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特根森林戰役,二戰鮮為人知的慘烈戰役,德軍稱之「血霧之森」

2020-12-20 史飛卿

1944年是二戰最為關鍵的一年,這一年不管是軸心國還是反法西斯盟軍都展開了數次重大戰役,因為雙方心中都明白最關鍵的時刻已經到來,這場戰爭走向就和1944年緊密聯繫起來。美軍統帥艾森豪在1944年10月在布魯塞爾與其他高層指揮商議後,制定了冬季進攻的計劃,這個計劃圍繞著一個戰役進行,那就是許特根森林戰役。在二戰歷史上許特根森林戰役是在德國本土進行的時間最長的戰役,從1944年9月到1945年2月在德國和比利時的邊境上展開。這場戰役結束後,許特根森林被德軍冠以"血霧之森"的稱號。

從1944年10月28日開始下達了作戰指令,英第21集團軍向德國魯爾區發起戰役,爭取在萊茵河建立陣地,而美第一集團軍在科隆附近的萊茵河畔建立陣地,第九集團軍負責第一集團軍的左翼防禦任務,第三集團軍負責右翼防禦任務,第六集團軍充當輔助作用,進攻的發起時間將從三個軍團在萊茵河畔建立陣地完畢後開始。在進攻發起之前盟軍發現了一個非常嚴重且隱蔽的問題,那就是第一集團軍的第七軍承擔主攻任務,一旦發起進攻第七軍右側的許特根森林就可以成為德軍發起反擊的地方,這無疑是一根釘子扎在了美軍進攻的道路上,所以在展開主攻之前美軍決定奪取許特根森林的控制權。

許特根森林地處比利時與德國的邊界上,總面積達到了五十平方公裡,這一片森林有很多一百多英尺高的松樹,到了黑夜整個森林陷入寂靜,給人一種喘不上氣的壓迫感,森林內部的環境也是非常複雜,很多地方的只能允許人彎腰通過,雨、雪、霧等複雜的自然條件交織在一起,在這樣一處謎一樣的地方,即將展開一場戰役。不管是美軍還是德軍其實都不適應這種森林作戰,此前都是城鎮戰或者是平原裝甲戰,而這一次在許特根森林的戰役,是雙方都不習慣的作戰方式。德軍得知美軍不日將要進攻許特根森林,隨即加強了許特根森林的防禦,既然是森林就鋪設大量的地雷,修建大量的暗堡,這對於美軍來說是一個不利的情況,在原本視野不好的森林裡修建暗堡,無異於將傷亡率提高了很多。

美軍還有一個問題沒有意識到,魯爾河谷的大壩還在德軍手中,美軍儘管修築了很多橋梁,但是只要德軍開閘放水,這些橋梁一時間就會被衝得一乾二淨,而渡河的美軍部隊也會被困住,德軍就可以就他們消滅。德軍守住許特根森林就可以保持這個優勢,美軍就無法對水壩造成威脅,而且一旦進入許特根森林作戰,美軍的空中支援也沒有了用武之地。

第一集團軍的士兵在九月的時候與許特根森林有過接觸,與德軍進行了一場短暫的戰鬥,那個時候盟軍就發現在許特根森林裡別說進行大軍團作戰了,就連一個排的士兵多無法協同作戰,從幾米外就看不見敵軍,也沒有開闊地,只有一些只能困難通過的小道,在這裡地圖已經可以退出了,因為根本無法從地圖上獲得森林裡的信息,德軍還想出了獨特的作戰方式,將大樹砍倒後埋設地雷,美軍只要移動大樹就會引爆地雷,德軍就會向爆炸地開火,這種作戰方式造成的損失是難以估計的。儘管空中支援已經沒有用武之地了,但是必要的炮火攻擊還是得有的,這也是美軍常用的作戰伎倆。

隨後在晚間十一點展開了進攻,諷刺的一點是美軍因為自己的炮火攻擊引發了森林大火,很多美軍在其中喪生,而德軍在暗堡裡毫髮無損。德軍埋設的地雷又對美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試想一下在森林裡每走一步就會有踩到地雷的可能,而整個許特根森林總面積達五十平方公裡,美軍在作戰初就失去了繼續作戰的動力,但是指揮層下達的命令只有兩個字:"進攻",前線士兵只能硬著頭皮向前挺進。

