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女權運動,美國一戰後頒布法令,如果持續,二戰士兵肯定不幹

2020-12-22 騰訊網

不是酒鬼,不懂酒的好,不知酒的妙。比如詩仙李白,現存的一千多首詩中,與酒有關的篇幅佔了四分之一,難怪他的好友杜甫專為此作詩一首: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街上酒家眠。

但李白畢竟是個例,世上更多的還是喝酒誤事。

既然酒這麼可惡,為何不禁了它呢?別說,禁酒這個事,大洋彼岸的美國,曾經幹過一次!

1917年,正值一戰時期,糧食需要進行戰時管制,於是美國提出禁酒令,兩年後正式通過美國憲法修正案,禁酒令隨之生效。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美國建國至今,總共修正過27次,這禁酒令正是其第18次。

禁酒令的力度非常大,規定不能製造、售賣和運輸酒精含量超過0.5%的飲料,否則最高處罰1000美元及監禁半年。

禁酒令這個奇葩法令,怎麼會出現呢?我們從頒布禁酒令的理由來剖析,理由很簡單:酒是犯罪的根源。

任何理由,其實都是藉口,站不住腳的。

特別是這種一刀切的禁令,根本就是某些人為了滿足一己之私慾,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確實,酗酒會導致大量社會問題,但是全盤否定,並不可取,折中的辦法有很多,比如嚴查酒後鬧事。

因此,推動禁酒令的,跟愛喝酒的男人無關,基本是女人,她們痛恨丈夫飲酒,進而仇視任何與酒有關的行業。

所以,當時美國的女權運動,誇張到極點,口號聲此起彼伏。致使立法者,不得不通過禁酒令這項法令。

不過,酒,禁得了嗎?

禁酒令一出,平日裡小酌兩口的男人,總會覺得生活裡缺少了一部分東西,更別提嗜酒如命的酒鬼了。國家如果禁絕力度大,到處都買不到酒,忍一忍也就過去了,可是美國的禁酒令有個空子:家裡喝酒不算犯法。

這是哪門子操作?

所以只要想點辦法,還是能弄到酒的。

而國家又管控釀酒行業,酒類的產出,立刻被黑社會壟斷,壟斷代表著暴利,酒類買賣的高額利潤,促使地下黑市飛速發展,最終造就了黑社會的黃金時代,社會治安問題反而越來越突出。

更為關鍵的是,禁酒令的執行要一筆很大的花費,酒類約5億美元的稅收也付之東流,膠著了14年,美國政府不得不再次動用憲法修正案,撤銷了禁酒令。販酒謀生的黑社會,自此失去一大筆收入來源,只能有組織的轉崗就業,改為販賣毒品。

眾所周知,二戰時,可口可樂是美軍的軍需品。

但網絡上還有個關於二戰的段子:

為什麼日本德國打不贏?日本喝清酒,德國喝啤酒,度數太低了,遠低於蘇聯的伏特加和美英的威士忌,喝高了才有戰鬥力!

雖然是個段子,但也從側面看得出,二戰期間美軍對威士忌的需求。尤其是美國海軍,每天都能在船上領到威士忌,要是不喝酒,可以換算成補貼。

如果禁酒令一直持續到二戰,想必在外拼命的美國大兵,肯定不幹!

