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的勝利:一戰後到處給英國人埋雷,最後點燃二戰導火線

2021-01-07 小程正能量

大家好,我是和你們一樣愛好娛樂,每天關注娛樂新聞的【小程正能量】,跟著我帶你們每天看最新資訊。

一戰於1919年結束。美國人在這場戰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它的經濟規模是美國的兩倍,美國人充滿信心,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努力在國際上與英國平等相處。但是殘酷的事實狠狠地打了美國人一記耳光,美國人沒能達到他們所期望的國際地位,與平起平坐的英法無異,美國人甚至被擠出了美國人所倡導的國際聯盟。氣憤、沮喪的美國人被迫選擇離開,逐漸遠離國際事務,開始暗地裡暗地裡行事。美國人在臥薪嘗膽的同時,當然也沒有閒著,到處為英國人埋雷,最後引爆了二戰的火藥桶。

戰爭結束後,美國人受到英法的無情打壓和排擠,漸漸遠離國際事務,開始韜光養晦,全力發展經濟。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被稱為「柯立芝繁榮」。科裡奇的繁榮一直持續到20年代末,儘管1929年美國遭受了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大蕭條的打擊,但它仍然是一個經濟霸主。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已達2000億美元,工業產值佔世界的38.7%,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經濟和工業大國。雖然在國際威望和軟實力方面仍與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人有一些差距,但在經濟和工業方面,美國人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那是美國人決心要取代英國人的主要原因。

當然,要想取代英國人,絕非易事。英國人積攢了幾百年,底蘊深厚,殖民地又很大,如果說美國人自知還不具備那種實力,那麼美國人自己所倡導的「國聯」就是一個例證。由於英國無法與之正面交鋒,那美國人只能在暗中絆倒。美國的戰略是支持那些威脅並挑戰英國及其盟友法國的對手,例如德國、日本和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起重要作用的這三個國家實際上是美國人一手支持的。一戰之後,德國與英法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這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因為德國在一戰中受傷,又受到英法的限制,還背負著巨大的債務,所以根本無法在挑戰英法。美國對德國的全面支持,使德國在短短的二十年時間裡重新崛起,並開始對英法進行報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數據顯示,從1924年到1933年,國際財團通過華爾街的資金流入德國,向其提供了330億馬克的貸款,可以說是美國對德國的全面支持和援助。僅以飛機為例,1934年8月,美國對德國的出口量就比1933年增長了5倍以上。德國是在美國的支持和幫助下才有能力挑戰英國的。

與此同時,美國支持了蘇聯和日本的發展。自沙俄時代以來,蘇聯和英國就一直處於敵對狀態,兩國一直處於戰爭狀態。自蘇聯建立以來,英國又一次幹涉蘇聯事務,又一次封鎖包圍蘇聯,兩國關係一直處於敵對狀態。甚至在蘇德戰爭爆發後,儘管英國和蘇聯攜手對抗德國,英國人對蘇聯仍有強烈的敵意。由於蘇聯入侵芬蘭,1940年,英法還計劃轟炸蘇聯高加索地區的油田。美國人當然不會放過這樣一個被英國人視為眼中釘的龐然大物。自蘇聯建立以來,美國一直與蘇聯進行貿易往來,並將大量的技術設備和人才輸出到美國。蘇聯能夠實現工業化可以說是美國的功不可沒。

日益崛起的蘇聯很快就成了英國人的死敵,蘇聯與英國人在高加索、巴爾幹、波羅的海等地展開了激烈競爭,搞得英國人焦頭爛額。對於日本來說,這更不用說了,日本大部分的戰略資源和機械設備都來自於美國,可以說是美國人一手提供的。德國、蘇聯和日本的崛起,使英國陷入了困境。日豐的德國,蘇聯和日本已經開始在歐洲,亞洲,太平洋和其他地區挑戰英國。

