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作為後來居上的資本主義國家,在一戰戰爆發之前便對英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存在不滿,便提出了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遭到拒絕之後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這次大戰主要的矛盾在於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導致的,同時德國戰敗之後遭到一系列不平等的打壓,使得一戰後的德國綜合國力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經濟的蕭條使得國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當時的納粹黨元首希特勒目睹了處於這樣處境的德國,下定了要改變這個國家的決心。而在希特勒的支持下,經濟得到了發展,重工業恢復了繁榮,原本遭到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管制的軍事領域再度發展了起來。
在德國發展起來的同時西方世界的格局遭到了改變,各大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的矛盾漸漸的顯現出來。而休養生息十幾年的德國資源已經匱乏,而發動戰爭是掠奪資源的必要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再次由德國展開,而德國最想奪取的,便是擁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龐大地域的蘇聯,因此美蘇展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慘烈的一場「史達林格勒戰役」。
德國在二戰中最為出名的便是閃電戰戰術,飛機、坦克前方開路直接進行破壞,但在進攻蘇聯受到了阻礙。蘇聯地廣人稀,德國使用的閃擊戰戰術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實際性意義。但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蘇德雙方損失的人數達到了200多萬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傷亡最大的戰役,是德國在二戰中最為慘敗的一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
200多萬人的犧牲是在無視平民的傷亡下計算的,可想而知這是一場多麼可怕的戰役,平均下來每個士兵存活的時間也僅僅有十分鐘,一旦踏入戰場就如同生命進行了倒計時一般。這樣的大量傷亡下,堆積的遍地英魂只會隨著時間的推演慢慢變成具具白骨,但從客觀上講這場戰役過後,蘇聯將戰役主導權握在了手中,為後來反攻德國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