相關焦點

  • 一戰,女權運動的催化劑;女權運動自此蓬勃發展
    圖為一戰中的英國女兵。這一現象一直延續到了近代,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社會結構開始發生變化,此時的歐洲也處在思想啟蒙時期,女權運動開始萌芽。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更是給女權運動提供了生長的土壤,歐洲社會大量男性參軍,許多崗位空缺,這使得無數女性走出廚房,步入社會,填補男性的空缺。圖為1914年在英國一家武器裝備廠工作的女工。
  • 打仗會把士兵嚇成啥樣?來看一戰二戰的詭異照片
    圖:一戰經典照片,一個英軍士兵被嚇傻戰爭對士兵的傷害有多大?古代冷兵器戰爭中,刀對刀槍對槍,兩軍相逢勇者勝。但是,隨著熱兵器的粉墨登場,士兵們終於開始絕望的崩潰。因為,你很大可能連與敵人「相逢」都做不到,就被炮彈炸死了。
  • 《美國夫人》女權運動中的女性鏡像
    背景介紹學界普遍認為,自美國女性政治覺醒掀起女權主義運動之日起,美國歷史上共出現了三次女權主義浪潮,其時段與西方其他國家的女權主義浪潮大體一致。20年代第一次女權運動後女性得到了投票權,但是就如同多麗絲.斯蒂文指出:「合眾國沒有一個州的男女是享受平等的法律保護的…已婚婦女被認為從屬於並處於丈夫的控制之下,未婚婦女則處於家庭男性成員的控制之下。」為了在法律上的到性別平等,ERA出現了,女權運動者們希望將性別平等寫入憲法。
  • 為什麼二戰德國士兵隨身背一個大鐵罐子?這是用來幹什麼的?看完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士兵攜帶的眾多裝備,除了大名鼎鼎的毛瑟98K步槍,MP36衝鋒鎗,M35鋼盔以外,還有很多獨特的裝具,例如有一件外形很獨特的圓形的大鐵罐子,上面有瓦楞狀的條紋,仿佛是德軍從不離身的東西。
  • 美國人的勝利:一戰後到處給英國人埋雷,最終引爆了二戰火藥桶
    當然,美國人在臥薪嘗膽的同時,也一直沒有閒著,到處給英國人埋雷,最終引爆了二戰火藥桶。一戰後,由於遭到英法的無情打壓和排擠,美國人逐漸遠離國際事務,開始韜光養晦,全力發展經濟。到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景象,這就是著名的「柯立芝繁榮」。柯立芝繁榮一直持續到20年代末,儘管1929年美國遭到了席捲資本主義世界的大蕭條衝擊,但美國始終保持著經濟霸主地位。
  • 美軍步兵所依賴的,誕生於一戰,歷經二戰的老槍—白朗寧自動步槍
    但由於產量太小,並沒有受到太多關注。但真正大量生產自動步槍的,卻是參戰很晚、裝備低劣的美國人。其實並不誇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美國人裝備極差,倉促招募的士兵可能在展覽之前就已經在家裡放牛了。使用的武器都是法國的。
  • 拳打日本腳踢德國,從一戰用到二戰的平甲板驅逐艦
    事實上,在二戰時期,有不少艦齡達到二十多年,橫跨一戰與二戰兩場世界大戰的驅逐艦,默默在太平洋戰爭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就是美國海軍的似煙囪平甲板驅逐艦,考德威爾級、威克斯級以及克萊姆森級驅逐艦。船塢中批量建造的沃德號,該艦建造了多達111艘,在美國海軍歷史上位列第五如果說考德威爾級驅逐艦還是美國海軍的小試牛刀的話,威克斯級驅逐艦就算得上是美國工業實力的充分展現了。平甲板型驅逐艦的適航性優良,同時還搭載了反潛魚雷,所以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一戰時急需補充的兵力。
  • 美國人的勝利:一戰後到處給英國人埋雷,最後點燃二戰導火線
    美國人在臥薪嘗膽的同時,當然也沒有閒著,到處為英國人埋雷,最後引爆了二戰的火藥桶。戰爭結束後,美國人受到英法的無情打壓和排擠,漸漸遠離國際事務,開始韜光養晦,全力發展經濟。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被稱為「柯立芝繁榮」。科裡奇的繁榮一直持續到20年代末,儘管1929年美國遭受了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大蕭條的打擊,但它仍然是一個經濟霸主。
  • 本質就是仇視男性:歐洲女權運動最初的樣子,你或許不敢相信
    英國女權運動發展史上,狠人比比皆是,其中就包括女權運動大佬艾米琳·潘科赫斯特。此君於1913年時蒞臨美國視察女權運動建設工作,同時做了一場名為《自由或死亡》的演講。其中,艾米琳自比「士兵」,諸如「戰鬥」、「攻擊」等詞頻頻出現。注意,這些詞可真不是僅僅用來鼓舞士氣的,縱觀艾米琳大佬一生,咱把她老人家歸為賓·拉登同行都不過分。
  • 為何一戰被評為最慘戰爭,而不是傷亡人數最多的二戰
