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則新聞,讓人不寒而慄!
江西上饒,一名12歲男孩康康被媽媽活活打死!
照片中,骨瘦如柴的康康,滿身都是傷痕,手腕上有被繩子綁過的痕跡,身上的淤青隨處可見。
康康手腕上的傷尤為明顯,據爺爺張永健說,孫子是被孩子媽媽用繩子吊在半空,活活打死的!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對自己的孩子,怎麼下得去手!
網友們在評論區炸了鍋:
孩子不是私人財產,真的憤怒到了極點!
看著好心痛,這樣的人不配做父母!
孩子在世上走一遭,死於最愛的媽媽之手,這是多麼慘痛的一場悲劇!
虎毒尚且不食子,可人毒敢屠親。有些父母,真的配不上爸媽這個稱呼!
1「我不想回去,回去會被他們打死的」
康康從生下來,便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由於老人身體每況愈下,經濟條件也不好,便把康康送回父母身邊。
康康一次次地逃回爺爺奶奶家,就在事發前幾天,也是爺爺見到孫子的最後一面。
康康抓著奶奶的衣角,哭喊著不要回去,回去會被打死的。
沒想到,竟一語成讖。
然而,康康的死絕非偶然。從2018年,康康被父母接到身邊開始,身上就經常出現各種傷痕。
康康身上的傷都是母親張小美一手造成,因為打孩子的事情,還被當地派出所、教育部門調解過,可都無濟於事。
張小美虐待孩子已有兩年之久,康康甚至被媽媽扎過十個手指。
十指連心啊,十幾歲的孩子究竟是犯了什麼錯,讓他一次次被毒打,還未開始自己美好的人生,便悄然離世了呢?
據爺爺張永健介紹,康康平時被打基本都是因為學習成績下降或者家務做得不好。
微不足道的錯誤,竟成了一次次被打的理由,可是,康康真的是不可救藥的孩子嗎?
事實恰好相反。
經常被媽媽虐打的康康在日記中寫道:
父母,謝謝你們,小的時候養我小,長大了我一定養你們的老。
你們不僅養家,還要供我讀書,真是辛苦了。
這是多麼懂事的孩子啊!可他要給父母養老的願望再也無法實現了。
媽媽經常打康康,還說因為他的成績不好。
但從牆壁上的獎狀來看,這個說法並不成立。
細心的網友看到這樣一幕,在康康的獎狀上,被胡亂寫上了數字。
孩子視為尊嚴的榮譽,就這樣被當成了一張廢紙。
父母把孩子當作情緒的垃圾桶,沒有重視分毫,孩子卻愛父母如珍寶,這是多麼可笑的反差?那些以愛為名的管教仿佛成了一個最大的笑話。
羅伯特·蘭登在《但丁密碼》寫到:人類最殘暴的罪行都是以愛之名,但這都不是愛。
父母打著管教的名義,可以打到孩子傷痕累累,打到體無完膚,這種以管教之名的教育方式,就是發洩自己情緒的施暴。
真正對孩子的愛,不是拳打腳踢的肆意,而是用平靜的說教代替。
2賣掉次子大言不慚:天之大,母愛最偉大!
爺爺張永健面對慘死的孫子,怎麼也想不通,12歲的孩子到底做錯了什麼,會被親生母親活活打死?
有時候,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大人有副蛇蠍心腸。
張小美在生下大兒子康康後,便把孩子丟給老人看養,這10年期間夫妻倆只給過老人2次錢,總共1000塊。
老人含辛茹苦地養孩子,換來的,卻是張小美不知感恩的一句嘲諷:「爺爺奶奶養小孩子是天經地義的」。
但其實,張小美夫妻二人根本不缺錢,他們投資幾十萬和朋友一起做生意,最近換了新車,有三套房子。
他們只不過是把孩子當做累贅,想打就打,想丟就丟。
大兒子被虐致死,不是張小美犯下的第一樁罪,8年前她生下第二個兒子,又想撒手不管,扔給公婆,卻沒能如願。
誰知,張小美轉頭就聯繫了「中介」,把兒子以4萬元的價格,賣到了浙江省江山市。
其中,她分得了賣兒子的8千元,剩下了的給了「中介」,然後她又開始了下午打牌半夜回家的生活。
張爺爺知道後心急如焚,準備拿錢贖回孫子,張小美的哥哥卻害怕事情敗露牽連妹妹,從中阻撓,最後賣孩子的事情不了了之。
諷刺的是,沒有一點慈愛之心的張小美,在6月份發過一條自拍,還大言不慚地配文:天之大,母愛最偉大。
捫心自問,毒打長子,賣掉次子,天之大,她哪裡像一個母親,更遑論偉大。
實際上,我們只看到:一個草菅人命的毒婦,扭曲如蛆蟲。
像張小美這樣對孩子痛下毒手,發洩情緒的父母不止她一位。
前幾天,鎮江的一位父親,因兒子整天玩手機遊戲導致成績下滑,頭腦一熱,抓起棍子暴打兒子,導致孩子頭部被打得鮮血淋漓。
之後,這位父親仍不解氣,還把打孩子的視頻發到班級群,想警告和兒子玩遊戲的同學。
由於事情越演越烈,該父親道歉時替自己辯解:十幾年來,第一次打孩子。
可知情人說,他之前曾聲稱揍孩子,揍到「胳膊酸,巴掌疼」。
他把對孩子施暴當做炫耀自己能耐的資本,說著冠冕堂皇的話,卻淨做一些禽獸不如的事。
孩子遇到這種「禍害」的父母,才是最大的無奈和不幸。
3母親嗜賭暴躁,父親軟弱可欺,何以為家?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確實如此。
我們看到一個暴躁狠毒的母親,整天遭受虐待的孩子,那位隱形的父親在幹什麼?
看到妻子打孩子,張國輝剛開始還勸阻,後來因為懼內便不敢阻攔。
據悉,張小美有三個哥哥,在當地沒人敢惹,以前倆人一吵架,張小美就叫她哥哥過來打丈夫。
因為軟弱可欺的父親不作為,甚至助紂為虐,間接害死了康康。
漸漸地,母親施暴成癮,父親軟弱可欺,孩子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康康生前,因為忍受不了虐打,曾離家出走。
試想,如果不是走投無路,哪個孩子願意離開爸媽?
可對康康來說,遠離最親的人才是最安全的活路。
有人說,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責任人。
作為父母既然生下孩子就該細心養育,給予疼愛,護他成長。
想起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泡菜效應」,是說同樣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後,將它們分開煮,其味道是不一樣的。
同樣,孩子也像蔬菜一樣,浸泡在父母柔情和愛意下的孩子味道是甜的,沉浸在暴力和憤怒下的孩子味道就是苦的。
每個孩子成長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精力和汗水。
正因為我們在孩子身上花的這些心血,才能在撫養他們長大成人後,享受到親子間的幸福和天倫之樂。
最後,希望惡人都能受到制裁,就像張爺爺說的那樣:孫子不能白白死掉,要查清楚是誰的責任,還給孩子該有的公道。
我們也期盼,每個勇敢善良的孩子,都能被父母溫柔以待。
畢竟,一個溫情綿綿的家需要,媽媽穩定的好情緒,爸爸的鐵肩擔道義,孩子的知冷暖懂感恩。
而親子一場,不過是以愛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