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的這些古稱謂,都來對照一下

2020-12-22 騰訊網

我們在閱讀學習古代詩文的時候,時常會遇到有關年齡的稱呼問題。像及笄,這大概是指幾歲?由此,我們需要就古人對於年齡的諸多稱謂補上一課。

孩提:是稱剛剛學會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垂髮:是古代小孩子尚未束髮時自然下垂的頭髮,用來代稱人的童年時期。

總角:在古代,小孩子將垂髮在頭頂紮成兩結,其狀如角。謂之「總角」。用來指人的幼童階段。

髫齜:在古代用來指小孩子七八歲換牙的時候。表示人的兒童時期。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時,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是成人的帽子,稱之為「弱冠」。

及笄:笄,是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孩子到了十五歲以後,就要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故女子成年就叫「及笄」。

而立:指人三十歲。不惑:指人四十歲。知天命:指人五十歲。均出自《論語》。

花甲:由天幹地支紀年法而來。古代年滿六十歲稱「花甲」或「花甲之年」。

古稀:杜甫 《曲江》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來就用「古稀」作為七十歲的代稱。

耄耋:《禮記·曲禮》中說:「八十九十曰耄。」《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 耄耋」合稱,是指高壽老人。

期頤:陳皓《集說》中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居處動作,無不待養,故曰頤。」故百歲老人稱期頤。

