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的老街

2020-12-28 風韻中華

永寧老街

在商業繁榮的石獅僑鄉,在歷史悠久的永寧古鎮,有一條古老而安靜的老街,沒有烏鎮、西塘的繁華,卻有著一種難得的「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寧靜,走在這條老街,仿佛穿越到過去,一不小心就觸碰到一段歷史,不經意間就踩動了一個故事……2013年,永寧老街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永寧老街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明朝時,永寧老街稱西直街,府志記載:「右千戶所,營房八百四十間,在永清門西直街。」也就是說,當初建衛城時,這條街都是軍營,是用來駐紮部隊。到了明朝隆慶元年,戚繼光在永寧沿線蕩平倭寇,東南沿海才告平靜,老街才逐漸變成經營商業的主要街道。而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永寧老街已非常繁榮。永寧衛志記載:其時盛況,「君子弦歌,小人負米,鵾騰鵲起,甲於此都之盛。賈陶商販,推我邑之多。」 車來人往、商行林立,足見當時盛況。到了清末,這老街猶有商店200多間。如「綢緞布匹、蘇廣百貨、紗燈、照相、扎花、糧食、糖品、中西藥房、典當、油車、磨房、染坊、煙茶、乾果、魚肉、蔬菜、香楮、油灼、農具、家器、菜館、飯店、醬園、打鐵、鑄銅、理髮、山醫星相、書冊文具、百技工藝,應有盡有」。不誇張地說,自古以來直至改革開放初期的20世紀80年代,此街都是永寧的商貿中心。

由永寧城隍廟沿巷子右拐約50米,即進入永寧老街。老街依山而建,長一公裡多,從慈航廟直落西門外,其東西傾斜度也達20多米。老街設計為主幹呈縱橫十字形軸線布局,四個軸向通往永寧衛城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因為當年永寧是個軍事海防區,這種布局有利於部隊和軍需品的集散。漫步老街,你還會發現一路上有好幾個廟宇,這些廟宇既是老街的結點、無形中也劃分出一個個街區,永寧衛城號稱「百家姓」,當地軍民往往是同姓(族)聚居,分布各個街區。老街寬4米至5米,街道兩邊的名人故居、歷史建築呈「非」字形輻射開來,自從明代確定老街的軸向以來,幾百年來,不變的是老街的長和寬,變的是兩邊建築的滄海桑田和人事變遷。

妝糕人「非遺」展示

永寧城隍廟西側往北走20餘米,在毫不起眼的民宅中,隱藏著一門古老的民間技藝——妝糕人,它是石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妝糕人又稱「米塑」,與北方的「捏麵人」一脈相承,這起源於民間傳統節慶祭祀神明的一種祭品。妝糕人製作工序考究,先是要製作麵團,麵團是用糯米粉、粳米粉按照比例糅合併煮熟,再是麵團染色,同時還要準備好骨架,妝糕人的手藝人一般會以燒香剩下的杆子和鐵線作為骨架,材料準備好後進行「妝制」, 最後上油彩,將成形的糕人放在通風處一定時間後再刷上油彩,起到保護和提亮色彩的作用,製作好的妝糕人一般能保存一年左右。

目前永寧最知名的妝糕人藝人是雷遠洲。雷遠洲老先生已80多歲的高齡,他妝制手法非常靈巧,捏制的糕人精美傳神。他的妝糕人製作在細節刻畫上非常到位,特別是在面部表情上,他利用刻刀等工具刻畫出或是威嚴,或是喜慶,或是詼諧逗趣的人物表情。並以竹籤為骨、以彩泥為肉,糕人顯得有血有肉起來,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妝糕人物多以西遊記中的人物為主,因為孫悟空、豬八戒、唐三藏等都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人物,他們通俗有趣,比較能贏得普通老百姓的欣賞,市場需求大。妝糕人當初為了養家餬口,憑藉高超的手藝遠走四方,到達上海、浙江等地賣妝糕人,得到了各地百姓的喜愛。而現在妝糕人的手藝人越來越少了,希望妝糕人這項製作技藝可以一直傳承並發揚光大。

