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的大英帝國:實力衰退嚴重,霸主地位搖搖欲墜

2020-12-28 寂寞的紅酒

文/寂寞的紅酒

英國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個強盛帝國,曾稱霸世界二百多年。鼎盛時期的英國控制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可以說在世界上橫著走,根本沒人敢惹他,凡是和他叫板的基本都被他收拾了。俄國、德國、法國乃至美國、日本和義大利,都曾吃過英國的虧。不過二戰前,英國的實力嚴重衰退,其霸主地位已經搖搖欲墜。

實際上,早在一戰前,英國就已經出現了衰落的跡象。確切的說,英國走下坡路是從19世紀末開始的,其標誌性事件就是第二次布爾戰爭(1899年10月11日至1902年5月31日)。在第二次布爾戰爭中,英國損失慘重,傷亡數萬軍隊,僅僅死亡的就有2萬餘人,消耗了高達2.5億英鎊的軍費。戰爭不僅掏空了英國的國庫,而且沉重打擊了英國的國際威望。在人們眼裡不可戰勝的英國從此走下神壇,不僅各殖民地政府開始離心,而且其他國家蠢蠢欲動,開始挑戰英國人的霸權,其中最積極的就是德國,德國人直接跳出來和英國人叫板,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後,作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國,在戰爭中士兵傷亡約80萬,軍費開支近100億英鎊,國民財富損失了1/3,出口大幅下滑,僅為進口額的一半。巨額的貿易逆差,迫使英國變賣海外投資的1/4,即10億英鎊去補償貿易的巨額逆差。英國由此開始衰落。到二戰前,英國的工業實力已經滑落到世界第四位,英國的經濟總量還不到美國的一半,澳大利亞、加拿大等殖民地變成了自治領,實際上已經獲得獨立。

受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英國經濟持續低迷,工業發展止步不前。海軍實力表面與美國並列世界第一,實際上大多數都是老舊軍艦。英國的衰落已經非常明顯。隨著英國綜合國力的不斷下降和獨立思想運動的流行,各殖民地離心離德。相對於對手德國、日本和盟友美國,英國的表現是政府效能低下、官員腐敗不堪、民眾厭戰、軍隊不堪一擊、武器裝備老舊、戰術思想落後。可以說,二戰爆發前夕的英國實際上已是外強中乾。

由於英國實力的衰退,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家開始挑戰英國人的霸權,蘇聯人也開始趁機興風作浪。而袖手旁觀的美國人則不斷給英國人挖坑。實力的衰退、內部的危機以及外部的挑戰,把英國人整的焦頭爛額。實際上,當時的英國已經無力維持其殖民霸權,大英帝國搖搖欲墜。大英帝國就像一所即將坍塌的破房子,只需要臨門一腳房子就會崩塌。這也是大英帝國會執行綏靖政策,對德國人處處忍讓的主要原因。當然,英國人的綏靖政策最終養虎為患,讓德國人把歐洲攪得天翻地覆。大英帝國為了維持自己的尊嚴,最終在和德國人的戰爭中元氣大傷,最終把霸主地位讓給了美國。