文丨呂嘉文

相關焦點

  • 有趣的年齡稱謂!
    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古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有些稱謂現在還能聽到,顯得形象而含蓄,深邃而雅致。
  • 公共基礎知識:聊聊古代的年齡稱謂
    (一)什麼是年齡稱謂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因為古人要比我們今人禮貌的多,所以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所以往往相應的稱謂一出來,就直接可以判斷人年齡的大小啦。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 【家風文化】古代對年齡的稱謂
    【家風文化】古代對年齡的稱謂 古代對年齡的稱謂,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古代年齡稱謂知多少?「茶壽」「米壽」「白壽」指多少歲你知道嗎?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些耳熟能詳的詞我們知道是指多少歲,那「艾」、「米壽」、「白壽」指多少歲呢?現在將古代年齡稱謂這部分的知識整理一下,與大家分享。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後被沿用至今。
  • 英語分類詞彙:家庭稱謂中英對照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英語分類詞彙:家庭稱謂中英對照 2012-11-16 09:44 來源:新浪教育 作者:
  • 古代年齡稱謂,你知道幾個?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1.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顏師古註:「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兒笑也。」本詞中「提」的本義是「抓住小孩兩腋將其向上抱起」這個動作。「提攜」等為其衍生詞。3.齠齔:(tiáo chèn)兒童換齒年齡。《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齠齒。」即指七八歲的兒童。4.垂髫:三四歲到八九歲的兒童。
  • 16個年齡稱謂,你知道幾個?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單是年齡就有很多稱謂,關於16個年齡稱謂你知道幾個呢?別不重視,因為在各種考試中,這些稱謂作為常識會被經常考到,一起來學習吧!1.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2.孩提:兩三歲的幼兒,亦作「孩抱」。顏師古註:「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兒笑也。」
  • 最美的「年齡稱謂」:花信之年、豆蔻之年、桃李之年,各指多少歲
    古時候,人們對於年齡的稱謂,一般不會採用數字,而是用一些文字進行替代。比如「三十而立」,將古代的三十歲稱之為而立之年;四十不惑,將四十歲稱之為「不惑之年」;人生七十古來稀,將七十歲稱之為「古稀之年」等等。 與此同時,古人非常講究。還將男女不同年齡,命名了非常文雅甚至極具美感的稱謂。
  • 文化|中國年齡稱謂大全(圖表)
    序號年齡古代稱謂稱呼解釋及出處備註10-1歲孩提襁褓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未滿周歲的嬰兒。古兒童尚未束髮時自然下垂的短髮,故稱之,也稱作「垂髮」。48歲童齔總角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稱為「齔」。「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
  • 這些常識,你需要知道:關於年齡稱謂的常識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裡,古代稱謂常識是很有趣,也很常用的知識。無論是高考語文,還是事業單位公務員考試當中的常識,都能用上。哪怕是平時追劇,追小說也很有用哦!一起來學學古代稱謂常識吧!關於年齡稱謂從小到大排列:襁褓是指不滿周歲的嬰兒。
  • 郴州話親戚稱謂表,終於搞清楚了...
    所以,今天小七就給大家梳理了郴州親戚稱謂表,非常有用,大家趕緊存!首先,看一下中國親戚稱謂圖!▼:老婆、夫娘等一萬種個性化稱謂老弟嫂:對弟弟妻子的稱呼 (郴州稱謂對照:弟媳=老弟嫂)妹夫:對妹妹老公的稱呼(郴州稱謂對照:妹夫=妹夫)大姑子:
  • 豆蔻年華 期頤之年36個年齡稱謂的來源•學習族譜知識(28)
    ,不直接說出人有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詞彙來表示。而且在稱呼男女的年齡上也有區別,男性一般稱「壽」,而女性一般稱「福」。古代關於年齡稱謂的詞彙非常多,下面筆者許傑將主要的年齡稱謂分為四大類。1、湯餅:指出生三天的嬰兒。古時有個風俗,嬰兒出生三天時會邀親友吃湯餅。2、襁褓:不滿周歲的嬰兒。
  • 古文常識:記住不再鬧笑話的年齡稱謂匯總 附例文
    ----《論語·為政篇》古 稀七 十 歲例文: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初夏幽居雜賦 》 宋代: 陸遊年齡稱謂總表
  • 從0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太美了!
    金釵之年≈12歲從「始齔」到「豆蔻」從「而立」到「知天命」從0歲到100歲盤點古人對年齡的絕美稱謂
  • 「總角、束髮、弱冠、耄耋……」不同稱謂和年齡的對應關係(全)
    關於年齡,我們熟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說法,常用「豆蔻年華」表達女孩的美好,用「耄耋」(mào dié)表達老人的年邁。然而到底這豆蔻、耄耋究竟在哪個年齡,卻不一定明了。今天,我們一併把所有年齡段的稱謂都收藏起來。
  • 漲知識| 古代年齡稱謂大全,0歲——140歲
    除了這樣的總體分類之外,古代還有一些特殊年齡的對於的具體稱謂。一、具體年齡對應稱謂及其來源和含義:0歲:初度——指小兒初生之時。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13歲: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以豆蔻來指代女子13歲。15歲:及笄——指女子成年,笄,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後,就將頭髮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束髮——指男子成童之年,要把之前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 影視劇組崗位稱謂中英文全對照
    而其中最大的麻煩就是劇組人員構成的稱謂,有很多含糊、不明確的地方。就劇組而言,基本上是由「創作團隊」、「製片團隊」、「藝人」等構成。下面就是一個劇組人員崗位的中英文對照,大家可以參考下:一、創作團隊就是拍攝、製作節目的團隊。
  • 中國習俗中年齡還有哪些稱謂?
    到了50歲,由於知識的積累,實踐的增多,對自然和社會規律都加深了理解。而60歲的人,聽到任何言論,都可從中明辨是非,分別真假。以後,人們就把30歲稱為而立之年,40歲稱為不惑之年,50歲稱為知命之年,而60歲就是耳順之年了。其實,中國古代習俗中,還有許多別致的年令稱謂。如對兒童就有總角、觽年、垂髻、齠齔等不同的稱呼。
  • 父親節,盤點一下古代對父親的稱謂,這些稱呼你都用過哪些呢?
    在古代,對於父親的稱謂有很多,這些稱謂大多與親疏遠近有著巨大的關係。古代對父親的稱謂有先府君,家君,家大人,家嚴,令尊等。1、先府君。是對自己死去的父親的稱呼。2、家君。既可以作為對自己父親的稱呼,也可以用作對別人父親的稱呼。3、家大人。清代著名的小學家王引之在他的著名著作《經義述聞》裡每一篇的開首都要冠上一句話:「家大人曰」。4、家嚴。
  • 你家娃的年齡在古代是如何說的?來看看
    在古代,從嬰孩呱呱墜地到百歲老者,每一個年齡段都有一個特定的稱謂,男生和女生的稱謂也有區別,讓我們看看古人對不同年齡的稱謂。看完之後你會發現,年齡也可以說得這麼美!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耆[ qí ]:古稱60歲的人為「耆」。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還歷壽:61歲的壽辰。從心之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