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獨行》: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2020-12-26 貓叔談史

賈平凹,當代文壇聲名顯赫的文學大師,極具叛逆又不失純樸本色。

長篇小說代表作有《秦腔》《古爐》《帶燈》《極花》《山本》等。

他不僅小說創作成績斐然,還是一位散文大家,代表作有《自在獨行》等。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這句話中:「不顧一切」、「堅持」、「喜歡」三個詞單獨拿出來都容易實現,可是當組合在一起,便很少會有人做到。

但賈平凹做到了。

他喜歡安靜,他說平生最害怕的就是敲門聲。

在他不幸染上了B肝病毒後,他把這當做了自己的護身符,逢人便要告訴他。

從前總是嚷著要吃要喝,弄得家中狼藉無序的「朋友」很少來串門了。

他的生活因此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舒心,別日裡那些不願瞧見的骯髒醜惡之事也都能避免了。

領導不再讓他一遍遍交一些無聊繁雜的報告,那些長舌婦和長舌男也不用嘴湊在他的耳朵上嚼些是是非非了。

請為你的生活保留一份「任性」

可能很多人說如果非常任性,不考慮別人,會引起身邊人反感,你也不會融入這個社會。

確實百度百科的任性釋義指:聽憑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者恣意放縱,以求滿足自己的欲望或達到自己某種不正當的目標或執拗使性,無所顧忌,必須按自己的願望或想法行事。

可賈平凹書中所說的「任性」是帶有引號的。

現在這個社會好似大家都一樣,生活豐富多彩,無數好友可以交談約玩,但這是表面的我們,都是被生活倉促的追趕著,不斷地向前跑。

為了不被群體排斥,學會慢慢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裝扮成別人喜歡的樣子,迎合身邊的人,希望可以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認可。

如果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人生節奏,不用按照別人的劇本度過一生。這才是「任性」的意義吧。

所以,請保留你的「任性」,在熙攘紛擾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節奏,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晚的只有開始的勇氣。

曾經有一句風行於朋友圈的話:「你那麼合群,該有多平凡。」

正如哲學家叔本華說:

一個人自身擁有越多,想從他人身上獲取的東西就越少,他人對他而言幾乎沒有意義,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個具有高度智力的人通常是孤僻的。

越是智力平庸且比較粗俗的人越是喜歡社交——要麼孤獨,要麼庸俗,人活一世可以選擇的其實並不多。

《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賈平凹正是一個深沉的獨行者,在這本《自在獨行》中,他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

讀這本書不僅是走一遭賈平凹的孤獨世界,更是自己對人生對孤獨的一種更深刻的領悟。

書中充滿智慧和人生思考,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來到世界上的,然後再孤獨的離開。

所以,何不樂觀看待生活、瀟灑自在的走這一回呢?

