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佳
01
演藝圈,被稱作大哥的,只有成龍一人。成龍原名陳港生,即陳家生在香港的男丁。
而成龍的名字,要歸功於一位女作家潘柳黛,即我們今天的女主。名字,是她起的。自此,成龍橫空出世,如日中天。
兩人,相識在香港。潘柳黛,是邵氏影業的編劇;而成龍,在李小龍去世之後,為邵氏影業力捧的明星。其實,潘柳黛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上海灘,就與張愛玲、蘇青與關露,並稱為「四大才女」。胡蘭成,為了追求張愛玲,不惜借文章表衷情,在報紙上大書特書張愛玲的身世背景、貴族血統。這就是現在所說的人設,才女作家出道,總要有高光的標籤啊。主抓宣傳的胡蘭成,當然心知肚明。而早於張愛玲出道的潘柳黛,可是旁觀者清。既生瑜,何生亮,你胡蘭成力捧新人,讓我這前輩情何以堪?不管是蹭熱點,還是太嫉妒,總之潘柳黛的文章出爐了——她是李鴻章的外重孫女——其實這點關係就好象太平洋裡淹死一隻雞,上海人吃黃浦江的自來水,使自說自話說是「喝雞湯」的距離一樣.八桿子打不著的一點親戚關係。如果以之證明身世。根本沒有什麼道理、但如果以之當生意眼、便不妨標榜一番……張愛玲什麼人啊,連翻譯家傅雷諍言勸告她要提高文章質量,她都不管不顧,一枝筆放馬過來,敢於暴露傅雷的婚外情。這次,著實被潘柳黛文章所傷,不說皮開肉綻,也是傷痕累累。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其實,潘柳黛與張愛玲、蘇青三人,交往密切。對於不愛好俗世、為人冷淡的張愛玲而言,能邀請潘柳黛與蘇青去她家做客,喝茶,那是天大的熱情。而就是這位潘閨蜜,為發洩心中的不平,敢於向自己的好友張愛玲投擲刀槍。但不禁好奇,是什麼樣的家庭,培養了如此一位不走尋常路的女漢子?潘柳黛,原名潘思瓊,1920年2月1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個四合院內。曾祖父,曾為朝廷命官,握有大權;到了祖父這輩,開始經商。政商結合,潘家生意興隆。都說,富不過三代,到了潘父這裡,就是十足的敗家子了。他吃喝玩樂,不學無術,絲毫不顧及潘母的顏面,肆無忌憚。後來,更是拋妻棄子,離家出走。都說孩子的長相,男孩隨母,女孩隨父。在潘柳黛這裡,也沒跑出這個宿命,她就是父親的翻版。為此,她深深遭受到母親的厭棄與冷臉。面對強勢的母親,力單的小柳黛只能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自小就懂得眼高眉低,生怕一個不小心,惹得母親大人發怒。從小時起,潘柳黛就知道:哪有什麼救世主,連自己的母親都靠不住,一切都要靠自己。一個從小沒有得到父愛與母愛的女孩,對愛的渴望,無疑是饑渴的。小柳黛,把全部的力量用於學習。因為只有成績好,她才能看見母親臉上,久違的笑容。為節省家庭開支,善解人意的小柳黛,選擇了免收學雜費的河北省高級女子師範學校。在學校,她刻苦讀書,她就想學得一技之長,憑自己的本事立足於世。那種寄人籬下的日子,即使是自己的母親,她受夠了,她不願意再看任何人的臉色了。1940年,潘柳黛進入《京報》,開始她的報刊生涯。從副刊的一員,再到《華文每日》的編輯助理,兩年後再負責雜誌分社的業務,總之,一年年,柳黛一直在打怪升級,學著掌控自己的命運。柳黛在多家報紙上開設專欄,主要為讀者解答情感問題。雖說本身還是一個未經婚姻大事的小毛孩兒,但談家庭,談情感,無一不老到。而且,成長經歷頗為坎坷的她,總是用特有的筆調,即拽拽的、毒雞湯的方式。這為潘柳黛的人設,加上了「毒舌」二字。