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平時在家喜歡和孩子一起玩「24點」的遊戲,隨意抽出四張撲克(不要花牌),無論用加減乘除,最後要使牌面上的4個數最終計算的結果等於24就成功。
經常玩這樣的遊戲不但可以提高計算能力,還可以活躍我們的大腦,增強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這個遊戲就和今天我們要講的巧填運算符號有異曲同工之妙。
「巧填算符」也是一種數學遊戲,主要是教低年級孩子添各種運算符號的方法,不僅能夠培養孩子活躍的思維,還可以提高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巧填運算符號」具體說來,就是在幾個數之間添上「+、-、x、÷和()」,組成一個算式,使運算後的結果等於之前預定的結果。添運算符號非常有趣味,今天我們帶著孩子一起來玩起來吧!
例題一 比較大小,在○裡填上「>」「=」「<」。
當看到一邊是算式而另一邊是數字的時候,怎麼進行比較呢?直接用眼睛不好比較,怎麼辦?
當算式和數進行比較的時候,可以先將算式的結果算出來再與數進行比較。
23+6和35進行比較時,先算出23+6=29,在算式下方畫一條橫線寫出算式答案。再將29與35進行比較,由此得出○裡應該填入「<」,以此類推,可以得出另外兩個算式的正確答案。
例題二 元元做題時不小心把算式中的小括號弄丟了,請聰明的同學幫忙把小括號補上,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小括號應該補在什麼位置才能使等式成立呢?
小括號的作用是改變運算順序的,就應該補在算式中能起作用的位置,計算算式結果是不是與等號的右邊一致,判斷算式是不是丟掉了小括號,如果結果一致的,則不需要補小括號;如果結果不一致,比如33-7-5=21,與31不相等,說明算式中小括號丟失,需要把小括號補在起作用的位置,通過改變運算順序來改變等號左邊的計算結果,讓等式能夠成立。
但是,當左邊算式有兩種情況,右邊算式也有兩種情況,那小括號怎麼加呢?
我們前面說過,小括號的作用是改變運算順序,所以等號左邊算式會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小括號丟失了,需要把小括號補回來,並且補在算式中起作用的位置;
第二種、算式中沒有小括號。
同樣的等號右邊算式也有以上兩種情況,把等號左右兩邊的兩種算式結果計算出來再進行對比匹配。
例題四 請在○裡填上「+」或「-」使左右兩邊相等。
當我們觀察是上面的等式,發現左右兩邊一邊大一邊小,通過添加「+」「-」的方式使大數變小,使小數變大,從而使等式成立。
讓大數變小用減法,小數變大用加法。比如:36○9=19○8,36和19比較,19比較小,通過「+」使右邊變大,再通過 「-」使左邊變小,最後通過計算檢驗等式兩邊是不是相等。
如果檢查兩邊結果並不相等,可以固定用一個算式的計算符號,改變另一個算式的符號,多嘗試幾次。比如:45○8=39○2,左邊的大數變小,小數變大的方式不行,那我們就固定左邊用減「-」,嘗試右邊也用「-」,45-8=37,39-2=37,兩邊正好相等,如果相等就多試幾次即可。
最後,我們再來趕緊開動腦筋思考一下吧!
例題五 在○裡填入「+」或「-」讓等式左右兩邊相等。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用加減號去湊數,首先比較等號兩邊的數,等號左邊如果偏大,考慮填「-」,等號右邊偏小,考慮填「+」,再計算檢查等式兩邊是否相等。
如:35 ○ 7 ○ 9= 16 ○ 17,等號兩邊比較,右邊16○17,16減不過17,只能填「+」等於33,左邊的35比較大,考慮○裡面填「-」,減後數字又比左邊小,考慮填「+」,最終等式成立。
家長在家裡可以多和孩子一起玩一玩這類遊戲,這種填符號遊戲不但很有趣,而且還能鍛鍊我們的觀察、思考能力和口算能力,使我們的思維更加敏捷靈活!
(更多教育知識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喜歡請點關注,不定期更新更多教育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