現在購買這本書僅需38元,不過一頓午餐錢,或許你會更明白孤獨的真正含義,在生活裡能多一份面對獨行的從容與瀟灑。

感興趣的朋友趕快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

相關焦點

  • 賈平凹: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該自在就自在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賈平凹《自在獨行》是2016年賈平凹寫出版的書籍,這本書相對於之前賈平凹的作品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們也看到了一位作家漸漸老去,他的心靈和精神發生的巨大的變化。
  • 讀《自在獨行》,你是孤獨的行路人嗎?
    習慣於獨行的人看到這個名字就感到了一種親切感,封面上印著賈平凹的獨行世界,寫給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人既然如螞蟻一樣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該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心如蓮花不著水,又如日月不住空。
  • 成年人最珍貴的生活方式:自在獨行
    可是大多數人都不喜歡孤獨,總是不斷地尋找群體,參加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試圖掩飾和逃避內心的孤獨,所以才有人說,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但其實孤獨並不可怕,假裝不孤獨才可怕。只有當你不再害怕孤獨,學會與孤獨相處相伴,才能成就最大的自由。賈平凹在《自在獨行》這本書中,告訴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的安寧。」
  • 賈平凹《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這個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圓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賈平凹從來沒有讀過賈平凹先生書籍的我,因為書名買下了這本《自在獨行》,越長大內心就越浮躁,越害怕孤單就越渴望內心的安寧,渴望自己以後能成為一個活得很自在,享受孤獨的人,我想這本書應該會告訴我怎麼自在通透的活在這個世上吧,所以就毅然決然的買下了,很顯然我買對了。
  • 《自在獨行》:給生命的行者,願皆得灑脫
    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就是行走於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先生其實也喜歡熱鬧,只是先生的熱鬧並不是燈火燦爛,而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這是書的簡介,其實不看書簡介,光是書名就已經很吸引我。
  • 自在獨行,何懼風雨
    在《愛自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一書中,作者就闡述了這樣的觀點。在風雨中,唯有珍愛自己的人,才能自在獨行,溫暖、浪漫和詩意都要靠自己去爭取,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裡,要為自己活一次,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所以,無論自己處於多麼嚴酷的境遇之中,心頭都不應為悲觀的思想所縈繞。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會遇到磕磕絆絆的事情,如果你一直耿耿於懷沉浸其中,就會鬱鬱寡歡,給人的感覺就是很消極,那麼,在遇到困難時,你又拿什麼力量去度過?
  • 賈平凹:一個人活著其實僅僅是一個人的事!孤獨才是人生常態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千與千尋》人生就是一場孤獨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了我們會擁有也會失去,會遇到許多有趣的人,也終會與他們告別,總有這麼一段路,你要告別他人,自己去闖一闖。
  • 改變每一天,就是最大程度改變人生
    改變每一天,就是最大程度地改變人生。01老舍《把日子過得有趣》一輩子很短,要麼有趣,要麼老去。餘生也只是在模仿自己的過程中度過,並且以一天比一天更機械、更離譜的方式,重複他們從前說過的、做過的、想過的、愛過的人與事。
  • 「我抒我讀」投稿|自在獨行,萬物有靈
    繼《自在獨行》後,時隔三年,賈平凹又推出最新散文集《萬物有靈》,書中收錄了賈平凹自1981年至2019年近四十年的創作隨筆,共66篇。其中《六十歲後觀我記》《女兒婚禮上的講話》《人家》三篇散文,是首次被收錄進其作品集。
  • 《自在獨行》讀書感悟(2)你我皆凡人,何必迷戀仙
    文/種花家兔子先生「世上的事,認真不對,不認真更不對,執著不對,一切視作空也不對,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見佛像了就磕頭,磕了頭,佛像還是佛像,你還是你——生活之累就該少下來了。」《自在獨行》的第二章,賈平凹先生以自己的視角,寫出了世間形形色色的人,即便他有一定的文學造詣,也不過描繪了人世間的冰山一角,讀者要做的便是以小見大。01放眼窗外,路上有些什麼人呢?有男人,有女人;有閒人,有忙人;有我們愛的,也有我們恨的。這些都是看得見的,還有看不見的。
