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永寧那座浮在海上的寺廟,觀音山那片萬年的風化石

2021-01-11 金刺桐

昨天,終於見到那座浮在海上的寺廟,和觀音山那片萬年的風化石了。

以前常常聽人說起石獅永寧,說得最多的是古城,但不久前在一位朋友的鏡頭下發現,原來永寧的海也這般有趣。

浮在海上的那座寺廟叫洛伽寺,在黃金海岸東畔的宮嶼島上。放眼望,這座石頭浮島只有20餘畝大,一條細細的沙灘路連接著島與大陸。漲潮時候,宮嶼島四周全是海水,想要出入洛伽寺,只能通過架在島與岸上的「金橋」。

和我們一樣,有許多剛剛上島的遊人,都會回頭看看,猜猜這裡離陸地有多遠,卻觸不及防地被山門上「回頭是岸」的橫匾給逗樂了。

晚秋的海邊,依舊是曬,僧侶們說,起風的時候,洛伽寺才是最美的,一層層巨浪從天邊的海上捲來,再拍碎在洛伽寺沿島而建的石頭圍牆上,碎做一朵朵海花。站在寺前,以觀滄海。

而在距離洛伽寺一公裡多的海岸邊,還有一處秘境般的觀音山。

一整座山,是層層疊疊的巨石,海風和潮水在石頭上作畫,留下了一道道痕,或是一孔孔的洞。石頭被風化成各種造型,像扇貝,像海龜,有的又像是石頭叢林。

風化石下,是浩瀚大海,雲朵蓬鬆地浮在天上。海水的顏色湛藍湛藍,就連拍打到避風港裡的海水,都是透亮的,可以看清鋪底的沙石。第一次聽到內斂的攝影師捧著相機,對著風化石和一望無際的海,長嘯一般地喊出聲來。

這裡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藏在沙堤村窄窄的村道盡頭。人站在這裡,風拂面而過,撩撥著你的視野,想有一顆不凌亂的心,是不可能的——

20歲的時候,什麼流行就看什麼,什麼時尚就追捧什麼,什麼地方熱鬧,就一猛子地扎身進去,一定要打個卡才罷休。那些年輕的軀體,湧成人潮,一顆顆青春楚楚的腦袋裡,沒什麼思考,更像是別人的跑馬場。

