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德國納粹軍官為什麼都逃到了阿根廷,其實是利益博弈

2020-12-24 尋跡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數以千計的德國軍官,以及來自法國、克羅埃西亞等歐洲其它地區的支持者們,擔心蘇聯等國家的報復,紛紛準備去尋找並逃亡新的家園。

他們中的許多人都知道,他們會因為自己犯下罪行,而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於是紛紛計劃向外逃亡。

當然,本期要講的問題不是他們逃跑的原因,而是要講為什麼他們中的很多人,會選擇阿根廷作為他們的目的地。

當盟軍在柏林升起他們的旗幟,德國籤署投降協議後,1945年五月八號前夜,對於那些戰爭罪犯來說,一件事情是清楚的:德國甚至整個歐洲大陸對他們來說,已經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了。

但即使整個政權垮臺,戰爭結束,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建立的整個系統都崩潰了。以前的法西斯崇拜者還仍然存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 ,但人們也同樣認識到法西斯勢力有多麼可怕。

即使在他們失敗了,在歐洲,許多有權勢的人,仍然是法西斯的支持者,並打算繼續支持下去。

舉個例子,西班牙自稱是一個中立的國家,但卻和德國關係很親密,也是其支持者。西班牙在佛朗哥統治時期,由於忙於內戰,無暇對外,所以一直是一個中立國家。一段時間,很多逃犯發現在這裡很安全,所以,把西班牙作為逃往其他國家的中轉站。

此外,雖然瑞士是中立國,但一些瑞士上層人物也直言不諱地說,他們對德國有過支持,也幫助過這些逃犯,即使是瑞士天主教會,也曾經幫助過一些德國高級教會官員逃亡。

在戰爭結束後,有一個逃跑窗口期,可以躲避法律的審判,那些想逃離的人,必須考慮他們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想要躲藏到哪裡,在別國換個什麼身份。

在阿根廷,佩龍總統非常願意歡迎這些人員,他是德國意識形態的崇拜者。在那段時間裡,他的外交官和情報人員部署在歐洲各地,幫助許多沒有被抓捕的戰犯出逃。

阿根廷幫助他們從義大利和西班牙過境,直達布宜諾斯艾利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阿根廷總統顯然傾向於支持軸心國,並且在文化上,大多數的阿根廷人,都是德國人、西班牙人和義大利人移民的後裔。阿根廷歷史上還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他們在19世紀初才獲得了獨立,德國人與這些拉美國家建立了緊密的聯繫,而阿根廷顯然是一個親德國家,經濟上與各軸心國有著緊密的合作。

德國政府看到了阿根廷人的支持與同情,所以,兩國之間因此建立了某種特殊的聯繫。在阿根廷有許多德國情報人員,同樣,阿根廷軍官和外交官在歐洲也有擔任重要職務的。

阿根廷政府盡力推崇極權主義行為,試圖帶領國家更多地走向大規模的軍事化,這也是很多重要有影響力的阿根廷人,特別是富有的商人和政府成員,公開支持納粹戰犯逃到阿根廷的原因。就連佩龍總統本人,也曾在20世紀30年代末擔任過義大利軍隊的軍官。因此,德國,義大利,阿根廷存在著特殊的紐帶。

雖然迫於外部壓力,阿根廷在戰爭結束前一個月向軸心國宣,但是一些阿根廷特工仍幫助戰敗的德國軍官在戰後逃跑。阿根廷接受這些人也有經濟方面的原因,納粹在戰爭中獲得了驚人的財富,接受他們就等同於接受了一個個金庫。

1945年,當盟軍準備封鎖最後的逃跑通道時,對很多人來說,很明顯,世界格局將是資本主義的美國和共產主義的蘇聯之間的衝突。一些人,包括佩總統隆和他的一些顧問,預測新的世界衝突將很快在1948年爆發。

