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客丨死刑諷刺:島內政客的話術 歐盟道德的情緒

2021-01-08 直播港澳臺

文/李帥

8月31日,一聲槍響,臺灣死刑犯李宏基倒下。殺妻滅女的罪行最終得到懲罰,然而卻在國際上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沒有人質疑兇犯的罪孽,但有人把目光聚焦於最終的結果:他到底該不該死?死刑的存在是否合理,再度被擺上桌面。

臺灣死刑犯 李宏基

臺當局數次「變臉」:從「溫暖社會」到「該殺就殺」

在臺灣,關於死刑存廢問題的討論,始於陳水扁當政時期。2000年5月,陳水扁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在競選過程中,他不斷為自己貼上「臺灣之子」的標籤,其中的一個措施就是宣揚要打造所謂的「溫暖社會」。正是在這種背景下,2001年,時任相關部門負責人陳定南公開宣誓:要將廢除死刑提上日程,一時間備受各界關注。也讓支持廢除死刑的歐洲國家,對臺灣產生了青睞之意,與臺灣互動頻繁。2002年,陳水扁還試圖以「過境」名義出訪歐洲,但最終目的落空。

陳水扁

然而實際上,陳水扁政府並未對臺灣的死刑制度做出明確改變,只是負責人拒絕籤署死刑的執行命令。這樣一來,一方面讓相關部門實際上「無法可依」,另一方面又給百姓留下了「許久不見死刑」的印象,導致死刑制度在臺灣進入了一個相當模糊的「臨界狀態」。

隨著陳水扁下臺,馬英九上臺,一切又產生了全新的變化。2012年,馬英九公開表態:鑑於臺灣民眾對廢除死刑普遍持保留態度,臺灣將保留死刑。此後在公開場合,馬英九都從未否認過對死刑的支持態度,也藉此收穫了不少認同。有臺媒報導稱「馬英九終於強硬起來了」,盛讚其殺伐決斷的立場。但這一點,也成為了競爭對手眼中的把柄。

馬英九

2014年,民進黨人蘇貞昌就曾批評馬英九,稱其執行死刑是為了轉移公眾視線,目的是來掩蓋當局政府的脆弱無能。蘇貞昌還聲稱:民進黨上臺之後,一定會改變這種遺憾,逐步廢除死刑!

四年來,言之鑿鑿,音猶在耳。然而民進黨上臺以來,一時間並不見任何動靜,對死刑制度的存廢問題,竟一時間束之高閣。直到今年,臺灣發生多起惡性案件。民憤難平之際,更多人把譴責的矛頭對準了不作為的蔡當局,「死刑」才又作為聲東擊西的錨子,被政府擇時而拋。於是,8月31日,槍決之聲響起,算是給出了一個答案,但槍響之後,留下的則是更多的困惑。

蘇貞昌

曾經口口聲聲要「廢除死刑」的蘇貞昌,如今直說「該殺就殺」;曾經諷刺馬英九借死刑來轉移視線的民進黨,如今竟也自我陶醉自比「包青天」。這樣看來,直接影響他們行為變化的並非思想的進步,而是出於維持地位穩定的考慮。政府對個人生殺予奪的大權,在這裡更像是執政黨的玩物,被堂而皇之地利用,再堂而皇之地拋棄。

歐盟屢次譴責:緩緩倒下的「人權」大旗

9月1日,歐盟對外事務部發表聲明:歐盟明確反對死刑,因為這是殘忍又不人道的懲罰,並且無法起到震懾作用,只代表了對人類尊嚴和道德的否定。

歐盟

義正言辭的態度,高高舉起的「人權大旗」,西方國家伸出的長長的手,果然還是熟悉的配方。曾幾何時,民進黨聲稱的「廢除死刑」,深得西方心意。不僅因為在他們的文化體系中,的確存在對死刑合理性的質疑;還因為十分關鍵的一點:以人權來自我標榜,從而佔領道德高地,一向是西方大國的慣用套路。他們強調兇犯也有個人權利,並強調維護這種權利。而所有與此相對的律法,則成為了被批判的對象。

歐盟曾屢次在國際範圍呼籲「廢除死刑」,針對所有保留死刑的國家都表達了譴責。從表面上看,似乎歐盟一時間成為了「保護生命權利」的代言人,搶奪了極高的國際話語權,但實際上,歐洲內部的「人權保護」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歐洲難民危機

要揮舞「人權」的旗幟,就必須身先士卒。歐盟國家長期以來採取的開放政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的確維護了部分群體的利益。然而自2010年以來,歐洲爆發了難民危機。隨著越來越多難民的湧入,歐洲國家的安全與經濟都受到了極大打擊,國內民眾怨聲載道。近幾年,在諸多問題的困擾下,西方那扇「人道主義」的大門正在緩緩關閉,昔日的開放、包容還有自我標榜的「善良」,如今統統在現實面前低了頭。在這種背景下,國門之外的人權問題尚不能解決,歐盟還不忘對著臺灣發出責難聲,難道當真是關起門來就「眼不見為淨」,千裡之外卻「聽不得槍聲」?