八卦街

八卦街是石獅老街區的通稱,整個街區位於石獅舊鎮區中心,區域面積約4.5萬平方米。石獅老街起源於千年古剎鳳裡庵所在地觀音亭街,隨著商業的發展繁榮,街區逐步往東南方向擴展,至清初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九街十一巷」的構架。大約在民國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1932—1933年)間,石獅商貿更為興盛,街市建設方興未艾,旅居海外的石獅華僑積極倡導投資、認購,舊街道全部拓寬改建,並建新街道連接舊街道,統一建成具有南洋建築風格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或磚木結構騎樓式街道,構成較為完整的商業街區,街區至今仍然保留著當時的基本格局。

老街區每一條街道的名稱都有它的由來,其形成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這些老街古巷縱橫交錯,呈九宮形狀,外來客商遊人走入石獅老街猶如進入迷宮,常常會迷路。更有趣的是,老街區的中心原先有一座洋式鐘樓(現已被拆),遊客在老街繞來繞去總能見到鐘樓,弄得暈頭轉向,被調侃闖入了「八卦陣」,久而久之,就有了「八卦街」的說法。

八卦街是石獅市的發祥地,至今仍然保持旺盛的人氣,老街區一帶仍以舊市集的姿態呈現,夜間大排檔座無虛席,熱鬧程度不遜於臺灣的士林夜市,是逛街懷舊的好去處。

老街區的業態延續傳統的沿街店鋪經營模式,以傳統商貿服務業為主,經營種類繁多,有石獅老字號小吃、特色美食、糕餅甜品;有山貨甘味、果蔬魚肉;有日用百貨、五金家電、服裝鞋帽;有宗教用品、婚喪民俗用品;有首飾加工、鐘錶修理、裁縫理髮等等,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坐落於老街區的鳳裡庵、城隍廟、基督教堂等名勝古蹟是老街上的另一道人文景觀。

鳳裡庵

觀音亭街位於鳳裡庵左右兩側,是石獅市最古老的街道。觀音亭街的由來與鳳裡庵可謂密不可分。鳳裡庵俗稱「觀音宮」,內供奉觀音菩薩,外有一座石亭(現已損毀),故被稱為「觀音亭」。宋時起,觀音亭左側小店鋪就不斷出現,後逐漸形成小街,稱為「觀音亭頂街」,以後交易擴大,小店鋪又向觀音亭右側擴展,形成另一段小街,叫作「觀音亭下街」,後來合稱為「觀音亭街」。 現在,觀音亭街與其北面的館頂街合稱為「鳳裡街」。

這座千年古剎——鳳裡庵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但這座廟宇原先並不叫鳳裡庵,那叫什麼,又是為什麼呢?

鳳裡庵前的一條路是一條古驛道(俗稱「官道」),在鳳裡庵左側往北約200米處官府還曾設置了一個驛館,但現在已毀。這條驛道是永寧、深滬等沿海地區通往泉州府城必經之路,在當時鳳裡庵一帶是商人、旅客中途歇腳休息的地點。據傳隋朝的時候,往來於這條驛道的商人為了遮風避雨、中途停歇,集資在這裡建了一座石頭路亭。之後又有一些善男信女在路亭北面捐建了一座寺廟,廟內供奉觀音菩薩塑像,廟前並列排放一對石獅子,供過往商旅行人祈求神明庇護旅途平安。因為供奉的是觀音菩薩,所以小廟最初叫觀音宮,也叫觀音庵,路亭叫觀音亭。由於商旅行人常常約定在這裡碰面、買賣,逐漸形成了集市,後來發展成為石獅最古老的街道——觀音亭街。當時社會信奉佛教之風盛行,泉南沿海地區許多村落都興建觀音宮、觀音亭,為了把這裡的觀音亭和其他地方區分開來,人們便根據廟前有一對石獅的特點,將這裡的觀音亭改稱為石獅亭。久而久之,石獅亭就成為村落的名字,後來又演變為石獅地名。

那觀音宮為何又改稱鳳裡庵呢?