許多人都非常現實地看待這個問題,在即將到來的不可避免的衝突中第三方力量,例如阿根廷在未來有望成為平衡兩大勢力的中堅力量。他們設想阿根廷會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大國和世界領袖,如果要扮演世界版圖中的一個重要角色,這些納粹逃犯的到來,阿根廷利用這些人可以在即將到來的美蘇衝突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對於很多德國人來說,阿根廷意味著一個新家,一種新的生活的開始。但情況還是發生了一些變化。很長時間裡,冷戰還在繼續,這些人慢慢發現,他們阿根廷的支持者,不再支持他們,阿根廷也並不是南美洲唯一願意接受他們的國家,許多其他國家,同樣願意接納他們的到來,數百人選擇移民到了巴西,智利,巴拉圭以及南美其他地區。

對於那些1945年逃到阿根廷的人來說,10年後,情況發生了變化,1955年佩羅政府倒臺後,有人擔心新政府可能不會再收納他們,很可能就會把他們送回歐洲,由於新政府對之前政府政策的改革,很多德國人在阿根廷面臨尷尬的境地,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有相當一部分被送回歐洲接受了審判,還有被以色列復仇者抓捕和暗殺的。許多人隱姓埋名,慢慢融入到當地的社會當中去,絕口不提當年納粹的經歷。

當年,納粹戰犯是通過被稱之為「老鼠路線」的逃亡計劃逃到了阿根廷和南美,這個逃生路線主要是通往拉丁美洲,尤其是像阿根廷,智利,巴拉圭、哥倫比亞、巴西、烏拉圭等國。

逃跑計劃主要有有兩條線路:第一是從德國到西班牙,然後是阿根廷,第二是從德國到義大利的羅馬和熱那亞,然後再去往南美。這樣的計劃能夠實現,因為一些國家願意這樣做,接受這些逃犯可以看成是對他們某種形式的同情。還有就是,他們逃到阿根廷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地理位置。

看看1945年的地圖,我們可以看出,歐洲顯然不是一個好地方。即使這些人逃到葡萄牙、西班牙或瑞士等國,但是東方,就是蘇聯,亞洲已經成為美國的控制之下,非洲當時還是法國和英國的勢力範圍,北美洲很顯然,美國、加拿大不能去,所以,考慮到所有的可能,去往南美是合理的。

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唯一可行的地方,是新生活開始的地方,同時,阿根廷政府願意接受他們,所以,他們去向了這裡。