德國人在歐洲四面進攻,蘇聯趁火打劫,日本人也同樣在亞太地區大放異彩,衰落中的英國人根本應付不了這麼多強大的對手和日益惡化的局勢,最終,局勢變得一敗塗地。在與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的鬥爭中,英國的國力正在日益喪失,而坐山觀虎鬥的美國卻在背後暗地裡支持他們。例如,在太平洋戰爭之前,日本的石油、廢鋼、銅等戰略物資大多來自美國。另外,日本也有大量來自美國的貸款。僅1938年,美國就借給日本1.25億美元。

德國和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可以說都與美國有關,美國人是其背後的主要推手。從某種意義上說,二戰是美國人精心布置和埋設地雷的結果。最後,美國的陰謀得逞了,英法兩國的二戰全面爆發了。戰爭中,由於英國人元氣大傷,無力維持他們的霸主地位,他們被迫將這種霸主地位讓給美國。與德國、蘇聯、義大利、日本等幾個國家一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被打得一敗塗地,坐收漁利的美國成為最後的勝利者,成功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

以上是(小程正能量)為大家介紹的,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評論哦~了解更多的娛樂資訊,請關注(小程正能量)!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小程正能量)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美國人的勝利:一戰後到處給英國人埋雷,最終引爆了二戰火藥桶
    當然,美國人在臥薪嘗膽的同時,也一直沒有閒著,到處給英國人埋雷,最終引爆了二戰火藥桶。一戰後,由於遭到英法的無情打壓和排擠,美國人逐漸遠離國際事務,開始韜光養晦,全力發展經濟。到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景象,這就是著名的「柯立芝繁榮」。柯立芝繁榮一直持續到20年代末,儘管1929年美國遭到了席捲資本主義世界的大蕭條衝擊,但美國始終保持著經濟霸主地位。
  • 二戰時德國有沒有接近勝利的時刻?如果有,是在什麼時候?
    自打二戰一開始就註定了德國失敗的結局,德國確實有接近勝利的時候,但卻永遠夠不到勝利 毋庸置疑,希特勒發動二戰是德國近代史上最大的錯誤,二戰對德國的傷害要遠大於一戰。
  • 二戰美國翻譯失誤,導致日本死亡220000人,最後日本無條件投降
    日本這個國家在二戰時期給我們國家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軍隊全面開始侵華,在我們國大肆的展開殺戮,但是好在我們國家的人民沒有喪失鬥志,勇敢的拿起了槍炮與日本軍隊對抗,最後經過了八年的全面抗戰,最終我國家取得了勝利,但是這場勝利來之不易啊!我們為了這場勝利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日本也知道了我們國家是堅強的,是不願服輸的!
  • 一戰後,英國坐視德國納粹發展壯大其實有著不得已的苦衷
    一戰後德國崛起,而作為曾經一戰戰勝國的英國,卻坐視德國的強大,一味妥協,最終卻引火燒身。雖然現在看來英國採取的綏靖政策確實不太理想,但是在當時的英國來說,確實有著很多不得已的地方。第二、殖民地蠢蠢欲動一戰勝利之後,英國得到了德國很多殖民地。英國的領土面積進一步擴大,達到了驚人的3300萬平方公裡的龐大疆域。比成吉思汗及其後代建立的蒙古帝國還要大上一千多平方公裡。這是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成就。然而,這份禮物卻並不能讓英國歡欣鼓舞。
