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常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可有些人說做善事會吃虧,這只是世人的一些迷惑顛倒思想。但是,如果「吃虧」也不是因為善良,而是因為世人缺乏智慧,把吃虧的原因歸咎於善良,這是不明智的。所以,我們學佛,不僅要學佛的慈悲,還要學佛的智慧。
當我們的善良缺乏了智慧,也許會無意中做錯一些事,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有些人到市場買田蛙,在城市的河塘放生,由于田蛙的體大、繁殖較快,佔據了青蛙的生存空間,破壞了其生態環境,致使青蛙滅絕,造下了業障。這种放生的行為,是否符合佛講的放生和慈悲的真實意義呢?
來到娑婆世間,我們都是迷誤的凡夫俗子。但是善良和智慧同樣也不可缺少,一定要懂得,有智慧的善良是在成就他人,也是在成就自己。
譬如,寺廟道場佛菩薩的像,皆是表慈悲、智慧,一切正能量的。觀音菩薩就是大悲的象徵、彌勒菩薩就是大慈的象徵、文殊菩薩就是大智的象徵,給世人表法,讓世人能夠警醒覺悟。
學佛的智慧要熟讀記牢,自己所依據的經典,再在聽經明理上多下功夫,就能幫助自己更好地學習佛經,開啟與自性相應的真實智慧。佛經聽懂學明白了,能使自己的心行,自然而然地與純淨純善的自性相應,起到殊勝妙好的作用,修到真實功德。
佛在經中講得清楚明白,能受持、能念的那個就叫做心,心和誰一樣相同就是在念誰,佛門之中所說的心,就是意所想的,口所說的,身所做的,也就是身口意的一切行為,這就是心所在之處。
心能起作用,起現行,能種種子,因果不空,有因必定就有果報,得到什麼樣的果報,關鍵就看心與十法界哪個方面相應,相應了就得哪個境界。經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受持大乘佛經,護持弘揚大乘佛法,用大乘佛經利益廣大眾生,把自己的心轉成和佛菩薩一樣相同,就是無上的殊勝!
佛在《無量壽經》中講得清楚明白,盡全部力量受持、護持弘揚此經,就是在用阿彌陀佛的智慧、慈悲、德能利益廣大眾生。帶給眾生的利益和阿彌陀佛施與眾生的真實利益一樣相同,所修功德無量無邊。必定得到和阿彌陀佛一樣相同的無量光、無量壽,無量的福報快樂、智慧德能,一生圓滿成佛!
佛有「神通」嗎?答案是肯定的,沒有。世人常說的「神通」,不過是一種「迷信」的妄語。佛是覺諸世間、照見一切的覺者,一念至盡虛空遍法界,覺知宇宙萬物的意念和變化。也就是說,佛具有無量無邊的般若智慧,佛光普照覺知一切,這是佛的本能,不是什麼「神通」。
世人也都具有這種本能,只是被煩惱、執著、頑固的生活習性所覆蓋,不得顯現。如若放下自我,清淨心性,既得顯現。清淨一分,顯現一分;清淨十分,顯現十分。由於世人的迷惑顛倒,這種本能的顯現,被「迷信」為無所不能的「神通」。
你有、我有、大家有,人人皆有的能力還是什麼「神通」嗎?只是一種人人皆具的本能而已。佛也說:「萬法皆空。」那麼,又何來的「神通」呢?
佛法非佛法,佛法只是為了讓眾生覺悟而隨緣說的方便法,眾生覺悟了哪還有什麼佛法呢?眾生非眾生,眾生只是為了方便說法而作的名稱,眾生覺悟回歸本性了哪裡還有眾生呢?
一切有相皆是虛妄,皆是方便說,在有相裡看到了空,就是真空。在空的地方,你又能看到有,這就是妙有。「真空本不空,妙有也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