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是二戰最為關鍵的一年,這一年不管是軸心國還是反法西斯盟軍都展開了數次重大戰役,因為雙方心中都明白最關鍵的時刻已經到來,這場戰爭走向就和1944年緊密聯繫起來。美軍統帥艾森豪在1944年10月在布魯塞爾與其他高層指揮商議後,制定了冬季進攻的計劃,這個計劃圍繞著一個戰役進行,那就是許特根森林戰役。在二戰歷史上許特根森林戰役是在德國本土進行的時間最長的戰役,從1944年9月到1945年2月在德國和比利時的邊境上展開。這場戰役結束後,許特根森林被德軍冠以"血霧之森"的稱號。
從1944年10月28日開始下達了作戰指令,英第21集團軍向德國魯爾區發起戰役,爭取在萊茵河建立陣地,而美第一集團軍在科隆附近的萊茵河畔建立陣地,第九集團軍負責第一集團軍的左翼防禦任務,第三集團軍負責右翼防禦任務,第六集團軍充當輔助作用,進攻的發起時間將從三個軍團在萊茵河畔建立陣地完畢後開始。在進攻發起之前盟軍發現了一個非常嚴重且隱蔽的問題,那就是第一集團軍的第七軍承擔主攻任務,一旦發起進攻第七軍右側的許特根森林就可以成為德軍發起反擊的地方,這無疑是一根釘子扎在了美軍進攻的道路上,所以在展開主攻之前美軍決定奪取許特根森林的控制權。
許特根森林地處比利時與德國的邊界上,總面積達到了五十平方公裡,這一片森林有很多一百多英尺高的松樹,到了黑夜整個森林陷入寂靜,給人一種喘不上氣的壓迫感,森林內部的環境也是非常複雜,很多地方的只能允許人彎腰通過,雨、雪、霧等複雜的自然條件交織在一起,在這樣一處謎一樣的地方,即將展開一場戰役。不管是美軍還是德軍其實都不適應這種森林作戰,此前都是城鎮戰或者是平原裝甲戰,而這一次在許特根森林的戰役,是雙方都不習慣的作戰方式。德軍得知美軍不日將要進攻許特根森林,隨即加強了許特根森林的防禦,既然是森林就鋪設大量的地雷,修建大量的暗堡,這對於美軍來說是一個不利的情況,在原本視野不好的森林裡修建暗堡,無異於將傷亡率提高了很多。
美軍還有一個問題沒有意識到,魯爾河谷的大壩還在德軍手中,美軍儘管修築了很多橋梁,但是只要德軍開閘放水,這些橋梁一時間就會被衝得一乾二淨,而渡河的美軍部隊也會被困住,德軍就可以就他們消滅。德軍守住許特根森林就可以保持這個優勢,美軍就無法對水壩造成威脅,而且一旦進入許特根森林作戰,美軍的空中支援也沒有了用武之地。
第一集團軍的士兵在九月的時候與許特根森林有過接觸,與德軍進行了一場短暫的戰鬥,那個時候盟軍就發現在許特根森林裡別說進行大軍團作戰了,就連一個排的士兵多無法協同作戰,從幾米外就看不見敵軍,也沒有開闊地,只有一些只能困難通過的小道,在這裡地圖已經可以退出了,因為根本無法從地圖上獲得森林裡的信息,德軍還想出了獨特的作戰方式,將大樹砍倒後埋設地雷,美軍只要移動大樹就會引爆地雷,德軍就會向爆炸地開火,這種作戰方式造成的損失是難以估計的。儘管空中支援已經沒有用武之地了,但是必要的炮火攻擊還是得有的,這也是美軍常用的作戰伎倆。
隨後在晚間十一點展開了進攻,諷刺的一點是美軍因為自己的炮火攻擊引發了森林大火,很多美軍在其中喪生,而德軍在暗堡裡毫髮無損。德軍埋設的地雷又對美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試想一下在森林裡每走一步就會有踩到地雷的可能,而整個許特根森林總面積達五十平方公裡,美軍在作戰初就失去了繼續作戰的動力,但是指揮層下達的命令只有兩個字:"進攻",前線士兵只能硬著頭皮向前挺進。
第九師和第三裝甲師損失了百分之八十的部隊,損失人數達到了驚人的四千多人,而慘烈犧牲的換來的僅僅是向前推進了不到三公裡,德軍雖然也損失了三千多人,但是許特根森林依然牢牢地握在德軍手中。第九師因為損失嚴重而被二十八師換下,二十八師的士兵剛來到許特根森林的時候,認為這一片森林會被輕易攻破,面前的德軍只是一群烏合之眾,儘管看到兄弟部隊第九師士兵臉上都展現著絕望,但是二十八師的士兵心中依舊保持著樂觀情緒。不過之後的結果我們都能想像到,二十八師的士兵剛進入許特根森林就明白了第九師的損失為什麼那麼慘烈,到處都是彈坑和屍體殘骸,地上零零散散的都是遺留下來的裝備,很多土地和樹木上還沾有血跡,原本想著輕易取勝,但是現在看來只能面對殘酷的現實了。