而待到30歲時候,遇見眼前這般的美景,感嘆的不再是「怎麼沒有人知道它」,而是,「還好很多人還沒來過。」

在觀音山的沙堤村裡,遇見曬得黝黑的漁民,他說,「我們這裡要加大開發嘍。」

回程的路上,路過觀音山不遠處的沙灘,看見一溜排開的海鮮酒樓,寫著「金海灣」、「金沙灘」、「南洋海鮮館」竟一時語塞。

只不過到了一趟永寧,就想把一顆私心種在這裡——不希望它大紅大火,又成為一個網紅之所。那些網紅的景點,生命都如夏花般短暫。

只希望這處大自然饋贈的佳所,能溫溫吞吞的,就這樣與懂得珍惜它的人一起,用慢慢流逝的日子,去成全它一世的美。

來源

相關焦點

  • 身臨石獅奇幻世茂茂險王樂園,漫步黃金海岸,迷失永寧古衛城.
    古時候的永寧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閩東南重要的港口及海防重地。當時泉州一帶海上貿易繁榮百姓富庶,但倭寇活動猖獗,朝廷因而在永寧設衛作為泉南屏障。鼎盛時期的「永寧衛」曾與「天津衛」和「威海衛」齊名。到達永寧古衛城已經傍晚了,傍晚,太陽收斂起刺眼的光芒,變成一個金燦燦的光碟。那萬裡無雲的天空,藍藍的,像一個明淨的天湖。慢慢地,顏色越來越濃,像是湖水在不斷加深。
  • 石獅永寧衛城隍廟內有獨特石獅子,「腳踩」LV,遊客嘖嘖稱奇!
    或許是愛上石獅這座城,今年已經第三次來到石獅了,每次來石獅,總喜歡去永寧衛轉轉,感受這600年古城的那份濃厚底蘊。永寧衛,修建於1394年,歷史上與天津衛、威海衛齊名,並稱為中國三大衛城。比起一般的城隍廟,這座城隍廟可以用「規模宏大」來形容,廟中除供奉城隍爺外,尚有二十四司、四大將、三夫人、役吏差官近百尊神像,儼然一派封建王朝州府衙門的縮影,是閩南地區少有的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一座城隍廟。走進城隍廟大門,回頭抬頭看,上方居然懸掛著一個大大的算盤,城隍廟的宗旨是揚善懲惡,告誡眾人不能做壞事、不能不講誠信。早算晚算,人世間所有的帳早晚都會算清楚的。
  • 石獅「藍眼淚」更藍更美!
    五柳院,石獅旅遊,中國石獅網 中國石獅網:美哭了!約嗎? 這是今年永寧古鎮的 『第一場「藍眼淚」』 很多人特意尋覓,往往無功而返 一起接著往下看 沾沾五柳院小夥子的好運氣 興許有機會邂逅這片夢幻
  • 石獅一小眾沙灘名叫「觀音山」,怪石嶙峋景色超美,隨處拍大片!
    福建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有狹長的海岸線,其中石獅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沿海城市。大家最熟悉的海灘莫過於有觀音聖像的黃金海岸,今天鴨鴨要帶大家來石獅另一個更小眾景美的沙灘,它的名字卻叫做「觀音山」。石獅觀音山,位於永寧鎮的東端,三面環海,放眼望去猶如巨鯨臥於海中,如果有人以為它是一座山,那就大錯特錯了,充其量也就算是一個小山包,從沙灘到巖石頂端,五六分鐘的路程便夠了。關於觀音山這名字的起源,傳說千年前觀音菩薩駕雲過東海,在此避雨,被眼前奇妙的景色所吸引,依依不捨,留下倒影化身而去,所以這裡被叫做「觀音山」。
  • 【探秘閩南】石獅永寧老街深藏情義故事 番仔樓飽含家國情懷
    石獅永寧鎮,是一座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衛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歷來為閩東南的重要港口及海防重地。鎮裡有一條老街,曾經是永寧商貿的集中地,如今雖繁華不再,卻流傳著一個個充滿情義的故事。一座古厝,一棟番仔樓,一條街巷,都有故事,傳承了一方的家風家訓,形成了永寧的特色文化和人文積澱,讓人感受到這座古衛城的溫情和底蘊。
  • 那些年在石獅拍攝的影視作品
    近日,在永寧取景的青春勵志微電影《誰的青春不熱血》火熱上映,該片中美麗的石獅風光受到網友們的矚目,古韻十足的小鎮,美麗的濱海風光傳遞出濃濃的石獅味道。22年後,這部小說被搬上銀幕,這便是後來拿到第九屆金雞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主角獎和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的《歡樂英雄》(上部)、《陰陽界》(下部)。  還有一部不得不提的電影,那就是獲得臺灣金馬獎六項提名的《一生一臺戲》,《一生一臺戲》於1995年在石獅開鏡,並在石獅、晉江、泉州度過了兩個多月拍攝檔期,上映後在海內外華人中引起了極大反響。
  • 《靠譜兄弟》石獅開機 攬盡石獅無限風光
    「來石獅拍攝首先是因為這裡的漁村味道與我們影片的場景十分吻合。」7月25日中午,安景鴻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當時到石獅看景的時候,發現石獅祥芝漁村的漁港風貌與影片特別契合,因此就決定在石獅拍攝。  令安景鴻沒想到的是,在後續的影片取景過程中,他發現石獅古韻猶存的永寧老街、有著美麗傳說的寶蓋山姑嫂塔、視野開闊的觀音山海岸帶等景點也特別適合影片情節和角色需求。
  • 石獅的老街