第九師和第三裝甲師損失了百分之八十的部隊,損失人數達到了驚人的四千多人,而慘烈犧牲的換來的僅僅是向前推進了不到三公裡,德軍雖然也損失了三千多人,但是許特根森林依然牢牢地握在德軍手中。第九師因為損失嚴重而被二十八師換下,二十八師的士兵剛來到許特根森林的時候,認為這一片森林會被輕易攻破,面前的德軍只是一群烏合之眾,儘管看到兄弟部隊第九師士兵臉上都展現著絕望,但是二十八師的士兵心中依舊保持著樂觀情緒。不過之後的結果我們都能想像到,二十八師的士兵剛進入許特根森林就明白了第九師的損失為什麼那麼慘烈,到處都是彈坑和屍體殘骸,地上零零散散的都是遺留下來的裝備,很多土地和樹木上還沾有血跡,原本想著輕易取勝,但是現在看來只能面對殘酷的現實了。

天氣也沒能給士兵帶來好情況,森林裡又潮又冷還有下雪,氣溫低得讓士兵難以忍受,提出的棉衣補給遲遲沒有達到,士兵們不要說作戰了,連溫飽都成了問題,士氣不出意外的低落了,士兵們只能蜷縮在戰壕裡互相取暖,但是在惡劣的天氣下還是無濟於事。一零九團的士兵也來到了許特根森林參與作戰,剛踏入森林就發現在這個地方就連指揮隊伍都是一個大問題,儘管一零九團的士兵作戰水平是非常出色的,但是在許特根森林就如同張飛打棉花有勁使不上,地圖無法提供準確的信息,很多士兵失去了自己的位置,有部分士兵因為急躁的情緒而直接衝向了德軍的總指揮所,但是暗堡和地雷讓他們狼狽不堪,無奈只能下令暫時停止進攻。到了夜晚德軍的狙擊手又開始攻擊美軍,很多美軍就躺在地上任由血液流幹,而醫務兵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離開世界,美軍士兵的目標逐漸發生改變,原本是為了攻佔許特根森林而戰,現在是為了生存下去而戰,直到第十二團的士兵換下了損失慘重的一零九團。

11月2日一一二團從南部發起進攻,只是遇到的情況與此前的一零九團一樣,因為南部森林的地勢並不是特別複雜,所以一一二團在坦克的協助下控制了部分地區,完成了預定的目標。之後持續進攻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一一二團到達了二十八師的預定目標,此時的德軍因為此前的順利而失去了謹慎,在暗堡裡喝酒打牌,這給了美軍很好的作戰優勢。德國指揮部在收到美軍進攻許特根森林的消息後便迅速商議作戰計劃,將一一六裝甲師、第十六裝甲團派到許特根森林協助德軍發起反擊,很快就對美軍形成了夾擊之勢,美軍沒有挺住德軍的進攻向東逃離。

美軍的預備部隊也早就投入了戰鬥,彈藥食品補給非常匱乏,唯一的補給線還被德軍天天埋上地雷,補給線上到處是卡車和物資的殘骸,最後沒有辦法只能讓工兵也投入戰鬥,只是收效甚微。德軍還在山脊上建立了炮兵陣地,將山腳下的美軍轟擊了數日,駐守在山腳下的美軍幾乎崩潰,很多士兵放棄了作戰逃離了戰場,很多美軍缺乏的並不是作戰的勇氣,而是繼續作戰的決心。

美軍缺少補給還要每晚待在戰壕裡,氣溫低於零度戰壕裡都是水,空氣潮溼而陰冷,德軍派出了兩個營的士兵向美軍發起反擊,雙方展開了激戰,而搞笑的是美軍還將一份錯誤的電報發給了一一二團的指揮官,讓他立刻返回師部,儘管一頭霧水但收到了命令之後就返回了師部,只是指揮官打算繞開德軍返回師部時不慎被發現,身中兩槍昏迷了過去,隨後被美軍工兵發現。美軍的持續傷亡引起了高層的反應,進攻被取消了,第一集團軍的下令撤回前方的作戰部隊,只是撤回的部隊並沒有多少,因為在撤退時還遭到了德軍的攻擊。第二十八師的損失情況極其嚴重,損失兵員達到了六千多人,一一二團幾乎到了全軍覆沒的情況,傷亡人數達到了近九百人,二百多人被俘虜,還有四百多人失蹤,三十輛坦克被摧毀。

