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話一下:大英帝國威風堂堂,為什麼美國要搞我?

2021-01-07 觀察者網

大家好,我是王驍,最近大家都看到新聞了,我國某高科技企業被美國各種擠兌,不單單美國擠兌,還要拉上盟友們一塊兒擠兌。英國人說了,等到2027年完全禁止該中國高科技企業。要我說這英國人還是會玩兒,川普哪怕再當一屆總統,那也只能幹到2025年,等到2027年,下下屆美國總統都已經要到中期選舉了。這事兒早就忘了。要說這英國曾經好歹也是日不落帝國,現在淪為要和美國玩兒文字遊戲的地步。那麼美國是如何兵不血刃拆解了大英帝國呢?本期驍話一下,我們就聊聊,靜悄悄的接班人。

要說美國曾經還是英國的殖民地,1783年才贏得獨立,此後英美關係一直很糟糕,1793到1895百年時間,兩國爆發10次大衝突,幾次差點擦槍走火。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和德國奮起直追,與此同時,英國窮兵黷武,打了南非,打了阿富汗,打了一戰,打光一代精華青壯年。戰後英國欠美國85億美元,雖然強撐金本位,但美國黃金儲備已經達到世界百分之44。為什麼要強撐金本位,這個我們後面說。到了1929年大蕭條,工業革命發源地英國,製造業份額已經降到世界的1成,而美國已經達到4成。

1919年巴黎和會,美國第一次嘗試主導世界秩序,在2019年5月18日那期節目中,我們聊到了美國的新帝國主義,避免直接管理殖民地,而是在戰略要地建立基地,輻射全球。對於美國人來說,殖民地要負擔治安和治理成本,如果只是軍事輻射,加上經濟殖民,就可以用低成本來撬動高收益,金融鬼才國家百年前已經想通透了。對地區進行瘋狂投入都是假的,只有佔領消費人口才是真的,放在中國,這個思路也是同的,不用糾結在貧困地區造奇觀,應該直接消滅人口貧困。因此,美國對於英國等老牌殖民主義國家是有著戰略矛盾的,威爾遜總統提出「十四點原則」。「航行自由」,是為了遏制英國海洋霸權;「殖民地平等」,是為了瓦解殖民體系,最厲害的還是「民族自決」,直接中門對狙,掀起了中東歐一堆多民族帝國的內部騷亂。但是威爾遜建立國聯的努力失敗,在國內就被否了,被迫退回美洲大陸稱王稱霸,戰時美國向歐洲提供了103億美元貸款,經濟上已經把手插進歐洲,這意味著美國已經沒辦法置身事外了。一戰後,美國繼續埋頭發展,進入咆哮的20年代,到1929年,美國生產了半個資本主義世界。

一場大蕭條,催生了納粹法西斯,1939年二戰爆發,美國一開始還是不參戰。歐洲被德國暴打,法國亡了,英國被一路趕回老家,三天兩頭要挨德國空軍轟炸。英國首相邱吉爾發表演說,誓與國土共存亡。難啊,太難了,邱吉爾的至暗時刻呀。他們為了換美國人幫忙,派出科學代表團,共享軍事技術以便生產,給了雷達技術,噴氣發動機,近炸引信,後來美國艦隊靠這個橫掃日本航空兵,英國人還分享了火箭技術和核武器的可行性研究,這都是實打實的國之重器。

英國交了底,美國就安心了,你英國不是要和國土共存亡麼?那我們就給海外松鬆土吧。1940年9月,英美籤署《驅逐艦換基地協議》,美國給英國50艘老舊驅逐艦,英國交出8個美洲的軍港和機場,使用權交給美國99年。這意味著英國徹底放棄美洲軍事存在。此後美國通過《租借法案》,六成援助輸血英國。由於英國在歐洲都自顧不暇,澳大利亞等國家面對法西斯入侵,只能靠攏邊兒站。美國順理成章進入了傳統英國勢力範圍,接收全球,1941年到1947年間,美國一共建設了484個海外基地,完成了全球戰略部署。

威爾遜當年的設想,在二戰期間都得到實現,羅斯福反覆抓著殖民地問題打,而邱吉爾吃人嘴短,1941年8月兩人在紐芬蘭發表《大西洋憲章》。明確提出「尊重民族自決」、「保護航行自由」,日不落帝國的那顆太陽已經是下午了。

松鬆土還不夠,把你的錢包搞掉才最重要。英鎊也是英國霸權的支柱之一。英鎊的霸權基礎是金本位,為什麼英國要堅持維護金本位呢?

