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紅酒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在這場戰爭中,美國人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主要戰勝國之一、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美國人信心滿滿地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試圖在國際上和英國人平起平坐。但無情的事實狠狠地抽了美國人一巴掌,美國人並沒有獲得自己期望的國際地位,和英法平起平坐不過是個笑話,美國人甚至被擠出了自己倡導的國聯。憤怒、沮喪的美國人被迫選擇了離場,逐漸遠離國際事務,開始臥薪嘗膽韜光養晦。當然,美國人在臥薪嘗膽的同時,也一直沒有閒著,到處給英國人埋雷,最終引爆了二戰火藥桶。
一戰後,由於遭到英法的無情打壓和排擠,美國人逐漸遠離國際事務,開始韜光養晦,全力發展經濟。到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景象,這就是著名的「柯立芝繁榮」。柯立芝繁榮一直持續到20年代末,儘管1929年美國遭到了席捲資本主義世界的大蕭條衝擊,但美國始終保持著經濟霸主地位。二戰前,美國的GDP接近2000億美元,工業產值佔到世界總份額的38.7%,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經濟和工業強國。儘管在國際聲望和軟實力方面仍然和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人有一定差距,但在經濟和工業領域,美國人佔據絕對的壓倒性優勢。這也是美國人一心想要取代英國人的主要原因。
當然,想要取代英國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英國人積累了上百年,底蘊雄厚,而且擁有遼闊的殖民地,如果正面硬碰硬美國人自知仍然沒有那個實力,美國人被排擠出自己倡導的國聯就是個例子。既然正面鬥不過英國,那美國人只能在暗地裡使絆子了。美國人的策略是扶持對英國以及其盟友法國有威脅和挑戰的競爭對手,比如德國、日本和蘇聯。這三個對二戰起到重要影響的國家實際上是美國人一手扶持起來的。德國人和英國人的矛盾不言而喻,一戰後德國和英法的矛盾進一步加劇。
但由於德國在一戰中傷了元氣,又遭到英法的限制,還背上了巨額的債務,因此根本無力再挑戰英法。在這種背景下,美國人對德國進行了全面的扶持,使得德國在短短的二十年內就再次崛起,並開始向英法復仇。據統計,1924年到1933年,通過華爾街的國際財團經手流入德國的貸款總額為330億馬克,可以說美國對德國進行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援助。僅僅飛機一項,1934年8個月中,美國對德國的出口數量就比1933年增加了不止5倍。正是得到了美國的支持和援助,德國才具備了挑戰英國的實力。
同時,美國人還扶持了蘇聯和日本。蘇聯和英國的關係一直不睦,從沙俄時代,英國和俄國就一直在爭鬥。蘇聯成立後,英國又是幹涉蘇聯事務,又是對蘇聯進行封鎖包圍,兩國關係一直處於敵對中。即使蘇德戰爭爆發後,雖然英國和蘇聯攜手對抗德國,但英國人骨子裡仍然非常敵視蘇聯。1940年,由於蘇聯入侵芬蘭,英法甚至打算轟炸蘇聯的高加索油田。對於如此一個被英國視為眼中釘的龐然大物,美國人自然不會放過。蘇聯成立後,美國一直在和蘇聯人做生意,向美國輸出了大量的技術設備和人才。可以說,蘇聯能實現工業化,美國人功不可沒。日益崛起的蘇聯人很快成為了英國人的勁敵,蘇聯人在高加索、巴爾幹、波羅的海等地和英國人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搞的英國人焦頭爛額。至於日本,那更不用說,日本的大部分戰略資源和機械設備都來自美國,可以說是美國人一手扶持起來的。德國、蘇聯和日本的崛起,使得英國人疲於應付。羽翼日豐的德國、蘇聯和日本在歐洲、亞洲、太平洋等地開始挑戰英國。
德國人在歐洲到處侵略,蘇聯人趁火打劫,而日本人同樣在亞太地區興風作浪,日益衰落的英國人根本無法應付如此多的強大對手和日益惡化的局勢,最終局勢變得一發不可收拾。英國人在和德國、日本以及義大利的爭鬥中國力日益流失,而坐山觀虎鬥的美國則在背後一直暗地裡支持他們。比如,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大部分石油、廢鋼鐵、銅等戰略物資都來自美國。此外,日本還從美國獲得了大量的貸款。僅僅1938年美國就向日本提供了1.25億美元的貸款。
可以說,德國和日本發動侵略戰爭都和美國人有關,美國人就是背後的主要推手。一定程度上講,二戰正是美國人長期精心布局和埋雷的結果。最終,美國人的陰謀得逞,以英法為目標的二戰全面爆發。在這場戰爭中,由於英國人元氣大傷,無力維持自己的霸主地位,因此被迫把霸主地位讓給了美國。而德國、蘇聯、義大利和日本等幾個國家,同樣在二戰中被打得一地雞毛,坐收漁利的美國成為了最後的贏家,成功取代英國成為了世界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