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後,英國坐視德國納粹發展壯大其實有著不得已的苦衷

2020-12-23 crazy歷史

一戰後德國崛起,而作為曾經一戰戰勝國的英國,卻坐視德國的強大,一味妥協,最終卻引火燒身。雖然現在看來英國採取的綏靖政策確實不太理想,但是在當時的英國來說,確實有著很多不得已的地方。

第一、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

英國是歐洲國家,但是作為歐洲大陸的離島國,對於歐洲的態度卻總是和其他歐洲國家有所不同。英國一直奉行歐洲大陸的均勢政策,這幾乎是其秉持了數百年的理念,迄今依舊影響著英國的對待歐洲諸國的方略。因為對於英國而言,大陸均勢,那麼才能相互牽制,而不會有精力對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產生覬覦之心。但是如果大陸一旦被統一,如當年拿破崙治下的法國一般,那麼必然會對英國造成極大的威脅。

一戰之後,奧匈帝國被肢解,已經無力問鼎大國的地位。德國作為戰敗國,受到了《凡爾賽條約》的嚴格制約,不僅割地,還要賠款,實力上大為削弱。這就導致在歐洲大陸法國一家獨大。這個英國秉持的理念有了衝突,所以,當德國賴帳不進行賠款的時候,英國態度曖昧,不置可否就是出於這個原因。

第二、殖民地蠢蠢欲動

一戰勝利之後,英國得到了德國很多殖民地。英國的領土面積進一步擴大,達到了驚人的3300萬平方公裡的龐大疆域。比成吉思汗及其後代建立的蒙古帝國還要大上一千多平方公裡。這是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成就。然而,這份禮物卻並不能讓英國歡欣鼓舞。一戰過後,世界各地的獨立運動進行的如火如荼,這令剛剛在一戰中消耗了大量精力的英國倍感焦頭爛額。大英軍隊簡直成了救火隊員,然而殖民地此起彼伏的獨立運動根本就不可能完全撲滅。精疲力盡之下,讓本來元氣大傷的英國更是雪上加霜。

第三、一戰的損失極為慘重

經濟上的慘重損失這裡不再細說,一戰之後,英國從一個財政盈餘的國家變成了欠下高額債務的國家。而按照當時英國的經濟狀況,想要如數還清這些美國貸款,幾乎要用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除此之外,一戰中,英國共有890萬人被徵召入伍,幾乎佔盡了全國的青壯年,動搖了英國社會對戰爭的看法,尤其是傷亡200多萬人,致使幾十萬婦女成了寡婦,幾十萬適齡女青年找不到丈夫。人數上的巨大傷亡,經濟上的巨大損失,令英國無論上下對戰爭都極為厭惡。而如果英國不願意坐視德國的壯大,那麼面對民族主義盛行的德國,戰爭幾乎是唯一的選項,這是已經極度厭倦戰爭的英國所不能接受的。

第四、禍水東引,利用德國消滅崛起的蘇聯

雖然著名的鐵幕演說是在二戰結束後進行的,並因此拉開冷戰序幕。然而英國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對於精神上採用共產主義,經濟上採用社會主義的蘇聯有著天然的敵視。而如果能假人於手將初生的蘇維埃政權消滅,那麼絕對是最佳的結果。利用反共反猶太主義作為宣傳口號的德國納粹無疑被英國當作最好的選手。即使在二戰發生之後,英國人這種天真的想法依舊存在。直到德國人的炸彈從倫敦的上空落下,英國人才如夢方醒,匆忙抵抗。

從整個一戰後到二戰前的過程中,英國對於德國的崛起一直採取著坐視的態度。它不願法國一家獨大,所以需要德國對法國進行牽制。同樣也不想德國被玩弄民族主義的納粹操控,但卻發現除了戰爭一途之外沒有其他選項。後來想利用納粹之手消滅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結果卻被希特勒擺了一道。可以說,英國在這整段時期,其實一直在做著錯誤的選擇。他們認為事件會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結果卻並沒遂心願。