習慣使然,後來的潘柳黛,毒舌張愛玲,可以從這裡找到源頭,其來有自。1945年,潘柳黛的《退職夫人自傳》一書出版。要知道,此書與蘇青的《結婚十年》,並駕齊驅。《結婚十年》我讀過,深為蘇青的大膽咂舌。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如此大膽的書,更是風靡一時。《退職夫人自傳》一書,不說洛陽紙貴,總之柳黛也是賺得盆滿缽滿。有錢,自然要消費,何況,還生活在十裡洋場,可以買到讓自己身處愉悅的物品。用好東西,狠狠地愛自己一把。這下,柳黛放開了。這讓好閨蜜的蘇青,很是不解,開門見山地問:你為何這麼能花錢?蘇青是單身離異母親,三個孩子的媽,上有老,下有小,人人都有依賴她的份兒,沒有人的肩頭可以讓她依靠。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只知自己何時生,不知自己何時死,而花錢做點快樂事,預支快樂而已,不願快樂欠我的,死後留下快樂結餘。潘柳黛結婚了,真命天子是上海聖約翰大學的教授李延齡。戀愛中,李教授對潘姑娘呵護有加,並用他的才學與品位,深深地吸引著她。結婚後,柳黛狠狠地灑了一番狗糧,以文章《我結婚了》大談特談婚姻觀。可是,相愛容易相處難。在柳黛懷孕期間,丈夫卻出軌了。獨立女性的柳黛,別看身懷六甲,但心明眼亮。她明白,男人出軌,只有0次與N次之分。出軌一事,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而一個出軌的男人,就像一張沾上糞便的百元大鈔,扔了可惜,留著鬧心。甘苦寸心知,柳黛拼命工作,以此維持她們母女的生活。柳黛自有她的膽識與魄力,我相信,憑藉我的一枝筆,自會開創一番新天地。1950年,潘柳黛定居香港。她開始以編劇身份,縱橫影視圈。1952年,《明星小傳》與《婦人之言》相繼出版,柳黛在香港聲名大振。1953年,她與喪偶的蔣孝忠,即蔣經國的遠房侄子,結為夫妻。蔣孝忠以一個男人的成熟體貼與善解人意,深深溫暖著潘姑娘的心。的確,經國先生的三個公子,也是孝字輩,孝文、孝武與孝勇;孫輩,友梅,友柏,友松等等。只可惜,相愛的日子總是那麼短暫。1962年,蔣孝忠因患腦炎,永遠地離開了他的親人。自此,柳黛再也沒有結婚,一人編劇本,寫專欄,獨力撫養著兩個兒子(女兒在老家)。1988年,柳黛移居澳大利亞,與兒子生活在一起,盡享天倫之樂。不甘寂寞的她,是華人社團的積極分子,她懂易經,會算命,常與老朋友們說笑風生,看風清雲淡。比起上世紀的三個才女,柳黛有兒有女,又有生活質量,無疑是人生贏家。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說實話,其他三位才女,也是飽讀詩書,但結局令人唏噓。抗戰期間的上海灘,張愛玲與胡蘭成「歲月靜好」,蘇青曾任陳公博的秘書,而關露接近李士群,打入了汪偽特工總部76號。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只有通透的潘柳黛,全身而退。張愛玲無兒無女,晚年生活在美國,丈夫病逝,一人盡享孤獨。蘇青留在大陸,深受胡風事件影響,晚年際遇坎坷,想翻看自己的《結婚十年》一書,都找不到半點紙星兒,最後疾病纏身離世。關露,更是一言難盡,本以為打進敵人內部的她,抗戰勝利後能夠洗刷「罪名」。沒想到,想與相愛已久的王炳南(周公的秘書)結婚,都被阻攔,以至終身未嫁。最後在八十年代初期,自殺身亡。而PK張愛玲,潘柳黛依舊口出狂言,我比張愛玲幸福多了!當年乘風破浪的姐姐,結束了她一生毒舌而又通透的傳奇。我們最受傷的,莫過於親近之人的背叛,無論藉由怎樣的名義,信任從來無條件,愛亦是如此。