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明清題材的電視劇,經常看到一種特殊身份的人群,他們在生理上有殘疾,心理上會扭曲,地位低下,說到這,有些朋友可能猜到了,我今天說的是古代太監。
自古後宮多女子,而皇帝要保證血脈的純正,當然用些淨了身去了勢的人幹活,這是古代宮廷文化的需要,有些朋友可能知道,太監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近兩千年,像秦朝的宦官趙高,那就是早期有名的太監,那麼,要當一名合格的太監,需要經過哪些步驟,他們要經歷怎樣的考驗呢?
歷朝歷代都有專門的淨身機構,而做這個事的人,有個專業名叫做刀子匠,要淨身必須走程序,首先,想做太監的人得立好文書,說明自己是自願的,永不反悔,因為一刀下去,就真的斷子絕孫了,不能再找刀子匠的麻煩。
其次,除了備好手續費和養傷期間的生活用品,做太監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淨身的,一般得趕在冬末春初,差不多是春節前後,那麼為什麼要趕在這個時候呢?這時候天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感染,而到了春天,人的身體新陳代謝加快,恢復的比較快,這個過程還是有風險的,因為古代醫療條件差,有不少人做完手術之後,還是因為感染而送了命,所以想當太監還得先闖鬼門關。
淨完身,恢復了,是不是就可以當太監了呢?還不行,還有一道程序必須走,一定要有人推薦,要找到一個宮廷信任的擔保人。退了休的太監會專門在中官村,也就是如今北京的叫中關村那個地方,專門買棟房子住下來,老家有人來當太監,他們就負責專門引薦,從中賺取介紹費。
宮廷中那些淨了身的人統稱為太監,那是不對的,絕大多數人不知道,宮廷中這些人其實也是分了四個等級的,每個等級都有著不同的稱呼,剛一進宮的叫侍童,只能幹一些最下等的活,比如給人刷碗、倒馬桶等等,熬上幾年,活幹得好,有人賞識,可以上一個等級,叫做監丞,監丞往上叫少監,這個時候就一些權利了,可以管一攤子事了,而比少監更高的一級,那才是真正的太監。
既然後宮淨了身的人,最高級別是太監,那麼我們常說的大太監李蓮英,這個大太監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宮中沒有大太監這個級別,所謂大太監,本質上就是太監,只不過因為李蓮英深得慈禧的寵信,下面的人為拍他馬屁,在他的稱呼面前加了一個大字,以示尊重而已。
電視劇裡經常看到對於皇帝或者皇后身邊的人,那些資歷老級別高的太監,宮女們稱為他們為公公。在歷史上真實的後宮裡面,公公這詞是貶義詞,只有皇帝和娘娘或者王子公主才能叫的,下邊的人是不能叫他們公公的,一般來說,太監裡面平輩的相互之間稱為爺,前面加個姓,等級低一點的,比如監丞見到太監一級的,得叫師爺,這才是真正的尊稱。
淨完身進了宮,離當太監還很遠,事實上,絕大多數人是當不上太監的。因為在宮廷中,想當上太監,出人頭地,那是相當難的,剛進宮只能是最低等級的,要把宮裡的禮儀學好,不懂禮儀的肯定是混不好的,事實上後宮禮儀相當複雜,禮儀這塊太監的訓練是相當殘酷的,這是基本功,學好禮儀還不行,還得聽主子的話,甚至在關鍵的時候可以犧牲,總之就一句話,懂禮儀,對主子唯命是從,才能有升級的機會。
古代中要想成為太監,就必須承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而這些生理缺陷、心理扭曲的人一旦上位,往往壞事做絕,甚至禍亂朝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