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清 圖|網絡
1
在交友方面,張愛玲向來不喜泛泛,她願意交往的女作家不過二三人,有段時間,她跟潘柳黛交好。
潘柳黛,原名柳思瓊,筆名南宮夫人等。出身於旗人家庭,18歲隻身赴南京報館求職,後到上海發展。
40年代,與張愛玲、蘇青、關露並稱上海文壇四才女。
這位才女有點疏懶,產量比不上張愛玲,質量方面自然也是望塵莫及。
論國學,她比不上張愛玲的深厚。
論外文,自然也達不到張愛玲那般直接閱讀外國文學作品的水平。
在張愛玲出道之前,上海灘的文壇還有她一席之地,可是自從張愛玲如一陣狂風席捲上海文壇,潘柳黛只能悻悻地居其後。
張愛玲曾說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
特別是這兩個女人,差不多的年紀,差不多的容貌,一樣的行業,很容易成為同行。
但是,既然是同行,相妒,甚至最終反目成仇更是必然。
2
有一次,潘柳黛和蘇青跟張愛玲約好去赫德路公寓一起吃茶。
吃茶風是張愛玲沿襲母親黃逸梵和姑姑張茂淵的西方做派,是她招待客人的最高禮遇。
打開門,只見張愛玲身著晚禮服,渾身香氣襲人。
潘以為張愛玲是要上街,張愛玲卻說是要等朋友來家裡吃茶。
衣著隨便的潘很尷尬,以為她要接待別的貴客,於是表示:既然你有朋友要來,那我們就走了。
誰知道張愛玲慢條斯理地說:「我的朋友已經來了,就是你們兩人呀!」
整樁事情中,略覺得張愛玲有點裝bility。
既然是朋友,總要考慮對方的想法,相處起來隨意自由一些就好,何必如此鄭重其事,非得襯得她們兩人衣著隨意呢?
在張眼中,這也許是尊重,但是在潘心中,這種行為卻炸出了她底子裡的自卑,她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
從寓所裡出來後,潘便向蘇青抱怨,試圖把蘇青團結過來,成為同一戰壕的戰友。
但是,蘇青只是笑笑。
男人可能無法理解女生之間這點小矛盾。
男生之間鬧了矛盾,只要不是你睡了我女朋友或者殺父之仇,多半就是打一架就翻篇了,第二天還是勾肩搭背一起抽菸喝酒看女人。
但是,女生之間的友情要複雜得多。
女生大多敏感細膩,容易在意甚至放大一些本來無關緊要的細節,於是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矛盾集腋成裘,最終撐破友情的大網。
但是在最終破解之前,她們會試圖拉攏同僚,通過說那個女生的壞話來鞏固革命友誼,達到成功排擠那個女生的目的。
所以,很多時候,看一個女生小團體,有組織有紀律,一起吃飯,一起逛街,一起上廁所,看起來言笑晏晏,親密無間,事實上團體成員之間往往暗地裡勾心鬥角。
本來嘛,潘柳黛試圖拉攏蘇青來排擠張愛玲,誰知道,蘇青卻慢慢向張愛玲靠攏。
這讓潘柳黛慌了神。
3
1944年3月16日,《雜誌》舉辦女作家聚談會,三人都出席了。
大家嗑著瓜子,聊著天,聚談會在一片愉快祥和又團結的氣氛中進行著。
讓潘柳黛始料不及的是,張蘇兩人唱起了雙簧。
蘇青說:
「女作家的作品我從來不大看,只看張愛玲的文章。」
張愛玲接起了話茬:
「踏實地把握生活情趣的,蘇青是第一個。
她的特點是『偉大的單純』。
經過她那俊傑的表現方法,最普通的話成為最動人的,因為人類的共同性,她比誰都懂得。」
潘柳黛大略是要錯愕地被瓜子皮嗆住了吧。
接下來,形式已完全不以潘柳黛的意識為轉移了。
胡蘭成這個才子+渣男橫空出世,他狂熱地追求張愛玲,並不吝筆墨,洋洋灑灑寫了篇《論張愛玲》。
胡蘭成是個能把自己的渣男行徑粉飾地天花亂墜的人,寫起這類文章來更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煙。
他把張愛玲的文章形容成「橫看成嶺側成峰」,除此之外,還對張愛玲的「貴族血液」大肆吹噓了一番。
默默地懟一句:張愛玲的「貴族血液」幹卿底事?
