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樂中找到年輕人的語言

2020-11-10 中國青年網

陳依妙在《國樂大典》舞臺上。 受訪者供圖

「二胡就像我的摯友,陪伴著我一同成長,去往夢想的彼岸。」今年10月,陳依妙帶著全新單曲《初徵》登上廣東衛視《國樂大典》第三季的舞臺。在舞臺上,扎著高馬尾的陳依妙忘我投入表演,如她在歌詞中所寫:「迎風初徵,揚帆破浪起航。」

「我在《國樂大典》遇到了許多和我一樣學習中國傳統器樂演奏的年輕人,他們都很熱愛手中的樂器,大家因為相同的夢想聚集在這裡。我們可以一起單純地研究作品,一次次創新地展示國樂。」陳依妙說。

陳依妙出生於二胡世家,2004年,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讀高二的她已是中國三大職業二胡比賽金獎大滿貫獲得者。

陳依妙的曾爺爺是演奏江南絲竹的民間藝人;爺爺陳耀星是國內著名二胡演奏家,曾經拿著二胡上過戰場,通過二胡表達軍人的熱血和陽剛之氣,爺爺的琴聲中有烽火硝煙和戰馬奔騰;爸爸陳軍也是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成長在改革開放年代,是傳統民樂的捍衛者。耳濡目染之下,陳依妙從小對二胡及音樂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也試著用二胡尋找一些傳統的脈絡,通過琴聲描繪出時代的聲音。

探索傳統樂器的年輕化表達

對陳依妙來說,音樂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語言。在她的生活裡,這樣的交流幾乎充斥在每個角落。陽臺、臥室、客廳,家裡到處都留下她認真練琴的影子。除了學習、吃飯和睡覺,陳依妙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練琴上。

2020年,雖然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演出,但在陳依妙的生活裡,音樂從來沒有停止過。從8小時到12小時,練琴、練琴還是練琴,她不斷地挑戰自己。「我是一個害怕未來的人,可能夢想跟現實存在的距離會讓我時不時擔心,但每當我拉開弓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踏實的感覺」。

今年2月,陳依妙創作了單曲《途中》。在作曲上,她特別加入了中國五聲調式中清角、變宮兩個音,用傳統音樂講述當下的故事。「音樂一直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生活也因為它,一次又一次被刷新」。

此次參加《國樂大典》,陳依妙希望能夠藉此機會再次「刷新生活」、鍛鍊自己,通過《初徵》表達自己對未來的一股衝勁和動力,並讓更多人愛上中國二胡樂曲。

在《國樂大典》節目中,共有64位來自全球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選手。其中,有來自伯克利音樂學院的作曲能手,有來自非洲加納的國際音樂人,也有來自雲南的原生態民樂演奏家,他們像陳依妙一樣,都是熱愛民樂的青春樂手。他們不僅演繹經典,也能原創樂曲;不僅演繹國風,也能融入流行、搖滾等元素,將青春的理想與激情注入到樂曲的創作當中。

在前兩季《國樂大典》節目中,民樂團以貼近青年觀眾的審美視角演繹經典曲目,探索傳統文化的年輕化表達;觀眾通過嘉賓對民樂深入淺出的展示、講解,認識了火不思、艾捷克等民族樂器,了解了笙與手風琴前世今生的歷史淵源。

《國樂大典》前兩季還以大眾耳熟能詳的旋律為基礎,現代化改編了160餘首金曲,如《百鳥朝鳳》《春江花月夜》等。節目總導演林維樺表示,第三季節目將繼續大膽嘗試編曲,充分激發青春樂手們的原創熱情,為觀眾帶來更多國樂新體驗。「像琵琶樂手李星星,就放出狠話要用原創音樂『炸』掉這個舞臺,這讓我們看到了青春樂手的態度和信心。」

「經典音樂的品質、中華文化的內核是我們節目一直以來的旗幟。」林維樺說,新一季節目將承襲前兩季節目的特點,挖掘不常見的民族樂器,如新疆的彈撥樂器都塔爾、蒙古族拉弦樂器四胡、雲南原生態樂器等,繼續擔負科普文化的使命,帶領觀眾尋根民族文化,讓年輕的民樂愛好者用音樂講述青春故事,推動年輕人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增強中國民樂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傳播力。