天氣就如同一個死對頭一樣一直破壞著美軍的作戰,第九集團軍向德軍佔領的城鎮展開轟炸的計劃也被迫推遲,一直到了11月16日天氣總算是放晴了,美軍派出了數千架戰機向德軍佔領的城市展開轟炸,德軍總算是感受到了恐懼,轟炸之後就是熟悉的裝機部隊和步兵協同推進作戰,德軍開始頑強抵抗,一直到11月末第九集團軍才以近一萬人的傷亡換來了魯爾河岸,只是從許特根森林推進的部隊依然是沒有進展。為了許特根這一處噬人之地,美軍將兩個集團軍都投入進去,但是許特根森林就像一處無底洞一樣,根本看不到佔領的希望,經過一個月的激戰,許特根森林已經變成了一片血霧之森,遍地都是屍體,空氣中散發著陣陣臭味。

再怎麼堅韌的東西總有被攻破的一天,美軍以慘烈的傷亡情況換來了戰果,德軍的據點逐漸被一處一處拔掉,到了12月13日美軍終於抵達了魯爾河岸。而且美軍也意識到了不佔領魯爾大壩的後果是多麼嚴重,在不解決大壩帶來的威脅之前,不能通過魯爾河,用飛機炸毀大壩是不可能的,只能從陸上佔領大壩。美軍從幾個方向進攻大壩,打算對大壩展開合圍,但是德軍在阿登地區發起了大反攻,導致美軍的進攻持續了三天就被迫停止了,第一集團軍從11月16日到12月5日損失了兩萬多人,值得欣慰的是大壩最終被攻破,美軍進入了大壩破壞了水閘系統,美軍渡河就再也沒有了威脅,圍繞著許特根森林的戰役也宣告結束。

這場戰役的慘烈程度絕對可以在二戰史上排上名次,但是因為這是美軍歷史上損失最大的一場戰役,換來的結果卻匹配不上慘重的損失,所以這次戰役並沒有在教科書或者軍事資料中提到很多。戰爭的慘烈一方面體現在人員的損失上,而更加慘烈的是成果和勝利都是屬於指揮官的,而在前線賣命犧牲向前挺進的永遠都是那些士兵,他們的犧牲對於指揮官來說是微不足道的,戰爭的無情冷酷顯露無疑。