相傳明朝洪武年間,為了鞏固海防前線,抵禦倭寇入侵,明太祖朱元璋指派大臣周德興來福建視察海防形勢,並著手構建城防工程。據傳周德興精通「風水」之術,一日周德興為籌建永寧衛城路過觀音亭,停轎歇息,定睛一看,發現這裡很有靈氣。觀音亭正好坐落在「鳳穴」之上,而西面不遠處的小山崗又是「獅子穴」,斷言此地「獅舞鳳翔,日後必昌」,觀音宮也因此改稱了鳳裡庵。

後來,「鳳裡」兩個字就成為舊時石獅鎮的雅稱,而現在鳳裡街道也是沿用了這個別稱。

那對古老的石獅子,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按閩南民間習俗,石獅子的擺設皆為左公右母,公獅張口注視來往信眾,母獅閉嘴護衛膝下幼子,體現傳統社會男女有別,各司其職。另有一說,說是它們在念佛號,張嘴的公獅口吐「阿」字,閉嘴的母獅發出「彌」音,一公一母二重唱,聽起來就是「阿彌陀佛」的「阿」和「彌」,倒也抑揚頓挫,餘韻悠然。如今,母獅早已不知何處去,公獅卻依然忠誠地守望在這裡,成為石獅悠悠千年的歷史見證,堪稱石獅市的「祖獅爺」。

仔細端詳這隻「祖獅爺」,其造型撲拙,線條簡古,神態安詳,儘管因年代久遠,石頭風化,臉上五官的細部皆已模糊,但總體輪廓雍容大度,有泱泱然隋唐之古風。只是它實在太老了,圓鼓鼓的大眼睛,目光似乎有點迷茫,張開的嘴巴裡也沒有牙齒。儘管它只有半人高,且老態龍鍾,但人們對它依舊心懷敬畏與感恩,不但為它披上紅布披風,繫上紅布肚兜,還在它身邊立碑,為它和古庵一起戴上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桂冠。

另一隻石獅子去哪呢?這得說說另一隻石獅子「失蹤」的懸案。

傳說清朝初年,有一個風水先生路過鳳裡庵,看到廟前蹲著一對石獅子,背後正好是「鳳穴」,犯了忌諱,便對村民說:「鳳穴中獅子成對,日久必成精靈,高興時起舞嬉鬧,鄉村之間必定發生械鬥!」村民聽後慌忙請求指點破解辦法,風水先生答說:「補救之法是:二者必棄其一,再造一個蓮花石臼,放在獅子旁邊,方可保村中安寧。」村民聽了一一照辦,棄掉右邊的母獅,換上了蓮花石臼。這蓮花石臼也有它獨特的功能。據本地老人講,舊時每逢炎熱夏季,就會有善心之人燒開茶水倒入石臼中,旁邊放著杯具,並貼上「奉茶」紅字條,供路人免費飲用解渴。一方石臼,也是福澤世人了。

鳳裡庵主體建築始建於隋朝,坐北向南,經過歷代重建和擴建,規模逐步擴大,清朝重建時佔地達2000多平方米,建築物包括山門、拜亭、前殿、中殿、方丈室、知客室、齋堂、花苑,拜亭四周有石椅石桌。廟裡供奉彌勒佛、地藏王菩薩、釋迦牟尼三世尊,正中間供奉觀音菩薩,兩側是羅漢壁龕。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由於石獅鎮街道擴建,鳳裡庵的石亭子和部分建築物被拆除。

歷經一千多年風雨滄桑的鳳裡庵,仍然端坐在鳳裡街的原址,現存一幢用紅磚白石和鋼筋水泥混搭、帶有閩南僑鄉中西合璧風味的雙層建築,建於1934年,當時由顏氏、郭氏兩位善信前往菲律賓募捐重修,佔地面積僅460平方米。庵內庵外,樓上樓下,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其大門上方,刻有「鳳裡古地」四個大字。跨進門檻,燭光搖曳之中,但見香案前的石地板上,有個深陷的凹坑,據說,這是千百年來無數善男信女在此五體投地、畢恭畢敬磕頭磕出來的,由此可見,其香火綿延千年而不絕。