民樂的國際範兒、創新化源於對傳統文化的自信

林維樺介紹,《國樂大典》第三季,節目迎來又一個關鍵點,「在聚焦文化傳承的同時向年輕化轉型,拓寬受眾群體,探索國際化傳播的新路徑,增強傳統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林維樺說。

「讓國樂走向世界」,也是陳依妙的夢想。

5歲起,陳依妙就和爺爺、爸爸登上央視的舞臺一起演奏。之後,她隨爸爸在全國多地舉辦二胡專場音樂會,還把中國傳統音樂帶到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法國等國家。她說,之所以有這麼多機會走出去,不是因為自己有多優秀,而是有更多人需要中國的傳統藝術、文化,自己只是其中小小的傳播者。

有一次,演出結束後,俄羅斯駐中國大使傑尼索夫告訴陳依妙,他非常喜歡她的演奏,準備給自己的女兒買一把二胡,並希望中國的民族樂器和俄羅斯的民族樂器同臺表演。

在模里西斯演出時,正巧遇上陳依妙的生日,全體演職人員在大使館的慶功會上為她慶生……從11歲第一次出國演出開始,每次表演都給陳依妙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雖然這些國家的舞臺有大有小,但每一次我都非常認真地演奏,二胡藝術讓我與世界走得更近,而讓中國文化在世界綻放,是我們應該有的想法、責任和擔當。」陳依妙說。

陳軍很高興看到女兒陳依妙賦予傳統樂器以青春的時代氣息。他希望年輕一代能夠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多了解,通過他們的成長帶給國樂完全不一樣的生命力。「事實上也確實如我所願。以前為了讓自己更加時尚化、國際化,我們其實不知不覺地遵守了一個世界性的標準。如今像妙妙一樣的年輕人有他們衡量藝術的標準,他們的創新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更多的滋養,他們打心底裡願意為本民族的藝術、文化感到自豪和驕傲。這群孩子是具有眼界和自信的,他們的自信賦予了國樂和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基礎」。