    如果世界即將要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你會如何?由於一戰和二戰對許多國家和民族造成了心靈上的傷害,如果從戰爭的激烈程度來看,很多人會說,一戰是最慘烈的戰爭,為什麼不說,傷亡人數最多的二戰呢?
  • 如果軸心國打贏二戰,美國地圖就變成這樣了!還好只是劇情
    《高堡奇人》電視劇中的地圖       由於本劇目前只在1月15日推出了一集61分鐘的先導集,目前很難判斷故事的走向,但從已知情節推斷,這將會是一部「諜戰劇」,涉及美國抵抗運動人士、日德兩國內的反戰進步人士、日本好戰分子、德國好戰分子等,他們之間一系列「無間道」行動將會推動劇情的發展。
  • 川普宣布赦免美國女權運動領袖蘇珊·安東尼,後者已去世114年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不是斯諾登,也不是麥可·弗林,在「故弄玄虛」了一天後,川普終於公布了他要赦免的「非常、非常重要的」(very, very important)人選——已經逝世一百多年的美國著名女權倡導者蘇珊·安東尼(Susan B. Anthony)。
  • 《好萊塢》種族隔離,女權運動,文化霸權對當代電影的影響
    1929-1945年是公認的美國好萊塢黃金時代,由於美國發生經濟危機引發「大蕭條」,導致工業停滯,人口失業,股市跌底。這一次Netflix如我們所願放出最新劇集《好萊塢》,以二戰後的好萊塢為背景,講述了一群心有抱負的演員、編劇、導演、電影製作人歷經艱辛與代價,終於在好萊塢取得事業成功的故事。
  • 《美國夫人》:比女權更女權的反女權icon
    自由派民主黨代表希拉蕊一貫都是支持女權運動,還曾公開宣稱不會選擇「待在家裡烤餅乾」或只是單純地「站在丈夫身邊」;這個言論激怒了眾多家庭主婦和保守分子,而這些人正是《美國夫人》主角Phyllis Schlafly當年的主力盤。
  • 一夫一妻製法令頒布後,原來那些姨太太都去哪裡了?結果令人惋惜
    在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當中有一幕,是劉德華飾演的雷洛在結婚後,又遇到了自己曾經的女友霞,本想再將其娶回家門,香港卻頒布了一夫一妻制的法令,霞為了不影響雷洛,從而獨自離開。這一幕曾感動了無數人,雷洛和霞悲慘的愛情故事正是一夫一妻製法令的頒布所導致的,不過該法令的頒布成功保障了女性的尊嚴和社會地位。
  • 二戰士兵挖戰壕有多快?
    當時的戰爭是極為殘忍的,士兵挺起胸膛迎接炮彈和子彈,躲都沒處躲。美國南北戰爭就是燧發槍時代,這次內戰的傷亡比美國在二戰還要大。後來有膛線的來復槍問世,槍械的準確度大大提升,陸戰就慢慢告別了"排隊槍斃"。士兵們依靠散兵坑保護自己,用步槍精確射擊殺傷敵人,散兵坑後來進化為戰壕,"塹壕戰"最終在一戰成為主流戰術,並且在二戰時依然是陸軍陣地戰的主要戰術。
  • 影想 | 女權與反女權的距離有多遠?——高分美劇《美國夫人》
    《美國夫人》是流媒體平臺Hulu推出的年度歷史劇,也是「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野心勃勃想要衝擊美劇最高獎項「艾美獎」的實力之作。她曾在美國知名訪談節目Ellen Show上說過,如果要用自己的奧斯卡獎換什麼的話,那一定是艾美獎。這也是她第一次主演美劇。令人驚訝的是,她所飾演的角色Phyllis Schlafly是和好萊塢提倡的女權價值觀相左的一名「反女權主義者」。
  • 二戰時期的日裔美國人,在美國都經歷了什麼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中部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美國在隔岸觀火三年多後,最終捲入二戰戰火。鮮為人知的是,戰時曾有上萬名美籍日本人穿上美國軍裝,在星條旗下奔赴歐亞兩大洲戰場。
  • 二戰德軍幾乎沒有性暴行?你真的想多了,看看德軍妓院內部照吧
    因此在這樣的種族政策下也嚴格限制德軍士兵與他們認為劣等種族的猶太人、斯拉夫人、吉普賽人、黑人等女子發生關係,認為這樣會影響到雅利安人血統的純潔性,從而從根本上汙染了雅利安人高貴的血統。德軍妓院內狂歡的軍官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這種觀點其實只說對了一半。為什麼這樣說呢?
  • 一戰後法國經濟崩潰,1/3男性非死即傷,二戰德國辱法太陰損
    福煦將軍一戰後預言「這不是和平,而是但是在一戰和二戰之間這二十年當中,法國就把自己的軍事重心都放在了戰略防守上,就是在打造這樣的一條「馬奇諾防線」。這個中間貝當的意見肯定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畢竟他是一戰的法蘭西英雄,而且凡爾登戰役就是這麼打下來的。甚至貝當還說過這樣的話,他說「未來戰場上飛機、坦克贏不了戰爭,仍然要依靠火炮和要塞和防守,贏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