參考資料:《二戰史》、《二戰中的英國》、《來自競爭的繁榮》

相關焦點

  • 如果二戰不曾發生,美國地位如何?世界霸主又會是誰?
    二戰可以說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了,有近7000萬人在戰爭中喪生,受傷人數高達1.3億人,經濟損失超過5萬億美元。這場戰爭改變了很多國家的命運,世界格局也因此得到了巨大的改變,那麼如果沒有發生二戰,世界又會呈現怎樣的格局呢?美國還會有現在這樣高的地位嗎?
  • 一戰前的英國海軍有多強大?主力艦600餘艘,長期保持兩強標準
    文/寂寞的紅酒英國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個強大帝國,大英帝國曾稱霸世界200多年。英國人能稱霸世界,強大的海軍是其保持霸主地位的重要軍事支撐。一戰前,英國海軍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當時的英國海軍主力艦多達600餘艘,英國海軍能同時擊敗當時任意兩國的海軍。也就是說,世界排名第二和排名第三的海軍加起來也不是英國海軍的對手。自16世紀英國人崛起開始,英國人就致力於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隨著英國殖民勢力的擴張和工業的崛起,英國人的海軍實力不斷增強。
  • 外媒:在這一領域 美國「全球霸主」地位搖搖欲墜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境外媒體:在這一領域,美國「全球霸主」地位搖搖欲墜……參考消息網12月6日報導 境外媒體報導稱,美國11月服務業活動放緩,因對貿易緊張局勢和工人短缺的擔憂揮之不去,拖累生產降至10年來最低水準。
  • 兩次世界大戰之中,英國這個曾經的世界霸主,角色有何變化?
    但在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下,這個曾經被呼喚為日不落的大英帝國也有日落夕陽的時候。德國、義大利等西方國家極力拉攏英屬各殖民地,利用殖民地對英國殖民統治的不滿對其獨立要求表示物質上和國際地位上的某種支持,以瓦解英國國力,奪走英帝國的霸主地位。
  • 老師不會告訴你,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其實不是英國而是它
    大家都知道,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曾經統治世界。但是大英帝國統治世界的時間卻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大英帝國的輝煌只持續了19世紀,有些人則認為大英帝國在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已經統治世界三百多年。所以我們來看一看,大英帝國究竟稱霸了多久?起初,大不列顛只是一座孤懸海外的小島,在歐洲諸王看來,它不過是一塊被徵服的土地。
  • 美國的霸主地位將終止於此戰
    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憑藉自身強大的綜合實力稱霸全球,從二戰結束到現在,美國在世界霸主的位置上已經坐了75年,那麼美國還能繼續稱霸多久呢?對此,德國專家表示,美國的霸主地位將終止於此戰。也就是說,這場戰爭結束後,美國將被迫讓出世界霸主的寶座。
  • 「大英帝國」的紅衣軍
    這支「龍蝦兵」曾威震四方,制霸天下,徵戰殺伐的鐵蹄踏遍大半個世界,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曾淪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在英王統治下的土地,永遠都會有太陽升起,因此奪得「日不落」帝國的威名。通過大量的視覺作品(油畫、影視),紅軍服可以說是英國軍隊和大英帝國一個強有力的文化符號。在曾經的大英帝國勢力範圍內,「紅衣軍」(redcoat)是婦孺皆知的詞語,儘管紅衣並非被英國軍隊壟斷。其他國家的軍隊也有過紅色制服,如1848年之前的丹麥陸軍全部身著紅衣,美國軍隊也有過紅色軍服。但英國、英屬印度和大英帝國其他領地的軍隊在差不多300年裡使用紅色軍服,使得紅衣成為大英帝國的一個標誌。
  • 《戰艦》帝國遲暮的見證者:龐德海軍元帥與二戰前期的英國海軍(上)
    20世紀最初的40年對於大英帝國及其引以為豪的皇家海軍而言,是由盛而衰的痛苦時期。在經歷了維多利亞時代的鼎盛後,日不落帝國在一戰中元氣大傷,昔日執行兩強標準的皇家海軍也只能藉助談判和條約維持均勢。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皇家海軍始終在軍費匱乏的困境中努力保持實力。
  • 日不落帝國戰後急速衰敗,如今英國還會機會奪回「霸主」地位嗎