「未來10年,我們跟外國人交流藝術的時候還通過交響樂嗎?還是用西方習慣的方式嗎?是不是也可以用我們的規則來完成藝術、文化的交流呢?」陳軍期待,留白、橫向思維、飄逸和不拘一格等藝術美學,可以成為中國人的驕傲元素。「浪漫的人生也許是聽著古琴、吹著簫,感受著自然界的天人合一。我覺得這種浪漫成為全世界的文化追求和時尚的話,那就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真正復興和引領世界的開始。妙妙這一代人,他們肩負著這樣的使命,他們現在就要有一種世界的、超前的眼光和豁達的精神,為未來中國文化的全面騰飛和復興做充分的準備。我相信未來一定是越來越美好的」。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方錦龍、陳軍、唐俊喬亮相酷狗直播間,「雲上」打造國樂大典
    「國樂行者」方錦龍和「太極琴俠」陳軍同臺獻技當天,「國樂行者」方錦龍和「太極琴俠」陳軍同臺獻技,用接地氣的語言和比方,向直播間的網友們介紹了琵琶和二胡兩類非遺樂器的知識。同時,他們用這兩種樂器合奏了《菊花臺》和《神話》等經典曲目,被直播間的網友們稱為「神仙組合」。
  • 《印象國樂》紀錄片[高清版]
    樂曲的動人之處不完全在樂器本身,甚至不在於技巧的高低、彈撥的快慢。樂曲的靈魂在於演奏者的情感,在於演奏者的修養、心歷路程、心靈感受以及他個人的表達衝動,這才是音樂演奏的靈魂。[2] 《印象國樂》安排演奏家、作曲家、指揮家在臺上直面觀眾,講述自己真實的故事,還音樂以人格特徵。用音樂去收集記憶,激發想像,在想像中重新理解人物。
  • 打造國樂創造營 廣東衛視國樂大典第三季新亮點
    第五,嘉賓由「飛行嘉賓」變「國樂助力營」以往節目中,對藝人的使用沒有人盡其才。新一季,邀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加盟,以「國樂助力營」深化藝術的嫁接混搭。使用藝人時,做到強關聯性(臺上必有展示)、中等關聯性(臺後輔助歌曲改編)、弱關聯性(現場互動交流)。
  • 在伊斯曼聽少年國樂
    演出前最後一刻,來自中國音樂學院附中「中國樂派少年國樂團」的60餘名師生在舞臺兩側緊張有序地做準備,聲部首席再一次帶領聲部同學調音對弦,舞臺監督老師提醒同學們按節目單順序檢查樂譜,指揮也整理得當,一切就緒,國樂少年們有些興奮又有點緊張,等待登臺亮相。這是中國樂派少年國樂團應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之邀舉辦的「少年之光」專場音樂會。
  • 樂器碰撞只是開始,《國樂大典》第三季如何讓傳統文化也嘹亮?
    更重要的是,《國樂大典》第三季把內容的想像做到了極致。最新一期節目中,不僅有「鞠斯琴·畢力格戰隊」創新演繹古風歌曲《大魚》,用馬頭琴、中阮、高胡和打擊樂配合模仿出自然之境中的鯨魚叫聲,帶觀眾一頭扎進海天一色的遼闊中;還有「熱匹開提熱夏提戰隊」煥新演繹《雲宮迅音》,將電音與民樂結合,致敬經典的同時也讓觀眾看到了青春樂手與國樂72變的可能性。
  • 國樂大典登陸廣州塔,酷狗攜廣東衛視打造廣州塔專場直播
    竹笛、琵琶、二胡、古箏、三弦......眾多傳統國樂輪番「開腔」,或高亢或低回,或悠揚或激昂。據介紹,本場表演為《國樂大典》第三季專場節目,活動由廣東衛視、酷狗音樂、酷狗直播共同推出。本場國風氛圍濃鬱、大師雲集的音樂盛典,還在酷狗直播《國風新語》欄目中同步放映,國風愛好者們在直播間裡雲端暢享國樂之美。
  • 山藝校友韓露精彩競演《國樂大典》第三季
    10月30日,大型創新性中國經典音樂競演節目《國樂大典《國樂大典》第三季中,她將二胡、中胡、京胡、板胡和山東的墜琴帶到舞臺上,讓觀眾們欣賞每一種樂器的獨特魅力,體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樂文化的博大精深。據悉,《國樂大典》第三季一共13期,每周五晚21:10在廣東衛視播出。
  • 國樂正青春!《國樂大典》第三季開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曾南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林潔)近日,由廣東衛視自製的大型創新性中國經典音樂競演節目《國樂大典》第三季開機。國樂召集人吳彤攜手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唐俊喬、國樂藝術家方錦龍、二胡演奏家陳軍及知名唱作人霍尊等4名尋樂人首次公開演奏本季主題曲《天籟合鳴》。
  • 「國樂雅韻」邀你線上聽見
    內行聽門道,高博文早就聽過張尕慫的音樂,了解到他常駐大理,發現他在技巧上還吸收了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唱法,粗獷中有細膩,豪放裡也藏著柔的一面。「和他交流很有趣,他本人不像音樂裡那麼豪放大膽,而是有些靦腆。」高博文說。
  • 國樂大師來了!酷狗直播新年重磅直擊《國樂大典》神級現場