當時英國是最強工業國,還是最強出口國,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發行英鎊,世界各國儲備英鎊,以此結算國際貿易。這麼做有什麼好處?最重要的就是鑄幣稅,國際貨幣信用穩定,發鈔國一定程度加印貨幣,「憑空創造財富」。貨幣國際化程度越高,鑄幣稅收益越大。次等國家想減少貿易逆差,只能老老實實降進口提出口。鑄幣國方案就簡單,印錢即可。割世界人的韭菜,這個生意多好呀,但是你割的多一點,我就只能割的少一點。美國要當霸主,那就得讓英國往邊兒上稍稍。

有人說貨幣霸權的基礎是黃金,有的人認為貨幣霸權的基礎是石油,有的人認為貨幣基礎是信用。各有各的道理,但是我認為,貨幣霸權的基礎很簡單,那就是霸權。霸道和王道是不一樣的,說白了就是軍事實力。一個暴論送給大家。一戰以前英國的海軍指哪兒打哪兒,那英鎊就是霸權。一戰英國七成船隻被德國擊沉,海運幾乎崩潰,那還玩兒啥。結果邱吉爾老朽居然還想硬剛維持金本位,但是你英國已經不是第一工業國,也不是第一軍事強國了,怎麼維持?

二戰打完前,美國人出面了,1944年7月,美國拉了44個同盟國在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你們都別鬧了,聽我張羅吧,美元和黃金掛鈎,各國貨幣和美元掛鈎,不要隨便貶值,你們做生意都以美元為基礎。從此到1973年,美元都是名副其實的「美金」,大家用了30年,這期間,美國的法律,美國的規則,美國的商品佔領了全球,雖然最後布雷頓森林體系崩了,但是美元作為世界貨幣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對於很多人來說花美元已經是一個常識,甚至跟美國都沒什麼關係,蘇聯解體賤賣武器,非洲軍閥群雄爭霸,社會主義祖國擁抱國際市場,都得老老實實用美元,英語不是國際語言,美元才是。這就是習慣成自然,自然成信譽。關於貨幣霸權這個事兒,我們未來可以專門做節目聊聊。

1946年3月,邱吉爾訪問美國發表「和平砥柱」演說,正式提出「英美特殊關係」,幾個基礎,一是「昂撒文化認同」,血緣語言和法律,二是共同戰略和戰時友誼,第三是邱吉爾個人碎碎念,強調了自己和已故的小羅斯福總統的私人友誼。這話也得到了美國承認,1949年北約成立,英美繼續靠攏,美國秩序下,美國吃肉,英國也吃肉。1950年美國外交文件就寫過「鐵幕以西,英國是美國之外唯一有強大軍事力量的國家,實質上英美建立了某種特殊關係。」

好話說了那麼多,沒問題了吧?開玩笑,這是政治,表態歸表態,英國的老舊帝國,美國還是不會留情,就是要拆到底。50年代前後,小羅斯福給殖民地埋的雷開始陸續爆炸,英美小吵過好幾次,巴以問題雙方立場相對,在新中國問題上、關於出兵朝鮮,是否使用核武器,英美態度也完全不同。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英法為了保持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聯合以色列和埃及開戰,美國幾乎圖窮匕見,艾森豪威脅「搞垮英國」,逼迫英法撤軍。直接導致60年代殖民地獨立浪潮,美國打開全球市場,建成世界貿易霸權。