    曾經的英國自稱自己為日不落帝國,但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國際社會上最先承認的日不落帝國是西班牙,只是後來西班牙逐漸衰退了之後,英國漸漸崛起並「搶走」了這個稱號。
  • 大英博物館裡為什麼收藏的不是英國文物?
    大英帝國曾經是無可爭議的海洋霸主,以世界第一強國的姿態主導國際事務長達一個世紀之久。其版圖覆蓋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領土遍及七大洲、四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一路上見證了大英帝國崛起、興盛直到衰落的,不是大英女王,也不是名人傳記,而是大英博物館數百年來的館藏。
  • 《世界之戰》:火星人入侵大英帝國
    這裡面既滲透著大英帝國在一戰之前的戰爭恐慌,又有英國人難得一見的對殖民主義的反思,僅此兩點足以讓這個劇可圈可點。這個時候的大英帝國已經開始走下世界老大的神壇,無力掌控世界局勢,同時又對戰爭有一種山雨欲來般的恐懼。劇中出現的火星入侵者,與其說是外星人,不如說是在1905年這一年英國人內心恐懼感的一個凝聚。這道理和日本人想像出怪獸哥斯拉是同樣的心理機制。從這個角度來說,H·G·威爾斯的小說《世界之戰》既可以看成是關於火星人入侵地球的科幻想像,也可以讀解成是在上上一個世紀之交英國人對於本土遭到入侵的戰爭恐懼。
  • 羅建波:大英帝國對外擴張的邏輯與「藝術」
    大國崛起需要鍛造自身實力,也需要提升道義精神,塑造能夠引領時代潮流的世界秩序。世界大國需要有全球影響力,更需要有全球感召力和塑造力。這或許是大英帝國留給後世的重要啟示。羅建波(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中國外交研究室主任、教授):我今天所講的題目是「1776年後大英帝國對外幹涉的邏輯與藝術」。
  • 大英帝國的掘墓人還是新興國家的解放者:邱吉爾和他的非殖民化政策
    英帝國向大英國協的轉型進入關鍵時期。按照邱吉爾對於英帝國和大英國協的一貫立場,以及在野期間的抗爭,他在重新執政之後應當對工黨政府的非殖民化政策做重大改變或逆轉。但在二戰後新的國際形勢下,大英帝國的衰亡已不可挽回,若恪守二戰期間的帝國政策,不僅英國的實力無法承受如此重負,而且殖民地的動蕩和反殖鬥爭只會給英國自身利益造成更大的損害。
  • 二戰已是半自動手槍的天下,唯獨英國堅持轉輪手槍,大英帝國偏要與...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制式副武器大多已經換成了半自動手槍,比如德國的瓦爾特P38、蘇聯的TT-33、美國的1911、義大利的伯萊塔M1934、日本的大正十四年式(王八盒子)等等,
  • 蘇伊士運河之戰,在三大巨頭的瓜分下,英國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蘇伊士運河之戰,在三大巨頭的瓜分下,英國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在二戰之後,以英法為首的歐洲國家對當時的蘇伊士運河進行了爭奪控制權的鬥爭,這次戰爭被稱之為第二次中東戰爭也叫蘇伊士運河之戰,這次戰爭的主要參與國有英國、法國以及以色列,這次戰爭的開啟源於對於利益的追求和欲望的膨脹,因此國際對於這次戰爭的發起進行了強烈的譴責。
  • 二戰前七大主要參戰國海軍實力排名
    第一名:英國海軍英國海軍當時擁有世界上規模和噸位最大的主力艦隊,包括12艘戰列艦、6艘航空母艦及24艘重巡洋艦、3艘戰列巡洋艦的龐大艦隊維持著大英帝國300年海上霸權的威嚴,同時數量龐大的驅逐艦編隊也使得英國海軍在艦艇數量上傲視全球。
  • 驍話一下:大英帝國威風堂堂,為什麼美國要搞我?
    要說這英國曾經好歹也是日不落帝國,現在淪為要和美國玩兒文字遊戲的地步。那麼美國是如何兵不血刃拆解了大英帝國呢?本期驍話一下,我們就聊聊,靜悄悄的接班人。要說美國曾經還是英國的殖民地,1783年才贏得獨立,此後英美關係一直很糟糕,1793到1895百年時間,兩國爆發10次大衝突,幾次差點擦槍走火。
  •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榮耀-大英帝國的榮耀
    霍金去世了他必將進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大英帝國群雄璀璨的聖地
  • 二戰後的法國有多厲害,為何總想當歐洲老大
    作為歐洲傳統強國,法國一直是歐洲霸主的有力競爭者。在英國和德國崛起前,法國曾長期佔據著歐洲霸主的地位。但在英國、德國以及蘇聯崛起後,法國不僅失去了霸主地位,而且日益邊緣化。二戰時,法國在法國戰役中被德國揍得滿地找牙,最終在戰爭中掛機打了醬油,甚至一度丟失了世界大國的地位。二戰後,法國勵精圖治,發憤圖強,很快又找回了自己,成為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大國,甚至產生了爭奪歐洲老大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