永寧城隍廟

城隍信仰是中國古代非常普遍的民間信仰。城隍,原意是「城牆」與「護城河」的意思,後來演變為城池的守護神,是負責陰間司法的第一關卡,維繫著整個地方的安危。城隍作為漢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明代,朱元璋對城隍推崇有加。相傳朱元璋稱帝之前,曾經宿身城隍廟而倖免大難。朱元璋稱帝之後,於洪武元年,下旨封都城隍為監察司顯佑王,職位正一品;與朝廷的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級。同時封各府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威靈公、職位正二品;封州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顯佑侯,職位正三品;封縣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顯佑伯,職位正四品。正是在這一時期,各州府縣,紛紛修建城隍廟。都城隍廟由皇帝親自敕建,皇宮撥付銀兩,廟內住持由朝廷直接任命,各府、州、縣則按照等級,依次效仿,規模等級完全參照地方官署衙門,按級別配製冕旒官服。

石獅永寧城隍廟是當時永寧衛城的附屬建築,始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清代進行擴建,現存為清代建築,1992年加以整修。整座廟佔地面積2800平方米,坐北朝南偏西,三進、五開間。由門樓、前殿、戲臺、拜亭、後殿和左右兩廂房組成,殿前有簷樓,抬梁式木結,前後殿均為重簷歇山式屋頂,餘為單簷歇山頂。城隍廟主祀忠佑侯城隍爺,配祀二十四司、四大將軍、三夫人以及役吏差官等,建築宏偉壯觀,規制完備,且石雕、磚雕、木雕工藝頗為精美,被譽為「三絕」,是泉州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城隍廟,在全省亦少見。永寧城隍廟以其恢宏的建築、完備的規制,在福建省同類建築中具有典型代表性,且在閩南、臺灣及東南亞地區有較大的影響,於1996年被列為福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寧城隍廟坐落於永寧古衛城的南門和小東門之間,背靠五虎山,面向深滬灣(山),將海灣的美景盡收眼底,因此有「背五虎而面金獅」的說法。加上雄偉的氣勢和壯觀的廟貌,被譽為「永寧福地」。修葺一新的城隍廟是典型的閩南紅磚建築,其臺基用當地盛產的白色花崗巖壘成,而夯土牆體以紅磚包裹在外,兩者紅白對比鮮明,給人以莊重、古樸的視覺體驗。