    永寧老街在商業繁榮的石獅僑鄉,在歷史悠久的永寧古鎮,有一條古老而安靜的老街,沒有烏鎮、西塘的繁華,卻有著一種難得的「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寧靜,走在這條老街,仿佛穿越到過去,一不小心就觸碰到一段歷史,不經意間就踩動了一個故事……2013年,永寧老街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 「藍眼淚」近期頻現石獅為哪般 部門:「藍眼淚」非赤潮
    ­  4月28日,本報頭版刊登的《「藍眼淚」約會觀音山》的圖片消息引人關注,人們在驚嘆之餘也心有疑問,「藍眼淚」近期緣何光臨石獅,它是不是屬於赤潮?連日來,記者進行了採訪。­  尋找「藍眼淚」­  4月26日晚,一位市民在錦尚華錦碼頭海域發現了熒藍色的潮水,迅速向市生態環境保護局作了反映。
  • 石獅新增永寧消防站 滅火應急救援能力再提升
    日前,石獅市綜合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暨永寧消防站舉行揭牌儀式,該站的正式啟用壯實了全市防火滅火、應急救援工作的筋骨力量,為石獅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安全保障。據悉,石獅市舉行綜合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暨永寧消防站項目是石獅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項目佔地約45畝,用地面積21446.8平方米,投資約1.2億元,共有綜合救援中心、特勤消防站、室內水上訓練中心、攀巖訓練基地、訓練塔、公寓樓等6個場室,配套有綜合應急救援指揮中心、VR模擬實戰訓練基地、紅門影院等先進設施設備,構建「教、學、訓、戰」一體化教育訓練模式,極大地滿足消防救援隊伍改革轉型
  • 《過臺灣》在央視紀錄片頻道開播,裡面居然有這麼多石獅元素!
    ,姑嫂塔、永寧老街、蚶江後垵澳古渡頭、海上潑水節……一系列人與事講述了綿延不斷的石臺親緣。  2010年初,石獅市博物館曾為劇組提供一份詳細的石獅地區拍攝內容建議書,其中提到的一些涉臺文物史跡尚未在影視媒體中披露,拍攝期間,劇組曾先後三次赴石獅,拍攝石湖寨、再借亭、南邦寄重坊、蚶江古渡頭、七星橋、蚶江海防官署、蚶江海上潑水節、蚶江五王廟五王巡臺、石獅永寧老街、日茂行後人以及石獅市博物館等眾多涉臺場景,並全面介紹了石獅蚶江對渡臺灣彰化鹿港的歷史沿革及蚶、鹿兩地郊商的發展歷程。
  • 提起石獅,別以為只有服裝服飾,這裡的沙灘被稱為「黃金海岸」
    永寧衛城雄峙海疆,正面所對,就是著名的石獅黃金海岸。黃金海岸位置得天獨厚,有碧海黃沙礁石島嶼等旅遊因素,很早就已經被開發成景區、遊樂場和度假村。天空萬裡無雲一片湛藍,海上則是礁石嶙峋,燈塔突兀,扁舟搖蕩。時值潮起,碧浪陣陣衝撞礁岸,飛珠濺玉,譁譁之聲不絕,略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之意象。除了風送波濤之聲,萬籟俱靜,天地間似乎只有我們二人,直可萬事隨風,渾然物外也。
  • 石獅:一個警務室守護「十裏海岸線」
    永寧邊防派出所接警後,在出警的同時立即聯繫安捷救援中心,兩方人馬同步趕到現場。由於當天海上風浪較大,暗流洶湧,民警和救援人員採用橫渡救援。在到達被困人員所在的礁石後,救援人員發現礁石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海蠣殼,為了避免遊客在救援過程中出現刮傷,救援人員用接力的方式將4名遊客成功營救上岸。「如果救援再晚點的話,後果不堪設想。」被救人員後怕地說道。
  • 泉州有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寺廟與臺灣隔海對望,素有海天佛國之稱
    一島一寺廟,你見過這種舉世罕見的建築嗎?在泉州石獅的黃金海岸,就有這麼一座寺廟,每當太陽浮出海平面時,他就會被披上金光。洛伽寺矗立於海邊礁石之上,時不時會有海浪拍打礁石濺起層層浪花。洛迦寺在海灘的最東頭,每當漲潮時候還會就會淹沒連結的沙灘,為了方便前往,建了一座金橋連接寺廟和海岸。素有「漂浮在海上的寺廟」的美譽,最早於浙江普陀山分靈而來,是觀音菩薩的道場。洛伽禪寺,穩立島上,潮來波濤洶湧,如叩拜觀音;潮落礁石嶙峋,似拱揖菩薩。水漲水退,島撼寺動;日升月降,流光炫彩。
  • 石獅的海灣
    紅塔灣永寧長達19.8 公裡的海岸線,波光熠熠的海灣,明媚的陽光,蔚藍的海水,閃光的細沙,令人流連忘返。其中紅塔灣、觀音山和黃金海岸都極具魅力。沙堤海邊,有一座觀音山,三面環海。北宋時期,有蔡、李、許等姓氏在此聚居。元明時期,沙堤漁業發達、風光秀麗,且有名宦龔名安等在此居住,引來許多文人墨客。如馬速忽、王翰、夏秦等名流,均在沙堤留下許多優美的詩篇。紅塔灣位於沙堤與新沙堤交界臨海處,面積約1平方公裡。因海岸邊有一座祈風塔,故稱「紅塔灣」。這座古塔,建於清末,四方造型,高約7米,其中基座高約3.5 米。
  • 電視劇《那片花那片海》:大時代的小人物創業史
    終於,一部反映福建青年創業歷程的創業勵志溫情劇《那片花那片海》於6月30日登陸央視電視劇頻道(CCTV-8)黃金強檔,填補了這一空白。該劇講述了貧困山區女孩康乃欣和鞋廠工人程墾在石獅因誤會相識,在創業打拼的過程中經歷多次聚合分離,最終攜手成功創立起自主品牌的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