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無限的「流量雙姝」,這個五月過得挺煎熬。楊冪搭檔霍建華的《築夢情緣》,收視率在1左右徘徊(csm55城),未能如預期一樣成為爆款。
集齊了鄧倫和朱一龍兩大新晉劇集流量的《我的真朋友》,被「毀劇不倦」的楊穎帶出了豆瓣4.6分,口碑不盡如人意。靠「流量藝人」帶動劇集的時代,真正在走向終結。
劇集撲街了,電影遇冷了,領個獎也要被群嘲,組個CP也沒人認了。其實從去年開始,流量明星已顯露餘額不足的尷尬。鹿晗與關曉彤「公費戀愛」的《甜蜜暴擊》糊了,楊洋的《武動乾坤》成了張黎的「黑歷史」,楊穎的《創業時代》黃金檔也挽救不了頹勢.
如果去年還能說只是偶然,今年「流量女王」楊冪的滑鐵盧,真的要扯下「皇帝的新衣」了。以往大冪冪的劇,光靠死忠粉和觀眾之間的罵戰就能成為吸睛點。可如今,沒多少人誇更沒有人罵,正面新聞和負面新聞都不見了。
曾經,「楊冪+大女主=劇王」的公式通行無阻。2016年的《親愛的翻譯官》是年度收視冠軍,而2017年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更是點擊量超過500億。去年開始,楊冪勢頭明顯下滑,《談判官》整體播放量只有120億左右;《扶搖》原本被認為可能會衝擊「年度劇王」,但最終折戟。
流量明星在一次次流量收割中,反覆透支著自己。就連大冪冪也坐不住了,抱著轉型的心態出演了文藝片《寶貝兒》,扮醜卻收效甚微。其實,流量明星因為缺乏打動人心的角色備受質疑,但她們又何嘗不是被「流量思維」耽誤的一批人。
出來混,就要還。多次聲稱「演技要慢慢來」的大冪冪,似乎時間已經不多。而「虛心接受,堅決不改」的楊天寶,還能有幾次毀劇的機會?
築夢情緣,同病相憐
豆瓣共赴4.6,楊冪和楊穎殊途同歸。而《築夢情緣》裡霍建華是搞建築的,《我的真朋友》裡朱一龍是室內設計師,連男主的職業都出奇適配。
《築夢情緣》翻拍自2010年金秀賢參演的韓劇《巨人》,把故事背景搬到了動蕩的民國時期。雖有湖南衛視保駕護航,但話題度為零,撲街都撲得沒一點水花。
除了開播前經歷了改名風波,建築題材比較冷門外,《築夢情緣》說到底還是大冪冪最擅長的披著時代外衣的瑪麗蘇劇。
戰亂年代青梅竹馬,勵志宏圖相互誤會。奔四的霍建華和楊冪,在劇中天真爛漫的卿卿我我,宛若半路夫妻,CP感甚至有一絲夕陽紅的味道。
時間線的紊亂,建築知識的錯誤暫且不談,光是大冪冪「大頭兒子式」的劉海就相當「增齡」。人到中年,誰還沒個脫髮困擾?但楊冪的兩難是,到底是像司音一樣撩上去,還是和傅函君一樣蓋下來?
大冪冪的情緒表達方式依舊是「受驚、瞪眼、無辜」三件套,板戲式的演技真是AI換臉都難救。想起年初和朱茵換臉後的楊冪,是那麼活潑清麗,望著呆板僵臉的傅函君,只餘失望痛心。
更可怕的是長期缺失的「信念感」,她似乎從沒有相信過這個角色。在聽聞戀人沈其南的死訊後,楊冪獻出了「小時代式」哭泣——眼神盯著遺物放空,面部表情開始抽搐。施耐庵說哭有三種,有聲有淚是哭,有淚無聲是泣,有聲無淚是嚎。大冪冪在《築夢》30集的哭泣,可算典型的乾嚎了。
而楊穎的《我的真朋友》,乍看是頂流匯集的天選之相。結果鄧倫像個躁鬱症患者,朱一龍人設浮誇,倒是楊天寶演了一個她自己——女主程真真喜怒形於色,一言不合就暴走。
不得不說,這個扁平的人物還是很適合天寶的。因為不需要表現出層次,她那浮於表面的演繹也就剛好合適。即便如此,楊穎的原音也是一大敗筆。毫無情感起伏,聲音比AI機器人都平穩。有了《孤芳》的案底,不禁讓人懷疑這聲音不會也是摳的吧?