相關焦點

  • 《靠譜兄弟》石獅開機 攬盡石獅無限風光
    「來石獅拍攝首先是因為這裡的漁村味道與我們影片的場景十分吻合。」7月25日中午,安景鴻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當時到石獅看景的時候,發現石獅祥芝漁村的漁港風貌與影片特別契合,因此就決定在石獅拍攝。  令安景鴻沒想到的是,在後續的影片取景過程中,他發現石獅古韻猶存的永寧老街、有著美麗傳說的寶蓋山姑嫂塔、視野開闊的觀音山海岸帶等景點也特別適合影片情節和角色需求。
  • 那些年在石獅拍攝的影視作品
    近日,在永寧取景的青春勵志微電影《誰的青春不熱血》火熱上映,該片中美麗的石獅風光受到網友們的矚目,古韻十足的小鎮,美麗的濱海風光傳遞出濃濃的石獅味道。  記者了解到,事實上石獅頗受影視作品導演的青睞,早在30多年前電影《海囚》就曾到永寧拍攝,隨後又有多部電影選址石獅,而之後紀錄片導演夏俊在石獅拍攝了大型紀錄片《中國農民——走向秩序》,使石獅受到全國人民的關注。據不完全統計,在石獅取景的影視作品多達十多部。
  • 【探秘閩南】石獅永寧老街深藏情義故事 番仔樓飽含家國情懷
    石獅永寧鎮,是一座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衛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歷來為閩東南的重要港口及海防重地。鎮裡有一條老街,曾經是永寧商貿的集中地,如今雖繁華不再,卻流傳著一個個充滿情義的故事。一座古厝,一棟番仔樓,一條街巷,都有故事,傳承了一方的家風家訓,形成了永寧的特色文化和人文積澱,讓人感受到這座古衛城的溫情和底蘊。
  • 咱厝美食又在央視亮相了|央視|咱厝|古浮大排檔|石獅
    10月6日19:28,央視財經頻道CCTV2《消費主張》播出《2020中國夜市全攻略:福建石獅》。石獅都有哪些夜市、什麼美食出現在這檔節目中呢?一起來看看吧。石獅是一座美食之城,有著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琳琅滿目的小吃吸引著各方食客。
  • 《過臺灣》在央視紀錄片頻道開播,裡面居然有這麼多石獅元素!
    ,姑嫂塔、永寧老街、蚶江後垵澳古渡頭、海上潑水節……一系列人與事講述了綿延不斷的石臺親緣。  2010年初,石獅市博物館曾為劇組提供一份詳細的石獅地區拍攝內容建議書,其中提到的一些涉臺文物史跡尚未在影視媒體中披露,拍攝期間,劇組曾先後三次赴石獅,拍攝石湖寨、再借亭、南邦寄重坊、蚶江古渡頭、七星橋、蚶江海防官署、蚶江海上潑水節、蚶江五王廟五王巡臺、石獅永寧老街、日茂行後人以及石獅市博物館等眾多涉臺場景,並全面介紹了石獅蚶江對渡臺灣彰化鹿港的歷史沿革及蚶、鹿兩地郊商的發展歷程。
  • 【石獅美食】石獅最知名小吃全攻略,牆裂建議收藏!
    石獅名惠牛肉羹主要經營的有牛排、牛肉羹、瓦罐等吃的。小編認為是最符合閩南人口味的一家店了,那麼就讓小編帶大家來品嘗這家牛肉店必點幾道菜。   牛肉羹算是石獅本地的特色美食之一,深受石獅百姓的喜愛。這裡的牛肉羹有很濃的石獅風味,牛肉的香味包含在湯裡,薑絲褪去了牛肉的腥味湯滑味濃,口感不錯,讓人回味。品嘗之前再加點胡椒粉,味道更佳。
  • 軍事題材網絡電影《特種使命之怒海潛龍》在石獅取景開拍
    原標題:軍事題材網絡電影《特種使命之怒海潛龍》在石獅取景開拍海峽網5月4日訊 (泉州網記者王樹帆 通訊員陳耿哲)近日,軍事題材網絡電影《特種使命之怒海潛龍》在石獅永寧鎮新沙堤村開機。該片講述的是五名英勇的蛟龍突擊小隊隊員潛入異國腹地,營救被叛軍綁架的一名女人質的故事。
  • 嶽陽城的老街深巷
    歷盡滄桑,嶽陽城倖存下來的幾條老街深巷,儘管容顏憔悴,但依然頑強地顯示出這個城市的歷史厚重和文化尊嚴。它所擁有的空間和形態,保持著老嶽陽的民俗風情和古樸韻味。 人在世上走,刀在石上磨。清時,曾在此巷設有長江水師遊擊署衙門,故名遊擊巷。攝於2018年5月。 傳統的剃頭挑子在街頭巷尾堅守著一席之地。攝於2011年3月。
  • 這些影視作品都是在石獅拍攝的!你看過幾部?
    因紡織服裝產業聞名遐邇的石獅市,以海納百川的氣魄、鍾靈毓秀的山海,吸引了眾多影視劇組紛至沓來,影視明星頻現石獅,不僅開啟了石獅影視產業,也帶熱了旅遊業、美食業、娛樂業,推動了石獅文化旅遊業的轉型升級,重塑石獅城市品牌形象。本期,《石獅僑報》盤點近年來在石獅取景的影視作品,以饗讀者。
