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即將要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你會如何?由於一戰和二戰對許多國家和民族造成了心靈上的傷害,如果從戰爭的激烈程度來看,很多人會說,一戰是最慘烈的戰爭,為什麼不說,傷亡人數最多的二戰呢?
通過死傷人數對比,一戰死傷人數遠遠不及二戰,但是一戰死傷比較集中,並且戰爭持續短,沒有打持久仗。一戰歷時四年,死傷士兵人數一共是8880100人,平民死亡6439000人。二戰死傷人數大約在500萬到600萬人之間,數據之間的對比相差甚遠。但是一戰的任何一個戰場的傷害度都要勝過二戰,最關鍵的是一戰不僅傷害了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的生命,更是改變了世界格局以及參戰國家民族的性質。
一戰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凡爾登戰役,它被稱為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時間從2月份一直延續到12月份,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也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這場戰爭對法軍來說十分艱苦,人數上不敵德軍,就連武器上也是差上一大截,但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法軍用一己之力抵擋德軍的進攻,等待援軍來時,雙方便開始了拉鋸戰,最後打得德軍節節敗退。凡爾登戰役其實不僅十分慘烈,同時也是一戰中的決定性戰役和轉折點。
再者,一戰戰後損失十分慘重。法國的工業只剩下戰前一般,在農業上損失更是慘重,法國人開始進入饑荒,並且需要使用配給制度,糧食還需要從北美地區進口才能正常供給。同時經濟更是虧損嚴重,並且還欠下巨額債款,與此同時德國欠下的債款也不能及時歸還,最終法國淪為歐洲的「勝利者」。
青年勞動力也是虧損大半,這對法國來說才是最沉重的打擊,因為在各方面都急需青年勞動力。一戰雖然勝利那又能如何,失去的不能回來,法國開心不起來,戰爭帶給他們的只有死亡和恐怖。
最後就是戰爭將文學青年送上戰場,導致時代發展嚴重滯後。一戰開始時將很多文學人士全部送上戰場,其中也包括貴族,戰爭開始時,人們對一戰的認識和拿破崙時代沒有太大的區別,直到戰爭結束,「再也沒有平民的兒子嚮往戰爭」,文藝青年遭受重創,最終出現大批創傷文學。從文字中流露出對戰爭的批判,戰爭給人們內心帶去的傷害揮之不去。後世人們說的是戰爭,但實際上給士兵們留下的就是「屠殺」,赤裸裸的大屠殺。
其實不管是一戰還是二戰都是對人類赤裸裸的諷刺,和平日子不過,卻非要挑起戰爭,從側面也揭露人心險惡,面對如今世界和平真心祈禱地球不再爆發戰爭,讓世界忘記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