  • 抗日結束後,日軍想捲土重來,中日之間的最後一戰,知道的人不多
    抗日結束後,日軍還想捲土重來,中日之間的最後一戰,知道的人不多。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之後,其實還有很多日軍不甘心,想繼續頑抗下去;為此在國軍和各種勢力的挑撥之下,二戰後中日還發動一場不為人知的戰役,那就是高郵之戰。
  • 一戰時法國軍隊是協約國中的扛把子,二戰時怎麼就不堪一擊了?
    如今網上有這樣一個笑話,說對進攻法國的國家而言,最難的事情是在法國投降以前擊敗法國,因為在二戰時,法國雖然是同盟國的一員,但也是同盟國中最早投降的國家之一,在整個二戰期間,法國發揮的作用遠遠比不上英美兩國,那麼法軍的戰鬥力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嗎?
  • 勝利這根導火線,點燃了韓國娛樂圈最不堪的一面
    目前牽扯偷拍事件的藝人有勝利、鄭俊英、崔鍾訓等人,還在美國錄製節目的鄭俊英,也被緊急召回處理這個突發事件。3月12日下午,鄭俊英在韓國仁川機場被數十家韓國媒體圍得水洩不通,整個場面混亂到不知情的路人可能以為鄭俊英被群毆了。
  • 戰爭已打響,阿根廷軍艦為何龜縮在軍港裡,不敢和英國海軍一戰?
    19世紀,英國憑藉堅船利炮,到處耀武揚威開疆拓土,一躍成為當時的世界霸主,號稱日不落帝國。後來英國為了維護自身的霸主地位,也投入了大量的軍力,但伴隨而來的是更大的人員傷亡和物質損耗。隨著英國各種損耗的不斷加劇,加之其他新興國家的不斷興起,到了20世紀,日不落帝國,終於走向衰落。
  • 二戰法國投降後,總統戴高樂假裝送行,最後一刻跳上飛機逃往英國
    機場守備森嚴,無數雙眼睛盯著他,戴高樂與斯皮爾斯握手告別,就在那短短的一兩秒鐘,斯皮爾斯使出全身力氣一把將戴高樂拉進機艙,在場各位無不感到震驚,但是也無可奈何,因此,戴高樂就去了英國尋求邱吉爾的幫助,他的離開才有了法國後來的勝利,這不可思議的操作,完全就改變了歷史的發展方向,想起戴高樂便想起他的機智勇猛,這一事件也為全球反霸凌留下了希望。
  • 二戰後,英國為什麼主動放棄對印度的殖民統治
    在整個印度歷史上,最大的王朝莫過於蒙古後裔建立的莫臥兒帝國,但是其面積也遠沒有英屬印度來的大,英屬印度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以及印度,斯裡蘭卡長期也歸印度總督控制,那麼這麼龐大而重要的殖民地,為何英國在二戰後居然主動放棄,沒有堅持繼續統治呢?為何英國在二戰後放棄了幾乎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呢?
  • 《戰前37天》英國人眼中的一戰是怎麼爆發的。
    英國人在《糟糕歷史》裡曾經這麼吐槽一戰爆發的原因:塞爾維亞人刺殺了奧匈帝國的皇儲,所以奧匈帝國要揍塞爾維亞人,而塞爾維亞人的朋友俄羅斯人就要幫助塞爾維亞人,然後奧匈帝國的朋友德意志人要出頭,然後俄羅斯的朋友法國人也佔了出來,然後德國人就要同時揍俄羅斯、法國和比利時,然後比利時人的朋友英國就要幫助比利時人,然後一戰就爆發了。《戰前37天》好像說的就是這麼一件事。
  • 二戰後,日本人說原子彈炸死了大量「無辜」的平民,美國人的回答亮了
    二戰後期,由於美軍在日本本土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過程,事後,日本人一度認為由於美軍的慘無人道,違背了聯合國公約,炸死了大量無辜的平民,企圖要求美國道歉並賠償損失,針對日本人的無恥行徑,當年執行投擲原子彈的美軍B29空軍少將查爾斯·斯韋尼在美國國會上駁斥了日本右翼這一不要臉的論說,並發表題為《原子彈下無冤魂》的演說
  • 《鋼之鍊金術師FA》一戰,二戰與鋼煉
