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戰不曾發生,美國地位如何?世界霸主又會是誰?

2021-01-08 煮酒五千年

二戰可以說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了,有近7000萬人在戰爭中喪生,受傷人數高達1.3億人,經濟損失超過5萬億美元。這場戰爭改變了很多國家的命運,世界格局也因此得到了巨大的改變,那麼如果沒有發生二戰,世界又會呈現怎樣的格局呢?美國還會有現在這樣高的地位嗎?

英國曾被稱為是日不落帝國,而之所以有這樣的稱號,就是因為他們在世界各地都有殖民地,在英國的疆域範圍裡,不管何時都會有處於白晝的領土。而英國通過工業革命也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的頂尖國家,但在二戰中,英國全力抵抗德國的進攻,這才使得英國的工業和經濟發展受到了很大損失。如果沒有發生二戰,英國的勢力可想而知,美國也不再擁有老大的地位。

德國雖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是戰敗國,但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恢復能力是非常強的。特別是在一戰之後,德國的殖民地都被瓜分,實力受到了很大打擊,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下降了很多。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的發展速度依然讓人驚訝,如果希特勒當年沒有發動這場戰爭,按照德國的發展速度,想必歐洲霸主的地位非他莫屬。

美國其實是這兩次大戰中最大的受益者,通過向外販賣輸出軍火,賺了不少戰爭財。美國直到二戰後期才直接參與到戰爭當中,所以受戰爭的影響並沒有其他國家那麼大,不過美國的參戰也主導了二戰的走向。

美國在當時的實力也非常靠前,但同時還存在著英德兩國作為競爭對手,蘇聯也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只不過這些國家參戰的時間比較早,受損情況比美國嚴重得多,所以如果沒有二戰,美國可能還會是世界強國,只不過和其他國家之間的差距不會太大。

日本也是二戰的戰敗國之一,但日本的後期恢復速度也是不容小視的,特別是在被美國的原子彈轟炸之後,日本的損失可想而知。但日本在戰後一直精心發展,再加上有美國的扶持,沒過幾年就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人也非常重視教育,同時不斷模仿西方國家的發展制度。考慮到日本的國土面積不大,而且還是一個島國,即便是不能成為世界霸主,但也會有比較高的地位。