相關焦點

  • 二戰南美各國都向英美靠攏,為何阿根廷卻硬挺德國?
    文/寂寞的紅酒阿根廷位於美洲的最南部,德國位於歐洲的中部,兩個國家相隔萬裡,本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但在二戰時,德國和阿根廷走得非常近,好的就差穿一條褲子。眾所周知,南美向來是英美的勢力範圍,但阿根廷卻明顯的親近德國,絲毫不顧及英美的態度。
  • 二戰納粹德國戰犯幾乎都沒有什麼好名聲,為什麼隆美爾卻是例外?
    其實二戰有很多的軍官都是拒絕希特勒發出的殺人命令,這些人都是出生貴族,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誰能想到納粹後期希特勒曾經下令在法國的軍隊讓其毀掉巴黎,但是當時在法國的德國軍官說:我們是軍人就該服從命令,你這個已經不是屬於戰爭上的了,所以德國將領拒絕執行命令,還有就是雖然二戰時候法國被德國佔領了
  • 以為二戰德國只有男納粹?女納粹比你想像的還兇殘!
    一提起納粹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希特勒,海因裡希等男性,但其實在二戰時期的德國,有許許多多的女性納粹,而她們的手法更是比男人還毒辣!
  • 二戰結束後,納粹德國著名軍人的結局如何
    但此報告當時沒有公開,德國當局禁止他發表在南京的所見所聞。之後,他甚至因此一度被蓋世太保逮捕,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貝拉與中國的淵源在清朝就有了,有興趣可以去了解一下。二中結束後被逮捕,最後面見朱可夫元帥,在確認無罪後,於1946年6月被同盟國判無罪釋放,1950年1月5日拉貝於西柏林中風逝世,最後拉貝墓原墓碑1997年被捐贈給中國位於南京市,到現在都還在,只不過已經破爛不堪了。
  •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二戰後成為納粹的庇護地,原因可謂錯綜複雜
    種種"優惠"條件,使得阿根廷開始更加追隨納粹的腳步。戰爭爆發前,受到德國駐阿根廷使館宣傳鼓動,阿根廷國內出現了大量的支持納粹的民間團體。有些團體成員一度高達三十餘萬,並且受到德國國內納粹黨的各種支持,長此以往阿根廷國內的法西斯浪潮開始風起雲湧,成為阿根廷國內的主流聲音。後來的日子裡,阿根廷無論從文化、政治、民間交往,還是軍事都逐步向納粹德國看齊。
  • 同樣沾滿鮮血,為何二戰後德國高級軍官很少被軍事法庭審判
    二戰結束以後,盟軍在德國和日本分別設立軍事法庭來對戰犯進行審判,即紐倫堡審判和東京審判。同盟國認定的23名戰犯中,只剩下21人接受審判,其中一個患重病,不能到庭,最後只有20人坐上了被告席,戈林等12名戰犯被判絞刑;魯道夫·沃爾特·理察·赫斯等3人被判終身監禁;4人被判處有期徒刑;3人被判無罪。
  • 曾被希特勒深耕的拉丁美洲大地,至今仍有二戰時期德國的影子?
    文/王凱迪 從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國會大廈那一刻起,當希特勒在地下室飲彈自盡之時,曾經風光一時納粹德國便宣告進入了歷史的故紙堆。戰後的德國經過蘇聯與美國的東西並立時代後,基本肅清了當年納粹時代的時代烙印,呈現出一個現代的新德國氣象。
  • 四處躲避,逃無可逃的波蘭鋼琴家被德國納粹軍官所拯救
    《鋼琴家》:四處躲避,逃無可逃的波蘭鋼琴家被德國納粹軍官所拯救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經典二戰電影《鋼琴家》,該片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以一個猶太鋼琴家的視角去描述和見證了二戰的殘酷,呈現了一位鋼琴家在二戰中,顛沛流離,艱難生存的故事。
  • 二戰結束後,那些曾當了德國軍人情婦的法國女人下場如何?
    實際上像瑪麗蓮這樣在二戰後被清洗的無辜女性並不在少數。她們被稱作為"躺著的通敵者",就好像題目中的那樣,她們大多數都可能多少和德國軍官有點關係。但其中的大多數婦女,都是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的瑪麗蓮一樣,都是為了生計、為了能換取食物活下去才被迫和納粹德國的軍官混到一塊的。