  • 青春熱血競技劇 《青春拋物線》 劇組選擇石獅拍攝取景
    換句話說,石獅在出臺影視扶持政策利好基礎上,正以其獨具魅力的山海風情和歷史悠久的閩南文化遺存在影視劇中「走紅」。近日,記者採訪了來石獅拍攝取景長達三個月的青春熱血競技劇《青春拋物線》劇組,投資方霍爾果斯加碼影視傳媒公司總裁周炳呈先生和導演謝毅航先生,為我們傾情講述了他們眼中和心中的石獅。
  • 石獅這攤海蠣煎,老闆很「拽」,海蠣煎也很「拽」!
    每次走進老街,就像忽然走進了有市井人味的地方,這裡樸實熱鬧,柴米油鹽簡單生活的感覺油然而生。 在石獅城隍廟這,給我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滿街的老攤子和各種中西融合的美妙建築,一走進這,就能感受到老舊的生活氣息,舒服且難忘。
  • 電影《石獅是我家》在石獅公映!講述這樣一個動人故事……
    電影《石獅是我家》2020年教師節公益放映活動,9月7日在長福小學多功能教室舉行。電影攝製組、泉州攝影家協會、石獅攝影家協會、石獅長福小學等相關人員出席活動。  據介紹,電影《石獅是我家》主要講述,到石獅上學的江西男孩小樹,和石獅退休體育老師黃文勝的友情故事。
  • 被百萬懸賞的建陵石獅
    石獅被盜地點位於陝西省禮泉縣昭陵鄉崇山村北的「武將山」上,當地人稱「獅子凹」。這兩尊被盜石獅系唐肅宗陵墓園門獅。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對象。現僅有南面一個石獅、一對石人比較完好,東門及北門雖然有石獅、石馬,但都殘破不堪。且王賓立像已失。 ▌橋陵
  • 電影《全城風暴》在石獅開機
    臺海網11月17日訊 據石獅日報報導 11月16日上午,由夢想國際影業、北京嘉實幕為影業出品,北京嘉實幕為影業製作,徐仕興導演、餘偉國監製、徐登科擔任總製片人,曾志偉、吳建飛、王嵛領銜主演的自然災難、科幻、親情影片《全城風暴》,在石獅湖濱街道玉湖社區金湖巷舉行開機儀式。
  • 這條700歲老街沉澱著初始記憶,迸發著文化新生
    常州有一條神奇的老街,在這裡,有靜靜流淌的古運河,有跨越百年的工業遺存,還有不斷迸發的文藝氣息......在這條有著700多年歷史的老街上,古老的歷史與新潮的時尚和諧共生。另外一個傳說,是一則十分有趣的故事,傳說三堡街裡原先有三件寶物,金龜、神劍、石獅,因為後代的人見不到那三寶了,而街南頭有三個土墩,
  • 福建石獅自主創業故事搬上螢屏 勵志劇《那片花那片海》登陸央視八套
    《那片花那片海》講述了貧困山區女孩康乃欣與鞋廠工人程墾在石獅相遇因誤會結緣,在相互幫襯的創業拼搏中多次分合聚散,但他們憑藉自身堅韌不拔的毅力最終成功創立起中國自主品牌。劇中有很多屬於那個時代的人物代表——農村進城的有志青年、各行各業的創業先鋒、家族企業的傳承人、國企老闆、成功女強人等。
  • 從石獅走向國際的服裝設計師
    12月17日晚盛大啟幕的2020石獅國際時裝周上,Maison Mai品牌創立人李媚媚帶來以《月圓》為設計主題的2021新品發布秀,系列新品驚豔亮相開幕式舞臺。這是她第四次參加石獅國際時裝周發布活動。在服裝設計行業,同行對這位來自石獅永寧鎮梅林村的「80後」設計師並不陌生。
  • 隱藏在雲南的這處大山,在山中有3000多的石獅,更有全球最大石獅
    千獅山最出名的地方就在於這裡的獅子,在山上有3000多頭石獅,還有一座世界最大的石獅,這些栩栩如生的石獅是劍川遠近聞名的景點。千獅山地處滿賢林,這裡原名叫做躋歇嶺,這裡的景點無數,主要為迎仙橋、延青塔、意翠屏、大雄寶殿、仙人下棋、佛柏比高、觀音巖、等數十處景點組成。
  • 石獅市委常委陳元生一行到石獅法院調研指導司法擁軍工作
    石獅市委常委陳元生一行到石獅法院調研指導司法擁軍工作 2020-05-28 0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媚媚:從石獅走向國際的服裝設計師
    12月17日晚啟幕的2020石獅國際時裝周上,李媚媚帶來以《月圓》為設計主題的2021新品發布秀,系列新品驚豔亮相開幕式舞臺。這是她第四次參加石獅國際時裝周發布活動。李媚媚在服裝設計行業,同行對這位來自石獅永寧鎮梅林村的「80後」設計師並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