歐盟的「叫魂」,仍舊試圖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自我麻痺在偽善的光環中。可一旦帶著政治性的目的,對死刑的探討就已經脫離了正義與法理的基本軌道,變得毫無意義可言。畢竟,維持一個社會正常運轉的,永遠是公正的秩序與法制,絕非任何道德綁架式的的工具。

綜上所述,臺灣死刑的存廢問題,短期內仍舊無解。只要臺當局將「死刑」作為政治工具的心思一刻不停,死刑制度就無法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規範。而對於歐洲國家而言,他們的手自然可以伸得更長,只是在伸長之前,最好還是先看看手上的「人權」旗幟倒了沒有。如果已經倒下來,砸向了本國國內,那還是應該趕快把手縮回去,這樣才更安全一些吧。

相關焦點

  • 臺政客拿"大陸要判臺獨死刑"嚇唬島內 被揭造假
    王浩宇的這張所謂「大陸內部流出」的簡體字文件照片系他於3月24日晚間上傳,圖片中寫有「嚴懲臺獨份子」,以及對「意圖分裂國家者」「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等字樣。而在照片配文中,王浩宇先是恐嚇稱「與中國統一,臺灣公務員最重可被判死刑」,又聲稱此圖內容為「中共內部流出的統一後二十五項方針」。然而,這張用簡體字列印的所謂「大陸內部文件」照片沒有公文抬頭,也沒有任何可以證明其正式性的信息,且行文內多次出現與大陸規範及習慣不符的表達,更重要的是,全文中「臺獨」沒有被打上引號,這些都與一項強調嚴謹的大陸公文寫作相去甚遠。
  • 蔡英文與蓬佩奧一唱一和,遭島內網友紛紛嘲諷
    不僅如此,蔡英文還提到,此類合作的一個重要開始,應該是臺灣地區和歐盟之間的投資協定。同時,她還表達了自己的遺憾,她認為世衛組織沒能邀請民進黨當局在這屆的世衛大會上發表其成功的抗疫經驗,而且她還特地強調,依照臺灣的成功經歷來看,抗疫顯然是不需要犧牲「民主」就能夠成功實現的。
  • 幫臺灣「打入」歐盟內部?捷克政客再自誤,休怪中國不客氣!
    捷克政客自誤日前,有媒體報導捷克軍火商也想加入對臺軍售的行列,而捷克的軍事實力並不強大,武器裝備也不先進,還需要依賴美國的保護。在美國多次對臺軍售的情況下,捷克並沒有對臺軍售的必要,捷克沒有臺灣需要的東西,因此雙方達成軍售協議的真實目的在於政治利益。
  • 柯文哲為求連任竟向「獨派」輸誠 島內一片罵聲:政客作風、民進黨傀儡!
    (中國臺灣網資料圖 扶海濤 攝)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在8日晚接受島內深綠媒體專訪時就此前的「兩岸一家親」言論道歉,稱是自己「講太快」。 該電視節目在9日晚播出,柯文哲在節目中稱,「有時候說話快了一點,大家聽了不爽,這也只能跟大家講說抱歉。」
  • 英國政客陰陽怪氣,中國記者怒懟
    中國日報歐盟分社社長陳衛華當即在下方嚴正回復稱,「戴上口罩,別再胡說八道。」主動挑起事端後,法拉奇又「倒打一耙」,指責起陳衛華「有侵略性」——他轉發陳衛華給他的回覆並揚言「中國不喜歡真相,並經常做出有侵略性的回應。他們應當為製造這場全球災難,向西方賠款。」
  • [評,不平]「顛三倒四」陳時中,綠營政客的話術你不懂!
    【評,不平】第59期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臺灣衛福部門負責人陳時中「走紅」,「順時中」一時成為島內風氣       疫情爆發初期,身為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陳時中枉顧專業,大喇喇告訴島內民眾公眾場合無需戴口罩;隨著確診病例不斷攀升,又改口稱「要戴口罩」。
  • 懂王的「加急槍斃名單」:創131年來,聯邦司法部死刑執行紀錄
    027月份川普要求司法部執行死刑時,哈裡斯(剛剛當選的副總統)就出來指責稱:川普恢復執行死刑是「不道德且存在嚴重缺陷」的行為。民主黨參議員伊莉莎白.沃倫稱自己強烈反對執行死刑。CNN、《紐約時報》等大媒體稱這是「時代的倒退」,美國必須廢除死刑。
  • 一張圖引爆島內
    《亞洲周刊》的這個報導,也引起了島內網友的關注,有人諷刺蔡英文:「無恥傳天下!!好樣的。」 「世界看見臺灣了。」也有人說,「爛透的政客!」 「好奇蔡英文『政府』會怎麼處理它,禁止發行?裝傻?發動網軍圍剿?」