其實「英美特殊關係」的實質,還是美蘇冷戰不斷加劇的結果。二戰後國際共運走向高潮,東歐,中國陸續建成社會主義政權。80年代初進入冷戰高峰,如果兩大陣營開戰,西德可以被東德吞併,法國義大利可以選共產黨上臺,一夜赤化。唯有英國作為君主制國家,作為橋頭堡,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第二強國,不能改弦易轍。這就是英美聯盟的核心。

現如今蘇聯都已經解體快30年了,英美特殊關係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其實沒必要,英國就是被美國PUA了,美國架著個北約四處樹敵,弄得歐洲人人自危,總以為會被來自東方的大國滲透,整個腦子都跳不出冷戰思維。

我們在2020年5月9日那期節目中說道,英國現在就是對衝國運,一方面他們脫實向虛,英國今天的經濟結構就是,全國人民服務倫敦,倫敦服務金融城,金融城服務全球。所以只要圍著美國金融霸權打轉,英國就能吃飽,還不用去維護什麼勞什子的世界秩序,收益比美國還大。

所以英國不能失去美國。但是英國也不能虧,面對世界上所有潛在的大國,英國都要下注,這叫做對衝國運,還是那句話,行情相關,方向相反,盈虧相抵。左面虧了右面補。既然沒人離得開金融,英國就兩頭下注,不虧就是賺,不列顛永遠有光明的未來。回到開頭的新聞,美國逼英國對中國科技企業表態,那英國就說大哥你是懂我的,支持我肯定支持,但是我得2027年再辦事兒。此次我國通過港區國安法,英國議會一開始沸沸嚷嚷,什麼讓香港人入籍,什麼威脅停止派法官,外交部宣布暫停和香港的引渡條例,但是首相詹森一個回馬槍告訴外交大臣,他不想和中國搞壞關係,於是莫名其妙的宣布制裁中國,制裁什麼呢,就是對香港實施武器禁運。哦……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英國的霸權衰落不在於美國做了什麼,而是英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失敗了。日不落帝國窮兵黷武。在這裡,我引用一段耶魯大學教授保羅·甘迺迪在他的書《大國的興衰》中說的話:槍枝、黃油和投資,衰落霸權平衡偏好的時候,會很難抉擇。

declining countries can experience greater difficulties in balancing their preferences for guns, butter and investments.

簡而言之,如果維持帝國的成本,超過了維持帝國的收益,帝國自然會走向衰落。目前美國國防開支,超過美國政府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十。其實中國從來沒有去挑釁美國的霸權,但是美國國內問題日益嚴重,政客不去想想怎麼解決國內問題,總是想要轉移矛盾,但是各位不要忘了,沒有任何一個現代帝國是被外敵幹掉的,都是自己作掉的。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