相關焦點

  • 二戰西線戰役「許特根森林戰役,德國第89步兵師「的叢林血戰
    1944年10月「許特根森林戰役還持續,第一階段戰役的德軍275國民擲彈兵師,可以說完美的完成對美軍第7軍團的牽制,但傷亡也非常大。
  • 《使命召喚》回歸二戰,經典戰役背後的故事你未必都知道
    ▲遊戲預告片對於這場戰鬥的刻畫 這場戰役是二戰中美軍在西線戰場發動的一場美軍和德軍在許特根森林進行之一系列激烈戰鬥的統稱,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德國本土進行最長時間的戰役在第一步兵師所屬的美國第一集團軍的進攻路線上,許特根森林就成為了必須奪取的重要目標,奪取了此地就能獲得進軍萊茵河的橋頭堡。
  • 被遺忘的二戰慘烈戰役:葉利尼亞血肉磨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著名的戰役數不勝數,而慘烈的戰役則更是多如牛毛,有些戰役被描述成壯烈的史詩,有些則被視為重要的轉折點,而更多的則是被選擇性遺忘。比如以下所述的這場二戰中鮮為人知的戰役,就是被遺忘的戰爭之一。
  • 二戰1944年許根特戰役黎明的巨響德軍88毫米高射炮的炮彈弧線
    ,德軍國民擲彈兵第275步兵師,該師當時只有7500人,許特根森林坐落於古城亞琛南方的比—德邊境上,面積大約五十平方英裡。即便在白天,幽暗的景象仍能給人一種壓抑感,在森林的深處更是如同陰沉黑夜一般。而德軍第275擲彈兵師就隱藏在黑暗角落,等待著盟軍到來,並在在盟軍可能經過地點地區布下無數個陷阱和地雷。
  • 二戰德軍「梅利託波爾」戰役,德軍2個步兵師最終只剩下300人突圍
    有理不在聲高  無理怎敢胡言二戰德軍「梅利託波爾」戰役,德軍2個步兵師最終只剩下
  • 二戰中歐洲戰場上的轉折點—庫爾斯克戰役
    庫爾斯克戰役是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大規模進攻,也是歐洲戰場中蘇德戰爭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德國在歐洲戰場上一直都是勝利的姿態,但是在這場戰役失敗之後,勝利的天平就慢慢的倒向了蘇聯這邊。在1943年初,德國在史達林戰役中受到了重大挫敗,而蘇聯則是趁熱打鐵,準備乘勝追擊,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追擊的過程中,卻掉進了德軍的陷阱,由此被德軍一舉攻佔了剛失去了不久的哈爾科夫。蘇聯無可奈何之下只得退回到了庫爾斯克,可是佔到了便宜的德軍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集結了大批軍力,準備一舉拿下庫爾斯克,就這樣,這場二戰中具有轉折性意義的戰役打響了。
  • 療傷時刻,殘酷戰爭中閃現出的人性之光
    1944年秋季,盟軍在德國、比利時邊境的許特根森林裡,與德軍展開了一場為期三個月的拉鋸戰,在這場被稱為血霧森林的殘酷絞殺戰中,出現了兩件展現人性光輝的事情,一個是德軍中尉倫菲爾德,他為了營救受傷的美軍士兵不幸陣亡。
  • 二戰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慘敗,責任到底該不該讓希特勒來背?
    李三萬 摘要:二戰蘇德戰場,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是個具有轉折點意義的重大戰役,德軍在戰役中慘敗,徹底喪師了在蘇德戰場上的主動權。對於這場戰役,戰後很多德軍高級將領都將責任歸咎於希特勒的瞎指揮,這個責任到底該不該讓希特勒來背?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為何比史達林格勒戰役意義更重大?斷了脊梁
    但對於1943年7月5日展開的庫爾斯克戰役來說,德軍發動的堡壘行動,不僅在戰場形勢和綜合優勢上,蘇軍完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而且整個二戰環境和國際形勢也完全對蘇軍有利。這是因為,堡壘行動展開時,德軍南北兩路夾擊攻勢因莫德爾北線集團受阻而半途而廢,而曼施坦因南線進攻雖然有意想重振裝甲進攻優勢,卻遭遇到蘇軍強大的反攻而變得虎頭蛇尾。
  • 二戰德軍步兵連實戰時的戰術實施全部圍繞著幾挺MG42機槍展開戰鬥
    英國人平均五個人犧牲才能擊斃一名德軍,美國人平均三名美國大兵的戰死,一百發炮彈上千發子彈才能幹死一名德軍士兵,東線就更不用講了明斯克戰役,基輔戰役,莫斯科戰役,史達林格勒戰役,列寧格勒戰役,勒熱夫三次進攻戰役,哈爾科夫戰役等等,這些戰役在二戰初期的東線戰場蘇聯與德軍戰損比基本達到1比10,1比8,1比6等等。
  • 二戰最慘烈的戰役:士兵平均活10分鐘,6個月陣亡200多萬