  • 人工智慧列國志|歐盟:技術發展激勵與倫理道德監管雙管齊下
    今日推出人工智慧列國志之歐盟篇。歐盟在持續激勵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人才培養的同時,還注重對人工智慧領域相關倫理道德問題的探討。歐盟委員會於2020年2月19日發布的《人工智慧白皮書》指出,歐洲的人工智慧戰略旨在提高AI領域的創新能力,同時促進道德、可信賴AI技術在歐洲經濟領域的應用。
  • 陳之漢遭槍擊後,柯文哲等島內政客蜂擁「蹭網紅」被批「臺灣政治的...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臺灣網紅「館長」陳之漢日前遭槍擊,住院休養期間島內不分藍綠白的政客紛紛前去探望。有島內輿論質疑稱,政治人物講究網絡聲量,刻意蹭網紅,已經把政治專業拋諸腦後。《中國時報》3日評論稱,如今的亂象是臺灣政治仿佛已被網紅綁架,網紅在網絡上帶風向,政客就跟著跑,把自己的政治專業完全拋諸腦後。文章直言,「這是臺灣政治的悲哀」,我們的政治人物沒能力接地氣,沒有論述能力說明其政治理念,反而依靠網紅,久而久之變成依賴網紅,被聲量牽著走,「政治人物不能撥亂反正,反而隨波逐流,為自己寫下政壇鬧劇」。
  • 蔡英文成國際「反華」政客「金主」,掏空臺灣指日可待!
    文丨張識 審丨南絮 繼美國衛生部部長阿扎訪臺且無需隔離觀察之後,民進黨當局與捷克部分「反華」政客又再度勾結。據報導稱,捷克參院議長維特齊、布拉格市長賀瑞普原定於8月底的訪臺行程即將到來,此行團隊共有約90人。
  • 國際銳評丨品行惡劣的蓬佩奧企圖把歐盟當提線木偶
    然而,無論蓬佩奧之流如何鼓譟和威脅,歐盟決策層決不會甘當其手中玩偶。歐盟在對華戰略決策中始終展現出冷靜、理性和獨立自主的判斷力。這首先在於,中歐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需求。作為現今多邊主義國際秩序中的重要兩極,中國與歐盟在重大全球議題上存在諸多共識,彼此合作遠大於競爭。歐方深知,無論是戰勝當前疫情挑戰,還是推動全球經濟復甦,中國都是無法缺席的重要夥伴。
  • 這個英國政客正在啪啪抽自己大嘴巴子
    於是,有境外網民便用他當時這套邏輯稱呼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的邏輯諷刺他說,看來把變異毒株說成是「英國病毒」似乎也沒啥問題了? 不過,這已經不是這個來自英國右翼保守派政黨「英國獨立黨」的76歲「資深」政客,第一次在公眾面前出洋相了。
  • 臺網友諷:無恥政客
    27日蔡到嘉義縣參加造勢活動,本想與嘉義民眾套近乎的她反因一句話讓島內網友揪住了「小辮子」,被罵「無恥政客」。  蔡英文究竟說了啥?  據臺灣綠媒《自由時報》報導,蔡英文26日到嘉義縣參加造勢大會。她在發言時宣稱:「有嘉義人堅定支持,我的第二故鄉就在嘉義。」
  • 【美劇】政客 第二季 The Politician Season 2 (2020)
    政客 第一季的劇情簡介 · · · · · ·  來自加利福尼亞聖巴巴拉的佩頓·霍巴特(本·普拉特飾演)是一名出身富家的學生,他自七歲起就知道自己要成為美國總統。但是,他首先得度過最危險的政治難關:聖塞巴斯蒂安高校。
  • 島內「秋鬥」:蔡英文,下臺
    怒火中燒 島內民眾高呼:下架蔡英文活動現場,憤怒的民眾高舉「英獨買毒豬、舔美」「食安變萊胺、賣臺」等旗幟、標語,表達訴求。有民眾製作一隻充氣豬氣球上,寫有「蔡英文下臺」字樣。也有民眾高舉蘇貞昌照片並諷刺其「賣臺、吃毒胺」。
  • 島內政客不斷炒作「美臺建交」,臺媒:街頭採訪狠狠戳破民進黨大頭夢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灣島內一些政客近期不斷炒作「美臺建交」。據臺灣中時新聞網9月24日報導,針對美臺有無「建交」的可能?民進黨內對此樂觀看待,認為很有可能有實質進展,但有媒體街訪島內民眾看法,許多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報導稱,「狠狠截破民進黨的大頭夢」。
  • 綠營指責《金門時報》「洗腦國軍」 島內網民批評諷刺
    綠營指責《金門時報》「洗腦國軍」,島內網民批評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