相關焦點

  • 納粹德國的猶太幫兇
    英國著名化學家威廉·克魯克斯爵士在1898年的英國科學促進會上警告說,如果找不到新的肥料來源,人類面臨大規模饑荒的局面將不可避免。哈伯經過5年潛心研究,終於找到新肥料的製造方法。研究成果就是發現氫與氮結合形成氨的技術,這個重大突破立即得到德國最大的化學公司——巴斯夫公司的認可,巴斯夫隨即組織一批科學家把這項研究成果應用到工業生產中去。1913年9月,巴斯夫開始以每天數噸的速度生產氨。
  • 一戰時法國打不過德國,可為什麼二戰時法國仍然打不過?
    一戰時法軍是協約國的主力,法國本土也是西線的主戰場。不過法軍非常賣力氣,明明不可能打敗德國,仗著有一群幫手打贏了。 然而到了二戰的時候,法國仍然是德國的目標。可這一次法國幾乎連抵抗的勇氣都沒有了,自從德國攻破了馬奇諾防線後,法國是徹底失去了信心,一路潰退,最終只能投降了事。
  • 【軍武遊戲】一戰遊戲中沒有德國劇情就是因為這個!
    上周我們說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的德國的發展。接下來的事情就是眾人所知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了。
  • 希特勒如何通過「無間道」創建了發動二戰的德國納粹黨?
    眾所周知,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而領導德國發動世界大戰的就是納粹黨及其領袖希特勒。但鮮為人知的是,希特勒與德國政黨結緣和創建納粹黨的人生始於德國警察部門的一次「無間道」。而一戰的結束讓把全部身家都給了德軍的奧地利人希特勒再次面臨成為流浪漢的風險,只得在德國陸軍裡當所謂的「偵查員」餬口度日。因為戰爭已經結束,所以希特勒這個「偵查員」實際上是監視德國社會的特務。1919年9月,希特勒的上司命令希特勒去調查一個名為「德國工人黨」的小團體,於是希特勒便前往「德國工人黨」舉行集會的小酒館。
  • 海中狼王,納粹德國王牌潛艇艇長,未戰死沙場,而死在了意外事故
    英國也更是率先擁有海上最強大武器航母。英國憑藉呈壓倒性優勢的海上力量佔據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更是在一戰中聯合法俄打敗了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德國在一戰時,無論是驅逐艦、護衛艦、戰列艦、巡洋艦都佔不到優勢,因此在海戰中吃了大虧。20世紀30年代,黑暗的納粹政權統治著德國。希特勒歇斯底裡的叫囂要把德國的武力練到最強大,以圖徵服世界。
  • 為何說德國就是贏得所有戰役也必然會輸?
    作為用僅僅10年不到就迅速東山再起的國家,納粹德國有著強大的實力和戰爭潛力。 而更令人不寒而慄的是,關於德國的失敗,早在1941年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英國首相邱吉爾在大西洋上簽訂《大西洋憲章》時就安排得明明白白。 而此時的德國正在大踏步橫掃蘇聯的路上,蘇聯大軍在一潰千裡和喪城失地,完全沒有反敗為勝的跡象,美國和英國卻已經開始準備德國的後事了。 這是未卜先知嗎?
  • 二戰結束後,納粹德國著名軍人的結局如何
    ,1938年2月拉貝被召回,回到德國後演講並揭露日軍暴行,並寫信給希特勒,提交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報告,希望德國政府出面對日本施加壓力。戈林,第三帝國二把手,納粹德國政軍領袖,一直受元首希特勒(搞搞比利)青睞,究其原因還是他是對於希特勒早期十分重要的一個人,被希特勒任命空軍總司令,也是德國王牌飛行員之一,有著擊落22架敵機的傲人戰績,被授予最高級別軍事獎章
  • 專訪歷史學家埃文斯(上)丨納粹上臺是德國人民的選擇嗎?
    1933年之前,德國沒有保守黨這樣的政黨——當然,這也是為什麼戰後如康拉德·阿登納這樣的政治家組建了基督教民主黨,將天主教徒和新教的保守派聯合起來,避免宗教上的分裂所造成的災難;20世紀初的德國有著非常強大的工人階級,有大規模的工業經濟,社會主義者在一戰後分裂,形成兩個左翼政黨: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就連自由派政黨也因為俾斯麥使的手段分裂了。
  • 一個你不曾了解過的納粹德國 | 理想國線上沙龍NO.1
    掃碼進理想國Bilibili直播間即可參與關注Up主可準時獲取活動提醒活動介紹第三帝國並非一個新鮮話題,提及納粹德國,我們會條件反射般地想起許多關鍵詞:二戰、大屠殺、集中營、猶太人……而在此之外,我們對納粹德國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
  • 一戰和二戰,同樣是法國與德國,為何戰爭的結果截然相反
    德國在一戰中,屬於新興國家,在對國際的影響顯得非常無力,面對英法美聯合殖民地對德國的封鎖,德國失去市場,經濟困頓。 這也是為什麼德國在戰場上並無明顯頹勢的情況下選擇投降的原因,本身缺少殖民地的德國,又失去英法殖民地市場,也就失去經濟發展的動力。
  • 一戰前義大利是德國盟友,戰爭爆發後為何投靠了英國
    英國作家班傑明·迪斯雷利說過一句名言:「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二戰時英國首相邱吉爾也在一次演講中引用過這句話,從此世界聞名。在一戰中,義大利為這句話作了最佳註腳。義大利有著悠久的歷史。