    二戰是一場範圍非常大的戰爭,有很多人都因此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對於士兵而言,他們也不是主動上的戰場,而是把這件事情當成了自己必須履行的職責。有很多士兵,都留下了戰爭後遺症,特別是在晚上,根本就沒有辦法入睡,還會看見曾經的敵人、戰友、以及所有發生的一切。這讓他們感到非常疲憊。但比起這些,還是士兵們自己的生命比較重要。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慘烈的戰役之一: 蘇捷什卡戰役
    蘇捷什卡戰役(1943年5月15日-6月1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為粉碎德、意軍隊的"圍剿",在南斯拉夫波士尼亞東南部蘇捷什卡河附近進行的戰役
  • 二戰阿登戰役德軍的悲壯空降作戰,綠魔鬼的絕唱
    二戰初期,德國傘兵從天而降,出其不意地發動了多次奇襲:在丹麥和挪威譜寫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空降作戰的篇章;空降攻佔所有荷蘭機場,為德軍迅速佔領荷蘭提供保證;突襲比利時埃本·埃馬耳要塞創下二戰中最大膽空降行動的紀錄;克裡特島戰役被算作二戰中唯一一次以傘兵部隊為主實施的攻堅戰。這些空降作戰為德軍「閃電戰」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營救墨索裡尼的橡樹行動,卡西諾戰役,德軍傘兵戰績赫赫,贏得了「綠魔」的綽號。
  • 二戰德軍在東線戰役中的老照片,190個師在炮火中一路高歌
    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是來自於二戰歐洲戰場蘇德戰役中的老照片。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照片拍攝於蘇德戰爭期間,在1941年6月22日,德國集結了190個師約300多萬名德軍士兵對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自此蘇德戰役正式打響。
  • 二戰德國第二裝甲師戰史阿登戰役基本全軍覆沒
    最早成名之戰是在德國吞併奧地利時期,在佔領奧地利維也納之後,該部隊吸收了大量奧地利維也納地區的青年,所以德國第二裝甲師也稱為「維也納」裝甲師,1939年參加波蘭戰役時期其餘幾個德軍機械化部隊都進展順利,只有第二裝甲師遭遇到波蘭軍團主力部隊,激戰之中一損失百分之五十兵力和裝備一舉擊潰牽制波蘭正規軍12萬主力,等到友軍完成穿插包圍了波蘭正面反擊部隊後,戰鬥才落下了帷幕。
  • 《勒熱夫戰役》又是二戰蘇聯戰場的慘烈
    栩栩如生的小人物,大大咧咧的喝酒,認老鄉,對生活小插曲的閒聊,仿佛戰爭只是日常,發現雪茄的歡喜,也有歇斯底裡的吼叫,接受不了殘酷的場面而失態,,各演員不同的微表情不同職位的不同心態不知道在得知沒有援兵的情況下,他們內心是怎樣的,只看見一片沉默,眼光有點茫然,好像時間停滯在那一刻勒熱夫戰役,著名的戰爭絞肉機二戰蘇聯戰場的慘烈,已看太多,我喜歡那片土地的人們
  • 二戰老兵黃君裕曾參加諾曼第登陸 是所在部隊唯一倖存者 攻堡壘 搞...
    □文/江門日報記者 畢松傑日前,臺山市華僑文化博物館內,一套漂洋過海、保管如新的二戰軍裝對外展示,它的主人是曾在諾曼第登陸、許特根森林等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的黃君裕
  • 二戰太平洋戰爭最慘烈的戰役: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1945年4月,衝繩戰役爆發。等到美軍一登陸戰鬥立刻陷入白熱化,美軍只能一點點的前進和日軍爭奪,戰鬥相當慘烈,重大的傷亡在所難免。慘烈的戰鬥讓美軍對接下來進攻日本本土都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戰鬥打到5月8號,傳來德國侵略者投降的消息,美軍向日軍陣地傾瀉了大量的彈藥以示慶賀。而日軍卻是兔死狐悲,更加的絕望,發動了大規模的自殺式進攻,結果全部被擊退,陷入困境。
  • 拉普蘭戰役的簡介 拉普蘭戰役的結果如何?
    拉普蘭戰役的結果1944年9月至1945年4月,發生在納粹德國與芬蘭之家的拉普蘭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前,德國對近鄰發動的又一次軍事行動,其目的在於給決意倒向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芬蘭一個「教訓」。拉普蘭戰役也被認為是二戰軸心國即將垮臺前,在歐洲最後的「困獸之鬥」。拉普蘭戰役的結果導致一千名德軍和近八百名芬蘭軍人陣亡,芬蘭北部的大部分德軍被迫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