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喝著泰國豆子和朋友討論著泰國的咖啡,說到我上次去日本回來也什麼都沒寫。那時候想的是純粹去玩的,雖有些不一樣的想法卻也沒有動筆的念頭。覺得都是些瑣碎的事。朋友一臉無語的說:你寫你的,這些拿出來分享的東西人家未必不想看。
想想似乎有道理。
所以分享些這幾次外出的想法和事,有些與咖啡無關,有些也僅僅是個人的一點想法。
這次去臺灣,用了廈門銀行代辦入臺證的服務,我周四下午遞的資料,周一中午入臺證就出來了。價錢230,速度快的驚人。
然後在臺灣的所有ATM都可以用廈門銀行的卡直接取臺幣,免手續費。匯率划算的想哭(1:4.8,臨行前在機場換的是1:4.3,後悔死了)如果你們有用的話,麻煩告知廈門銀行給我點廣告費也是不錯。
%
一
關於旅行
在我的認知裡從自己完全熟識的地方去到一個幾近陌生的地方,就差不多算是旅行。當然工作出差不算在內,旅行基本上腦子完全處於當機的狀態,一直考慮工作你還不如在辦公室裡呆著。
所謂熟識,籠統來說應該是自己長時間居住的地方,更有甚者可以說是那個從小玩到大的地盤,有的人從讀書到工作,有的人離開了又回來,日復一日的在這裡,有青澀的學生歲月,也有柔和的談情說愛散步偶遇,街邊吃個飯都有可能偶遇鄰居或兒時玩伴,見個客戶也可能是小學同學或者舊同事,這裡有哪些巷子,景點,新店開張還是舊店搬遷,都知道的很清楚。
所以如今,雖說福州算是故鄉,可是每次去到福州市區或者城鎮裡,總覺得自己像個遊客。大抵能聽得懂大家的語言,但是也免不了對街道房屋店鋪的陌生感。不像在廈門,出門的道路熟悉,街景變化都很清楚,可以去自己熟知的店鋪,在咖啡館裡見到認識的人。
故而現在對於我而言,離開廈門,無論去哪都像是旅行。心態不同之後,看整個城市的心也開始不同起來。習慣於廈門的所有生活,也喜歡福州市政給人民的規劃;喜歡廈門的綠意娟秀,也喜歡北方城市的粗曠大氣。
旅行的有趣在於,發現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是如何的生活,怎樣的表達自己的喜好和人生。
而對於我而言,不跟攻略走的旅行,尋訪那些咖啡館和飲食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場令人熱血沸騰的冒險啊。
%
二
關於吃與喝
一般去完一個城市,朋友們得知後都會詢問有沒有推薦的美食鋪或者咖啡館,原來的時候都會很認真的推薦一遍,去完日本之後,朋友再問,竟然一下子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原來一直在國內浪,然後來詢問的朋友大多口味和自己差不多,於是推薦的店總能一股腦全出去,反正都是自己喜歡的。到了日本之後就有點猶疑起來,我本就是個不大會跟著攻略走的人,時常發現好吃的食物都是靠著吃貨的好運氣,例如去年在濟南發現一家好吃的手工餃子,連濟南的朋友都不知道,似乎只有附近的居民知道那個院子裡有,我在那裡吃到了人生第一份蓮藕餡的餃子,而後推薦給一些朋友去也都喜歡的不行,那時候純粹是聞到了麵食的香氣尋去,普通的攻略上都沒有。
然後在日本發現,那些當地人喜歡的店鋪(日本人自己排長龍),口味並不是我喜歡的,但我還是很想進去嘗試一下,這些符合這裡居民口味的店鋪。可以從吃的文化裡探知一個城市的風向和習慣。
拿咖啡來舉例好了,
我們一直在說的北歐淺焙,應該是現下大家都蠻喜歡的,產地風味明顯,帶著明顯的果酸,甜度高。那是因為北歐人的飲食習慣,比較忠於食材的原味,因此他們料理方式簡單,沒有過多的調味,這點跟我們喜歡海鮮的鮮甜,還有如今遵從食物原本味道的想法是一致的。還有我們喝茶的習慣也是由淺入深,所以我們喝北歐的淺焙簡直就是順口,然而這些若在大多日本人眼裡就是必須倒掉的酸水啊。
這次到日本,去了學弟打工的咖啡館,在新宿地鐵站出口,很繁華的位置,所以價格也比較高。一家開了很久的館子,具體開了多久沒有問,只是知道在他二十多歲從父母手裡接手這家店已經快20年了,這二十年間賣了超過一百萬杯的咖啡,店裡有臺古舊的烘焙機,據說是老闆自己做的,四個按鍵,四條烘焙曲線,店裡永遠只有那四支豆子。吧檯後面滿滿的一大櫃的杯子,然後你點咖啡,杯子可以自己選擇或者他們推薦,一般的杯子都會附上卡片,上面寫著杯子的牌子或者是手藝人的介紹。老闆說大多杯子的製作者都已經離世了,所以杯子都蠻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