  • 德國投降後,歐洲人是怎麼報復德國的?蘇聯人的報復簡直慘無人道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宣布向盟軍無條件投降,生靈塗炭的戰爭終於結束,然而瀰漫在歐洲上空的除了終戰的喜悅,還有殘酷的清算,希特勒原本想帶著德意志民族走向世界大統,卻最終給本民族帶來的是滅頂之災,那麼,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特別是由於其在二次大戰時給歐洲各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戰敗投降後是怎麼遭受歐洲各國的報復呢?
  • 曬曬「一戰名將、納粹奶媽」魯登道夫
    筆者認真關注二戰及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已數十載,也閱讀了許多記述這段歷史的書籍文章,今天就專門來曬曬曾經大名鼎鼎的「德國一戰名將」魯登道夫將軍的真實面目。魯登道夫的高論很快即在失望無比的德國人中傳播發酵並釀造出了被納粹主義奉為至寶的「反共反猶」、「種族優越論」及「生存空間論」。1919年2月,魯登道夫回到德國後,隨即藉助自己在一戰中形成的顯赫名聲,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反共和國政府活動,他到處聲嘶力竭地宣傳「只有軍事獨裁方式才能讓德國迅速走出戰敗危機,才能讓德意志帝國重新強大」。
  • 納粹德國——一個瘋狂的國家和它瘋狂的科技發明!盤點納粹德國的黑...
    之所以德國有這麼多黑科技是因為德國的教育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下下納粹德國在瘋狂軍事工業發展下都有那些令人昨舌的黑科技。兩天後開始襲擊英國,共發射1千3百多枚。比利時幾乎遭受同樣沉重的打擊。V-2火箭長47英尺,起飛重量2.8至2.9萬磅,可產生約6萬磅推力。推進劑為酒精和液氧,有效載荷為約2000磅的烈性炸藥,水平射程為200英裡,最大高度通常可達60英裡。
  • 二戰結束後,德國納粹軍官為什麼都逃到了阿根廷,其實是利益博弈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數以千計的德國軍官,以及來自法國、克羅埃西亞等歐洲其它地區的支持者們,擔心蘇聯等國家的報復,紛紛準備去尋找並逃亡新的家園。他們中的許多人都知道,他們會因為自己犯下罪行,而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於是紛紛計劃向外逃亡。
  • 一戰時期還有德皇,到了二戰還有沒有德皇?德國戰敗威廉二世的結局...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意志帝國滅亡。該國是當時世界列強之一,經濟總量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超過英國和法國。但帝國的專橫統治也引發了不滿。 那麼,身處在一個列強環伺的歐洲和一個諸侯林立的德意志中間,人口和領土都不算多的普魯士,又究竟是憑藉何種「神奇的力量」逐漸由弱變強,一步步壯大發展起來的呢?
  •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二戰後成為納粹的庇護地,原因可謂錯綜複雜
    與此同時, 英國擁有的出口物則越來越少, 無力向阿根廷出口相關的工業物資。造成了兩國之間經濟交往出現了巨大問題,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的惡果。由於阿根廷農產品結構與美國相似, 因此美國對於阿根廷的農產品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這引起了阿根廷國內的普遍不滿。加之之前與英國的經濟衝突,阿根廷開始逐漸對歐美各國產生了分歧,這時坐山觀虎鬥的納粹德國決定介入阿根廷的經濟當中。
  • 一戰後法國經濟崩潰,1/3男性非死即傷,二戰德國辱法太陰損
    福煦將軍一戰後預言「這不是和平,而是但是在一戰和二戰之間這二十年當中,法國就把自己的軍事重心都放在了戰略防守上,就是在打造這樣的一條「馬奇諾防線」。這個話放在今天來看,當然我們知道是過時的、古板的、經驗主義的一個錯誤判斷,但是在當時的情境底下,再加上他一戰「法蘭西英雄」這樣巨大光環的加持,其實這話有著非常大的分量。
  • 一戰過後,德國發展經濟、發動二戰的資金,是從哪裡來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喪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16%的煤產地和一半以上的鋼鐵產業。 至於德國的海外殖民地,不好意思,全部都被戰勝國瓜分了。 除此之外,德國還需要賠償1320億馬克,相當於330億美元的戰爭賠款。
  • 一戰、二戰德國都堅持打法國,法國到底怎麼得罪德國了
    德國已經準備好東擴了,慕尼黑陰謀、綏靖政策、閃擊波蘭這一系列行為明顯看出德國的主要擴張方向是向東,結果德國掉頭攻打法國,為什麼德國偏偏還要掉頭回來打法國? 而且縱觀法德歷史,德國都在堅持打法國,普法戰爭、一戰、二戰皆如此。什麼仇什麼怨,法國到底怎麼得罪德國了,德國寧可兩線作戰也要打法國的原因是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法、德兩國的矛盾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