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馬的12-24mm F4 DG HSM Art發布於今年的九月十六日,這支廣角鏡頭歸屬於適馬日漸壯大的Art系列產品線。這支適馬的售價不到1600刀,這讓它成為佳能11-24mm F4 L強有力競爭對手(後者售價接近3000刀)。
12-24 Art提供佳能(EF)、尼康(F)、適馬(SA)三種卡口,比較適合拍攝風光、建築等題材(這類題材可能會用到較大的視角,12mm帶來了約122°的超廣角)。
相信大家會好奇,巨大的價差是不是讓佳能在工藝和性能上與適馬拉開了差距?
APS-C
如果你是APS-C用戶,適馬能夠帶給你18-36mm的等效視角(佳能是19-38mm)、F6.4的等效光圈。但是適馬旗下還有一支APS-C專用且便宜不少的10-20mm F3.5,廣角端更廣(等效15-30/16-32mm F5.6)。出於這個原因,在本次評測中我們決定不在APS-C機身上測試這支鏡頭了。
適馬12-24mm F4 DG HSM Art的一些重點規格
·焦距12-24mm
·F4最大光圈
·環形超聲波對焦馬達
·提供佳能、尼康、適馬三種卡口
畫質
銳度:
適馬在12mm的全開銳度很不錯,進一步收縮光圈還能進一步提高。12mm-16mm的時候,F5.6的時候達到最佳銳度。16mm-24mm的全開畫質有下降,在F8的時候達到最佳銳度。邊角畫質很不錯,但會隨著焦距的變長而下降。
色散:
適馬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好,在整個變焦範圍內色散基本都不可見,收縮光圈基本沒有什麼變化。
暗角:
適馬這支新鏡在整個變焦範圍內的暗角控制能力讓我們震驚,即便是全開,暗角也很少。把光圈收縮到F8,整個變焦範圍的暗角都徹底消失。
畸變:
適馬在12mm的時候有輕微的桶形畸變,不過對於一支超廣角鏡頭而言是比較正常的。在16mm的時候,畸變基本消失。12mm端的畸變比較「複雜」,較難矯正,但並不明顯(畸變小),一般情況下很難注意到。
通光量(T值):
這支鏡頭進光量在T4.6-4.8之間,實際進光量略少於標稱的F4。
所以,適馬這支新鏡頭相比佳能的EF11-24mm F4L到底如何?
在很多人眼中,佳能的11-24mm F4L是市面上最銳利的廣角變焦鏡頭(沒有之一)。事實上,佳能在很多方面確實打敗了適馬,確實名不虛傳。
佳能的11-24L是我們見過的、在廣角端銳度最喪心病狂的廣角鏡頭之一,(在廣角端)適馬完敗(任何光圈),尤其是中心。隨著焦距的變長,差距進一步拉大(適馬需要進一步收縮光圈才能接近佳能)。在16mm端,適馬大大弱於佳能,即便是將光圈收縮到F5.6也是如此。在24mm端,適馬和佳能的差距更大了,適馬在F8的時候才能在中心銳度上追上F5.6的佳能,而F8在5DSR這樣高像素密度的機型上會產生衍射,這讓適馬進一步落後於佳能。
適馬在暗角、色散和畸變控制上表現不錯。在廣角端的色散控制上優於佳能,後者的畫面在這個時候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色散(這在後期並不是那麼容易矯正)。
佳能在廣角端邊緣存在3.7檔的暗角,而適馬在同等條件下,只有2/3檔的暗角。在F8的時候,適馬沒有暗角,而佳能即便是將光圈收縮到F22,依舊有2/3檔的暗角(F11之後暗角大大減輕)。在18mm-24mm的時候,暗角減少,但得到F11的時候才徹底消失。
兩支鏡頭在畸變控制上都不錯,但是適馬在任何焦距的畸變都比佳能小,廣角端更是大大領先於佳能。話又說回來,佳能的畸變更「簡單」,後期更易於矯正。
實拍對比
實拍總結:佳能在整個變焦範圍內都有不錯的表現,而且基本上在F5.6就達到了最高性能(這樣的特性很適合5DSR這樣的高像素機器)。適馬也不差,在某些時候還能勝過佳能。但是在中心銳度上兩者不可以相提並論,在任何焦距,適馬都打不過佳能。適馬廣角端的邊角畫質偶爾能佔優,不過隨著焦距的變長,又再一次敗給佳能。
