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地電影市場,暑期檔依然是好萊塢大片的天下。這個暑假,《環太平洋》幾乎稱王稱霸:在內地票房超過6.6億人民幣,成為自1994年中國電影市場改制來,首部超過北美票房的好萊塢A級製作影片。除了《環太平洋》外,《怪獸大學》和《侏羅紀公園》首周登陸中國市場,就拿下了2.8億人民幣的高票房。
不過,在時差12小時的北美,這些好萊塢大製作卻是另外一番景象。《環太平洋》耗資超2億美元、北美票房9700萬美元;《獨行俠》耗資2.5億美元、北美票房僅8734萬美元……在北美,備受寵愛的反而是出奇制勝的小成本影片,《長大後2》、《辣手警花》、《招魂》均有不俗票房。
近日,《福布斯》對北美電影市場來了個「年中總結」,總結了2013年開年至今性價比最高的十部影片,其中,低成本恐怖電影獨佔鰲頭。
小成本電影《人類清除計劃》
「投資回報率」排名第一
《人類清除計劃》、《鬼屋大電影》、《鬼玩人》、《黑暗天際》、《招魂》,這些電影名字,光聽聽就讓人「瘮得慌」吧?不用懷疑,這些上榜的電影都是驚悚、恐怖題材的影片,它們還有一個共同點:成本幾乎都沒有超過500萬美元,卻收回了幾倍、甚至十幾二十倍的票房回報。
「投資回報率」排名第一的《人類清除計劃》於今年6月7日在北美上映,僅用300萬美元的電影投資,就在全球狂攬8100萬美元的票房,投資回報率高得驚人。
雖然口碑並不理想,但電影的主題十分吸引人:未來的美國低失業率、低犯罪率,促成這一美好表象的則是前所未聞的大掃蕩計劃,國家為了釋放公民心底的壓抑和不滿情緒,特別規定每年6月7日晚7點之後,允許公民進行長達十二小時的合法屠殺行動。
另外,由《驚聲尖笑5》原班人馬惡搞的《鬼屋大電影》,用250萬美元投資,在全球拿下了4000萬美元票房,投資回報率也很高;《凱文·哈特:我只負責歡樂》是部充滿了美國式笑料的喜劇片,用250萬美元的投資得到了3200萬美元的全球票房。
美國人就是好這一口。和大製作依賴全球票房不同的是,這些小成本電影超過60%的票房都是在美國本土獲得的。看到這些數據,就不難理解這些年好萊塢大製片公司為什麼青睞於小成本恐怖片了。它們成本低、有針對性、利潤有所保證。不過,正如《福布斯》說的那樣,製片公司也不能總是拍小成本電影,也必須有大製作:大製作才能保證他們有足夠的現金流。
《卑鄙的我2》沒能登陸中國內地
但成為「環球」史上最賣座電影
《卑鄙的我2》正是登上高性價比榜單的為數不多的大製作之一。今年8月初,《卑鄙的我2》未獲審批進入內地市場,不過它依然在北美一路高歌猛進,如今已經在全球拿下8億美元票房,也成為環球影業史上最賺錢的一部電影。
《卑鄙的我2》的投資為7600萬美元,雖然不算小成本製作,但火爆的票房依然讓它的投資回報率達到了10倍。
另一部進入「高性價比」榜單的大製作是《鋼鐵俠3》。今年5月3日,《鋼鐵俠3》在北美上映,最後這部投資2億美元的電影,在全球吸金16億美元,破了多項票房紀錄,但回報率遠不及《人類清除計劃》這部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