相關焦點

  • 二戰前的大英帝國:實力衰退嚴重,霸主地位搖搖欲墜
    俄國、德國、法國乃至美國、日本和義大利,都曾吃過英國的虧。不過二戰前,英國的實力嚴重衰退,其霸主地位已經搖搖欲墜。實際上,早在一戰前,英國就已經出現了衰落的跡象。確切的說,英國走下坡路是從19世紀末開始的,其標誌性事件就是第二次布爾戰爭(1899年10月11日至1902年5月31日)。
  • 美國的霸主地位將終止於此戰
    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憑藉自身強大的綜合實力稱霸全球,從二戰結束到現在,美國在世界霸主的位置上已經坐了75年,那麼美國還能繼續稱霸多久呢?對此,德國專家表示,美國的霸主地位將終止於此戰。也就是說,這場戰爭結束後,美國將被迫讓出世界霸主的寶座。
  • 美國在十年之內會不會失去世界霸主地位?
    美國在十年之內會不會失去世界霸主地位?對於這個問題討論的肯定很多,隔壁的幾個老鄰居討論起這個問題也是爭得面紅耳赤。美國軍事很強大,但再強大的軍事也是靠經濟做支撐,沒有強大經濟做託底,再強大軍事也變成了紙老虎,前蘇聯就是因為經濟的拖垮導致這個超級大國解體。
  •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不僅僅只是為石油,確實為美元的霸主地位
    如果這樣的話,頻繁發動戰爭的美國就會一直倒退到石器時代。而且,戰爭也會使美國大兵犧牲在戰場,躺臥在異國他鄉。 可是,美國的社會經濟沒有倒退,一直都是穩居世界第一,在戰爭中大發戰爭財。現在就以伊拉克戰爭為例子,看看美國為自己獲得的巨大利益。
  • 如何評價二戰喪屍電影《霸主(overlord)》?
    喪屍片裡一股清流,二戰片中又一枝奇葩《霸主》不會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事實上,只要看過預告並且帶著心裡期待去看的人便知道
  • 二戰時日本如果不騷擾美國,直接攻打蘇聯,歷史會改變嗎?
    每一次戰爭,都是一場浩劫,也會給人帶來沉重的反思。目前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戰爭莫過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幾乎燒到世界上每一個角落,從亞洲到歐洲,大國都被捲入其中。美國一開始處於中立地位,但日本被當時的軍國主義光環衝昏了頭腦,決定偷襲珍珠港,攻打美國。
  • 高堡奇人:如果二戰日本德國贏了呢?
    如果當年德國和日本贏了二戰,歷史將會如何?
  • 美國地位為什麼不會被動搖?專家:三大支柱在手,美國仍然是霸主
    從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已經獨霸世界快30年了,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這個評價當然不是美國自大的結果,而是國際社會公認的,法國外長曾經如此評價:「美國是一個在所有領域都享有支配地位的國家」。無論是軍事、科技、經濟還是服務業等民生領域都處於高度發達的狀態。
  • 二戰後的最大贏家是美國還是蘇聯?
    第二次世界大戰,讓整個人類文明世界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洗牌,原有的老牌資本主義強國、文明古國紛紛倒下,一蹶不振。美國、蘇聯等強國一一崛起,成為了二戰中最大的贏家。為什麼說蘇聯成為最大贏家?首先,二戰後蘇聯領土得到了增加。二戰結束後,蘇聯收回了一戰割讓給德國的土地,瓜分了德國原來東普魯士的領土。可以說通過二戰蘇聯獲取了大量歐洲領土,領土更加接近歐洲中心區域。其次,二戰後形成了以蘇聯為中心的社會主義陣營。擺脫了二戰前世界上只有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被長期孤立和封鎖的局面,大大提高了蘇聯的國際影響力和地位。
  • 美國國際地位在下降嗎?
    從巴拿馬到索馬利亞,從海地到科索沃,美國以捍衛民主、人權和世界秩序為由進行了一系列徵伐,把二戰後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國際法和國際關係準則踐踏無遺。進入21世紀,小布希及其新保守主義幕僚踐行單邊主義的強權政治,以「9·11」遭受恐怖襲擊為契機,發動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如果說清剿蓋達組織和塔利班還情有可原的話,那麼,對伊拉克動武則完全是一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鬧劇。
  • 兩次世界大戰之中,英國這個曾經的世界霸主,角色有何變化?
    英國的殖民地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身影。小到南太平洋的島國,大西洋洲的澳洲,與美國相鄰的國土面積相當大的加拿大,全部隸屬於英國。美國獨立之前也是英國人發現了新大陸,移民到那裡。可以說,全世界任何角落都有英國的影子,或者說在英國影子下存在。
  • 無霸主的世界:我們可能正處在美國霸權解體的暴風眼中
    二戰後,世界分為民主和共產主義兩個陣營,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陣營在經濟上經歷了「黃金時代」,而以前蘇聯為中心的共產主義陣營的經濟則毫無起色。一戰後的國際秩序經由巴黎和會最終確定,戰勝國與戰敗國籤訂了《凡爾賽合約》。合約違背了初心,轉而變成了戰勝國對戰敗國的掠奪性協議。
  • 美國人的勝利:一戰後到處給英國人埋雷,最終引爆了二戰火藥桶
    在這場戰爭中,美國人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主要戰勝國之一、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美國人信心滿滿地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試圖在國際上和英國人平起平坐。但無情的事實狠狠地抽了美國人一巴掌,美國人並沒有獲得自己期望的國際地位,和英法平起平坐不過是個笑話,美國人甚至被擠出了自己倡導的國聯。憤怒、沮喪的美國人被迫選擇了離場,逐漸遠離國際事務,開始臥薪嘗膽韜光養晦。
  • 外媒:在這一領域 美國「全球霸主」地位搖搖欲墜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境外媒體:在這一領域,美國「全球霸主」地位搖搖欲墜……參考消息網12月6日報導 境外媒體報導稱,美國11月服務業活動放緩,因對貿易緊張局勢和工人短缺的擔憂揮之不去,拖累生產降至10年來最低水準。
  • 美國人的勝利:一戰後到處給英國人埋雷,最後點燃二戰導火線
    美國人在這場戰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它的經濟規模是美國的兩倍,美國人充滿信心,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努力在國際上與英國平等相處。但是殘酷的事實狠狠地打了美國人一記耳光,美國人沒能達到他們所期望的國際地位,與平起平坐的英法無異,美國人甚至被擠出了美國人所倡導的國際聯盟。氣憤、沮喪的美國人被迫選擇離開,逐漸遠離國際事務,開始暗地裡暗地裡行事。
  • 蘇伊士運河之戰,在三大巨頭的瓜分下,英國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蘇伊士運河之戰,在三大巨頭的瓜分下,英國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在二戰之後,以英法為首的歐洲國家對當時的蘇伊士運河進行了爭奪控制權的鬥爭,這次戰爭被稱之為第二次中東戰爭也叫蘇伊士運河之戰,這次戰爭的主要參與國有英國、法國以及以色列,這次戰爭的開啟源於對於利益的追求和欲望的膨脹,因此國際對於這次戰爭的發起進行了強烈的譴責。
  • 抗美援朝時期,美國實力如何?
    到了二戰時期,隨著世界對武器需求的激增,大量武器訂單猶如雪片一般飛向了美國,直接促使美國大小工廠遍地開花,大小裝配生產線夜以繼日地開動了起來。據資料顯示,二戰期間,美國的工業產值保持著每年15%的增長態勢,即使在1942年,美國參戰後,仍在高速的增長之中。
  • 二戰前的世界八大工業
    在工業化時代,特別是在二戰時期,工業往往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實就是一場國家制度,工業,經濟,科技,綜合國力,軍力,戰略資源戰爭動員能力,軍隊作戰素質戰鬥意志決死精神作戰效率殲敵戰績及各方面綜合性的實力較量,沒有強大的現代工業別說強國地位,就連最基本的話語權都沒有。二戰前,世界工業格局就已經形成,全球主要工業(重工業軍工及輕工業)強國有八個。
  • 二戰新視角:東西半球的戰略互動與美國的戰後謀劃
    當我們從這個角度重新審視二戰時,會發現我們始終存在一個認識上的盲區——南美洲對戰局的影響。這個盲區的存在直接影響了我們對德美兩國戰略規劃的理解。本文正是以此入手,以地緣政治學美國學派代表斯皮克曼教授的「邊緣地帶理論」為論述基礎,從宏觀視角分析二戰中德美兩國在包圍與反制之間的互動。以期為讀者搭建起一個理解二戰大戰略和戰後世界形成的宏觀框架。
  • 100艘航母萬架轟炸機,二戰結束時美國為何不在此時拿下蘇聯?
    上個世紀中期的時候,德國和日本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這場戰爭之中,世界各國都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即便是本土沒有遭受到戰火波及的美國,也在這場戰爭中損失了數十萬人。不過美國和其他國家不同的是,美國不僅不用戰後重建,還因此極大的提升了一波軍事實力,畢竟美國在二戰期間可以說是兩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