  • 「好書推薦」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
    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 好書推薦 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
  • 賈平凹 | 人過的日子必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
    大凡世上,做愚人易,做聰明人難,做小聰明易,做聰明到愚人更難。當五十歲的時候,不,在四十歲之後,你會明白人的一生其實幹不了幾樣事情,而且所幹的事情都是在尋找自己的位置。性格為生命密碼排列了定數,所以性格的發展就是整個命運的軌跡。不曉得這一點,必然淪成弱者,弱者是使強用狠,是殘忍的,同樣也是徒勞的。
  • 為愛不顧一切的4個星座,只要是自己認定的,含著淚也要堅持到底
    為愛不顧一切的4個星座,只要是自己認定的,含著淚也要堅持到底一往情深的白羊座,在他們眼裡,第一眼喜歡的人,才是自己最愛的,所以他們相信一見鍾情。在他們眼裡,第一眼看到對方,就已經知道,對方適不適合自己,所以只需見一面,就已經有答案了。如果是自己喜歡的,白羊座就會不顧一切地跟對方在一起,什麼家庭背景,等外在的因素,並沒有那麼重要。
  • 人最大的幸福,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肖恩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堅持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一種難得的幸福。從奇葩顧客那裡尋得樂趣自接手書店以來,肖恩遇到過太多令人心煩的奇葩顧客。沒有經歷過開實體店的人,大概永遠不會感受到諸如此類的瑣碎煩心事。面對這些野蠻無禮的客人,心態不好的人怕是早已堅持不下去了,而肖恩卻選擇以另一種方式回擊——在臉書上吐槽。
  • 《自在獨行·喝酒》:樹大招風風撼樹,人為名高名喪人
    正因了一句格言:「一棵樹之所以能夠成為參天大樹,是因為它的根在不見天日的地下,牢牢地抓住了土層,並且汲取養分,促使自己節節高」。樹先生頑強不息的精神,也折射出我們人類世界的一種特性:『有一種惡叫見不得別人好、有一種風叫樹大招風』 | 簡單而言就是一些人出名了、成功了,就會被一些卑劣之輩所注意,從而招來是非和禍端。很多人會說:「我憑自己努力得來的東西有錯嗎」?
  • 【人文素養】人這一生不過是一次自在獨行的修為
    《自在獨行》,一部四十年散文精選。書名禪意濃濃,猶有「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醍醐灌頂之力。
  • 《自在獨行》|生命本是一場修行,你我都是孤獨的行路人
    《自在獨行》賈平凹 著這本書是賈平凹先生四十年的散文精選。作者素來喜靜,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就是行走在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而這部散文集也給人這樣的安靜的感覺。本書分為五章,分別是孤獨地走向未來,默默看世界,獨自走一走,獨處的安寧,自在的禪意。
  • 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做自己一輩子都喜歡的事
    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要在這輩子能夠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把自己喜歡的事做成自己一輩子的事業。那我們到底要怎麼確定什麼事才是我們內心一輩子都想要去做的事呢? 一輩子都想要做的事也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的,就像是讀書一樣,開始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書,但是越是讀到最後也好像找到了感覺,自己為什麼要讀書。 找到自己一輩子喜歡做的事,就像是交朋友一樣,不可能一看到就成為了你的終身摯友。雖然交往中也有一見鍾情,一見如故的人,但是那是很少的。交朋友需要交往很久,相處很久,很久的相處後才能從中篩選出那麼幾個一輩子的知心朋友。
  • 黎瑩: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黐線澤導#第一次見黎瑩的時候,是在剛入學時同學們的聚餐上,當時我們剛好被分在同一桌,那桌人的女生就只有我和她還有另一位小仙女,能迅速記住她就是因為她的名字很簡單哈哈哈。很感謝她這三年的照顧,謝謝她信任我、願意向我傾訴心聲,謝謝她可以從紅磡提著我們喜歡吃的麻辣燙一路奔到九龍塘,謝謝她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做了我的副導演、在新疆的冰天雪地裡挑戰一個廣東人的極限。希望她能夠在電影行業裡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活得開心和精彩!最後,請大家記住這位,為了追星而走上剪片道路的,同學們公認的最佳製片,編劇界的一匹黑馬,吃苦耐勞、勤奮好學、善解人意的副導演——黎瑩。
  • 鄭爽再表現「任性」:與眾不同,堅持到底
    關於「任性」,鄭爽曾給過自己一個理直氣壯的理由。說因為自己懂事早,六七歲的時候就已經有十一二歲小朋友那樣照顧自己的能力了。所以「喪失了很多有意思的地方」,現在的她就是在給自己一個任性的機會。在這期《我們戀愛吧》綜藝裡,她再次把自己的與眾不同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