我們發現導致適馬小光圈中心畫質提升不明顯的原因是較為嚴重的球面像差(Lenstip確認了這一點)。從這個測試可以看出來,適馬需要用拍攝光圈對焦才能得到銳度最佳的照片。但是,最大化中心銳度優惠以邊緣銳度為代價。換句話說,想要得到一個折中的結果有些困難。
這種情況並不是第一次遇到(傳奇的尼康14-24同樣有類似的問題)。所有的佳能相機都是全開光圈對焦的(包括實時取景的時候)。一個相對摺騰一些的辦法就是切換到視頻拍攝模式完成對焦(視頻拍攝模式會根據設置實時收縮光圈)。索尼A7RII用戶可以通過電子轉接環較為簡單的達到上述目的。
在實拍中,佳能的11-24L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全開光圈對焦也能毫無壓力地得到出色的照片。
Sigma 12-24mm F4 Sunstar,Canon 5DSR, 16mm, 1/250, F18, ISO 100
Canon 11-24mm F4L Sunstar,Canon 5DSR, 16mm, 1/320, F18, ISO 100
兩支鏡頭的星芒都不錯,適馬在F10就能有較為明顯的星芒,而佳能需要進一步收縮光圈(F14-F16),在星芒上,適馬有些優勢,畢竟更大的光圈意味著更少的衍射問題。
兩支鏡頭都沒有嚴重的眩光問題,考慮到兩者巨大的前組鏡片,這是一個不小的成就。
性能
適馬12-24 Art在廣角端有著相當不錯的光學素質,自動對焦性能也不錯。內置的環形超聲波馬達讓對焦安靜、快速、準確,綜合表現接近11-24L。
很不幸,適馬在20mm+飽受球面相差的困擾,改善辦法就是使用拍攝光圈對焦(而不是全開光圈對焦,大多數的DSLR相機都是全開光圈測光、對焦的)。即便是這個辦法也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保證中心解析度,邊緣就會悲劇。對於佳能用戶而言,實時取景手動對焦也沒用(之前說過的那個較為折騰的辦法是唯一的解決方案)。
適馬在12mm的時候表現非常出色(這裡是銳度),在整個畫範圍內都接近佳能,除了畫面中央的峰值略差。這樣的表現維持到了18mm,之後就開始下降了,而且需要使用F8來對焦、拍攝。在整個變焦範圍內,適馬相比佳能的畸變更小、暗角更少、色散控制更好。相比老款的非恆定光圈版本,可謂是全方位的提升,雖然稍微低於我們的預期。
結論
適馬Art系列的一貫高性能,讓我不禁對這支鏡頭充滿了期待。然而,這支鏡頭在某些方面表現低於我的預期,比長焦端球面像差帶來的問題。但是這支新Art鏡頭在眩光、暗角、色散、畸變的控制上都有著上佳的表現,它在12mm的銳度表現也很出眾,但是在其他焦距的銳度就不那麼出色了,尤其是20mm+。
對於我來說,我願意選擇佳能的11-24mm F4L,而非適馬。這支紅圈鏡頭是我用過的最銳的廣角變焦鏡頭之一,而且它還有全天候密封。佳能確實在色散、暗角、畸變控制上不如適馬,但是這些在後期中都很容易矯正,我認為這些對最終畫質的影像不大。適馬確實不錯,但是佳能(在銳度上)打敗了適馬,我認為佳能值那多出去的1400刀。不過,如果你對廣角鏡頭有興趣的話,適馬確實是值得考慮的,畢竟它的售價幾乎只有佳能的一半。
適馬在廣角端的表現相當好,而且色散低、畸變小、暗角輕微。但是在長焦端性能下降明顯,這也是它沒能得到金獎的原因。
總評:適馬12-24Art在廣角端有著極為出色的光學素質,而且自動對焦表現出色。然而,它的中心銳度、長焦端的整體銳度都落後於競品。球面相差帶來的問題讓人有些困擾。其他方面,色散、畸變、暗角都被控制得非常好。如果你想要一支在12mm-16mm表現出色的廣角鏡頭,適馬無疑是性價比極高的選擇。
適合:對12mm-16mm畫質要求高的用戶
不適合:追去輕便、對全部變焦範圍都有較高要求的用戶
Via DP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