    國樂神韻煥發青春活力,破次元壁奏響時代之聲轉眼,由廣東衛視自製的大型創新性中國經典音樂競演節目《國樂大典》已經迎來了第三季。國樂召集人吳彤攜手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唐俊喬、國樂藝術家方錦龍、二胡演奏家陳軍及知名唱作人霍尊等"尋樂人",集結64名來自全球各地的青春樂手,"多維度"甄選全能民樂團。激烈的賽制,大開腦洞的演出,讓無數觀眾充分領略了國樂超乎想像的魅力。
  • |「齊風古韻、走進國樂」公益音樂會
    入場方式:①關注淄博保利大劇院公眾號查看領票文章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入場門票②淄博大劇院售票大廳免費登記領取入場門票國樂之意國樂是流淌在國人血液裡的民族音樂語言,國樂是最善於表達國人思想情感的國民音樂。
  • 國樂版《煙花易冷》上線,這國風旋律太讓人「上頭」了
    作為周杰倫創作的國風音樂,《煙花易冷》是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爆款」金曲,該曲創作靈感源於典故《洛陽伽藍記》,講述了北魏時期的洛陽城中,一名徵調戰場的將軍與戀人間的愛情悲劇。在竹笛、胡琴、火不思、中阮、洞簫、壎等多種民族樂器的演繹下,該曲旋律時而激昂澎湃,時而婉轉深情,時而如泣如訴,生動譜寫了一曲在戰火紛飛中的愛情戀歌。
  • 《國樂大典》奏響時代風採
    1月7日(星期四)晚上20:00,酷狗音樂、酷狗直播重磅呈現《國樂大典》廣州塔特別現場演出,由著名國樂大師方錦龍與陳軍搭檔「神仙組合」聯袂登場,燃奏新時代。今年節目以「國樂正青春」為口號,開發了全新賽制玩法,結合「創造營」模式挖掘、培養潛力樂手,在國樂召集人吳彤,以及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唐俊喬、國樂藝術家方錦龍、二胡演奏家陳軍、知名唱作人霍尊四位「尋樂人」的帶領下,最終選拔出一支全能「青春國樂團」。
  • 傳統口味VS新奇口味,你要PICK哪一款國樂「奶茶」?
    在大眾傳統印象中,經典國樂如同一杯芳香四溢的中國茶,可以靜下心來細細品嘗。然而,本季《國樂大典》集結了眾多年輕時尚的青春樂手,他們的無限創新為這杯「國樂茶」增添了別樣風味,使其成了年輕人也愛喝的「奶茶」。
  • 國樂演奏家方錦龍陳軍在線競演!酷狗直播《國樂大典》live專場太炸了
    在樂迷們一片尖叫吶喊聲中,國樂演奏家方錦龍、陳軍齊齊亮相,透過酷狗直播間和樂迷們熱情聊了起來。兩位老友在廣州重聚,暢聊國樂,分享在廣州的所見所聞,一逗哏一捧哏的默契配合營造出「音樂相聲」般熱鬧氣氛。
  • 《國樂大典》第三季幕後製作團隊解讀創作全過程!
    在錄製過程中,FPD能夠根據樂手與召集人、尋樂人以及隊友的交流內容,隨時切換監聽對象,實時記錄監聽內容。與前兩季樂團競演模式不同,《國樂大典》第三季創新性地設置了多個賽段。從樂手集結時刻,到隊長爭奪戰、隊員排位賽,從隊長隊員互選時刻到十六支戰隊1對1競演,再從尋樂人公演到尋樂人組建戰隊,最後決出一支冠軍樂隊。「國樂正青春」的口號始終貫穿整季節目。
  • 《國樂大典3》開播:霍尊、吳彤助陣新人,點燃音樂傳承火焰
    「國樂正青春」。舞臺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碟子、碗盤能變成樂器,古今、中西多元融合的音樂風格製造出別樣的效果。節目外,還進行了線下演出、培訓等一系列IP化運作。2018年,《國樂大典1》躍上螢屏,揭開中國音樂之美。2019年,《國樂大典2》破圈,讓傳統民樂在新時代煥發新生。2020年,《國樂大典3》築巢引鳳,見證青春樂手破繭成蝶的國樂新旅。
  • 酷狗直播《國樂大典》廣州塔特別現場,方錦龍陳軍神仙打架太勁爆
    經典國樂煥時代新聲,燃唱青春熱血澎湃由廣東衛視自製,圍繞國樂大師和一眾新生代樂手量身打造的大型創新性中國經典音樂競演節目《國樂大典》已經走到第三個年頭。今年節目以"國樂正青春"為口號,開發了全新賽制玩法,結合"創造營"模式挖掘、培養潛力樂手,在國樂召集人吳彤,以及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唐俊喬、國樂藝術家方錦龍、二胡演奏家陳軍、知名唱作人霍尊四位"尋樂人"的帶領下,最終選拔出一支全能"青春國樂團"。
  • 酷狗賦能傳統藝術 國樂直播案例獲光明日報評論認可
    其中特別提及從酷狗直播國樂大師課上走紅的方錦龍,可作為藝術類直播參考學習的經典案例。(方錦龍在酷狗直播間)報導原文提及的酷狗直播國樂大師課,是專門針對年輕化圈層推出的融媒體傳播,通過邀請專業的國樂演奏家在直播間與網友交流互動,拉近國樂與年輕人的距離。
  • 廣東衛視《國樂大典》第三季熱播 第一階段賽畢新星耀眼
    這是11月13日廣東衛視《國樂大典》第三季(下稱《國樂3》)第三期也是第一次組隊大戰的盛況。  經過前兩季的耕耘,《國樂大典》成為國內國樂節目的著名IP。從第三季的大膽革新可以看出,國樂傳承和傳播的重任,將放在這批擁有開闊視野和現代音樂審美的年輕樂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