天氣也沒能給士兵帶來好情況,森林裡又潮又冷還有下雪,氣溫低得讓士兵難以忍受,提出的棉衣補給遲遲沒有達到,士兵們不要說作戰了,連溫飽都成了問題,士氣不出意外的低落了,士兵們只能蜷縮在戰壕裡互相取暖,但是在惡劣的天氣下還是無濟於事。一零九團的士兵也來到了許特根森林參與作戰,剛踏入森林就發現在這個地方就連指揮隊伍都是一個大問題,儘管一零九團的士兵作戰水平是非常出色的,但是在許特根森林就如同張飛打棉花有勁使不上,地圖無法提供準確的信息,很多士兵失去了自己的位置,有部分士兵因為急躁的情緒而直接衝向了德軍的總指揮所,但是暗堡和地雷讓他們狼狽不堪,無奈只能下令暫時停止進攻。到了夜晚德軍的狙擊手又開始攻擊美軍,很多美軍就躺在地上任由血液流幹,而醫務兵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離開世界,美軍士兵的目標逐漸發生改變,原本是為了攻佔許特根森林而戰,現在是為了生存下去而戰,直到第十二團的士兵換下了損失慘重的一零九團。
11月2日一一二團從南部發起進攻,只是遇到的情況與此前的一零九團一樣,因為南部森林的地勢並不是特別複雜,所以一一二團在坦克的協助下控制了部分地區,完成了預定的目標。之後持續進攻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一一二團到達了二十八師的預定目標,此時的德軍因為此前的順利而失去了謹慎,在暗堡裡喝酒打牌,這給了美軍很好的作戰優勢。德國指揮部在收到美軍進攻許特根森林的消息後便迅速商議作戰計劃,將一一六裝甲師、第十六裝甲團派到許特根森林協助德軍發起反擊,很快就對美軍形成了夾擊之勢,美軍沒有挺住德軍的進攻向東逃離。
美軍的預備部隊也早就投入了戰鬥,彈藥食品補給非常匱乏,唯一的補給線還被德軍天天埋上地雷,補給線上到處是卡車和物資的殘骸,最後沒有辦法只能讓工兵也投入戰鬥,只是收效甚微。德軍還在山脊上建立了炮兵陣地,將山腳下的美軍轟擊了數日,駐守在山腳下的美軍幾乎崩潰,很多士兵放棄了作戰逃離了戰場,很多美軍缺乏的並不是作戰的勇氣,而是繼續作戰的決心。
美軍缺少補給還要每晚待在戰壕裡,氣溫低於零度戰壕裡都是水,空氣潮溼而陰冷,德軍派出了兩個營的士兵向美軍發起反擊,雙方展開了激戰,而搞笑的是美軍還將一份錯誤的電報發給了一一二團的指揮官,讓他立刻返回師部,儘管一頭霧水但收到了命令之後就返回了師部,只是指揮官打算繞開德軍返回師部時不慎被發現,身中兩槍昏迷了過去,隨後被美軍工兵發現。美軍的持續傷亡引起了高層的反應,進攻被取消了,第一集團軍的下令撤回前方的作戰部隊,只是撤回的部隊並沒有多少,因為在撤退時還遭到了德軍的攻擊。第二十八師的損失情況極其嚴重,損失兵員達到了六千多人,一一二團幾乎到了全軍覆沒的情況,傷亡人數達到了近九百人,二百多人被俘虜,還有四百多人失蹤,三十輛坦克被摧毀。
天氣就如同一個死對頭一樣一直破壞著美軍的作戰,第九集團軍向德軍佔領的城鎮展開轟炸的計劃也被迫推遲,一直到了11月16日天氣總算是放晴了,美軍派出了數千架戰機向德軍佔領的城市展開轟炸,德軍總算是感受到了恐懼,轟炸之後就是熟悉的裝機部隊和步兵協同推進作戰,德軍開始頑強抵抗,一直到11月末第九集團軍才以近一萬人的傷亡換來了魯爾河岸,只是從許特根森林推進的部隊依然是沒有進展。為了許特根這一處噬人之地,美軍將兩個集團軍都投入進去,但是許特根森林就像一處無底洞一樣,根本看不到佔領的希望,經過一個月的激戰,許特根森林已經變成了一片血霧之森,遍地都是屍體,空氣中散發著陣陣臭味。
再怎麼堅韌的東西總有被攻破的一天,美軍以慘烈的傷亡情況換來了戰果,德軍的據點逐漸被一處一處拔掉,到了12月13日美軍終於抵達了魯爾河岸。而且美軍也意識到了不佔領魯爾大壩的後果是多麼嚴重,在不解決大壩帶來的威脅之前,不能通過魯爾河,用飛機炸毀大壩是不可能的,只能從陸上佔領大壩。美軍從幾個方向進攻大壩,打算對大壩展開合圍,但是德軍在阿登地區發起了大反攻,導致美軍的進攻持續了三天就被迫停止了,第一集團軍從11月16日到12月5日損失了兩萬多人,值得欣慰的是大壩最終被攻破,美軍進入了大壩破壞了水閘系統,美軍渡河就再也沒有了威脅,圍繞著許特根森林的戰役也宣告結束。
這場戰役的慘烈程度絕對可以在二戰史上排上名次,但是因為這是美軍歷史上損失最大的一場戰役,換來的結果卻匹配不上慘重的損失,所以這次戰役並沒有在教科書或者軍事資料中提到很多。戰爭的慘烈一方面體現在人員的損失上,而更加慘烈的是成果和勝利都是屬於指揮官的,而在前線賣命犧牲向前挺進的永遠都是那些士兵,他們的犧牲對於指揮官來說是微不足道的,戰爭的無情冷酷顯露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