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該自在就自在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賈平凹
《自在獨行》是2016年賈平凹寫出版的書籍,這本書相對於之前賈平凹的作品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們也看到了一位作家漸漸老去,他的心靈和精神發生的巨大的變化。
賈平凹曾經在接受採訪中說道:
「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年紀大了才覺得微不足道,我覺得不管是那個年代,他的生命過程都是樣的。」
這或許就是歲月的魅力,它讓人老了容顏,卻看清楚了自己,也明白怎樣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這是一種瀟灑的態度,更是賈平凹的「任性」,只有長大後的我們才明白,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究竟有多難。
年少時的我們是快樂的,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有人曾經說,賈平凹是具有「叛逆性」的作者,曾經他的作品《廢都》被禁,經過16年這本有顏色的書籍才被解禁,看過《廢都》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本書的尺度有多大,甚至有人將它比作《紅樓夢》與《金瓶梅》的結合體。
這本書其實就是年輕的賈平凹對與那個時代的嘶吼,在那個年代人們的思想和欲望被禁錮,知道鄧麗君的靡靡之音漸漸地傳入,那個年代的人,才有想要有勇氣衝破這思想的牢籠。
在公子看來這不是賈平凹的有顏色的小說,它就是年輕賈平凹的藝術。
年輕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就是最好的,不服輸也不怕輸,但是人到中年,忽然發現有些事情你不得不去認真地去領悟。
只是當我們醒悟時少年已過,只有還留在心間的只有淡淡的憂愁和悔恨,因此早一點明白一些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可以少走很多的彎路,這也就是讀書與不讀書的差距吧,在書中學到的道理,或許在你身處險境時可以用得到。
考研的時候,有一位英語老師,相信很多考研的小夥伴對他很熟悉,這個人就是「朱偉」,他曾經說自己年少的時候喜歡音樂,但是當時他只是一個「窮小子」根本就沒有辦法去實現自己夢想,後來因為生存他當了考研英語老師,現在的他是一位成功人士,講課的時候他經常會說「夢醒是要養的,很嬌貴」。
雖然他沒有成為歌手,但是他現在投資音樂行業,這也是另一種堅持自己的夢想了吧。
「守財奴」的賈平凹,從人才寫到「天才」
有人曾經說作為一個大作家賈平凹是一個小氣吝嗇的人,他的墨寶在西安城內的隨處可見,他的字畫明碼標價,也正是因為這個他被眾人嘲笑。可是沒人知道,他對這個世俗的世界有多麼深刻的理解。
他的好友路遙一輩子仗義好施,但是在去世的時候一貧如洗,路遙告誡自己的朋友說,千萬不要走他的老路,當時賈平凹哭了,之後的他也聽進去朋友的話,開始變得吝嗇,甚至不願意亂花一分錢。
在當代賈平凹絕對不是最有才的那一個,但是他絕對是最刻苦的那一個,已經年過古稀的賈平凹,光小說,就寫了16部,散文隨筆更是不可勝數,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他把自己「從一個人才寫到了天才」。
是有多熱愛,才會年過古稀還如此堅持這樣高質量的寫作。
《自在獨行》是我們每個人一生都要走的路
這本書的書名,在小編看來應該是這樣讀「自在、獨行」,這是一位老者告訴還處在年輕的我們,人生的路就是應該從「自在」到「獨行」。
人能活得自在嗎?尤其作為獨生子女的我們來說?從一出生,我們就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我們背負上了「獨生子女」的稱呼,但是我們身上的責任又是何其之重!全家幾口人,只有你一個小孩兒。從小爺爺奶奶寵愛你,爸爸媽媽把注意力全集中在你身上。從小,全家就以你為支點畫了一個保護圈兒。
獨行嗎?20多歲的時候,有時還在伸手向父母要錢;20多歲的我們,沒有屬於自己房子;每天思考職場生存法則;擔心學習成績怎樣提高;計算一個月到底能掙多少錢。我們被生活瑣事困住,精神和身體受到不同程度的壓力。我們經常思考的問題就是究竟還有幾年,才可以有一個完全獨立的自己。
自在,獨行。是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的階段,或許現在的你一個人在大城市默默打拼,找不到方向。或許現在的你正在埋頭苦幹,每天為房貸車貸小孩兒的奶粉錢心力交瘁。或許你現在正在圖書館看著枯燥的書本,憧憬著自己的未來。
那麼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不有損社會利益的時候,人生必須需要一次獨行的機會。
在《自在獨行》這本書的尾頁賈平凹寫到: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無論此時的你奔波在何處,請靜靜地看完這本洗滌心靈的書籍,現在正版《自在獨行》原價59元,現在只需要39元,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