬擔當主演。故事背景是日本戰國時期,主線圍繞著來自外太空的生物兵器,主要角色中有外星人,並伴有法師鬥法、武士與山賊劍鬥之場景——可以看出《未來忍者》思路之延續——雖然有著各種雨宮式的噱頭,但卻並未有雨宮作品一貫的過火之感,反而顯得相對清淡和克制。或許是來自製片方的制約吧?
外星人的登場一幕展示出獨特世界觀之一角
事實上,雨宮原本關於本片的企劃書《伊利亞:傑拉姆》系列的第三部(他打算讓角色們穿越回戰國時期),但在各種原因驅使下(恐怕主要是製片方的保守),獲得通過的企劃是《望月奇遇》(作為某種補償,傑拉姆仍疑似短暫出現在片中,我們可以從中窺視到某個龐大的雨宮SF怪物宇宙之一角)。
《伊利亞:傑拉姆》系列後來又推出了舞臺劇和藍光碟,之前也曾推出過前傳動畫,但電影方面卻再也沒有新作。雖說歷史無假如,我仍忍不住猜想:假如第三集順利推出,那會是怎樣的作品呢?將會有怎樣的怪物狂宴在等待著觀眾?尤其是考慮系列前作之極致。
五
1995年,一頭原子恐龍在戲裡戲外的眾目睽睽之下,化作一團紅蓮,為系列劃下一個完美句點。共享同一世界觀的美麗巨蛾奮戰到了98年,在平成時代留下來三部電影。預想中的東寶怪獸電影宇宙沒來得展開,其他的怪獸們甚至沒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大映的巨龜則史詩般的三部曲之後,因為票房下滑,永遠定格在了1999年那壯烈的最後一幕。一個時代結束了。
《望月奇遇》之後,至《牙狼》播出為止,有八年左右的時間。這期間,雨宮與怪物相關的工作主要是在《S.M.H》上連載作例系列《功畫之箱》和《B-MAGAZINE》上連載漫畫《RED MAUSOLEUM》,以及與老搭檔井上敏樹在世紀之交推出的《鐵甲機三日月》(鉄甲機ミカヅキ)。
由Hobby Japan雜誌在90年代後期推出的衍生MOOK,主編歌田敏明,內容涉及高端玩具、電影技法、道具製作、插畫等,內容蕪雜,特點是劍走偏鋒的審美和獨特的氣質。MOOK集結了一批如竹谷隆之、韮澤靖、鬼頭莫宏和安藤賢司等頂尖藝術家,在亞文化圈有不小影響力。
《S.M.H》1997年9月號,雨宮的《功畫之箱》系列作為封面作品
出自《RED MAUSOLEUM》(99年結集出版)
前者可以集中一窺雨宮本人怪物設計的思路(由於不受可實現性的限制,可說更具有代表性)和美術風格(日後十分明顯地展現在《牙狼》系列中);後者則可說是更加雨宮的超級戰隊作品,或者不妨把它理解為《鳥人戰隊》拍攝期間某些不得實現的想法之產物,怨念的延伸。(2013年他又嘗試著以個人風格對戰隊系列作某種重構創作,搭檔仍是井上敏樹)。
《鐵甲機三日月》
六
四十歲之前,他已做過許多工作,其中大部分是在追隨前人的腳步:這些先行者以他們非凡才華的創作,構建了雨宮可稱之為原點的東西;名為雨宮慶太的導演之作品也是那無盡長河之一部分。
與此同時,他也在試著走自己的路,每一部作品都是一種探索,一種試圖摸索出某個更加巨大的事物之輪廓的嘗試。——直至《牙狼》(GARO)問世,我們終於可以斷言,這一事物之輪廓已展現在我們眼前。誠如吉爾莫·德爾·託羅所言,有些作者一生都在不停嘗試創作同一部作品。2005年,雨宮重回電視熒幕,在東京電視臺的深夜檔電視劇《牙狼》擔任總導演。每集30分鐘,每周一集,自2005年10月至次年3月。
《牙狼》(GARO)
雖然是電視節目,但作為以柏青哥為核心的多媒體企劃之一部份,其製作經費卻更勝於雨宮之前製作的所有大銀幕作品(五年後的續集獲得的製作資源更加豐厚)。深夜檔期則給予雨宮有更多展現個人異色風格的空間。製作成員方面,有擔任造型工作的竹谷隆之,負責怪物設計的韮澤靖(全系列中佔據了16隻),以及橫山誠承擔的動作指導——說是盡得天時、地利與人和未免誇張,但事實也相差不遠了。
韮澤靖於2016年因病過世,享年52歲。