    看03版的時候就很奇怪為什麼設定在了1914年前後,這是一戰爆發的時候啊。看FA的時候奇怪亞美裡斯人的大總統為什麼是黑髮黑眼?兩次大戰都是德國人引發,日耳曼民族大多金髮碧眼,但希特勒同志卻黑髮黑眼。伊修巴爾和猶太民族一樣,被驅趕被歧視被殺害,被人體試驗。最後伊修巴爾人返回聖地,猶太人也得以在以色列建國。
  • 拳打日本腳踢德國,從一戰用到二戰的平甲板驅逐艦
    提起二戰時期的美國海軍驅逐艦,通常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會是大量生產而且戰功卓著的弗萊徹級,又或者是二戰美國海軍驅逐艦發展史上的巔峰基林級。事實上,在二戰時期,有不少艦齡達到二十多年,橫跨一戰與二戰兩場世界大戰的驅逐艦,默默在太平洋戰爭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就是美國海軍的似煙囪平甲板驅逐艦,考德威爾級、威克斯級以及克萊姆森級驅逐艦。
  • 二戰英國請求美國幫忙,讓軍隊駐守本土,結果悲劇了
    導語:二戰英國請求美國幫忙,讓軍隊駐守本土,結果悲劇了英國曾被稱之為「日不落帝國」,巔峰時期坐擁30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人口達到2.8億,生產總值達到5萬億英鎊,要知道那可是在上百年前。後來隨著一戰還有二戰的爆發,英國開始走下坡路,領土幾乎丟失,經濟也受到重創,朝著二流國家邁進。而在戰爭期間,還發生過一起令他們不堪回首的事情。自從法國被德軍攻陷之後,德軍就開始籌備攻打英國的計劃,但因為有險峻的英吉利海峽固防,德軍沒有那麼輕易拿下英國,不過其承受的壓力也非常大。
  • 由於女權運動,美國一戰後頒布法令,如果持續,二戰士兵肯定不幹
    別說,禁酒這個事,大洋彼岸的美國,曾經幹過一次! 1917年,正值一戰時期,糧食需要進行戰時管制,於是美國提出禁酒令,兩年後正式通過美國憲法修正案,禁酒令隨之生效。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美國建國至今,總共修正過27次,這禁酒令正是其第18次。
  • 抗美援朝後,美國人評價中國軍隊與德軍、日軍的差別,讓人很振奮
    雖然美國老百姓選擇了遺忘,但是參加過二戰和韓戰的老兵卻時常想起,並對德軍、日軍和中國軍隊進行了中肯比較和評價。冷靜的中朝軍隊經過分析後,決定以退為進,利用撤退的假象迷惑敵人,當把敵人引誘到包圍圈後一舉殲滅。志願軍一邊打一邊退,讓驕傲美軍非常開心,他們認為中國軍隊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勝利就在眼前。
  • 一戰、二戰德國都堅持打法國,法國到底怎麼得罪德國了
    而且縱觀法德歷史,德國都在堅持打法國,普法戰爭、一戰、二戰皆如此。什麼仇什麼怨,法國到底怎麼得罪德國了,德國寧可兩線作戰也要打法國的原因是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法、德兩國的矛盾是如何形成的。
  • 《末日之戰》:講述二戰結束前最後8個月的歐洲戰事
    1944年9月1日是德國入侵波蘭和二戰爆發五周年。這次戰爭的持續時間已經比一戰長了9個月。1914-1918年的一戰吞噬了近900萬人的生命,接踵而來的二戰造成的死亡人數至少五倍於此,而且絕大多數死於蘇聯或中國戰場(自那時起,他們的逝去一直在很大程度上被西方人所忽視)。
  • 法國在二戰中一共死亡了多少人
    二戰的法國似乎成了後人的笑柄,有一個笑話,戰後法國賣倉庫中積壓的武器,廣告語是,全新,沒開過火,僅僅扔到過地上一次。那之後,法國似乎抬不起頭,就連當選五常之一,也被世人所詬病。那麼法國在二戰中究竟傷亡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