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你拿了7年租金,房子我要收回來賣掉」「賣了我住哪兒去」
本期情感調解的主題是變了心思的父母
父母生了三個孩子,兩兒一女,十幾年前,兩老用自己的工齡房改購房買了兩套房子,其中一套房子給大兒子居住,後來大兒子買了經濟適用房,就把那套房子出租了,一租就是七年。
如今老父親眼睛不好,需要錢治病,兩老就想把曾經借給大兒子居住的那套房子賣掉,賣房款多餘的錢留作兩老的養老錢,但是這個想法遭到了大兒子的抵制。
大兒子和大兒媳指責兩個老人言而無信,大兒子說當初父母房改購房的錢都是自己和弟弟出的,父母一分錢都沒出,這套房子理應是自己的,只是登記在父親名下而已。
情感調解
老母親告訴調解員:「兩套房子都登記在我老伴的名下,買進房子的錢確實是我兩個兒子出的,當時我們的關係還不錯,沒想到現在他們這麼兇,我大兒子已經7年沒來看過我們了,現在我老伴90歲,我80多歲,平時我燒飯,買菜之類的全靠女兒。」
在兩老看來,兩個兒子似乎都不怎麼靠得住,所以他們想把房子賣掉,一方面給老父親治病,一方面留點錢養老。
但對於父母要賣房的想法,大兒子表現得十分生氣:「房子買進的時候是我們兩兄弟出的錢,我弟弟只出了兩三萬,我出了七八萬,大人一分錢都沒出,現在他們要賣房,我是絕對不會同意的,房子被他們賣了,以後我住到哪裡去?」
大兒媳說:「別看我公公婆婆看起來很老實,我吃了他們二十多年的苦,大人說話不算話,當時買進兩套房子的時候,我公公婆婆讓我老公和小叔子湊五萬給大姑姐當做補償,我們家出了2萬,小叔子給了3萬,後來過了幾年,婆婆突然說這5萬不是補償,而是給大姑姐租房子用的。」
孫子(大兒子的兒子)補充道:「我媽為什麼這麼生氣?因為她覺得不公,這麼多年了,我覺得我爸媽對我爺爺奶奶都稱得上很孝順,前段時間我爺爺身體不好,我爸直接把工作辭了去照顧,雖然現在我已經上班了,但是我們家的經濟情況還是不是很好,還在還當初買進公房以及經濟適用房所欠下的債。」
「我爸之所以不同意賣房子,是因為他們準備把他們名下的經濟適用房給我結婚用,而那套掛在爺爺名下的房子,他和我媽打算以後在那套房子裡養老。現在那套房子已經沒有出租了,因為那套房子離我工作的地方比較近,我是準備過去住的,種種原因導致了我爸媽跟我爺爺奶奶搶這套房子。」
調解員問大兒子:「當初你們兩兄弟出錢買進兩套房子的時候,有沒有書面憑證?」
大兒子:「有,我爸把我們喊到一起,寫了一張紙,大家都籤了字,但是紙只有一份,在我爸那裡。」
調解員詢問父母是否有這張紙的存在?老母親說過去的事情都不算了,女兒實事求是地說是有這張紙,但紙上並沒有寫買進的兩套房子一套歸大哥,一套歸弟弟。
針對紙上到底有沒有寫一套房子歸大兒子,一套房子歸小兒子這個問題,雙方產生爭議,但老父親又不願意拿出這張憑證。
於是調解員從法理的角度剖析了整件事情:「首先,房子是用兩老工齡買的,買進後登記在老父親名下,那麼房子的所有權肯定是父母親的夫妻共同財產,小兒子當初花了兩三萬就把房子買進了,大兒子卻花了七八萬才買進,這是因為父母親的工齡在小兒子買進那套房子後,面積沒到,所以大兒子才可以買進另一套房子。」
「如果老人追認說當初買進兩套房子的錢是兩個兒子出的,願意把當初你們買進房子所花的錢還給你們,那麼就形成了一個借貸,可以把當初你們出的錢按照銀行利息還給你們。但如果老人否認借貸關係,而是說當初兩個兒子是自願把房子買進送給他們的,那麼你們一分錢都拿不到。」
「還有一點,大兒子把父親的房子出租了7年,如果父母親主張要大兒子返還租金,雖說有個時效的問題,但是從現在開始倒推三年,父母親能要求大兒子返還3年的租金。」
聞言,大兒子憤憤不平說:「當初我和我弟弟給了大姐五萬,說好了從此我大姐就跟這兩套房子沒有關係了,而且我父母也一直說他們死後房子也帶不走,所以房子一直掛在大人名下我也沒多想,現在我父母整天來我家裡鬧,要賣房子,賣房後我以後住哪兒去?」
調解員對父母親說:「現在老父親看病需要花錢,如果三個孩子能想辦法把看病的窟窿堵上,能不能暫時先不賣房子?房子的事情公平處理,等百年後盡贍養義務多的孩子多拿房子份額,盡贍養義務少的孩子少拿。」
父母親表示自己聽進去了,大女兒卻說還是把房子賣掉比較好。
調解到最後,大兒子就老父親醫藥費的問題表示還要回家考慮一下。
情感點評
調解中,老母親也說了,自己其實原先是偏向大兒子的,因為大兒媳生了個孫子,可現在父母親心思變了,說明兩個兒子某些方面確實疏忽了兩位老人,讓他們覺得沒有安全感,所以才想賣掉房子,把錢攥在自己手裡。
法律知識調解員講得很清楚了,兩套房子沒買進之前,大家只有公房使用權,買進後才有了產權一說,雖然房子買進的錢是兩個兒子出的,但工齡是兩個老人的,房子登記在老人名下,那麼產權就是老人的,畢竟房子的產權以登記為主。
調解員在調解現場其實也在勸兩個老人不要那麼著急賣掉房子,雖說現在女兒跟兩位老人走得近,但等兩個老人年紀再大上一些,女兒一個人也照顧不過來,肯定還是需要兩個兒子幫把手的。
所以父母也不用急著跟兒子劃清界限,不要讓幾個孩子的關係鬧僵了,如果三個孩子能把醫藥費的缺口補上,再好好地商量著解決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完
——關注我,溫暖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