除了被群嘲的「恐怖片式」笑容,淋雨的場景也處理欠妥。在合影失敗又淋雨的打擊下,溼漉漉坐在公交上的程真真,本該頹喪又落魄。可大寶貝選擇了「乾瞪眼」,感覺是在盤算怎麼向朱一龍復仇。好好一個「傻白不甜」,硬生生讓人毛骨悚然。
別管是現代還是民國,楊冪和楊穎都掌握了極為游離的表演模式。演戲麼,不就是我換套衣服換個男主談戀愛,千人一面完全不是問題。當楊冪聰明地拿著電腦列印的圖紙振振有詞,當楊穎蠢蠢地給鄧倫和朱一龍發錯信息,誰能說她倆演的不是同一種角色。
高配美貌,低配悟性
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停。勸君多心領,莫學冪與穎。楊冪和楊穎身上有太多相同之處,早期都有過靈氣十足的表演,如今卻變成流水劇的勞模。叫囂了多年的努力,卻始終看不到成績。
楊冪在流量世界裡浸淫多年,程式化和審美倦怠感顯而易見。但一開始,她是會演戲的。童星出身的楊冪,4歲演《唐明皇》裡的鹹宜公主,5歲在《武狀元蘇乞兒》中演周星馳的女兒,6歲拍的《猴娃》還獲得了飛天獎。
《聊齋志異》的小倩,天然不加雕飾,不說盡善盡美,但可圈可點;《神鵰俠侶》的郭襄,一顰一笑儘是少女靈氣;直到2010年的《美人心計》,楊冪的莫雪鳶都是有靈魂的表演。
但從令她大紅大紫的《宮》開始,楊冪開始了程式化表演。
她推掉了陳凱歌的《搜索》,全年無休的複製「畫雞蛋式」表演。《宮》一炮而紅,太多的機會湧上來,又哪個都不捨得放棄。不摳圖表演就夠仁義了,自然沒時間仔細琢磨角色。
正如李少紅的狠批,「楊冪最大的問題是從小待在劇組,對演戲太習以為常,都下意識去程序化表演,快樂就是哈哈哈,痛苦就是哇哇哇,不過腦子,以至於她最後想過腦子的時候,都不知道怎麼過了」。
的確如此。當她想揣摩角色的時候,她對記者說《繡春刀2》裡的北齋是一個「文藝青年」,出演《寶貝兒》誤以為扮醜和說方言就是「有演技」。
情緒爆發靠喝點小酒,臺詞超過三句就像背書,演什么女主都是看似高級的「性冷淡風」。無論表演何種情緒都愛用捂嘴「一捂以蔽之」,畫個大濃妝唇角滴血就是神乎其技的「黑化」,欺騙觀眾的同時也麻痺了自己。
電影裡的原聲更是把缺點暴露無遺,楊冪的聲線單薄,呼吸中換氣聲很大,就好像捏著嗓子說話,很不自然。從這一點來說,少說話反而是揚長避短。就像楊穎在《神都龍王》中的花魁銀睿姬,徐克把她的臺詞弄到極簡,舞姿撩人風情萬種。
但一個容易讓人出戲的花瓶,不是好花瓶。楊穎一直沒找到最佳的定位,她其實真的蠻適合戲份不多驚鴻一瞥的角色。銀睿姬和《鬼吹燈》裡的古墓女屍,莫不如是。
楊穎的演技,大概是從《雲中歌》開始崩壞的,在《孤芳不自賞》裡因為摳圖問題達到全民吐槽的地步。大紅之後,楊穎的敬業態度很懸疑,雖然一直在標榜敬業,但頻繁被打臉。
《建黨偉業》,完全哭不出來,最後劉德華親自給她滴眼藥水。《創業時代》商業談判有氣無力,反倒是把副手襯託得淡定從容。《擺渡人》裡梁朝偉評價楊穎的演技像是「挖土豆」,擺明了就是說和她搭戲「很累」。至於劉天池,說得相當委婉了,「她是從模特過來的,有一些固化的東西」。
流量藝人,跌下神壇
從《孤島驚魂》開始,楊冪成為流量擔當。成本400萬豪取票房9000萬,讓市場見識到了流量的巨大錢景。但隨後古裝大女主+職場女強人的套路,讓她的形象過度透支了。
翻譯官,談判官,建築家,哪樣職業不是信手拈來?白淺,風晴雪,扶搖皇后,哪種古裝不是霸氣逆襲?一年一部職場劇一部古裝劇輪番轟炸,去年就是《談判官》+《扶搖》,今年則是《築夢情緣》+《斛珠夫人》。
在高產量和高密度的曝光下,楊冪對演技已經失去了天然的靈氣,這大概就是上天從她身上拿去的部分。而當市場成熟觀眾進步,人設販賣的有效期也越來越短,這或許就是楊冪今年《築夢情緣》遇冷的客觀原因。
《築夢情緣》和《我的真朋友》雙撲,恰恰說明了觀眾越來越理性,流量轉化成收視率和點擊量很難,質量才是觀眾看不看一個片子的根本。兩部劇本想走以往掀起論戰的「黑紅路線」,卻發現觀眾早就溜之大吉了。
別說舊人哭,就連新人也不容易笑。周冬雨的《幕後之王》,也沒有在新鮮勁兒上唬住觀眾。5.8分的職場瑪麗蘇處女作只能算勉強及格,後面敢不敢下場,還得看膽子夠不夠大。
楊冪和楊穎都是那種被「瘋狂市場」慣壞的女孩。大寶貝面對批評永遠態度誠懇,然後,虛心接受堅決不改,繼續挨罵繼續撲街;大冪冪對於演技則是優哉遊哉,表示自己不著急慢慢來。去年開始下滑,今年頹勢不減,不知兩人是否還有「度假般的心態」。
寧靜曾說,「當一個演員在非常紅的時候,每個資方都需要他,幾乎好像變成每一部戲都需要他!」而當市場冷靜下來,觀眾感到膩味之後,流量藝人的市場地位就搖搖欲墜。
瑪麗蘇劇永遠不會後繼無人,但「楊冪們」總會老去。1986年出生的楊冪,如今32歲。1989年出生的楊穎,已經30歲。而跟她們同時拍瑪麗蘇劇的,是1997年的關曉彤,2000年的歐陽娜娜。
頭部小花還沒有更新換代,但楊冪、楊穎、唐嫣、陳喬恩近幾年被反覆吐槽已是常態。看似資源大把,說不定突然有一天就會無戲可拍。過去的誤區是,以為流量明星通吃一切。其實當觀眾打開電視或走進影院,一定不只是想看臉,而是有更高層次的審美需求,不然對著一張照片不就全滿足了?
來勢洶洶,去勢亦洶洶。當流量不再成為楊冪楊穎的最大倚仗,一切都像太陽底下的雪一樣,不可遏止的崩潰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