終於,上海灘颳起了張愛玲旋風,她開始大紅大紫。
大家閨秀都以能同張愛玲晚餐作為資本;學童們跟在她身後,喊著「張愛玲!張愛玲!」胡蘭成大肆吹捧她;蘇青也默默倒向了張……
張如同一輪耀眼的紅日,從地平線冉冉升起,那種光芒,難免讓本來同為四大才女的潘柳黛心理失衡。
人人得意,唯我失意。
正是因為你,才襯託了我的黯淡,令我難堪。
好,我也要你難堪,我要你比我難堪一百倍!
4
可是,論才華,拼不過張。
怎麼辦?之前兩人不是一起交過心嗎?
潘手裡握有張的第一手八卦資料,於是她就不惜自毀形象,不惜用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愚蠢方式,極盡挖苦之能事,嬉笑怒罵,字字句句用手一推,就能擠出一瓶酸得掉牙的醋來。
她對張愛玲的「貴族血液」至為敏感,於是選擇向「貴族」二字鄭重地開出一排犀利辛辣的大炮。
她說,張愛玲與李鴻章的關係就好像太平洋裡淹死一隻老母雞,上海人喝黃浦江的自來水自稱「喝到雞湯」的距離一樣,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關係。
還諷刺說:
而且以上海人腦筋之靈,行見不久將來,「貴族」二字,必可不脛而走。
連餐館裡都不免會有「貴族豆腐」、「貴族排骨麵」之類出現。
這種辛辣,頗有魯迅先生的風骨啊。不過,格局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對於「貴族」二字,潘翻來覆去提了好多次,似乎生怕張借「貴族」二字就飛天成仙女了一樣。
她還這樣肆意評價昔日好友:
「尤其張愛玲的脾氣,在這幾個人當中,比較是有點怪的。
她不像丁芝那麼念舊,也不像張宛青那麼通俗,更不像蘇青的人情味那麼濃厚,說她像關露,但她卻比關露更矜持,更孤芳自賞。
關還肯手捧鮮花,將花比人;希望能夠表現得相得益彰。
張愛玲的自標高格,不要說鮮花,就是清風明月,她覺得好像也不足以陪襯她似的。」
納尼?我們本來是好朋友吶!你你你,是不是打定主意要跟我絕交了?
自此,張愛玲與潘柳黛徹底鬧崩。
幾年後張愛玲到香港,有人告訴她潘柳黛也在香港。
張愛玲完全沒有想敘舊情的想法,她餘怒未消地說:
「誰是潘柳黛,我不認識。」
5
其實,女人之間的友誼很難長久,但是,一般情況下,也很難鬧崩——除非因為搶同一個男人。
很多女生之間的友情,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一朵朵好看的塑料姐妹花。
女人潛意識裡的嫉妒、攀比和競爭,很難讓女人之間有真正純粹的友誼。
女人之間一旦有矛盾,很少那種當面撕破臉見面不打招呼的,更多時候是只要不觸及根本利益,面子上彼此過得去就行。
反正嘛,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吃飯看起來又傻又孤單,找個伴彼此陪對方一下,於雙方都有利嘛。
但是,女人之間如果真的要崩,往往之前已經埋下了許多齟齬,之後發生的那一樁事情,往往只是無關緊要的導火索。
而一旦鬧崩,往往是徹徹底底地老死不相往來。
上世紀,大美女鍾楚紅和張曼玉決裂了。
決裂的導火索是張曼玉在採訪中一時嘴快,說鍾楚紅和當時尚未結婚的朱家鼎業已同居。
這讓鍾大美女大為光火,於是,以牙還牙,也在採訪中「不慎」 公開了張曼玉與爾冬陞的秘密戀情。
這同樣讓張曼玉暴跳如雷。
在男人世界裡,會覺得很詫異:
這算什麼嚴重的事啊!好兄弟多一個是一個啊,表面和平就可以了嘛,界限何必如此清晰?
以後江湖再見,多尷尬!
女人跟男人的想法不一樣,有些事情可以忽略,但是這種事情,翻臉就是翻臉。
而且翻起臉來絕難迴轉。
但是,女人又往往比男人多得知性和圓融,尤其是在婚後。
經歷過歲月沉澱和心智歷練,她們會漸漸懂得:
男人絕不是自己生活的唯一。有些事情,只有老姐妹才靠譜。
她們通常會摒棄小女生式的嫉妒和攀比,共同結成牢不可破的老姐妹關係網,一起跳跳廣場舞,一起參加「夕陽紅」,相逢一笑泯恩仇。
自此,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