來自異界、潛伏於人間的怪物火羅(ホラー,Horror)以吃人為生,喜愛引人墮落,惟有千錘百鍊、使用魂鋼武器的魔戒騎士能與之戰鬥。《牙狼》講述的便是有著GARO稱號的魔戒騎士與火羅們戰鬥的故事。
然而,游離在主線之外的單元劇(佔據了全劇集25集中的大多數),卻將大部分篇幅都用於怪物的展示:怪物如何入侵人類的日常生活,與人類角色互動,將墮落者拉至萬劫不覆之境地;在此一過程中,怪物之形態如何變化,如何在黑夜的舞臺上纖毫畢現地展示;當它將一切都攤開在鏡頭前誇耀給觀眾之後,它的價值也就被剝削殆盡;這時,它才需要/應該/必須被魔戒騎士斬殺——一如《伊利亞:傑拉姆》中的傑拉姆,誠如世間一切怪物。
而主角至此方才登場——或許我們不應該將其理解為戲劇意義上的主角,而應視作使怪物退場之機械降神(deus ex machina)。即便故事存在主線,那也絕不是劇集的重點;它的作用更多在於維持一種敘述的姿態,以牽引觀眾繼續觀看;如此,才能將更多的怪物影像送入觀眾的眼球中。出自韮澤靖、雨宮和眾多創作者之手與腦、藉由竹谷的造型、傳統特效和CG所捏造出的魔性、妖豔、恐怖的怪物們才是真正的主菜。這是一場延續六個月的怪物宴會。
宴會的主菜是生猛鮮活的怪物,所用小菜則有二:怪奇驚悚的氛圍,浮誇虛華的戰鬥;偶爾也有情色做點綴;至於血肉羶腥,那自是應有之味。
西野翔
在系列中接連飾演反派的松野井雅
幾味調料,本就是雨宮慣常使用的。早在《鳥人戰隊》這樣的晨間檔兒童節目中,他都不禁(或有意)在其中露出自己的鬼臉;到了此時(深夜檔期,面向成人),自然更不會拘謹——前一年,他已在深夜詩選類恐怖劇集《怪談新耳袋》中小試牛刀一把。——不同於之前作品的SF風格,奇幻風格的《牙狼》更適合塗抹雨宮的陰森鬼臉。
動作場面則有在美國擔任Power Ranger動作指導多年的橫山誠助力,建起了一套強調套招、繁複動作和威亞的武打風格。——顯然受到了香港九十年代動作片的影響。
充滿港片風味的打戲
日式的怪奇恐怖氛圍,香港武打風格,韮澤靖的怪物——這些看似不相容的元素雜糅一處,統一在雨宮的奇幻世界觀下:它身上能明顯看出某些MEME,卻有雨宮個人獨特的氣質將之與同類作品區分開來;它主要依靠視覺而非其他來展示其自身;符文,服裝,武器,種種道具,都參與到世界觀的構建和展示,這一過程又反過來成就了雨宮極具辨識度的美術風格。
既是文字,又是圖畫,同時兼具logo,是GARO系列最具辨識度的標誌
這類道具可以說很好地代表了雨宮的風格
截至18年為止,GARO系列已有八部電視劇集、三部電視電動畫、七部真人電影、兩部動畫電影,其他如舞臺劇和漫畫等衍生作品不在少數。以一深夜檔節目為發端,而成新世紀一規模浩大、生長迅速的系列作品,這一成就令人讚嘆——如果我們考慮到新世紀原創作品之凋零、具有傳播性的原創角色之稀疏(且看漫改當道的好萊塢,卻有多少生於新世紀之角色?),便更能明白其可貴。
而雨宮並未停下腳步。這十年來在與金田龍、橫山誠繼續拓展GARO系列之餘,他仍參與電子遊戲的開發、製作動畫、為電影和漫畫設計怪物、製作手辦、為人題字、拍了幾部恐怖電影(於他而言不過是本色);最重要的是,他仍在創作:與之前一般,從先行者所塑造的原點出發,卻又有自己獨特步伐和節奏的作品。
雨宮為《真女神轉生4》(2013)設計的大天使拉斐爾
雨宮為系列動畫《索斯機械獸ZOIDS》所作的設計(未採用)
為電視劇《魔彈戰記龍劍道》所作的設計
《怪談新耳袋 劇場版》(2004)
《鬼女魔咒》(2006)
《女巫的承諾》(2017)
似乎每隔十年,雨宮都會在創作上有一波高峰。在下一個十年,雨宮又會為世人帶來怎樣的怪物盛宴呢?我環視遍地的怪物殘骸,滿心期待著。
【不要忘記查看下面的留言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