相關焦點

  • 釘釘版威風堂堂快來了,若真的出了該叫什麼?名字有點奇怪
    這一下子就點燃了B站小夥伴兒們鬼才思路,紛紛投票讓釘釘出威風堂堂,但是威風堂堂卻是一拖再拖,這都過去半個月了還沒有看到影子。 不過釘釘官方也在最近的一期視頻中表示,威風堂堂他們並沒有忘記,建模已經做好了,可以看到相比於之前的兩個宅舞,威風堂堂的建模做得更加精緻好看,釘哥很帥,釘妹很漂亮!
  • 羅建波:大英帝國對外擴張的邏輯與「藝術」
    這或許是大英帝國留給後世的重要啟示。羅建波(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中國外交研究室主任、教授):我今天所講的題目是「1776年後大英帝國對外幹涉的邏輯與藝術」。這個話題探討的是大英帝國對外殖民和幹涉的特點,同時也想通過這個案例來思考大國崛起的經驗教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的殖民地曾經遍布世界各地。
  • |曲| 威風堂堂
    如果你有什麼學琴經歷,可以寫成長文,發給我幫你轉載!
  • 「大英帝國」的紅衣軍
    這支「龍蝦兵」曾威震四方,制霸天下,徵戰殺伐的鐵蹄踏遍大半個世界,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曾淪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在英王統治下的土地,永遠都會有太陽升起,因此奪得「日不落」帝國的威名。通過大量的視覺作品(油畫、影視),紅軍服可以說是英國軍隊和大英帝國一個強有力的文化符號。在曾經的大英帝國勢力範圍內,「紅衣軍」(redcoat)是婦孺皆知的詞語,儘管紅衣並非被英國軍隊壟斷。其他國家的軍隊也有過紅色制服,如1848年之前的丹麥陸軍全部身著紅衣,美國軍隊也有過紅色軍服。但英國、英屬印度和大英帝國其他領地的軍隊在差不多300年裡使用紅色軍服,使得紅衣成為大英帝國的一個標誌。
  • 驍話一下:基本法23條拖了23年,是不是給香港的自由過了火?
    本期驍話一下,我們就聊聊雖遲但到的「港版國安法」。我們先說說23條是什麼。在制定《基本法》的時候,第23條規定,特區應該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和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其實要求特區自行立法,就是中央相信香港有能力自己制定相關法律。但是事實就是,自1997年香港回歸到今天,已經過去了23年,而23條立法至今沒有通過。特區政府有沒有制定過呢?
  • 驍話一下:川普殺敵八百自損三千,為什麼川粉還愛他
    大家好,我是在觀察者網陪你看世界的王驍。美國時間12月14日,選舉人投票結束,拜登正式當選美國總統。川普從一開始死不認帳,堅稱選舉舞弊,到之後全美訴訟,最後乖乖配合準備交接。給中國網際網路演了一出「真香」好戲,當然,長達四年的美劇《讓美國重新偉大》劇終還是要等到明年1月20號拜登就職。
  • 驍話一下:捷克參議長竄訪臺灣,陪你看看這個笑話
    對於這種充滿了碎片化的國家,我就會特別關注。這次就帶大家把關於捷克的碎片全部串起來,看完這期節目,爭取你下次看新聞可以得到和同學同事朋友們吹牛的談資。那麼本期驍話一下,我們就聊聊捷克。在中文網際網路上有這麼一個說法,就是捷克是第七大工業國。各位要記住,很多人動不動就喜歡說排名,因為對於獵奇的看客來說,他們需要的並不是真正的知識,而只是想要直觀的刺激。
  • 【深度】打造2.0版大英帝國?脫歐過渡期的英國,還在幻想搞「盎格魯...
    談起英國,會讓人想起9世紀末就開始編寫的《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想起盛極一時的大英帝國,也想起二戰後開始衰落的英國。脫歐之前,無論「盎格魯圈」還是「CANZUK聯盟」都只是部分英國人的夢想,但自從「脫歐論」興起以來,「盎格魯圈聯合論」也在英國保守派政治家中得到一定支持。「盎格魯圈」能否真成氣候?很多國際輿論實際上並不看好,甚至把它看成是「英國脫歐後帝國幻想的一個版本」。
  • 讓班主任「皺眉頭」的4首歌,《威風堂堂》上榜,妖王這首過分了
    讓班主任「皺眉頭」的4首歌,《威風堂堂》上榜,妖王這首過分了現在我們這些年輕人都非常喜歡特別嗨的歌曲,但是一般班主任這樣上了年紀的老師,聽見特別high的歌曲會特別討厭。讓班主任皺眉頭的4首歌曲,威風堂堂上榜,妖王這首過分了。
  • 讓女生聽到害羞的4首歌詞,《威風堂堂》不算啥,許嵩這首絕了
    讓女生聽到害羞的4首歌詞,《威風堂堂》不算啥,許嵩這首絕了現在很多歌裡面的歌詞都非常的甜,很多女生聽完後都覺得很害羞呢,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威風堂堂》這首歌中文翻譯後真的是聽完覺得害羞,這首歌都不算什麼,那4首歌聽完立馬都臉紅,威風堂堂都不算什麼了。
