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種花家兔子先生
「世上的事,認真不對,不認真更不對,執著不對,一切視作空也不對,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見佛像了就磕頭,磕了頭,佛像還是佛像,你還是你——生活之累就該少下來了。」
《自在獨行》的第二章,賈平凹先生以自己的視角,寫出了世間形形色色的人,即便他有一定的文學造詣,也不過描繪了人世間的冰山一角,讀者要做的便是以小見大。
01
放眼窗外,路上有些什麼人呢?有男人,有女人;有閒人,有忙人;有我們愛的,也有我們恨的。
這些都是看得見的,還有看不見的。
翻開書本、點擊滑鼠,我們感知範圍之外,又有哪些人呢?有閉月羞花的美人,有揮金如土的富豪,有憂鬱寡歡的詩人......
02
我是久仰賈平凹先生的大名,才買的《自在獨行》。高中時我不太喜歡讀書,因此讀過的書少得可憐。當讀過賈平凹先生的文章後,我覺得文章就應該寫成他這般模樣。
年少時建立起來的個人崇拜,將他推上了我年幼心靈的神壇。但年少時眼裡只有好詞佳句,看不到整篇文章;眼裡只有賈平凹先生的頭銜,看不到文章背後的深邃內涵。
一篇《名人》,寫出來他被囚禁神壇的苦悶、悲傷和吶喊:「我不要這個名,我要活人!」
我如他所願,拆掉了神壇。原來世間都是凡人。
03
我還不死心,覺得他即便不是神,也應該不是一名俗人吧。他應該有文人的風骨,他應該有獨特的固執。
可是他也會寫一幅字給人用於巴結領導,他也會畫一張畫給人用於打通銀行的貸款關節,他也會應邀出席別人的壽宴。
原來他不僅不是神,更不是聖人,充其量是和我們一樣的凡人。但我依舊喜歡這位凡人寫出的文字:「盲人行走,不舍晝夜,醉漢說話,唯其獨醒。」
04
他是一名凡人,我也是一名凡人,我迷戀的不是神仙,我迷戀的一直都是一個和我一樣的凡人。只是我閉上了自己的雙眼,用黑暗的混沌,幻想出了一個自己無法觸碰的神。
既然同是凡人,他能做到的,我也就能做到了。
而我能做到的,讀著這篇文章的你也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