  • 德國納粹最後的瘋狂:在得知希特勒自殺後,320名女軍官醉酒陪葬
    眾所周知,在二戰期間,德國納粹也曾犯下了太多罪行,而且在希特勒的領導下,德國軍隊可謂是十分的強大,可即使是如此,在正義之戰面前,德國納粹還是迎來的最後的悲慘結局。
  • 這兩位二戰中的美女間諜,真是讓德國納粹無可奈何
    點擊加【關注】,記譯君的文章將準時送達哦~ 今天準時送達的依然是記譯君的女神節特別篇,在這篇文章裡,記譯君想和大家簡單聊聊二戰中讓德國納粹頭疼不已的兩位著名女間諜——維吉尼亞·霍爾和南茜·維克。
  • 解密二戰德國為什麼會輸
    在希特勒進攻蘇聯之前,沒有哪個國家想直接和軸心國對著幹,因為怕軸心國跟蘇聯結盟,因此英國想方設法在蘇聯和德國之間製造矛盾,美國想方設法拉攏日本制衡蘇聯和德國的聯盟史達林是一個極端務實理性的戰略家,翻臉比翻書還快,既能與德國瓜分波蘭又能與日本做遠東交易,毅然解散只為了更好地與他國促成聯盟。
  • 二戰納粹德國最後的瘋狂,希特勒自殺後,320名女軍官醉酒陪葬自盡
    1945年5月2日,蘇聯紅軍攻佔德國首都柏林的最後一次戰鬥結束,沃羅熱伊金少校向團長請了幾個小時的假逛逛柏林,沃羅熱伊金少校同戰友一起到剛剛解放的帝國大廈,現場觀看希特勒及其侍從藏身的地下掩體。
  • 從二戰結束後的局面看,誰才是最後的贏家?
    就戰後獲得的利益和付出的代價來講,能夠被稱為贏家的,其實也僅有美蘇兩國而已,而兩國之中無疑又以美國獲利最為豐厚。蘇聯:雖然獲利不少,但代價同樣沉重蘇聯作為二戰的主要參戰國,乃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而蘇聯在戰後獲得的利益,主要有以下幾部分。
  • 二戰題材遊戲一直在把納粹洗成 「德國士兵」,我受夠了
    紐倫堡審判結束後,德意志國防軍,也即第三帝國的武裝力量,獲得了集中洗白。隨著戰後的短暫和平逐漸向冷戰過渡,蘇聯崛起成為美國及其歐洲盟友的全新勁敵,北約領導層開始把聯邦德國打造成為中歐地區的反共大本營,與此同時,他們也把前德國軍官重新安置在重要崗位,讓他們向北約軍方人員傳授對抗紅軍的寶貴經驗。
  • 老照片:罕見的二戰後期德國影集,希特勒給納粹青年團成員授勳
    1945年4月25日,柏林,大臣伯克爆料,希特勒正在給納粹青年團成員授勳。4天之後,希特勒自殺。 1945年4月,易比河,蘇聯軍官和美國士兵友情合影。
  • 二戰後清算德國,除了納粹,還一個擁有千年歷史的團體被徹底消滅
    二戰後,同盟國對納粹的清算是很徹底的,所有納粹高官都是抓捕和審判的對象。但是,同盟國覺得還有一個團體要被消滅,否則德國仍有可能再次興起軍國主義,為害世界,這個團體就是普魯士的容克貴族。 容克貴族是指德國的地主軍功階層,他們擁有土地,並以軍功為榮,世代從軍,是支撐德意志軍國主義的主要力量。
  • 二戰中學習俄語並請求俄羅斯軍官支持的德國婦女成為戰爭的受害者
    在每一場戰爭爆發後,總會有不少女性成為戰爭犧牲品,而在二戰中,雖然德國的戰爭的發起方,但不得不說,德國女人在這場戰爭中的處境也是相當尷尬。二戰中的德國女人為了讓避免被多次強姦,不得不學習俄語,找到有權勢的俄國軍官包養。
  • 二戰德國的「奶媽」,小國羅馬尼亞多重要?德國沒它打不起閃電戰
    但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軸心國」遠不止三個,綁在這架戰車上的國家為數眾多,只是後來不被提起。我們都知道,二戰時中國不是孤軍作戰,而是跟美國、英國、蘇聯等國組成盟國。其實德國當時也有自己的小聯盟,除了日本和義大利兩大軸心之外,歐洲的芬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都是德國的盟友,這些國家被稱作「僕從國」,為德國的侵略出錢出力。
  • 二戰閃電投降的法國為何能混進聯合國?美英蘇三國博弈的結果
    二戰閃電投降的法國為何能混進聯合國?美英蘇三國博弈的結果二戰結束後,在英美蘇三國的籌建下成立了聯合國,管理世界。當時的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為英、美、法、蘇(現在的俄羅斯)、中,我們通稱為「五常」。眾所周知,常任理事國具「一票否決權」,聯合國做任何決定,必須要讓五常全部同意才可以,否則都不算數。可以說五常的權力是相當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