  • 爸媽在家不敢外放的4首歌,擔心「男女雙打」,《威風堂堂》上榜
    爸媽在家不敢外放的4首歌,擔心「男女雙打」,《威風堂堂》上榜現在聽歌的途徑是越來越多了,大家會發現很多各種各樣風格並且也是很有意思的歌。但是有時候為了不刺進父母脆弱的小心臟,有些歌是千萬不要外放的。1.
  • 《世界之戰》:火星人入侵大英帝國
    這裡面既滲透著大英帝國在一戰之前的戰爭恐慌,又有英國人難得一見的對殖民主義的反思,僅此兩點足以讓這個劇可圈可點。就小說的電影改編來說,H·G·威爾斯的小說對日後的科幻電影影響其實要更大一些。凡爾納的小說中像《環遊地球八十天》這類作品日後已經很少有科幻的意味了,而像《從地球到月球》這類「硬科幻」作品中的理性思考和精密計算,又很難用電影的方式來表現出來。
  • 沒人敢外放的「高能」歌曲,威風堂堂上榜,最後一首誰能受得了?
    首先我們要說的第一首歌就是小編在標題中重點提到過的《威風堂堂》了,相信了解這首歌的小夥伴都知道這首歌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吧,估計很多人在家裡的時候就算是突發奇想想要聽這首歌,也只能把自己的耳機拿出來,如果在公共場合打開這首歌,結果基本上「很尷尬」。
  • 二戰前的大英帝國:實力衰退嚴重,霸主地位搖搖欲墜
    文/寂寞的紅酒英國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個強盛帝國,曾稱霸世界二百多年。鼎盛時期的英國控制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可以說在世界上橫著走,根本沒人敢惹他,凡是和他叫板的基本都被他收拾了。俄國、德國、法國乃至美國、日本和義大利,都曾吃過英國的虧。不過二戰前,英國的實力嚴重衰退,其霸主地位已經搖搖欲墜。實際上,早在一戰前,英國就已經出現了衰落的跡象。確切的說,英國走下坡路是從19世紀末開始的,其標誌性事件就是第二次布爾戰爭(1899年10月11日至1902年5月31日)。
  •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榮耀-大英帝國的榮耀
    霍金去世了他必將進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大英帝國群雄璀璨的聖地
  • 大英博物館:到底是大英帝國的光榮還是恥辱,看看藏品就知道了
    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的布魯姆斯伯裡區,收藏了大約八百萬件文物,是目前存在的規模最大,最全面的博物館。(不清楚800萬件是什麼概念,我告訴你,我國最大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連地上的可以當文物的磚頭算上,也才180萬件文物。)
  • 男生半夜偷聽的4首歌,《威風堂堂》上榜,妖王這首更帶勁
    男生半夜偷聽的4首歌,《威風堂堂》上榜,妖王這首更帶勁歌曲現在什麼類型的都有。這幾首歌了都要在被窩裡偷偷聽。第一首歌就是要不要去襲女孩子的歐派呢。這首歌真的是從名字跟歌詞都特別的汙。而且歌曲裡面還帶有一點電音,唱這首歌的男生的聲音也是帶有笑意。
  • 驍話一下:有地都不讓種,為什麼日本農協破壞農業?
    大家好,我是在觀察者網陪你看世界的王驍,都說日本吃瓜貴,貴到論片賣,但這不是因為日本人種不出西瓜,或者種的西瓜有多麼牛,完全是人禍。禍首就是號稱保護日本農民利益的日本農協。此前我們挖了個坑,本期驍話一下,我們就填坑聊聊,日本農協的壟斷帝國。什麼是農協呢?
  • 真相大白:麥克·辛揭曉自己為何歸還「大英帝國勳章」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美劇頭條 商務合作QQ:1683804491                                 麥克·辛(Michael Sheen)如今終於揭曉了自己為什麼將2009年伊莉莎白女王授予的「大英帝國勳章」(OBE)歸還。
  • 1899年第二次英布戰爭,一場大英帝國國運的分水嶺
    德國人為什麼和布爾人結盟?為了利益。如果英國出價高,德國也可以放棄和布爾人結盟。 1898年,英國和德國展開談判,表示願意和德國一起瓜分葡萄牙的殖民地安哥拉和莫三比克,條件是德國不再支持布爾人。 德國摻和英國人和布爾人的鬥爭,本來就是想拿捏一下英國,逼迫英國在其他地方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